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

第79章


张玉珩的话一停,红红绿绿的传单,飘落会场。警察、特务要钻进会场去抓人,但被人群隔住。张玉珩早已换好装,在同志们的簇拥下,顺着弯弯曲曲的小胡同走掉了。哈尔滨的冬天滴水成冰,张玉珩租住白俄的房子,屋里仅生一面火墙。他每天工作很晚才回来,煤不足,舍不得多烧火。有一次,他为了保温,在煤还没有烧透时,就提前把火墙插板关上了。深夜,正当他睡熟的时候,煤烟灌满屋子,把他呛晕了,从床上折腾到地下。刚好屋地放一桶水,被他登翻,淌了一地,借着水气,他才苏醒过来。事后,同志们埋怨他不该为节煤不顾安全。他说:“省委经费困难,大家应该节省花啊!”
  1935年5月,满洲省委把在哈尔滨工作时间较长的同志分别派到外地工作。张玉珩被派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任政治部主任。这时他改姓杨,大家称他为杨主任,或“杨瞎子”。张玉珩辗转到达珠河县三军根据地时,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已由军长赵尚志、政委李兆麟率领,转移到松花江北汤原山区进行游击斗争。日寇把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视成眼中钉、肉中刺,派重兵疯狂讨伐。张玉珩没有找到部队,只好同珠河中心县委的同志一起活动。7月下旬,日伪军又加紧对珠河山区进行篦梳式的围剿,张玉珩他们不停脚地转换住处,成天在山沟里同敌军周旋。日军进山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每天都能听到无辜群众凄惨的叫声,到处可以看见被烧毁房屋的残垣断壁。8月29日.张玉珩同县委书记鲍巨奎、宣传部长冯仲云以及韩光、朱新阳等十多个同志,转移到娄家窝棚山脚下一家农户休息。天已经晌午了,大家既累又饿,请看房的老人做点饭,派一个人在山顶警戒放哨。大家正在吃饭时,有股敌人从沟底树林中的小道窜出来。敌人来的非常突然,山顶站岗的同志也没有发现。当敌人走到房西二十几步远时,被团县委书记周一夫先看见了,他把饭碗一摔说:“日本鬼子来了!”大家立即分散跑开。因为他们是县委机关干部,没有大枪,只有几支手枪,无法抵抗,只能撤走。当时敌人也愣了一会,看清跑散的人们,敌小队长才下令“卧倒、射击”。大家已跑远一些,但是仍在射程之内。几十个敌人乒乒乓乓一阵乱枪响过之后,张玉珩同另外两位同志倒在血泊里。敌人退去后,冯仲云和朱新阳重新返回来,找到了三位牺牲的战友,将他们的尸体火化了。张玉珩,为了东北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独立,抛家舍业,从豫南来到东北。他对党忠心耿耿,一贯服从组织分配,他能上能下,从不计较官职高低、个人得失;他把一颗赤诚的心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一腔热血洒在东北大地上。牺牲时年仅34岁。
  而李维民1935年春,去汤原县负责反日会工作。翌年,回哈向省委汇报工作,未能与省委接上关系,不得不转赴大连、北京等地寻找党的组织。
  秋天,李维民怀着尽快找到党的决心,从北平出发去陕北,走到山西太谷,路费用光。在人地两生,一筹莫展之际,巧遇原吉林特支党员董国璋。董是在吉林特支遭破坏后,流亡到关内的,当时正在太谷车站任站长。在董的帮助下李维民干了三个月的勤杂工,后考上了电报员。“七七”事变后,八路军到介休,李维民找到北方局的王世英同志,向他详细汇报了自己的经历。王世英把李维民介绍到太原去见林枫,林枫指示他在同蒲路工人中,组织工会和武装自卫队。当时介休没有党组织,李维民发展了杨树声、朱玉书等三人入党,建立了党支部。同时成立了介休工会筹备会和武装自卫队。不久,介休车站和铁路遭敌机轰炸,李维民带领铁路工人步行到临汾,以老工人为骨干组成介休工会。路局惧怕工人运动,拘押**员、工会活动积极分子朱玉书。李维民组织千余名愤怒的工人在铁路局门前集会,高呼口号,向局长要人。当局慑于工人群众的威力,只好放人。朱玉书被放出后,在工人集会上登台讲演,陈述工人团结起来,成立工会的意义。工人十分兴奋,当即宣告成立同蒲铁路总工会。工会成立后,李维民负责在侯马南段组建分工会,动员两千多名工人参加了工会组织。同蒲路成立了党的工作委员会,李维民为委员。
  1938年2月,日寇入侵临汾。李维民离开了同蒲路总工会去西安,得到八路军办事处的支持,继续在工人中进行工作。李维民按上级指示,在西安组织四个职工大队,近两千人的工人武装。同年秋,李维民随刘少奇去河南省委工作。秘密潜回吉林1939年5月,李维民随刘少奇到达延安。不久到中央党校和马列主义学院学习。1941年春参加情报工作训练,结业后被派回东北做情报工作,任务是长期埋伏,等待时机。
