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火山

第85章


这些都是我们中国政府免费提供的,如果没有小林同志,我们中国政府又要成了冤大头了。”
  刘华说完微微地摇了摇头,全场所有的人都听得出刘华在暗指的人就是科尔博士,坐在何明教授正对面的科尔的脸此时变得更加红了,把头压得更低了;显得十分的尴尬。
  这一切被细心的何明教授看在眼里,急忙接过刘华的话说道:“今天大家把话摆在桌面上光明正大地来谈,我个人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的,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科尔博士的话也没有错,这也正好提醒各国的政府,不要为了自身的利益来损害其它国家的利益,这样不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大家说对不对?”
  何明的话刚说,全场又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时全会场有不少在交头接耳,整个会场变得乱哄哄的,过了许久,会场才慢慢地平静下来,只见每个人脸上都洋溢喜悦的表情,早已扫去开始的那种严肃气氛,过了一会儿,会场又恢复了平静,坐在会场中央的何明又温和地对林涌道:“小林,北极又没有南极这样的地理优势,你将如何*作呢?”
  林涌听了何明的话,轻轻地点了点头,还是用他那特有温和语气介绍道:对了,我刚一时激动,忘记了介绍北极的实施方案,虽然北极没有南极那样的地理优势,但也是可以实施这样的方案的,大家想一下,北极圈虽然没有南极那样的地理优势,但是现在那里的气温极低,经过近半年多来人造活火山调节影响,现在那里的气温降到都在零下60度以下,海面上都是一层厚厚的冰,最厚的地方已经达到30米,我想利北极冰面平坦的特点,采用与南极不同的方案。”
  林涌说完又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接着慢慢地介绍道:“当我们在北极与南极一样,实施人造深海沟时,核爆炸发生巨大的地震,从而引起海啸,海啸产生的近1000米的巨浪沿着冰面向北极冲击,由于北极冰面平坦,海浪更加快速向北极宽阔冰面推进,当巨浪要开始退潮时,我们这时将在回归的海浪的起点处,采用大运输机和发射导弹方式沿着一条线投放大量气象武器——增雨弹(但这样需要更多的气象武器),由于增雨弹要吸收大量的能量,于是此处的海水刻即结成一堵冰墙,从而阻止了海浪地回流,由于北极的气温低,冲到冰面的海水慢慢的变成冰,于是就形成大积的冰山,大家想一下,通过在南、北极实施这样的方案。
  随着新的海沟形成,再加上南极和北极冰山厚度的增加,还有海水温度的降低从而形成海水的冷缩,我相信达到我们最初预期不成问题,这方案存在我的U盘里,等一下我发在大家邮箱里。”
  林涌说完连忙把电脑交给了何林,这时整个会议室又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何明教授急忙做了一个停止的动作,会议室又重新恢复了平静,接着何明温和地对林涌说道:“小林,这个方案由你总负责执行,把明天启动新海沟日期,改为3天后,这样让你有充分时间准备一下,你看怎么样?”
  林涌想了一下答道:“我想约翰逊博士和我一起来执行这次任务,不知道是否可以?”
  “当然可以!”何明教授笑着说完,看着约翰逊又问道:“约翰逊,你愿意和小林去执行这次任务吗?”
  “当然可以!我刚才已经联系到了我们的美国国防部,请求派二个气象团前往南极和北极支持,他们已答应了我的请求。”
  “我马上向我的总统请示一下,请求派二个气象团支持你们。”一个大胡子男人也站了起来。
  林涌转过头一看,说话的人原来是俄罗斯的气候专家波波夫,于高兴地说道:“太好了,谢谢你们,我还在担心我们二个气象团不够用呢?”
