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

第6章


我又开始回华盛顿广场公园和老朋友们一起下棋了,比赛不再是件恐怖的事,我也再次找回了乐趣。之后,布鲁斯和我继续工作。我们深入探寻象棋艺术的核心与精髓,分析各种复杂的中局和残局,研究经典赛事,培养自己的技能和理解力。我们开始进行大量的设想练习,蒙着眼睛进行比赛,不动棋子,只在脑海中进行长时间的走棋练习。
象棋现在已变得不同了。在夏天那几个月里,我曾质疑过很多事,在决定强势回归时,我对象棋所做的承诺已远远超出了乐趣与荣誉,而是热爱、苦痛与激情,激励自己不断跨越,不断提升。这听起来好像有点荒谬,但我相信从8岁到9岁那一年是我生命中的转折点。我用辛勤的练习来应对比赛的挫败与心灰意冷。我不断激励着自己,并为强大的意志力所驱动着。小时候我就潜力无限。我只知道“获胜”二字,因为我比其他小孩子都更优秀,与大人竞争时我也没有压力。现在,我有了失败的经历。我输给了一个小孩子,同时还有其他很多小孩子,他们都是我强有力的对手。
我仍是全国同龄中最高级别的棋手,凡是我参加的比寒,气氛马上就会紧张起来。如果我取胜了,那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我输了,天好像立马就塌下来了。有一个男孩尤其要引起我的警惕。他叫杰夫·索亚,样子有点吓人,个头矮小,经常光头、赤脚。他没有上过学,他爸爸让他每天学12个小时的象棋。下棋时,杰夫会一直哼着“杀死他,杀死他,杀死他”。他进攻性极强,很聪明,在棋桌旁威力无比。刚从夏季旅行归来,我就来到曼哈顿象棋俱乐部找布鲁斯上课,而杰夫当时就坐在那边下棋。他对我下了挑战书,我也接受了挑战。我当时不在状态,对这场比赛也没抱太高的期望,那回他放了我鸽子。几个月后,我又回到曼哈顿,和他一起对决,周围一大群人在观看。我击败他后,听到他坐在角落里哭了好几个小时。这太可怕了。这是孩子之间可怕的对决,有点世界末日的感觉。
无数个下午,我都独自坐在房间里研究象棋。有时爸爸会故意分散我的注意力,想带我出去踢足球或打篮球,但我哪儿都不去。有太多需要我学习和思考的东西了。爸妈担心我对象棋太过着迷,爸爸甚至有时会告诉我,如果我想放弃的话也是可以的。他们并不理解,我从没想过放弃。
随着全国比赛日益临近,我的训练强度也越来越大。我在公园比赛中磨练技艺,从街头棋友那儿吸收了不少好的建议,并与布鲁斯进行了更为认真的准备工作。我知道索亚只要是醒着的,就会抓紧每一分钟与大师们交手,为这场比赛积极做着准备。他就像是一台机器,在快棋课上消灭强大的成人对手,并以他的不屑让他们面子全失。一天他出现在公园中,当时我正好不在,我所有的朋友都告诉他我比他更优秀。他听后大笑说:“乔希根本不值一提。”他们不断嘲讽他,最终把他“轰”出了我的领地。纽约象棋的围观者分成了两大阵营,他一队,我一队。这场比赛已不再是两个孩子之间的比赛了。
全国赛再次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举行。我和父母、妹妹凯迪亚、布鲁斯一起前往比赛地。这是布鲁斯首次陪我一起参赛。他的好胜心并不强,看到孩子间在这么大的压力下拼得你死我活心里也非常挣扎。我并没有怪他。我的三个好朋友也和他们的父母一起过来了。事实上,他们并不是棋手,对他们来说这更像是在度假。而我则非常认真。我在一号棋盘上比赛,再一次和其他孩子隔开了。父母在酒店大堂焦急地等待着,和其他父母一样紧张地看着视频监视器上转播的比赛过程。第一轮有点难度,但之后我横扫一片,拿下了前六场比赛。
进入最后一轮,只有杰夫·索亚和我得了满分。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我的对手要更强劲一点,所以如果我们是平局的话,我就获胜,但没人想着以平局收场。
杰夫是我唯一担心的选手。有谣言说他、他的爸爸和妹妹在整个比赛过程中都一直在他们的车里睡的。每轮间隙他都会坐在地板上,抱着他瘦弱的腿,瞪着每个想和他说话的人。他很瞧不起其他小孩子,称他们是“丑陋的废物”,只要他们一近身他就会嘲笑讽刺。他爸爸是个粗暴的独裁主义者,以救世主自居,用他疯狂的精力与想法打造出了一台完美的象棋机器。尽管我们从来没有私人交往,但我很尊重杰夫。他热爱象棋,并且认真的程度无人能及。这场比赛注定了是场战斗。
杰夫执白子,略占先机(白棋先走)。此前我曾做过很多白子开局的准备练习,用黑子有点信心不足。他以大举进攻开局,以一场极其危险的中兵进攻风暴直攻我的“王翼印度防御”。我此前从没见过这种棋路。他的棋速很快,下的时候信心十足,使得我从一开局就身陷险境。他的中兵方阵似乎要吞并我,比赛甚至还没开始我就被步步逼退。他有点趾高气扬,似乎在嘲笑我,好像在说我没有这个资格和他一起坐在棋盘前。
