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道

第98章


“张爱国!”中校解释说:“就是那个捐助娱乐器材的老板,那名四级士官是他的远房亲戚。这位士官刚从侦察连调到技术分队去,我们过来调查一下。”
蒋禹尧忍不住想笑:“这也信?你们知道那些器材价值多少吗,就买一个士官?”
“现在已经不是八分钱让你忙半年的时代了。但这是必走的程序,匿名信到了调查组总要有个下文出个结论,这样对组织上有个交待,对梁伟军同志也有个交待。”中校苦笑着说:“可没等我们说明来意,肖连长就急了,给我们扣了一顶主观的大帽子。”
肖路这才明白调查组的来意,连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错怪你们了。你们尽管问,我一定配合。”
两位调查组的军官苦笑着摇摇头,重新拿起纸笔。
蒋禹尧站在一边等着,调查刚结束,他就对肖路摆摆手说:“赶紧去组织训练,我找梁团长有事!”
蒋禹尧下了训练场走到车边,等梁伟军赶来,他拉开车门说:“老梁,上车,跟我回团部制定作战计划。”
梁伟军怔了一下,瞟一眼打开的车门站着没动。
蒋禹尧实话实说:“我们团制定的演习计划又被打了回来,为了我们团你该出山了!”
梁伟军被“我们团”这三个字打动了,他的目光找到蒋禹尧的眼睛,蒋禹尧笑吟吟地与他对视,强调说:“我是平职调动过来的代理团长。”
梁伟军抬腿上车。
4
郑燕看着手中寥寥无几的个人资料,犹豫着是否该去采访梁伟军。虽然她一直在努力逃避,但随着采访任务的逐渐完成,与梁伟军见面已经迫在眉睫了。
来空降部队之前,郑燕认为经过岁月的消磨,她已经把梁伟军忘机,至少也把他藏在心中最隐秘的角落。但在看到他的个人资料后,她知道自己错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从来没真正忘记过梁伟军。
郑燕坐在陈向农办公室的沙发上,反复摆弄着手里的几张资料。陈向农走过来在她对面坐下,伸手把梁伟军的个人资料抽出去说:“小梁目前正在接受调查,暂时就不要去采访他了。”
郑燕神色紧张地抬起头,惊慌地问:“他怎么了?”
“训练中出了亡人事故。”郑燕的反应让陈向农觉得有些奇怪,瞥了她一眼,接着说道:“军师联合调查组在他们团已经待了一段时间,快要下结论了。”
陈向农的语气平淡,郑燕更加紧张了,急切地问:“他会被撤职吗?”
陈向农老顽童似的呵呵起来:“燕子,你好像很关心他啊?”
“我们都是在军部大院长大的!”郑燕红着脸解释说:“他的梦想是当一辈子兵,当将军当元帅。”
陈向农更加奇怪了,这样的关系应该更亲近才是,郑燕却把采访梁伟军安排到了最后。他摇摇头,暗叹:这对年轻人一定有难言之隐。
办公室里有些冷场,公务员进来续水打破沉默,郑燕忍不住又问。“梁伟军会被怎么处理?”陈向农模棱两可地回答:“问题不大。”
郑燕明白对梁伟军的处理不会太重。心中暗松一口气,盯着摊在茶几上的资料看了一会儿,抬头说:“陈叔叔,您能不能给严周技师挂个电话,他拒不接受采访,躲我就像在躲贼。”
“是吗?这个严周一贯这样,从来不明白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的关系,我直接给他打电话!”陈先农走到办公桌前把电话打到科研所说:“我是军政治部的陈向农,找严周接电话。”
电话那头说:“首长好,严技师去试验场了。”
“试验场上有高频电话吗?”
“首长对不起,没有。”
“那好,这样吧!”陈向农按下压簧,重新拨了号码说:“王处长,你到我这儿来一趟。”
时间不长,宣传处王处长推门进来。
陈向农说:“你陪郑燕去试验场采访严周,必须要他配合采访。”
“明白,我去叫车。”
王处长陪着郑燕到达试验场的时候,严周正驾驶着轮式动力翼伞准备降落。突然发现郑燕,一加油门重新飞回蓝天,围着试验场盘旋。
一名地面工作人员笑着说:“郑大记者,看你把我们严技师吓得,躲到天上不敢下来了!”
郑燕咯咯地笑,抢过对空联络电台的送话器喊:“严技师,你千万别下来,我和王处长今天和你耗上了。”
电台里伴着呼呼的风声,传出严周的声音:“郑燕同志,改天好不好?我正在工作,不能接受采访啊!”
郑燕笑嘻嘻地把送话器递给王处长。王处长憋住笑说:“严周,我向你传达军政治部陈主任的命令:严周必须配合采访!”
“是,完成课目后我马上降落!”严周无奈地说。
动力翼伞从天而降,郑燕扛起摄像机走过去,一直等严周磨磨蹭蹭地从伞上下来,才笑着问:“严周同志打扰一下,请问你有时间接受采访吗?”