  “我们全世界都是一家人,还谢什么。”约翰逊说着答道。
  听了约翰逊的话,林涌也跟着笑了起来,又接着说道:“何教授,我和约翰逊就先走了,这里就麻烦你了。”
  林涌的话音刚落,只见何林站起来说道:“我也要去。”
  “我也要去。“艾丽也站起来。
  林涌笑着对二人说道:“你们有还更重要的任务。”
  “什么任务?”艾丽和何林二人高兴而又不解地问道。
  “等我们的人造活火山工程凯旋归来之时,我可要喝何教授和田中博士的喜酒,你说这个任务重不重要。”林涌笑着说道。
  “哦,放心吧,我们在大师楼摆好喜酒等着你们归来,到时我们就是双喜临门啊。”艾丽和何林齐声答道。
  这时全会议室人都笑了起来,都齐声鼓起掌来,此时的何明和田中美子脸也变红了,两人都默默看着对方,他们脸上都要露出那甜蜜的笑容。
  在大家一片热情的掌声中,林涌和约翰逊告别了会议室的所有专家们,跟在国防部长刘华的后面,快步地走出了会议室,径直上了屋顶,乘坐刘华的专机,向着南极快速地飞去。
    正文 第33章节:人造海沟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10-23 19:02:41 本章字数:10941
  第33章节人造海沟在“台湾号”航母附近海域,除了从远处传来有节奏海浪声和呼呼地海风声,南极的1月份早已进入极昼时间,站在航母上向外望去,蓝天和海交汇在一起,分不清那里是海,那里是天边。在指挥中心的大厅内,所有窗户的窗帘都被拉下,里面却是灯火通明,在宽敞大厅内的空气里参杂一丝丝紧张的气息,在大厅周围,安保措施十分生严。真可谓是三步岗,五步一哨。
  在大厅的最中央放着一张巨大的圆桌,在它的四周坐满了军人和专家们,在大厅周围的每个角落,遍布着全是世界各国媒体的记者们,这里所有人紧张地都蹦着一张脸,大厅里除了军人在敲打键盘发出的声音,整个大厅显得异常的安静。
  在圆桌的的最中央位置,坐着一位精神抖擞的老军官,此人正是中国国防部长刘华,在他的右侧有两个年轻人,只见他们二人与其它人完全不同,坐在那里有说有笑的,他们是被众多媒体神化的林涌和美国著名的气象博士约翰逊先生。
  为什么他们三人出现在“台湾号”上航母上呢?原来他们三人在三天前乘坐中国国防部长刘华的专机,从北京飞到南极“台湾号”航母上,在约翰逊的请求下,美国国防部也向北极和南极各派了一个气象团前来支援,紧接着俄罗斯也向北极和南极各派出一个气象团到达指定位置。在昨天的晚上六点钟前,所有的气象部队都到达指定的位置,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整,人造深海沟的“战役”马上就要打响,此时的南极和北极“战场”上真可谓是兵强马壮,由原来的两个气象团一下子就增加到六个气象团。
  为了解决六个气象团之间的协同作战和统一指挥的问题,根据刘华的建议:任命中国气象一团团长王可担任这六个气象团的总命令。以便于统一布置战术。
  王可被任命为总命令后,马上就显示出他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由于气象部队除了只配备少量直飞机外,主要由特殊的导弹部队组成,根据标准的配备,一个气象团由五十辆导弹车组成;因此王可把南极三个气象团的一百五十辆导弹发射车集中在航母第九层、十层的甲板上一字排开,场面显得十分的宏伟壮观。
  气象部队又与普通的导弹部队有所不同,它的要求更加严格。普通的导弹部队只需要精确打击目标即可,而气象部队导弹部队不但要求精确打击目标,还要控制好导弹飞行的轨迹,及导弹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及导弹爆炸的位置、角度等,例如向天空发射一颗气象增雨导弹,本来需要控制它在五千米云雨层进行爆炸,如果它在六千米的高空爆炸,这颗增雨导弹就会失去原有的作用;假设增雨导弹是要求垂直进入云层后爆炸,它的效果又与平行飞行后爆炸的效果也同样差异非常大,由于增雨弹基本是由氮同位素N13化合物组成,爆炸后又要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聚合反应爆炸,在多次爆炸中产生的氮N14化合物要吸收云雨层中大量的能量,从而达到最佳的增雨效果目的,所以要求控制好导弹爆炸的角度等参数至关重要。
  每一辆气象导弹车配备一支由3人组成的信息化小分队,一人负责收集打击目标环境数据,第二人进行控制气象导弹飞行的轨迹,控制和掌握导弹爆炸时机,第三人则是信息化小分队的队长,他除了协助二人工作,还要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同时还要跟踪导弹发射后爆炸地效果等,从而进一步的确定下一次气象导弹发射角度等。
  在中国,能进入普通导弹部队的士兵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高素质人才,而气象导弹部队的士兵则是从二炮导弹部队里挑选出来的优秀者,二炮导弹部队是中国历史最为优久的导弹部队,也是最有战斗力导弹部队,它在与日本及菲律宾等国领土争端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它被世界各国称之为“中国拳头部队”。
  为了保护了气象部队的安全,每个气象团都配备一个陆军营和一个特务连保护它的安全,如果那个国家要想打败中国,首先要过中国二炮导弹部队这一关,它在百年历史中还尚无败绩。
  要想入选中国气象导弹部队,首先在中国二炮导弹部队服役三年,各项技能达到优秀后,才能参加中国气象部队地选拔,而且它的淘汰率达到80%以上,因此世国各国媒体称中国气象部队是中国部队精英中的精英并不为过,再加上中国气象部队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发展都要早,因此它的战斗力远远高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气象部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