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锦瑟我为流年

第11章


一个人,唯有用一颗博大辽阔的心,才能容纳万千风云,淡看荣辱得失。
三毛走了,她去了德国。为了筹集旅费,三毛去一座风景佳绝的岛上,做了三个月的导游。萧邦和乔治桑曾经在这座岛上,度过了一段浪漫的生活。凭借对文字,对风景的天赋,三毛带着天南地北的游客,在仙岛上赏阅旖旎风光。但她知道,此岛只是人生一个小小的驿站,来这里,是为了挣一笔费用。仅此而已。
走过的地方,发生的故事,宛如生命里一出出折子戏。在剧中演过了聚离,尝过了悲喜,从开始到结局,交换着不同的自己。今天,你把别人的痕迹擦去。明天,别人把你写入回忆里。在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的人流里,还有多少你残留的气息?
德国的柏林,流传着一句古老的谚语:“整个柏林就像一片白云。”这座繁华的城,既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又有现代时尚的风情。它快乐奔放,宽容友爱,在这里生活的人,如白云一样悠闲,似清风一般随性。在柏林,有著名的菩提树街,漫长宽敞的林荫道,仿佛可以找寻自己的前世今生。
但这些,是别人眼中的德国。三毛的德国,又是一番模样。她用挣来的旅费,买了一张机票,来到德国。进入歌德语文学院,专攻德语。
为了尽快获得毕业证书,三毛收拾起在西班牙时懒散的心情。她感染了德国人的刻苦努力,加之她好强之心,不容许自己有丝毫的懈怠。每天上课和阅读的时间,多达十六个小时。三毛曾说过,在柏林的这段日子,是她留学生涯最贫乏的一个章节。
“我的课业,重到好似天天被人用鞭子在背后迫着打似的紧张。这使我非常地不快乐。时间永远不够用,睡觉吃饭乘车都觉得一个个生字在我后面咻咻地赶。”自小学习散漫的三毛,何曾有过这样的紧迫。但繁忙的学业,填满了所有的时光,让她没有多余的空间,去享受寂寞,品味感伤。
“我一天到晚就在念书,对德国的人和事,完全讲不出来。我认识的德国,就是上学的那条路和几个博物馆、美术馆。”这是三毛的德国,平淡无味,连做梦的时间都没有。柏林像一片白云,仿佛是一个与三毛无关的传说。她把自己,出卖给了学业。所幸,她的付出,很快就有了收获。仅仅九个月的时间,三毛拿到歌德语文学院毕业证书,取得德文教师资格。
三毛的这位德国男友约根,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他对学习的刻苦,令三毛觉得乏味而疲倦。三毛曾说过,约根不舍得将一分钟留给爱情的花前月下,就算是约会,也是一同读书。生性浪漫的三毛,被夜以继日的学习,消耗了所有的热情。
她以为爱情,可以给她一丝慰藉,可以在她行将枯萎的心中,种植一花一草。可约根丝毫不解她的情怀,他的呆板,消磨了三毛原本无多的爱意。陌生的城,繁复的学业,拮据的生活,荒芜的情感,让三毛重新将自己落入寂寥的深渊。
从何时开始,烦恼不离不弃。苦闷的日子,让三毛对物质生出了诱惑。她去了一家大百货公司,为了两百美金,卖了十天香水。这十天,三毛将自己打扮成一位风情典雅的东方女性。看着自己美丽的容颜,她觉得,女人有时候,真该好好地爱自己。
每当看到那些来买香水的贵妇人,一掷千金的模样,三毛的心,竟无比的落寞。璀璨的街灯,炫目的商品,多少人,为了金钱迷失心性。饱满的生活,让他们时常忘记,自己的初衷。三毛不希望有一天,用欲望来惩罚自己。华丽的物质,永远无法代替心灵的富庶。
拿到两百美金的三毛,在百货公司里,挑选那些平日渴望得到的东西,却一件也不舍得买。她依旧喝白水,吃面包,过着清苦拮据的日子。仿佛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自己心安,不至于陷入奢华的深渊里。对物质,三毛可以理性相待,但遇到感情,她却不能收放自如。
后来,德国男友约根,进了外交部做事,实现了他外交官的理想。有一天,三毛和约根携手去逛百货公司,约根买下了一件双人床单。之后,三毛就再也不肯说一句话,她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压抑和委屈。约根看到她含泪的双眼,明白她的心思,于是回到百货公司退了床单。
割舍双人床单,让他落下眼泪。因为他知道,这意味着他们的爱情,终是无果。
一年后,三毛和约根挥手道别,独自飞往美国。而这个痴情的男子,足足等了三毛二十多年。看似洒脱的三毛,其实在她的心底,又多了一处不为人知的暗伤。