似乎一开局我的胜算就微乎其微了。刚进入中局我就丢了一个兵,之后我试着通过兑子来减缓他的进攻。这一招比较危险:当你棋子少时,兑子会增加对手的优势,但我喜欢残局,并大力向这一安全地带挺进。在兑后时,杰夫似乎在对我咆哮。他是个天生的杀手,现已扼住我的喉咙不撒手了。
三个小时后,比赛大厅已空了下来,我们这时已进入了比赛的最后关头。整个大厅只剩下我们两人,以及正在对酒店大堂做转播的电视摄像机。在那儿,成百上千人聚在监视器旁,边看边想,哪个小孩子会成为冠军,哪个小孩会失败。死一般的寂静让人窒息,或许这恰恰就是我的处境。我只有一个马和5个兵,对他的象和6个兵。似乎已经没有希望了。记得我当时一边挣扎于前一年伤心的经历,一边寻求出路,但根本无计可施。我去洗手间大哭了一场,之后我洗了把脸,给自己打气,又回到了棋桌旁。
当时我仿佛陷入黑暗的丛林,在灌木丛中动弹不得,饥饿、伤痛,突然看到了一点亮光。我永远忘不了当时突然灵光一现的那一刻。在象棋中,你经常会在出现转机前有一种感知。我整个人马上精神起来了,感官一下子敏感很多,就像是动物感觉到了有猎物在附近。这种感觉让我意识到:对手棋局上有漏洞。紧接着我开始了探索之旅。我开始心算,考虑下面的棋路。慢慢地,作战计划在我脑海里明朗化。我必须要把马拿下来,放弃剩下的兵,这样下来最后棋盘上只剩下两个王了,这完全是一种逆向思维。我所发现的拯救比赛的这些招数远远超出了我当时的年龄与水平,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到的。
比赛最后以平局收场,我成了全国冠军。我晕乎乎地走出了比赛大厅,被一大群小孩子和父母们簇拥着,他们沉迷在充满戏剧化的比赛当中,现在都异常兴奋地围了过来。一位国际大师级的教练问我为什么在中局做出这个决定,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象棋已经离我万里了,而这一刻人性的某一面却让我非常震撼。我看到杰夫溜出人群,走到他爸爸身边,他爸爸却冷冷地瞪着他,不许他靠近。多么令人心寒的一面。
第三章 整体理论与渐进理论
你可能也意识到了,校园象棋界是个令人窒息与绝望的地方。每一年,成千上万的男孩女孩将希望寄托在这些比赛上,每个人都相信自己会是最棒的。荣耀就是最强大的动力。不可避免的是,总会有梦想遭遇重创,总会有心灵破碎不堪,站在巅峰的只能是少数几个人,这就注定了绝大多数人都将难以如愿。当然,这一状况是任何存在竞争与野心的领域都会存在的。三流球队的运动员梦想着能加入他们最喜爱的一流球队踢球;在校园练习投篮的小孩子希望能成为又一个乔丹;演艺界也充满了高高的期望值、疯狂的竞争与现实中渺茫的可能性。
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首先,有的人能挤进高高在上的王者之位,而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其中的差别到底在哪儿?第二,比赛的意义何在?如果野心会带来失望,那为什么还要一如既往去追求卓越呢?在我看来,这两大问题的答案源于一种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方法,它能激励弹性,能够将多样化的追求与每天对于过程的享受联系在一起。绝大多数有追求的人,不管年长还是年幼,在学习方法上都犯下了很可怕的错误。他们沮丧地偏离了主道,而那些走在成功道路上的人却始终沿着正确的轨迹稳步行进。
发展心理学家针对“学习方法对学习成果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发展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卡罗·德维克博士(Carol Dweck)对智力的“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进行了区分。属于“整体理论”类型的孩子,即受父母和老师影响而采取这种思维方式的小孩子,倾向于用这样的语言:“我在这方面很聪明,”并将成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他们把自己的综合智力或技能水平看成是一个固定的、无法继续演变的“整体”。而“渐进理论”则是一种全然不同的学习模式,权且将其称作“学习理论”,该理论更倾向于用这样的句子描述结果:“我之所以做到了是因为我非常刻苦”,或者“我应该更努力一点才是”。采取“学习理论”的小孩子倾向于这种想法,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