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的港湾

第10章


 
  “是谁的呀?”道子从洋子手中抓过手绢说道,“哎呀,是克子的呐。像她那么能干可靠的人,居然也丢三落四的。” 
  洋子在大厂门口比道子先换好了室内拖鞋,来到了走廊上。只见一群四年级学生正在寻找着什么。仔细一瞧,原来正好是克子她们那帮人。洋子若无其事地说道: 
  “是不是在找手绢?掉在校门口了。” 
  “哎呀,既然看见掉在那里,干吗不帮着拣起来呢?”克子一个箭步跨了过来。 
  “拣是拣起来了,只是……” 
  “那太谢谢你了。请给我吧。” 
  克子一笑也不笑地径自伸出了手来。 
  “什么?发现是我的手绢以后,拣起来又扔掉了,对不?你真是太过分了。” 
  洋子不由得面红耳赤,双唇颤抖。正在这时,道于“吧嗒吧嗒”地跑了过来。 
  “这是克子掉的东西。” 
  克子为了泄愤一把夺过了手绢。 
  洋子头也不回径直沿着教室的台阶爬了上去。 
  不知为什么,今天从一大早起心中就漫延着一种莫名的落寞感,此刻因克子刻薄的举上更是无限凄凉了。 
  “克子为什么对我总是那么偏激和苛刻呢?就仿佛每时每刻都在伺机寻找着我的过失一样。”——洋子寻思着。她把教科书收进课桌里,在心中许下了一个小小的心愿。 
  然后她睁开眼睛,凝望着朝阳普照下的运动场。运动场上活跃着学生们天真烂漫的身影,响彻着她们爽朗快活的声音。 
  洋子拿着桔黄色的法语课本一个人走了出去。 
  一年级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唱着刚刚学会的外语歌曲。 
  洋子的心豁然开朗了。于是她寻着那歌声走去。 
  少女们在丝柏树的四周围成了一个圆圈。而双目紧闭着站在圆圈中央的正好是三千子。 
  她不时眯缝起眼睛嫣然微笑着。 
  终于她笑出了声来,一边和大伙儿一起唱着歌,一边兀自在中央像一根柱子似地亭亭玉立。 
  “哦,原来是在模仿五月花柱里的情形呐。”洋子恍然大悟道。 
  说起五月的花祭,在西欧各国有这样一种习俗:在繁花似锦,芳香扑鼻的嫩树下,将美丽的少女遴选为女王,并竖立起一根美丽的花柱,少女们一边唱歌,一边绕着花柱来回旋转。 
  在这个港口城市的外侨住宅区的国际学校里,幼小的异国孩子们每年也在校内的草坪上举行着这种故国的花祭。 
  一年级学生们此刻正快乐地模仿着那种花祭,在光灿灿的朝阳中…… 
  “我的女王三千子。” 
  洋子在心中嗫嚅道。一年级学生把三千子选为女王,比自己成为学校的女王,更让洋子高兴。 
  她甚至忘记了克子那张紧绷着的面孔,心儿像少女们的歌声一般变得清澈透明了。 
  看见少女们围成的圆圈,“快扶我起来,快扶我起来”这句《蔷薇活着》一书中的话语又索绕在洋子的脑海。 
  是的,不光是从疾病中勇敢地站起来。 
  还应该从家庭的不幸,从伙伴们的恶作剧中勇敢地站起来。 
  一想到这儿,洋子不禁涌起了一种信心:纵然所有的不幸一齐降临,自己也能抵抗到底。她不由得心头一热,动情地呼唤起小小女王的名字来了: 
  “三千子——” 
   