欠下的这段情债,今生,也没有偿还。
第十三章 风雨归来
一个人,在旅途的路上走得久了,会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知道最初的相逢,却无法预见最后的相别。
以往只觉得,人生苦短,切莫留下太多的缺憾。所以步步惊心,哪怕是寻常的景致,平凡的情感,也用心相待。后来行年渐晚,方知人间万事不可强求。看惯了日月流逝,离合变迁,倒有了随意的心情,从容的境界。
那时候,总以为三毛的流浪,与任何人无关。她像沙漠中一株骄傲又卑微的小草,倔犟地独活。她从来不会真正为谁奔走,亦不会真正为谁止步,她只为她的心。如今再读三毛,仿佛又不是这般模样。她太随性,太放纵,她视今生的相遇,都为前世宿因。她的行走,仿佛在赶赴一场又一场的约定,到最后,又亲手埋葬了所有的情感。
三毛离开了德国,来到美国。她在美国芝加哥城的伊利诺斯大学,申请到一个主修陶瓷的学习机会。这一年,三毛二十八岁。她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离开德国男友约根,是因为情感再也不能有他一席之位了。她期待一场心之所系的遇合,如此方不辜负沧海桑田的历程。
一口皮箱,是她全部的行囊。天涯辗转,三毛早已无惧尘世风雨,亦不抗拒百态人生。往日那个只有一扇窗,一片风景的女孩,早已被流年冲散。在这繁华的异国他乡,辽阔的天地,她依旧可以一个人做梦,依旧年轻。
三毛深知生活的艰辛,珍惜金钱。她觉得,钱也许不用太看重,但一定要珍惜它。所以她来到美国,最开始做的事,就是找一位工作,可以自给自足。几年漂泊,对家人深感愧疚,她希望自己可以像云彩一般,来去自如,无有牵挂。
三毛在伊利诺大学法律系图书馆,负责英美法分类。工作于她,只是用来谋生,所以从来不觉得需要投注太多感情。她能做的,就是尽量付出劳作,换取该得的报酬。据说,她第一天上班,就闹了笑话,在两百本书页上,盖了两百枚错误的图章。日期是:十月三十六日!
三毛在美国的堂兄,有一位中国好友,也在伊利诺斯大学,读化学博士。三毛的堂兄托付这位博士,请他务必照顾好孤零的堂妹。从此,这位善良淳厚的博士,对三毛关怀备至。
“每天中午休息时间,总是堂哥的好同学,准时送来一个纸口袋,里面放着一块丰富的三明治,一只白水煮蛋、一枚水果。”可见,博士是一位细心温雅的男人。在这个陌生的都市,有一个男子,对自己这般无微不至的关怀。孤独善感的三毛,又怎能无动于衷。
曾经的三毛,做过感情的失败者。当年她因为失恋,被迫远走他乡。可为何,这几年在国外,她竟成了骄傲的女神。那么多男子,愿意做她裙摆下的草木。而她,始终不肯为任何人,惊艳倾城。
这只折翅的青蝴蝶,还无法找她可以栖身的归宿。三毛是那种能够轻易感动,却不肯将就的女子。她要的情感,应该是相看两不厌,是她愿意为之低眉,为之卑微的男人。那些打身边拂过的绿叶,终究是云烟。
三毛知道这位中国博士的心意,但她不说。她让自己坦然地接受他的关爱。她觉得,有些话,说出来,反而是伤害。可他终究还是说出口,尽管很婉转,但三毛听后依旧万分惆怅,“现在我照顾你,等哪一天你肯开始下厨煮饭给我和我们的孩子吃呢?”
这实在是一句不该轻易说出口的话。在三毛心里,只甘愿为一个男子洗手做羹汤,他就是初恋情人舒凡,但物是人非,她亦丢失当年心境。纵算有一天舒凡再来寻她,她也是不肯回头了。三毛想起在西班牙,那个叫荷西的男孩说的话,愿意许她一生安稳。
三毛的堂哥一心想做这个牵红线的月下老人,多次打电话,希望三毛不要错过这位优秀踏实的男人。当时,爱慕博士的女同学,亦有许多,可他偏生钟情于三毛。这世上,最难诠释的就是情感,人与人之间的因缘际遇,谁也做不得主。
三毛自知他是不可多得的男子,亦找不出他不好的理由。但要她妥协心中不情愿的事,是那般的委屈感伤。每当这时候,她做不到用语言去搪塞,就只能落泪。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其中任何一个人,有丝毫的不悦,在一起,都不会幸福。
许多过尽千帆的人,认为有时候爱情并不重要。只要彼此在一起,有个依靠,安度流年,未尝不是一种幸福。世间俗子或许尚可如此,但三毛的心性,却难以迁就。她追求一份极致,一种心甘情愿。其实她要的并不多,只不过两情相悦,地久天长。可爱情,总是那般吝啬,不肯轻易将幸福,交付给众生。
“心里为什么好像死掉一样。”面对他们的求婚,三毛是如此心情。她觉得自己的心,像死掉一般寂静,没有波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