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决定一切

第8章


我们称之为战略管理的三个基本底线,也就是说,如果这三个问题不解决,
战略管理就无从谈起。
我们认为,战略管理应该从企业全局的角度来分析,也就是必须要涉及到企业的三个基本问题:公司
战略、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我们称之为企业管理的三元系统,这个三元系统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旦配合紧密,就会起到协同的作用,因此我们又称之为三元协同系
统。 
战略管理就是企业对战略、文化和人力资源的系统性思考,它是一种思维模式,是解决公司基本问题
的一套思维。
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所说的战略管理是从宏观角度对企业管理的思考,它包括微观的战略管理内容,
就是战略分析、战略实施与战略调控三大环节。
宏观的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的战略管理,它包括对企业战略、文化和人力资源的战略思考。 
微观的战略管理是指企业战略的管理,它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实施和战略调控的战略思考。
宏观的战略思考是解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微观的战略思考是解决企业的竞争优势问题。
宏观战略管理也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模型。这个战略模型可以用登山比赛这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 
在登山比赛中,当你领着一群人朝山顶奔跑的时候,你必须告诉跟随你的人,我们的目的地是哪里,
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那无论跑多快,也没有任何意义;同时你还要把握好方向的正确性,如果方向
错误,不管付出多少努力都是白费;最后你还要努力找到一个适合你的团队的捷径,如果你穿的是跑
鞋,那走山梯可能会快些,但如果你穿的是钉鞋,那走山路肯定会更适合。这就是战略中的愿景、目
标、资源和竞争战略的问题。 
第二件事是你要确保你的队员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斗志昂扬,充满激情,至少不要搞窝里斗,不然在
半路就可能会散伙,更谈不上到达终点了。因此你必须设计一种统一团队认识的价值观,不然就会出
现内耗。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问题。
第三件事是你必须鼓励你的队员,告诉他们达到山顶会有什么奖励,同时还要保证一路上给他们提供
水和食物,不然有些人就不愿意或者支撑不到终点。选择什么队员对你来说很重要,选对了人,可能
大家一路上都在饿肚子却能斗志昂扬;选错了人,没走到半路,队伍可能就已经四分五裂。选对人的
同时还要告诉他们多、快、好、省到达山顶的方法,这样才可能让他们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这就是
人力资源的问题。 
抓住了战略、文化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三大核心问题,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是经盛
战略管理的基本原理。
“431战略框架” 
在多年的战略咨询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战略咨询框架,就是经盛战略咨询总体模型。这个
模型是我们战略管理框架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它概括起来就是“431战略框架”模型:4个问题,3 个
层面业务,1 个过渡方案。 
4个问题: 
What,成为什么,指企业愿景和发展目标,也就是战略定位。 
How,在那里竞争,指公司层战略、职能层、业务层战略,就是战略取舍。 
When,什么时候完成,指战略的时间安排和步骤,就是战略安排。 
Who,由谁负责完成,指由什么部门、什么人负责完成,就是战略组织结构。 
3个层面业务: 
第一层面业务,核心业务,是指企业维持生存的业务。 
第二层面业务,新兴业务,是指企业现在要培育的业务。
第三层面业务,种子业务,是指企业将来要发展的业务。
1个过渡方案: 
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的过渡性方案,通常时间为一年。
任何复杂的战略问题经过“431战略框架”的分析,都变得简单,因为任何战略都是复杂的,它涉及到
企业管理的核心;但任何战略问题又都是简单的,因为再复杂的战略问题都可以通过“431战略框架” 
来分析。战略框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阐释了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基本原则,任何战略都可以在这个
框架中得到体现。正如计算机再怎么复杂,归根结底也就是0和1,而人类身体结构再怎么复杂,都是
由X和Y组成的一样。 
“431战略框架”就是要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速度决定生命——中国企业的战略危机意识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故事: 
在草原上,猎豹和羚羊是奔跑最快的两种动物,但它们奔跑的内在动力是不一样的。 
对于猎豹来说,如果它们奔跑得不够快,那它可能就吃不到最喜欢吃的食物——羚羊。 
但对于羚羊而言,它们如果跑得不够快,就会成为猎豹口中的食物。
所以羚羊一定要跑得比猎豹快,而猎豹一定要比跑得最慢的羚羊快。
一个是为了午餐,一个是为了生存!
