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二号人物

第38章


  重要官员的家人投靠和珅,必然有他的理由。这些理由一般不会超出以下几点:
  第一,自己不学无术,自觉不能为祖宗争光,不能做出光宗耀祖之事业,可是又于心不甘。这样的人,诸如傅恒的儿子、福康安的弟弟福长安之流。
  第二,自己真心非常钦佩和珅的才能和学识。不管我们如何评价和珅,和珅的才能和学识应该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充分肯定的。那个时代就有很多人真心非常钦佩和珅的才能和学识。比如,和珅发现并且保留了《红楼梦》书稿,就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尤其是得到了永贵的儿子伊江阿之流的钦佩和赞赏。
  说起和珅发现并且保留了《红楼梦》书稿一事,我们都知道,是和珅发现并且保留了《红楼梦》书稿。但是,他是怎么样发现并保留《红楼梦》一书的呢?
  原来,和珅发现《红楼梦》极为偶然。在和珅做《四库全书》的总裁、主持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曾经向天下征集书籍。有人把自己得到的手抄本《石头记》献给了和珅。和珅看了以后觉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但是又怕乾隆皇帝认为是反书。他就想,我怎么办呢?正好,当时乾隆皇帝特别敬重的皇太后身体不舒服,干脆,我采取曲线救国的办法吧!我借看望皇太后之机,每天读一段《石头记》中的内容给皇太后,皇太后听了之后肯定动情。结果正如和珅所料的那样,皇太后不但果然每天都让和珅给她读上一段《石头记》外,还要求乾隆皇帝允许出版界将这本书刻板印刷。乾隆皇帝无可奈何之下,只好答应了皇太后的要求。这本书后来就以《红楼梦》的名字出版发行了。
  伊江阿原本就是和珅的死党,他原本就非常钦佩和珅在诗歌方面的才能,两个人常常以诗歌相和。《红楼梦》出版发行之后,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更为密切了。尽管其父永贵曾弹劾过和珅,伊江阿却一直都对和珅死心塌地。
  第三,自己不但不学无术,而且经常替家人惹是生非,需要和珅的帮助。这样的人诸如四川总督文绶的儿子国泰之流。
  国泰(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从小生长在锦衣玉食的温柔乡中,养成了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性格,脾气暴烈,不学无术,经常替家人惹是生非。清人洪亮吉在他的著作中这样评价国泰:性暴戾,妻子仆隶皆若一日不可共居……国泰怒时,或至扑妻子、刃仆隶。这样一个人,就连他的妻子都到了不能与他共居一日的地步,换作别人,是无论如何不会与他结交的,可是和珅从不轻视国泰,而且尽自己所能全力以赴帮助国泰。因此国泰对和珅大有知遇之感,也尽心尽力为和珅张目。
  现在我们回答第三个问题:和珅为什么会以这些官员的家人作为朋友?
  和珅以这些官员的家人作为自己的朋友,最大的好处就是使得这些重要的官员永远不敢弹劾自己。比如,阿桂、永贵、福康安、刘墉等人,一直都想弹劾和珅,可是又一直因为家人而心存顾虑,不敢弹劾他。
  现在我们回答第四个问题:和珅以这些重要官员的家人作为朋友的效果如何?
  一个最为重要而明显的效果就是,和珅通过此举,促使一些潜在的对手迅速成为了旁观者。如傅恒、福康安父子二人,他们一生都没有弹劾和珅;永贵一生也只弹劾过和珅一次,还因为被自己的儿子首先向和珅告了密而没能成功。
  另外一个效果呢?和珅增加了一些死党。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吧。
  一个例子是关于伊江阿的。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太上皇病逝,伊江阿首先写信慰问和珅而不是慰问嘉庆皇帝,可见对和珅的一片忠心。嘉庆皇帝也看出来了,很生气地说:“本日伊江阿由驿递到奏折,有寄和珅节哀办事等语。而于朕遭罹大故,并无一字提及,即以常情而论,寄书唁问,自当以慰唁人子为重。在伊江阿于和珅再三劝以节哀,而于朕躬反照常,具一请安之折,转将寻常地方事件承奏,不知是何居心。昨吴熊光一闻皇考升遐之信,即专折沥陈哀悃,敦劝朕躬,情间真切,似此方合君臣之义。吴熊光系汉人,又只系布政使,尚有良心。伊江阿身为满洲,现任巡抚,又系大学士永贵子,且曾在军机处行走,非不晓者可比,乃竟如此心有膜视,转于和珅慰问殷勤。可见伊江阿平日不知有皇考,今日复不知有朕,唯知有和珅一人,负恩昧良,莫此为甚。”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福长安的。嘉庆皇帝很看重福长安的特殊身份,在最终处置和珅的时候,非常希望能把福长安从和珅的阵营中争取过来。但福长安死心塌地,在嘉庆与他谈话时滴水不漏,拒不供认和珅的罪行。嘉庆皇帝对福长安也万分痛恨,所以亲政后连福长安一起治罪。
  有这样忠心之人,和珅也该知足了。
第九章 当个贪官不容易
十一亿的家产
  一般而言,我们很多读者更愿意接受这样一个观点:和珅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贪官,他的家产不计其数。因此,我们的读者也就从心理上更加容易接受一些能够证明和珅的家庭如何如何富有的传奇故事。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影视剧的编者们也就很容易顺着我们广大读者的思路去编写一些和珅本人如何如何贪婪的故事,以满足我们广大读者对于和珅的猎奇心理。
  在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浩如烟海的清朝的野史笔记上,记载着很多的可以证明和珅富有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很值得我们怀疑,还需要我们做出进一步的考证。
  我这里先说一个流传最为广泛的故事。很多写所谓“正史”的人都经常为了描写和珅的富有而引用的一个故事。
  故事中说,宫中的七阿哥哲亲王永琮把乾隆皇帝喜爱的一个碧玉盘打碎了,吓得不知所措。七阿哥的弟弟十一阿哥成亲王永瑆说:“不要害怕,去找和珅,他肯定有办法。”于是,兄弟两个人找到和珅说明情况,要和珅想办法。和珅故作为难,说此物并非人间所有,我也无能为力啊。哲亲王永琮急得直哭。成亲王永瑆将和珅拉到一边谈了一会儿,和珅答应想办法。第二天,和珅就给了哲亲王永琮一个比原来的盘子还大、还好的碧玉盘。和珅手中的珍宝之多我们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野史中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很令我怀疑。根据我的考证,这个故事在历史上应该从来没有发生过才对。为什么呢?