  1941年9月18日,李维民同电报员崔岳离开延安,路经绥德、米脂、佳县(葭县),在黑峪口渡过黄河到达山西兴县。李维民得到八路军一二〇师司令部的帮助,陈钟给办理了到敌占区的身份证件。第八军分区王政委把李维民介绍到前方,由肖靖负责武装护送。越过封锁区时,遇到敌人阻击,曾三次被包围。突围以后,在清徐、太谷山区打了两个月游击,后到青源县猫儿梁。青源县委委员郑思华带领武工队将李维民、崔岳送入敌占区。为不引敌人注意,他俩分开行动。1942年1月1日李维民回到阔别十年的故乡——吉林。
    正文 第四十八章 《红灯记》的发生地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10-31 14:27:48 本章字数:3523
在日伪统治下的吉林,宪兵、特务横行。李维民为能站得住脚,以经营估衣铺、纺织作坊为业。请有名的士绅马德恩、王可耕当财东,在经济界有了靠山。李的姑父刘兰亭是伪德胜区区长,在政界也有了依托。
  同年4月,电报员崔岳到吉林。李维民同关锡庚到哈尔滨取回电台,秘密安装在李维民家炕洞里。李维民通过在税务局工作的关锡庚,伪第二军管区打字员侯乃英和伪永吉县公署、铁路局找到的可靠关系,搜集敌伪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夜间由崔岳发报。后来崔岳考入伪新京(长春)《康德新闻》社当记者,每周六回吉发一次报。1944年崔岳被日宪兵逮捕,发报中断。
  李维民回吉后,引起敌人的注意。日伪特务机关暗中对他监视。伪警务厅特高股长葛明福,经常到他家纠缠。一天警务厅长宫田卿(日人)派他的“嘱托”(暗探),伪装我地工人员到李维民家“接头”,企图探清他的底细,当即被李维民识破,报告市警察局把“嘱托”抓走,敌人的阴谋没有得逞。邻居赵明宇是日伪警宪的狗腿子,听说李维民原名叫李馥慧,还去过延安,就到李家去敲诈。李维民沉着、冷静地应付,使他无隙可乘。李维民就是这样坚持与日伪警宪、特务做斗争,直至光复。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抗战胜利,人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当时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决战。
  苏联红军于8月19日陆续进驻吉林。为了取得苏军的支持,李维民带领关锡庚到驻吉苏军司令部联系。经出示电台,苏军政治部相信李维民是ZG党员,把他二人留在苏军政治部,协助保卫局做锄奸工作。
  当时,一些汉奸走狗摇身一变都成了地下gmd员。他们吹捧蒋介石,鼓噪要中央军接收。面对gmd的挑战,李维民为了同他们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便主动退出苏军保卫局。他首先找1943年北方局派遣的地下党员郑墉研究,决定邀请进步知识分子李之白等办《前进报》,宣传我党的政策主张,介绍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斗争史实,揭露gmd**反人民的本质。八开油印的《前进报》出刊后,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知道吉林有**组织,了解、拥护**的人,都纷纷前来找党。李维民原为地下工作者,没有发展组织任务,光复后,形势发生了变化,根据斗争需要应尽快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李维民找到随苏军来吉的抗联领导干部王效明,在他的支持下,于9月上旬在白旗堆子郑墉家里,由李维民主持,王效明、郑墉出席,召开了ZG吉林特别支部成立大会。这次会议还吸收关锡庚、王庆霖、王德祥、郑垲、关伯岐等人参加,会议还确定李维民为特支书记,郑墉为组织委员。从此,中断13年的吉林特支,又恢复起来了。10月7日,在苏军的支持下,吉林特支接管了报社,正式办起了党报——吉林《人民日报》。
  10月10日,李维民作为**的代表,参加了“维持会”在北山体育场召开的群众大会。李维民在会上做了演讲,宣传党的政策与主张,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会上还散发了特支的传单。从此,吉林的革命形势发展很快,以制材厂工人为基础成立了职工会,以女教师为基础成立了妇女会。李维民十分注意人民武装建设,先后建立了吉林保安第二大队、舒兰县朝阳区中队。李维民率领人民武装积极打击gmd势力,逮捕了匪军头子赵传芳,围剿了杨毛子匪团,击毙击毙了匪杨国忠。1945年10月下旬,陈云同志在长春召见了李维民,对吉林特支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批准了特支发展的党员,并决定往吉林派一批党的干部。
  11月1日,东北局任命的ZG永吉地委书记袁任远到达吉林,主持成立吉林市委,李维民任副书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