严周连连苦笑,郑燕小声提醒:“录像呢,笑得甜一点!”
“时间很紧张,希望你长话短说。”严周对王处长招招手喊:“秀才,有没有采访稿啊?”
“又想照本宣科,没有!”
严周摘下手套塞进衣兜,接着整理风镜,随口又提醒工作人员注意采收数据,抽空对郑燕说:“你可以提问啦,我保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不急不急,你忙你忙!”郑燕扛着摄像机说:“我摄制好罪证,请陈主任看看。”
“别!我不动就是!”说着,严周规规矩矩的站好。郑燕酝酿一下情绪正式进入状态:“严技师,你入伍后一直就从事这样危险的职业吗?”
“是的,我喜欢蓝天,喜欢飞翔的感觉。”
“那为什么不去当飞行员呢?”
“闷在机舱里是在驾驶机器,不会有飞翔的感觉。跳伞就不同了,你可以感受到风扑面而来,可以感受大地的辽阔,天空的无限,这才是飞翔的感觉!”
郑燕经验丰富,几句话就把严周引入被采访的状态。王处长见两人有问有答,节奏掌握的很好,明白他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踱到科研人员中间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整整半个小时,严周说的口干舌燥,郑燕才结束了采访。两个人分别找王处长诉苦。严周称,郑大记者事无巨细什么都问,罗哩罗嗦。郑燕说,采访严周技师要累死若干脑细胞,采访什么问题必须要迂回前进,直奔主题他就会与你绕弯子。
王处长用同样的一句话搪塞他们:“他(她)就那样,别见怪!”
郑燕结束采访准备离开之际,突然发现工作人员正在把一些配重铅块搬到翼伞架上,连忙凑上去问为什么。严周见她没扛着摄像机,才说:“试验携带补给品的重量,加强敌后作战部队的携行能力,增强他们的作战持续时间、密度、强度。”
郑燕听得一头雾水,纳闷地问:“能说得简单点吗?”
“让他们多带点武器装备遂行敌后作战任务,明白了吗?”
“明白了!”郑燕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我看过一张外军训练的照片,他们背负式动力伞与轮式动力伞的配备是三比一,不过他们的轮式伞是遥控操纵的,还能执行一些简单的侦察任务。”
“你在那儿看到的?”严周惊诧地抬起头。
“别忘了,我曾经是空降兵,也关心空降兵事业,出国肯定会注意收集这方面的资料。”郑燕拍拍动力伞说:“说不定这个轮式架结构,就是受到我收集来的资料得到启发改装的……”
“我是看过一张图片,的确也受到了启发,解决稳定坚固的问题。你等等!”严周跑到车里拿来一张图片递给郑燕说:“这是梁伟军的一个战友转交给我的,你看是不是这张?”
这张图片其实就是郑燕委托张爱国转交给梁伟军的,但她不想让严周知道她与梁伟军之间微妙的关系,摇摇头说:“我和你开玩笑呢,我看到的那张图片在人家墙上挂着,都不允许拍照。”
“是这样啊,我以为是你搞到的图片呢。”严周的态度冷了许多。
负重的轮式动力翼伞重新上天时,动作有些笨拙,像一只肥胖的野鸭挣扎了几下才跃离地面飞向空中。严周把油门加的很大,发动机的巨大嗡嗡声震荡着所有人的耳鼓。
郑燕扛起摄像机问:“王处长可以拍吗?”
王处长扭头用目光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
“拍吧!现在动力翼伞已经不是秘密了!”一名工作人员说。郑燕报以微笑,对准空中飞翔的动力翼伞逐渐拉近镜头。空中,严周双手拉着油门杆身体用力后仰,看样子很吃力,动力翼伞也没有刚才的轻盈,笨拙像是一块会飞翔的石头。
郑燕有些担心,边拍边喊:“严技师看样子很吃力,是不是叫他下来?”
话音未落,一股上升气流冲进伞衣,托着动力翼伞急速垂直拔高。动力翼伞全身一抖,一根蹦断的伞绳被狂风猛地甩到伞衣后面,接着又是一根。动力翼伞失去平衡,剧烈地左右摇摆着急速下坠。郑燕仿佛听见了伞绳蹦断时的巨大“啪”声,惊恐地喊叫起来:“快呀,伞绳断了!”
“不准乱喊乱叫!”一名工作人员抓起对空广播的话筒大喊:“严技师,放弃!立刻放弃!”
“伞尚能操控,我在做最后努力!”电台中传出严周的声音。他明显在说谎,动力翼伞已经不受控制斜斜地向试验场外飞去。工作人员们跳上车追了上去,郑燕飞快地跳上一辆敞棚吉普,刚爬上去,吉普车就急速窜了出去,车门“哐”一声摔上,差点夹了她的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