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二号人物

第4章


这种状态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对不同族属的官兵信任程度的差异。
  康熙年间,无论是满洲八旗还是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的官兵,都开始居住在北京城外。
  同一时期,清室开始营建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先是在已荒废的明武清侯李伟的清华园基础上兴建起畅春园(在北京大学校园西边),作为康熙皇帝和皇太后避暑休闲的场所。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又在畅春园北修建圆明园,并赐予皇四子胤禛。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驾崩后,雍亲王胤禛继位,改元雍正。此后以至乾隆年间,又大规模地扩建圆明园,并在东侧水磨村增建长春园,将圆明园东南墙外的以交辉园为主的几家私园归并改造,改名为绮春园。这样一来,由紧相毗连的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就构成有“万园之园”盛誉的优美辉煌的皇家离宫——圆明三园。自雍正以后,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几朝皇帝,每年都要在圆明园居住几个月,并上朝理政,圆明园遂成为紫禁城之外的另一座皇宫。
  为了护卫圆明园的安全,于雍正二年(1724年)始设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在圆明园周围修建营房八所,每所营房建有官房一千五百余间,并有垣墙围绕,从北京城内的满洲八旗中挑选部分官兵前往驻扎。其中,镶黄旗营房在圆明园后树村西,正白旗营房在树村东,镶白旗营房在长春园东北,正黄旗营房在圆明园西北角外的萧家河村北,正红旗营房在北安河桥西北,镶红旗营房在玉泉山东北,正蓝旗营房在海淀东,镶蓝旗营房在清漪园(颐和园)南蓝靛厂。除正白旗另有一处小营房外,其他各旗都集中驻扎一处。每处营房驻有官兵四五百名,按照军职高低分配住房,多者十三间,少者三两间。清朝灭亡之后,这些圆明园八旗营房都无一例外地演变成村落民居,散布于圆明园遗址周围,只有蓝旗营、镶白旗、正黄旗、镶红旗等地名宣示着这些村庄的来历。
  乾隆年间,无论是满洲八旗还是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官兵,都开始大规模地居住在北京城外。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在香山设立一营“特种兵”,专门训练官兵爬云梯、攻城池的技艺战法,名为健锐云梯营。健锐云梯营的官兵都是此前征剿大小金川战役中的精锐之旅,骁勇善战。当时有八旗官兵千余名,分为左右两翼,左翼有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右翼有正黄、正红、镶蓝、镶红四旗。左翼建有四层碉楼十四座,三层碉楼十八座;右翼建有五层碉楼二座,四层碉楼十座,三层碉楼二十四座,供训练官兵爬云梯、登城头的技能使用。健锐云梯八旗官兵后又增加千余名。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到香山静宜园时,专门赐健锐云梯营军士饭食,以示犒赏和关怀。后来,乾隆皇帝多次到香山健锐营检阅练兵状况,并大加赞扬。如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在他所写的《御制阅武诗》中就描述道:“八旗子弟兵,健锐此居营。聚处无他诱,勤操自致精。一时看斫阵,异日待干城。亦已收明效,西师颇著名。”由此可知,在乾隆皇帝平定新疆回部时,健锐云梯营的官兵发挥了威力,“所至奋勇先登,屡奏攻坚陷阵之捷,遂成大功”。而香山健锐云梯营八旗的营房就散布在香山东麓。这就是今香山公园前为什么有团城、阅武楼和镶黄北营、镶黄西营、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等村庄与地名的缘故。
  不过,今天北京地区分别归属于海淀区和昌平区管辖的西三旗、西二旗、东三旗、东二旗等地名却与满洲的八旗制度无关,它们源于明朝的军制。
  西三旗、西二旗、东三旗、东二旗几个村庄的形成与得名,是明代有部分军队在这一带牧马的结果。明代的军制是在一些要害之地设置卫或所,以尽保家卫国之责。一般地说,一个卫有5600人,一个千户所有1120人,一个百户所有112人。每个所统领2个总旗,10个小旗。每个小旗有10名兵卒,每个总旗有50名兵卒。可见,明代军队的编制,最基层单位也称为“旗”,犹如今天的“班”。明代为了抗御蒙古势力卷土重来,在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同时,还在长城沿线设置了九个镇,也称“九边”,统领大批卫所官兵保卫边防。为了供给沿边驻军所需的战马,在内地设立了许多牧马草场和马房,抽调部分官兵专门牧马、养马,甚至民间也承担了繁重的为官府养马的任务。有明一代,北京地区的牧马草场和马房很多,其中在西三旗东边的黄土店就有一处,称为黄土店马房。那时候,在黄土店周围没有几个村庄,到处是青草茂盛的空旷之地,被分派到黄土店马房牧马、养马的官军,按照所编的小旗散布其间牧马。西三旗、西二旗、东三旗、东二旗等村庄就是明代牧马的各小旗官军的驻地,后来演变成村落,并以当时小旗的编号和所处方位命名。在今清河镇东边、清河北岸有个村庄名为“马房”,则是明代清河马房的遗存。而在昌平小汤山的南边、温榆河北岸也有一个“马房”村,则是属于小汤山马房的范围了。明代北京地区马房之多,由此可见一斑。
他和颐和园同年
  说起和珅出生的时间,我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虽然一下子并不能具体说出和珅出生的年、月、日,但是我们能够看出影视剧作品中的一些问题:
  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1~4)这几部影视剧作品中,和珅的年龄似乎与刘墉、纪晓岚、乾隆皇帝差不多大。我们可以从这两部影视剧作品中,得出一个认识:这四个人的年龄应该差不多。
  但是,到了电视连续剧《乾隆王朝》这部影视剧作品里,和珅的年龄似乎与刘墉、纪晓岚、乾隆皇帝相差很多,和珅的年龄似乎要比刘墉、纪晓岚、乾隆皇帝的年龄小上很多。
  那么,哪部影视剧作品里面描写的和珅的年龄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面目呢?