  第一,七阿哥哲亲王永琮从来没有见过和珅。
  在《清史稿.卷二二一.诸王七》中,明确记载着七阿哥哲亲王永琮在2岁的时候就死于水痘了。七阿哥哲亲王永琮死的时候,是乾隆十二年,也就是1747年。3年以后的1750年,也就是乾隆十五年,和珅出生于北京。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七阿哥哲亲王永琮肯定没有见过和珅。这二人是阴阳两隔啊!
  第二,七阿哥哲亲王永琮也从来没有见过十一阿哥成亲王永瑆。
  十一阿哥成亲王永瑆倒是活得长久一些,他倒是见过和珅。但是,他应该从来没有见过七阿哥哲亲王永琮。理由如下:
  在《清史稿.卷二二一.诸王七》中,明确记载着1823年永瑆死的时候是72岁(周岁71岁)。也就是说,十一阿哥成亲王永瑆应该出生于1752年前后,他的年龄要比和珅稍小一些。也就是说,七阿哥哲亲王永琮1747年死的时候,十一阿哥成亲王永瑆应该还没有出生才对。因此,十一阿哥成亲王永瑆也没有见过七阿哥哲亲王永琮。
  既然故事中的主角七阿哥哲亲王永琮从来没有见过故事中的两个配角——十一阿哥成亲王永瑆和和珅,所以,我的结论是:本故事纯属虚构,纯属对于和珅的栽赃陷害。
  尽管上面的故事纯属虚构,纯属对于和珅的栽赃陷害,但是和珅的家产很多,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历史上,尤其是野史上,记载和珅家产情况的有很多。但是具体有多少,各种说法不一。现附上三份不同出处的和珅的“抄家清单”。
  清单一:
  正屋一所十三进,共七十八间;东屋一所七进,共三十八间;西屋一所七进,共三十三间;东西侧房共五十二间;徽式房一所,共六十二间;花园一座,楼台四十二所;钦赐花园一座,亭台六十四所;四角更楼十二座(更夫一百二十名);堆子房七十二间(档子兵一百八十名);杂房六十余间。
  汉铜鼎一座、古铜鼎十三座、玉鼎十三座;宋砚十方、端砚七百十余方;玉磐二十架;古剑两把;大自鸣钟十架、小自鸣钟三百余架;洋表二百八十余个;玉马一匹(高一尺二寸、长四尺);珊瑚树八株(高三尺六寸);大东珠六十余颗(每颗重二两);珍珠手串二百三十六串(每串十八颗);珍珠、素珠十一盘;宝石素珠一千一十盘、珊瑚素珠五十七盘、密素珠十三盘,小红宝石三百八十三块、大红宝石二百八十块、蓝宝石大小四十三块;白玉观音一尊(高一尺二寸)、汉玉寿星一尊(高一尺三寸)、玛瑙罗汉十八尊(高一尺两寸)、金罗汉十八尊(高一尺三寸);白玉九如意三百七十八支、宝石珊瑚帽顶一百三十二个、嵌玉九如意一千九百八支、嵌玉如意一千六百十支、整玉如意二百三十支;白玉大冰盘十六个、碧玉茶碗九十九个、玉汤碗一百五十三个、金碗碟三十二桌(共四千二百八十八件)、银碗碟三十二桌(四千二百八十八件)、白玉酒杯一百二十个、水晶杯一百二十个、金镶玉箸二百副、金镶象箸二百副;赤金吐盂二百二十个、白银吐盂二百余个、赤金面盆四十三个、白银面盆五十六个、白玉鼻烟壶三百七十四个、汉玉鼻烟壶二百七十六个;镂金八宝大屏十六架、镂金八宝床四架(单夹纱帐俱全)、镂金八宝炕屏三十六架、赤金镂丝床二顶、镂金八宝炕床二十四张、嵌玉炕桌二十四张、嵌玉炕桌十六张;金玉朱翠首饰(大小二万八千余件)、赤金元宝一百个(每重一千两,估银一百五十万两)、白银元宝一百个(每重一千两)、生金沙二万余两(估银十六万两)、赤金五百八十万两(八千七百万两);元宝银九百四十万两、白银五百八十三万两、苏元银三百十五万四千六百余两、洋钱五万八千元(估银四万六百两)、制钱一千五百串(折银一千五百两);人参六百八十余斤(估银二十七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