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乱

第215章


城上防守的董卓军已经开始逃命了,没有人再愿意呆在这个死亡之地了,最后一台床弩冒着蓝色的火焰在城头熊熊燃烧,要多吓人,有多吓人。
城头没有守军了,也就没有人威胁投石车了,于是投石车得以向前推进,一点儿一点儿的接近城下。这种前进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城内各处也燃起了大火,甚至还有不少粮草垛子也开始燃烧了。
李傕,郭汜明白,这城是守不了了,没什么说的,赶紧撤吧,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带不走的爱怎么样怎么样了。东门封住了,那就开开西门,大军一路狂飚,离开了潼关坑兽槛谷,逃到了潼关的第二座小城。不过这座小城还没完全建好,明显的比坑兽槛谷的城墙要低,李傕,郭汜,逃到这里,一点儿安全感都没有。
他们逃跑了,我们却没办法追,东门的大石头就够我们挖一阵的。城墙上燃起的大火把石头都烤热了,士卒们根本不敢用手直接接触这些石头,已经有不少人被烫伤了。索性大家手里的家伙全是钢制的,现在就拿它们当撬杠了,一点点地把这些石头移开。
不仅如此,我们进城也蛮小心的,毕竟我们不知道城里的情况如何,城里现在还能听见人喊马嘶。实际上现在的潼关城确实已经空了,李傕,郭汜狠心之下,扔下了一部分烧伤严重的董卓军逃离了潼关城,这些人在城内哀号的声音,城外可是能听见的,所以我们还时不时地扔几个燃烧弹进去,加速他们的死亡。如果他们不死,我们还真不敢就这么冲进去。
大石头一点儿一点儿的减少,东门口渐渐的露了出来,城内的呻吟声少了许多,几个斥候冒着风险钻进了城里,发现潼关城已经空了,赶紧回来向我们汇报。我也懒得说什么了:“用沙土灭火,覆盖在火苗上,这火一会儿就灭了,记住啊,千万不能用水。”
传令兵兴奋地说:“没问题,昨天折腾了一天,我们都明白了。”
大火慢慢得到了控制,除了一片焦土,潼关几乎什么都没留下。对了,还留下了城墙。
西城墙下,摆放着上百具烧焦的尸体,我看着这些挛缩的尸体,一点儿想吐的感觉都没有。连年的征战,已经让我失去了对这些战争副产品的感觉,唯一的感触就是觉得他们很可怜,这么多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要是他们能在田里耕作,不知道能种出多少的粮食,养活多少百姓。
许褚慢慢的从后面走了上来,站在我的后面,看着那些烧成团的尸体,也是一肚子的牢骚:“用火最大的坏处就是不尽兴,还影响食欲,下曲阳如此,这小小的潼关也如此。哎,今天晚上又吃不得肉了。”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被烧死了,也有存留下来的,从这些人的口中我们得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关中现在瘟疫流行,听这写董卓军士卒形容的病情来看,很可能是天花。
正文第四百二十章肆虐“天花”又名痘疮,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发疹性疾病。早在晋代时,著名药学家道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已有记载,他说:“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剧者多死”。同时他对“天花”的起源进行了追溯。指出:此病起自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公元二十三——公元二十六年)。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天花”病的记载。书中还说:“永徽四年,此疮从西流东,遍及海中”。这是世界最早关于“天花”流行的记载。对于“天花”书中尚载有具体治疗药物方法。
东汉末年瘟疫流行,我自己见过的就有好多,伤寒,疟疾,霍乱,我见过得多了。在广陵的时候我还见过小虫病,也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血吸虫病。天花倒是只见过一两例,不过都是后遗症患者,说白了就是麻子。但是这种人现在也很少见,原因无它,这种病的死亡率太高,达到二分之一以上,就算是挺过来了,也得落一脸的大麻子。所以很多人一发病就被当作神厌鬼弃的人物,活活的烧死了,以此来杜绝天花的流行。这也是现在这个阶段根治瘟疫最好的办法,虽然有些残忍。
青州流行过伤寒,霍乱和疟疾,在我的大力督导下,青州人民已经改变了喝凉水吃生肉的习惯,使得这一主要传染途径得到了迅速的控制。隔离制度在秦朝的军队里就有了,拿到汉朝用自然也是百试百灵。何况青州的军队实力强,又十分的受百姓爱戴,因此老百姓都非常配合,这也是我们能够迅速控制瘟疫的主要原因之一。再加上华佗老头的努力,青州数次都从瘟疫的魔爪里解救了无数的百姓,几乎成了瘟疫流行以后大家想到的第一避难所,这也是为什么青州人口会暴增的一个主要原因。
青州人口的暴增,带来的附带效应就是周边地区瘟疫流行,过境的百姓可不管会不会把瘟疫带到这些地方,所以跟青州接壤的主要大路上现在都人烟稀少,一听到又有瘟疫患者大军来了,都扶老携幼的避难去了。
青州虽然有多次治疗瘟疫的经验,却独独缺乏治疗天花的办法,就连神奇高手华佗先生也对这种疾病束手无策。不过幸好中原地区很长时间都没有爆发过天花了,而我也是从几个麻子身上才知道这年头有天花的。但是现在听说三秦大地上居然正在流行瘟疫,而且正好就是连华佗先生都谈虎色变的天花,能不让我感到忧心吗?
