宦海烟尘

第25章


  吕东野就比较淡定,充耳不闻,关键时候还扯一把方怀远,意思是走自己的别理会那些人。
  方怀远恨不得立刻从吕东野身边弹开几丈远,主要是他从那些飘来的话里听出了另一层拐了弯的意思——他和吕东野的关系不太对。
  大清早两人突然穿着一样的官服,坐着一顶轿子来上朝,方怀远的官服一看就是穿吕东野的。。。好了,问题来了,方怀远自己的衣服呢?为什么大清早会和吕东野一起?为什么没骑马?
  方怀远顺着这些问题延伸推测,顿时惊出了冷汗,因为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昨晚他在吕东野府上过的夜。
  朝廷里没有笨人,他能想到,别人自然也能想到,只是有先有后而已,所以最糟糕的事发生了:竟然没有一个人来问他是不是突然官升二品。因为大臣们自己心里已经给出了答案:衣服是临时穿吕东野的,至于为什么嘛,咳咳,不好说。
  "怀远,这件衣服穿着还不错?"皇帝的眼神不但超级好,笑容里似乎还有点别的意思。
  方怀远狼狈之余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皇帝的话总不能不回,而且,昭翊这个家伙,很可能把他自己的"偏好"也想象到别人身上。
  就在方怀远冥思苦想犹如芒刺在背的危急关头,吕东野突然说话了:"陛下,方大人昨日来微臣府上作客,与舍妹倾谈许久忘了时辰,所以干脆在微臣的府上借宿一宵,官服也是微臣临时借给方大人的。"
  方怀远差点就跳了起来,与吕明月倾谈许久忘了时辰?自己好像还不至于吧?要说动手过招误了时辰还说得过去。但是转念一想,与吕明月扯在一起总比与吕东野要好上数倍,起码说明自己还是个正常人。
  这时候大臣们都露出了恍悟的笑容,吕东野的妹妹早以美貌著称,方怀远年轻未娶,一表人材,一见如故也不奇怪。
  但是当两个人的目光落在方怀远身上时,让他感到了极端的不自在。
  一个是董承谦的,他今天竟然上朝来了,董承谦的目光里只有一个意思——不解。
  另一个目光来自太常太仆殷焘,这下方怀远有点站不住了。殷焘和他每日只在上朝时见面,没打过交道,但自从和楚楚走得近了,这位殷大人每次见到他便会笑着点点头,方怀远也红着脸点头,心照不宣。
  殷大人目光里的意思要多一些——失望,责怪,还有不解。
  方怀远觉得自己已经掉进了黄河,水洗不清。
  皇帝听了吕东野的话眼睛一亮,笑意更浓:"怀远,昨日朕让人去颁旨,没找到你,不如就趁现在颁了吧!"
  方怀远被数道目光压得抬不起头,知道他与楚楚一起的还有廷尉府的关大人,开元殿偏殿的雷通张洪和杜崇德,不用抬头他也能想得出这些人大概也在看着自己。
  强大的压力下,方怀远顺势低头跪倒:"臣恭请陛下圣旨。"
  一名公公站了出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尉长史方怀远助廷尉府办案有功,特赐与光禄寺卿吕东野联姻,久闻吕氏明月,才貌双全。。。"
  自从脑中"轰"地一声响,后面的话方怀远一个字都没听见,直到旁边的人小声提醒"谢恩,快谢恩",方怀远才勉强俯身叩首,却不发一言。
  按说圣旨一颁完,大臣便要来一句"臣领旨",要是好事,还会加一句"谢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然后趋步上前接旨。
  方怀远就那么跪着,也不说话也不接旨。
  董承谦在前面直打手势,暗示他先接了旨再说。
  吕东野也回头直看方怀远。
  其实整个大殿的人都在看着他。
  皇帝道:"怀远,莫非朕的旨意不合你心意?那日你不是也对吕明月大加赞赏吗?"
  原来皇帝早就有意撮合,那天在御书房就是试探,方怀远还以为是在物色皇后。。。皇帝这个意思是从哪来的呢?只能是吕东野提出来的,那吕东野又是什么意思?昨晚董承谦暗示他圣旨未必是好事,估计皇帝私下里早就对董承谦透露过。
  方怀远把吕东野和董承谦轮流恨了一遍,恨吕东野的阴险狡猾,恨董承谦明明知道也不提前打个招呼。
  自己就算真的与吕明月"倾谈良久,忘了时辰",和联姻也是两码事,后者可是原则问题,自己只对楚楚有意,绝不会再考虑其他姑娘。
  "方大人,你怎么。。。"
  "快接旨,快!"
  周围的嘈杂声越来越大,这样的事还从来没发生过。
  "方怀远,你究竟想干什么?朕让你说话!"皇帝明显不高兴了。
  方怀远把心一横:"臣恐不能接受,恳请陛下收回旨意!"
 