--------------------------------------------------------------------------------
 五 高原
--------------------------------------------------------------------------------
            白云飞渡高山顶 
            勿忘捎信给友人 
            崇山峻岭已翻越 
            崎岖山路吾独行 
                  ——细川幽斋① 
            碓冰岭上枫叶红 
            山高路险急煞人 
            千辛万苦刚过岭 
            又念从此路更难 
                  ——(土高)保己一② 
  -------- 
  ①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和歌人。 
  ②江户时期的国学者。 
  伯母告诉三千子,过去的旅行者曾经咏唱出了这样的和歌。 
  难以翻越的碓冰岭只能使三千子为火车的缓慢而心急火燎。 
  此刻,火车沿着齿轨铁道,穿过了26个小小的隧道。这对于三千子来说,也已经见惯不惊了。 
  “啊,真是不得了。” 
  眼前的妙义山就像是在崎岖陡峭的山岩上削壁而成的,以致于看得三千子心里一阵发怵。 
  正值夕暮时分,呈锯齿状的险峻山峦恍若波浪一般黑压压地逼近过来。 
  不知不觉之间,四周已被笼罩在一片乳白色的物体之中。原来是高原上的雾霭。 
  月台上还站着好多外国人,这对于在港口长大,身为基督教会女子学校学生的三千子来说,也是颇为新鲜的风景。 
  其中还有一眼便能认出是牧师的人。 
  “肯定还有学校里的老师吧。”三千子嘟哝道。不知为何她竟涨红了面孔。 
  “还会见到好多认识的人呐。 
  “是的。还有从中国、菲律宾、印度,南洋以及遥远的西洋来的人呐。”伯母向三千子解释道,“据报纸上说,光是外国人就有2000人左右,汇聚了36个国家的人。不过,三千子能说出世界上36个国家的名字吗?” 
  “36个?!” 
  三千子不由得瞠目结舌。她一本正经地数出了“英国、法国”等,但要全部说出36个国名,未免太过吃力。 
  “有那么多国家吗?36,这不是伯母的年龄吗?” 
  “真讨厌。你把伯母看得很年轻呐。”伯母不由得笑了起来。 
  汽车在两侧长满了落叶松的道路上飞速行驶着,然后蓦地驶入了一条明亮的街道。 
  在流动的雾霭中若隐若现的、色彩斑斓的商店。——三千子觉得自己仿佛被带进了一座魔法的城堡之中。 
  “瞧,伯母,辨天大道上的商店这儿全都有呐。” 
  “是呀。横滨,神户的商店也在这儿设有分店呐。到时候三千子肯定会缠着我要这要那的吧。不过,最多的还是妇女服装店呐。” 
  汽车穿过了热闹非凡的街道之后,进入了树木丛生的别墅地带。 
  “真黑呀。” 
  “据说这附近叫做‘水车之路’。你仔细瞧瞧,一直到山的那边都还有很多别墅哟。” 
  “是呀,在雾里看起来就像是山间的小舍。” 
  无论哪一条道路和哪一栋房舍,在三千子看来,都俨然是一个神奇的故事。 
  “好啊,打明天起,我会到处去溜达溜达的。” 
  “不过,这一带的小姑娘全都是骑着自行车出门的,所以,才有了那些路。” 
  没有什么像样的大门,繁密的灌木丛已经占领了伯母别墅的庭院。在圆木柱子的阳台上悬挂着中国式的灯笼,有几把藤椅被弃置在雾霭之中…… 
  尽管眼睛看不见,但却能听见邻居家传来的小孩的歌声。那歌声中娇嫩的外语也使三千子格外兴奋。 
  “隔壁住的是德国人吧,伯母。” 
  “怎么,三千子还在学德语?不愧是教会学校的学生。”伯母啧啧称赞道。 
  三千子有些羞怯地说道: 
  “哪里哪里,因为既不是英语,也不是法语,所以,我估摸着可能是德语。” 
  “我真是佩服三千子。” 
  用从东京带来的土特产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餐以后,三千子无法静下心来呆在屋子里,性急地催促伯母带自己出去逛逛。 
  老仆人在门口递来了一个小田原灯笼。这种做法也颇具山中生活的情趣。 
  在灯笼重新换过的油纸上,按照西洋人的爱好印满了红色的樱花,因而比电筒更显得风流雅致吧。 
  “用灯笼,这我可是生平第一次呐。” 
  三千子把灯笼提得高高的,差不多到了齐眼睛高的地方,结果被伯母斥责了一通: 
  “那怎么行,三千子。灯笼不是用来照亮脸的工具,而是用来照亮脚下的路。” 
  “我还以为提着灯笼走路,只是为了冒充风雅呐。” 
  “怎么会呢?三千子呀,你什么都觉得稀奇,就跟弥次喜多①一个样。说起来,弥次喜多过去也可能曾经从这儿通过呐。那条热闹的繁华街道据说就是一条古老的道路,曾经是参勤交代的大名乘坐着轿子路过的道路,叫做中仙大道②。” 
  -------- 
  ①日本十返舍一九著《东海道中膝栗毛》中的主人公“弥次郎兵卫、喜多入”之略称。 
  ②江户时代大名每隔一年从自己的领国轮流到幕府供职的制度。 
  在来到繁华街道拐角上的一家商店后,三千子被其中陈列的商品彻底俘虏了。 
  “哎呀,多可爱的帽子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