这就是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在竞争时的最大区别! 
对于进军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来说,他们可以为了市场份额而几年不赚钱,因为他们要的是获得更大
的增长、更多的市场份额。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储备,所以他们亏得起。 
但对于中国大部分企业来说,如何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则相对重要一些,他们会将每一次的发展作为
继续生存的条件。他们没有丰厚的储备,他们必须经得起风吹雨打的考验,学会在市场竞争中如何找
到生存的缝隙。 
因此,如何在比竞争对手更短的时间内获取竞争优势,是中国企业战略的必然选择! 
更短的时间,意味着在同样的单位时间内,如果你的成长不比竞争对手快,那你很可能会被淘汰! 
速度决定生命! 
许多人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快不等于强,强不等同于大。快只是意味着风险、激进和冒失。 
这种观点有它正确的一面,但对于现阶段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讲,它并不是最优的选择! 
战略必须在大环境下作出抉择! 
当前中国的宏观环境是什么样?加入WTO,就意味着中国市场这扇大门已向世界敞开,中国企业与世
界企业同台竞技的时代已经开始,甚至在某些行业早就已经开始了。
能否获得生存下去的机会,取决于未来两三年内是否能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进步速度前进,如果适应
不了市场发展的需要,就会被市场淘汰!从这个角度分析,速度在未来几年内将是中国大部分企业的
必然选择! 
我们有一个客户,他们所在的行业是垄断性行业——烟草行业,利润相当丰厚,而且竞争的程度相对
其他行业要弱很多。尽管国家要对该行业进行改革的说法已经说了多年,但一直是只闻其声不见行动。
我们在对该行业做出详尽的调研之后,在战略的思维上,确定了“速度”与“变革”两大主题,向他们提
议必须主动变革,而且要在市场与国家政策改革之前采取措施。果不其然,在我们的战略正式实施不
久,国家政策虽然还没有正式进行调整,但地方政府已经抢在国家之前,对该省的烟草行业进行了结
构性重组,并且在知道该企业进行了战略改革还取得不错的成绩之后,省政府领导表示将该企业作为
改革的试点单位,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 
机遇永远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市场永远留给主动出击的企业! 
但我们排除了企业选择速度战略进行市场竞争。因为中国有些企业的实力虽然与国外大型企业相比差
距甚远,但在中国目前经济总量的比例上已经算是大型企业了,相对他们企业的规模来说,他们的管
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速度战略的话,无疑将加速企业危机的爆发,
所以在稳健中求发展才是他们的上上之策。 
把1%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这是企业家们的天性! 
标杆管理,让卓越更卓越
什么样的企业是卓越的,什么样的发展速度是合适的,什么样的管理是先进的,这些都是企业不可避
免的基本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有基本的参照物。
没有比较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答案。
什么标准是合适的? 
自己跟自己比行不行?行,肯定行。问题是如果自己和自己比有发展,是不是就真有发展了呢? 
打个比方。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快快长大长高,因此老是觉得自己的小孩长得很快,逢人
就说自己的孩子长得快。但如果有一天,父母带着小孩到外面与一群小孩玩耍并发觉,自己的小孩比
同年龄小孩矮,这时父母才知道自己的小孩实际上长得并不快。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如果自己的小孩没有与其他小孩相比,就会总误以为他在天天长大,一旦
与其他同龄小孩相比才发现,其实他长得并不快,此时你还能说我们自己和自己比就行了这样的话
吗? 
企业也一样,不仅要自己和自己比,还要与同行业竞争对手比,与行业增长速度比,最后还要与其他
行业的企业比。将行业内最优秀的企业作为自己成长的榜样,将它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这样才有成
长的动力与目标,这就是标杆管理的基本原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