二十六 大闹御书房
 圣旨从来没收回去过,最多是大臣接了旨,再与皇帝商议,讨价还价,如果成功了,皇帝再颁一道,把之前的修改了。
  方怀远也是绝了,直直地跪着,就差没在头上顶出"拒不妥协"四个大字来。
  皇帝一拍龙椅就要往起站,廷尉府关大人突然说话了:"陛下息怒,据微臣所知方大人与太常寺殷大人的千金素有来往,或许是早已心有所属。"
  "殷大人?"皇帝愣了愣,眼神马上在人群里来回扫视。
  "臣在,关大人所说属实,臣也从小女口中常常听到方大人的言行事迹。"殷焘赶紧站出来说话。
  "殷楚楚姑娘?不是你的属下吗,承谦,真有此事?"皇帝似乎也知道殷楚楚,一边思索一边看了看董承谦。
  "殷姑娘与方大人已经往来多日,臣可以证明。"董承谦道。
  方怀远把这些恩人在心里挨个感激了一遍,对董承谦的抱怨当然就此抹消,到底是朋友,关键时候没含糊,绝对够义气。
  "陛下,臣实不知方大人与殷姑娘已有来往,臣斗胆请陛下再议此事。"吕东野也出列说话了。
  方怀远越来越对这个人没有好感,觉得他言行举止都透着虚假,平日里称自己"方兄",但请皇帝赐婚这么大的事却不预先和自己商量,想想吕明月的情形,估计她也还蒙在鼓里。
  这天的朝会创了两个纪录,一是有大臣竟敢公然拒不接旨,二是朝会内容从头到尾都是关于某官员的婚姻大事,其中的是非曲折,不少大臣发表意见。皇帝变成了月老,一根线没牵好,正在调查原因。
  皇帝沉默不语。
  "贤侄啊贤侄,你怎能对皇上不敬?启正兄不在京城,要是被他知道了,还不得责怪老夫没把你看好?"邓太尉从前面过来,长吁短叹,满脸焦急。
  一听到老爹的名字,方怀远突然清醒了几分,不禁想起昨夜丞相府的"地震"。
  "贤侄啊,依老夫所见,先接了旨,再从长计议,这事要是传到启正兄那里,怕是又要把他气病了。"邓太尉低声劝道。
  陈靖之也过来了,"贤侄,别让皇上下不来台,抗旨弄不好是大罪,吕大人身居高位,吕姑娘条件也不错,和你算是门当户对,不委屈你,赶紧把旨接了吧!"
  陈靖之站在吕东野的立场说话一点也不奇怪,之前方怀远刚到京城时,陈靖之就为黄道藩的事替吕东野传过话。
  皇帝终于说话了:"原来是为了殷姑娘?朕的後宫多年无主,也该有一位皇后了,素闻殷姑娘年貌相当,出类拔萃。。。"
  "陛下,臣接旨!陛下皇恩浩荡,臣感激不尽!"方怀远斩钉截铁地把皇帝的话打断了,随即起身接过圣旨。
  捧了半天圣旨的公公松了口气,一道烟跑回后面歇着去了。
  无论如何,楚楚不能落到昭翊手里,谁让自己亲眼看到了他和董承谦的关系?再说,自己和楚楚已经来往了一段时间,心中全是爱慕之情,怎么能让昭翊这家伙凭空插进来?
  至于这个赐婚,只能见机行事,若是吕明月也不愿意,提出悔婚,那就再好不过。
  瞎子也能看出方怀远的无奈,下朝之后,恭喜的话没有,倒是不少人过来劝慰。
  "贤侄,心下郁闷就给令尊写封信,说说这件事,不过你在京城可要替令尊争口气,别出什么乱子啊!"邓太尉语重心长地道。
  "怀远,先别急,殷姑娘那里我替你解释一下,今晚我去你府上,再商量商量。"董承谦道。
  "昨天你就该告诉我。"方怀远道。
  "告诉你也没用,圣旨是一定要颁的,再说这件事不简单。"
  "这有什么复杂的?明摆着是吕东野拉帮结派,想把我也拉进去。。。"一提起吕东野,方怀远立刻打住话头四面寻找起来,他忽然很想找吕东野说话,或者说,找他算帐。
  吕东野好像没在大殿里,旁边的小黄门说,吕大人一散朝就进去觐见皇上了。
  "算了,怀远,别冲动!晚上再细说!"董承谦见方怀远就要往後宫冲,赶忙拦住。
  "你别管!"越是找不到,心里的火越大,方怀远一把推开挡在面前的董承谦,顺带撞倒了面前两个把守通道的小黄门,直接冲进了後宫。
  御书房里的画面倒是让人有点意外。
  吕东野正跪在书案前,"婚姻大事不同儿戏,臣恳请陛下三思,请陛下收回成命。"
  皇帝摇头:"朕意已决,不可更改。"
  "此事关乎方大人、殷姑娘,和舍妹三个人的幸福,陛下。。。"
  吕东野这是唱的哪一出?
  方怀远觉得自己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冲进御书房指着吕东野便道:"让皇上赐婚是你,现在得逞了,又在这里假仁假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