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涛汹涌

第98章


其次是海流由东南向西北汹涌奔去。
开始他没有发觉什么异常。这个季节,从东南太平洋来的海流应当是这个走向,而且总是相当汹涌。这种海情二十年前他就熟悉,虽然4607艇没有到过郑和水道。
接下去他就激动起来:大约十海里外,郑和水道应当通过的海面突然显得十分平静!
再向前望几海里,海流又像以前一样汹涌起来!
“你估计这是这样原因?”他离开潜望镜,望着激烈思考中的江白,尽可能平静地问。
“以前我总是想不明白,当年东方瀚海艇长为何会认为这里有通航的可能,”江白用坚定的语气说,“就现在发现的海情而言,海水这样流,说明前面有一条巨大的地下水道,郑和水道并不像英国人一百年前说的那样,已被完成堵塞!”
江白说出的,正是他方才一瞬间内想到的。
“说下去!”
“东方艇长当年就发现过这一海情,他一定是觉得,郑和水道既然能通过这样大流量的海流,就有可能让潜艇秘密通过!”
“说得好,我同意!”焦同说。
江白的两眼烁烁发光。年轻人一定想到了比刚才的发现更多的事情。
“一路上我一直在想:如果这条水道中真像司令员想象的那样存在着海中断崖或死水,潜艇机动行进就将成为事故发生的条件之一。现在有海流推动,潜艇就可以不用机动行进,我想让它‘漂’向水道深处!”
“漂”向水道深处就不会产生内波,即使遇上死水,潜艇也会像一块比重与海水相等的木头,随海流“漂”过去。
假若水道深处存在着海中断崖,潜艇放弃机动行进,突然“坠”崖的危险性就比机动行进时小了许多。一辆高速行进的汽车跌下崖去的速度和一辆被牛车慢速拖带着前进的卡车不可能相同。
焦同想了半分钟,果断地点头:
“行,我同意!”
“我也赞成!”一直站在他们身后的高梁兴奋地插上话来。
“通知炊事班,开饭!”江白说。
焦同望着高梁,微微一笑。他觉得今日的江白某些方面有点像他记忆中的东方瀚海!
举重若轻。但却不会忘记任何细节。
9009艇全体艇员努力饱餐了一顿。
焦同一个个地检查艇员的饭盒。
“要吃饱。需要气力!明白吗?”他一个个地嘱咐他们。
“明白!”
早饭结束了。
艇内响起了战斗警报。全体进入一级部署。
东方海面上浮现出第一抹金黄。从潜望镜里望出去,一片波金流彩。
江白收回潜望镜。
“启航!下潜!”他发出命令。
潜艇下潜,如同一头巨鲸,向郑和水道接近。
十五分钟后,水流渐急。即使不通过水流仪,他也能感觉到潜艇正在水流的巨大推力下快速前进。
心情到底有一点激烈。
焦同用严肃的目光望了望他。江白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左舵××。双车停。注意保持平衡!启动自动测密和加排水装置!各部门长坚守岗位!”
“一艇明白!”
“二艇明白!”
“……!”
潜艇仅仅依靠海流的推力前进,速度明显放慢。
他动手打开水下红外探测仪。
潜艇已进入郑和水道。强大的红外光波利剑般地穿过深海水层,一个完整的陌生的海底世界立即从屏幕上迎面扑来!
海水。在二十五米深度依然显得汹涌狂暴的海水。它旋转着,动荡着,像要扑向艇首而又忽然避开……
新的海流又汹涌澎湃地扑来……
鱼。各种见过和没有见过的深水鱼。一只眼睛巨大而又无光的大鱼擦着左舷一闪即逝,令他的心为之一震。更多的鱼迎面遇上潜艇,马上惊恐地避开。它们的纷乱逃亡成了屏幕上除海水外的主要景观……
水草。巨大的深海水草的叶片掠过了两舷。江白瞥了测深仪一眼。潜艇正在随海流下沉。有水草就有其附着物,不是珊瑚暗礁,就是人类未知的海底。
一根庞大的、粗如屋梁的珊瑚枝直直在竖立在左前方。潜艇的自动导航仪发挥了作用,艇首灵巧地一闪,避开了它。江白心头一惊!
应当记下来,这里有一枝珊瑚。潜艇一旦撞上它,后果不堪设想!忽然想起来:水下红外探测仪的自动记录仪正在工作。
前面,海域正变得开阔。潜艇又随水流由水下四十米逐渐上浮到水下三十米。 至少在入口处,郑和水道显得相当开阔!