不光我担心,贾诩和郭嘉也都感到害怕,就连那些武将们听到天花流行,一个个也全都变颜变色的。吕布干脆这么说:“主公啊,痘疮非人力可敌,不如退兵吧,要是咱们的士卒感染上了痘疮,恐怕就不是死几个人的事了。这可比攻城略地危险多了。”
许褚和关羽也在边上随声附和:“是啊,这痘疮太可怕了,我们还是退兵吧。”
郭嘉叹了一口气:“撤兵?你们也不想想,是那么容易就撤得了的吗?你们以为袁绍为什么供应给河东的百姓粮草啊?他肯定是准备好了,才会给咱们粮草的。断我们后路的计策,肯定早就在实施过程中了,咱们回军必定得跟袁绍打一仗。”
“那就打呗,谁怕谁啊?”许褚瓮声瓮气地说。
“你想得太简单了,咱们一过去,袁绍必然是堵住函谷关口,一场硬仗不说。咱们的粮草也堪忧啊,你以为他为什么只给三万石粮食,他那是早就算好了的,咱们要是不能够在半个月内拿下长安,就得面对粮荒。而且只要咱们只要一回军,河东的袁绍兵马必定撤退,河东百姓的吃饭问题谁负责啊?要按咱们主公的性子,恐怕连函谷关都过不去,大军就都得饿趴下了。”郭嘉喝了口酒,慢慢地说。
贾诩补充道:“这些是表面的,更深的东西你们还没看出来,主公如果进兵拿下长安,杀死董卓,解救了当今圣上,那么咱们还能站点儿上风。但是,如果咱们到了这里,又退兵的话,联军就会有话可说。明明青州军有机会解决董卓这个祸国殃民的坏蛋,为什么又退回来了?因为陈青州手里有传国玉玺,因为幽州刘老头和他密谋要篡夺刘氏天下。他拥兵自重,意图谋反,窥伺神器,实属罪大恶极,前边打董卓都是做给大家看的。那时候主公还不成了人神共愤啊?你还想打袁绍?只要你敢动手,这罪名就做得更结实,那时候大概除了董卓,天下恐怕已无人之罪可与主公比肩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怎么办啊?你们当初可是信誓旦旦地说没问题,我们才出征的。现在进也不行,退也不行,你们倒是想想办法啊!”关羽也有点儿着急了。
“怎么办?还是主公拿主意吧。”贾诩说。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着我,我要是在这个时候也惊慌失措的话,大家肯定得乱起来,所以我装作非常镇定的样子给自己倒了杯酒,轻轻的的泯了一口:“现在这种情况,实际上是我和众家谋士早就分析过的。当初在河东的时候,我就以为袁绍是要借着河东粮荒,逼我退兵。但是没想到,他给了咱们三万石粮食,还担负起了救济河东的责任。这让我觉得肯定有什么不对,但是我们那个时候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虽然我也知道他会逼迫咱们退兵,却根本想不到会是三秦有痘疮流行。所以我觉得这场瘟疫袁绍肯定知道,甚至有可能就是袁绍他们搞出来的,要不然,以董卓的残忍好杀,这痘疮绝对不可能在三秦大地肆虐起来。”
正文第四百二十一章家眷我笑着说:“我不知道袁绍是怎么做到的,但既然他做到了,咱们也就等于进入了他的圈套了。想要回军进攻他,虽然可能获得胜利,但这绝对是他所期盼的,那时候他就可以联络天下诸侯,给我定罪了。就算咱们不回军,他也一样有的说,甚至可以以关中有痘疮为由而不给咱们送粮。所以现在对咱们来说,这是个危局。不过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咱们不妨赌一把试试。”
李傕,郭汜自然是守不住第二座城池的,还没有建好的小城在一天不到的时间里即被攻破,仓皇逃窜的董卓军跟着李傕,郭汜继续他们的逃亡路程。本来以为我们会采取以前稳扎稳打姿态的董卓军,突然发现青州军转换打法了,衔尾追击,一点儿喘息的机会都不给他们留。弄得他们一路上逃兵不断,还不敢多做停留,队伍的士气几乎降到了冰点。
既然有李傕,郭汜在前边开路,我们还怕什么,跟在他们屁股后面打吧。一路高歌猛进,却不留任何的守军,完全是一种孤军深入的劲头,连李傕,郭汜这样的沙场老将都看不懂我们到底在玩什么把戏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