  正确答案无疑是偏向于电视连续剧《乾隆王朝》这部影视剧作品的。
  据考证,和珅在大清乾隆十五年(农历庚午年,生肖马年)五月二十八日(1750年7月1日)出生,也就是说和珅出生的时候,乾隆都当了15年皇上了,和珅要比乾隆皇帝的年龄小39岁。如果照此比照下去的话,那么,和珅要比出生于1719年的刘墉小31岁;要比出生于1724年的纪晓岚小26岁。
  也就是说,在这四个人中,乾隆皇帝的年龄最大,刘墉的年龄其次,纪晓岚的年龄再次,和珅的年龄最小。
  由此看来,至少从年龄上面来说,电视连续剧《乾隆王朝》这部影视剧作品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而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1~4)等几部影视剧作品对于和珅年龄的描述明显是错误的。
  和珅出生的这一年——1750年,GDP占当时世界总量约32%的中国大清王朝的乾隆皇帝先是在这一年的阴历二月初二——民间所说的“龙抬头”的这一天,奉其生母崇庆皇太后——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中甄嬛的原型——的懿旨,从京师出发,开始了历时35天的巡幸五台山的游历活动。此后不久,乾隆皇帝为迎接于次年到来的其生母崇庆皇太后六十岁大寿,决定在好山园旧址挖湖堆山、大兴土木,营建清漪园——日后闻名中外的颐和园,这是在和珅出生前40天的事情。
  和珅出生四个月后,乾隆皇帝又来到少林寺游历,因以少林寺方丈室为行宫,故此后的少林寺方丈室也被称为“龙庭”。
  又过了不足一个月,西藏发生了袭封郡王、主持全藏行政事务的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作乱事件,旋即被达赖喇嘛平定。
  话说到这里,您看到了吧,此时此刻的大清王朝的乾隆皇帝,还是非常注重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的处理的,还是非常注重搞好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协调一致的。
  随着和珅的出生,大清王朝还有一些重要的人物去世,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雍正皇帝手下最关键的武将之一的功绩卓著的“超勇”亲王固伦额驸、定边左副将军策凌(1672~1750年),以及雍正皇帝手下最重要的文臣之一的左副都御史李绂(1675~1750年)。当然,这一年去世的还有日本的樱町天皇(1720~1750年)和德国著名音乐家巴赫(1685~1750年)。
  由此看来,和珅出生的这一年,也算得上是个多事之秋了。
他家成了恭王府
  和珅出生的地点是在哪里呢?包括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1~4)和《乾隆王朝》在内的所有的影视剧作品似乎都没有触及这个问题。
  不过,从前面我们对于满洲八旗在北京城内外的驻防情况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的推断:
  既然满洲正红旗在北京生活的地域有北京城内的西直门内、北京城外的北安河桥西北、北京城外的香山附近三处,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和珅出生的地点就应该是上面三处地址中的一处。
  北京城外香山附近的满洲八旗实际上是乾隆年间才开始有满洲人居住的,和珅出生的地点应该是不在这里的。和珅出生的地点应该是其他两处地点中的一处。
  其实,和珅就出生在我们今天的首都北京市西城区的西四北头条的东头,坐落在著名古刹“广济寺”(今中国佛教协会驻地)的后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