东方瀚海。东方艇长当初也避开了方才的珊瑚枝。二十年前那场海难的原始报告上写道:4809艇是在进入郑和水道一个半小时后才触礁沉没的。而他和9009艇才经历了短短的二十分钟。
或者二十年前4809艇没有遇上这根珊瑚枝。刚才9009艇遇上的是一根二十年间新长成的珊瑚枝。珊瑚作为一种海洋生物,在适当的环境中生长速度是惊人的。
这也就是意味着,9009艇刚刚躲过了一场二十年前东方瀚海艇长也不一定能躲过的海难。由于有了红外水下探测仪,他和9009艇才躲过了这新的一场海难!
一条大鱿几乎瞪着眼睛冲着红外探测仪而来。在他的感觉里如同冲着屏幕前的他直撞过来。它在让他大吃一惊之后一闪就消逝于黑暗之中了!
“艇长:现在水深六十米!”高梁突然大声提醒他说。
潜艇的上方开始出现珊瑚丛。他几乎一下就明白了:郑和水道在郑和的时代能通航,到了一百年前却不再能够,正是那段时间的某一时刻,疯狂繁殖的珊瑚丛堵塞了水道的水面部分。深海中的珊瑚如同森林中的大树,一棵棵从海底长出,然后在水面能透进阳光的地方长出自己的叶片--那如同陆地上的树冠、形状却比任何树冠都要巨大无数倍并四散开来的珊瑚枝。它们相互穿插缠结,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一般意义上的、从水下几十米上百米深度直到海面的珊瑚礁群。
所谓珊瑚礁群中的水道,无非就是这些从几百米上千米乃至数千米深处长起的珊瑚巨树伸向海面的枝条没有完全封闭的一线海中沟渠。而在这绵延上百海里的树冠形珊瑚礁群之下,直立在深海中的却仍然是一根根细长的珊瑚茎或曰珊瑚树干。
珊瑚茎与珊瑚茎之间,尤如森林中的树干与树干之间一样,存在了开阔度或大或小的又一层水下秘密通道。
由郑和水道入口处流来的海水,绝大部分正是通过这些秘密的珊瑚礁群下面的水道,流过了郑和群礁,向东北方的中国近海涌去。
潜艇在继续下沉。屏幕上方出现了一条隐隐约约的穹顶。细看才发觉那是一些相互盘绕的珊瑚枝条。
珊瑚枝也在两舷出现。潜艇驶入了一个极窄的所在,只能前进或后退,不能转向。
心高高悬起来:东方瀚海也到过这里。东方艇长到这里会做出什么决定?
瞅了一眼测深仪:八十米!
出现在屏幕中的鱼类和水草越来越少。
潜艇移动的速度却越来越快。
潜艇移动的速度加快说明水流的速度加快。加快的原因只有一个:前面的水道正在变得开阔。
潜艇能过去的。潜艇一定能过去的。他在心里坚定地想。即使过不去,前面也会出现让潜艇调头返回的空间。
东方艇长一定没有犹豫就让4809艇继续前进了。在如此湍急的水流中他也不会机动行进。仅靠深海水流的推动力就够了。
东方会不会因为水流湍急内心出现一阵狂喜?如果水流变缓或者在这里被堵塞,对他和今天的9009艇才是真正的坏消息。
那将意味着前面无路可通。
潜艇继续下沉。九十米!9009艇已进入郑和水道八十五分钟。一百至一百五十米正是海水密度发生剧变的最危险水深。
4809艇将在未来的五分钟内失事。是海中断崖?还是死水?亦或是别的没有人想到过的海情?
“水深接近一百米!各部门注意!”他发出了口令。
焦同微微变色。
高梁微微变色。
他们的目光严厉而温柔。他们都紧张地注视他,虽然他没有回过头去。
不想回头。
司令员也注视着他。十九年前失事于斯的东方瀚海艇长也在注视他。
秦晋淝水之战。为什么会想起淝水之战?秦主苻坚统兵八十万,号称百万,东晋只有兵数万。东晋王朝危若累卵,命如弦丝,太傅谢安仍在与人下棋。
9009艇今日顺水漂流,不会因自己的动力波引来内波。水流如此之急,目前遭遇死水的可能性极小。
只剩下海中断崖。
海中断崖!
指挥舱里一片沉寂。连最后的一点机器噪音也听不到了。
为什么这么静!这么静是什么意思?
感觉。仅仅在感觉。
感觉艇长。
感觉生命和死亡。
无论生和死,都在这一瞬间了。
淝水之战。谢安是东晋王朝的中流砥柱。谢安下棋,因为朝野上下,都在感觉谢安。
感觉谢安就是在感觉自己,感觉自己的命运。
测深仪的红色指针移向一百米。
有一点毛发直竖的感觉,但也仅仅是有一点。
一百二十米。
一定存在着海中断崖!
水流突然变得缓慢。几乎像一潭死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