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华西列夫斯基感到一阵阵地无力。
在海拉尔,文华将军的第十二军和郑国栋将军的第三十三军配合得非常好,硬是顶住了朱可夫亲自指挥得第3集团军的攻击,为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孙仲伦元帅在联合指挥部里,收到前线的捷报非常高兴。
他十分兴奋地指着军事沙盘说:“张连武打得非常好!苏军的士气非常低落,我们要把握住机会,尽快吃掉敌41集团军,然后沿着额尔古纳河南下,把朱可夫的部队全部包围在东岸一带地区。”
与之相反,在奥洛维亚的朱可夫的情绪却非常糟糕。自从大汉帝国在苏联境内投掷了两颗威力巨大的原子弹之后,获得了消息的苏军士气非常低落,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打一场没有胜利的战争。同时,他也深深感到人员伤亡和补给困难已经让进攻大汉帝国东北的苏军感到筋疲力尽,苏军的战斗力衰减的很快。特别是大汉帝国驻军从最初的打击中反应过来,不顾人数的悬殊,以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进行着战斗,每每给苏军造成重大的伤亡。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七卡镇一战,对方的残余部队明明是已经被包围了,仍然是困兽犹斗,坚决不投降,最后是全部战死。这种精神给参战的苏军以很大的打击。
现在,孙仲伦的增援部队已经全部到位,几次反突击都让苏军损失不小。从目前战场的态势来看,突进大汉帝国东北的苏军正在被三倍于他们的大汉帝国军队慢慢地合围着。大汉人的战术和德军在白俄罗斯用的战术差不多,都是两翼发起钳型攻击,然后意图在苏军的大后方某个地点会师,一举把突进东北的地区的苏军全部包围起来。
可是,就是明白孙仲伦的战术意图又能怎么样呢?他手头已经没有多少部队可以调动了,况且,薛毅的突击集团军群已经扑向了乌兰乌德,那里是整个南方和远东方面军的后方枢纽,如果被攻占,南方和远东方面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朱可夫同志,从15日早上到现在,大汉帝国空军以每天三万架次的密度轰炸伊尔库茨克,整个乌兰乌德已经是一片废墟了。在乌兰乌德的第21、第45集团军遭到了严重的打击,目前正在乌兰乌德进行艰苦的防御战。大汉帝国的军队已经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包围了他们。这是最新的战况。”方面军参谋长把最新的战报递给了朱可夫。
“坚决不能后退一步,把方面军预备役第6集团军和第3骑兵军投入到伊尔库茨克。那里是方面的后方枢纽,坚决不能丢失。”朱可夫考虑了一下,下了决心。
※
苏军大量预备役的投入,使得乌兰乌德的阵线稳定起来,他们死死地守住了北面的铁路线,使得后方苏军的补给和增援部队能够源源不断地运进这座危城。
10月18日,天气突变,突然下起了小雪。这使得大汉帝国军队的空军威胁减少了。薛毅将军的第五十五军在两百辆坦克的配合下,向贝加尔湖西侧的伊尔库茨克反动突然袭击,将苏军修建了三个多月的工事捣了个稀烂。经过两天的激烈战斗,第五十五军进展迅速,俘虏了近万名苏军士兵,攻占了伊尔库茨克,切断了伊尔库茨克到乌兰乌德的铁路线,使得苏军的补给只能通过贝加尔湖北端进行。
寒冷的天气使得地面非常坚实。撕开了苏军第21集团军防线的大汉帝国军队,在两个装甲军的引导下,沿着铁路线一路西进,目标是新西伯利亚。而其余部队则是加强了对乌兰乌德的攻击。
面对压倒性的近两百多万的大汉部队的进攻,战争的主动权已经不是操在了朱可夫的手中。
10月20日,得到补充和加强的满洲里驻军在国防军第二装甲集团军的带领下,向苏军第26集团军发起反突击,一举突破了苏军的防线,沿着额尔古纳河西岸北进,目标是七卡镇,以切断渡河苏军的退路。而张连武的第一坦克装甲集团军则是对合围圈内的苏第41集团军发起总攻,不断地用坦克冲击苏军阵地,直到将伏洛斯基的第41集团军击散。
伏洛斯基只好向朱可夫报告,要求撤退。
10月21日晚,斯大林打电话给朱可夫,要他马上赶回莫斯科。而南方和远东方面马上交给贝加宁负责。这是因为德军在西线的强大攻势,已经令莫斯科感到吃不消。
朱可夫只好把部队指挥权交给自己的副手贝加宁将军,只身赶往莫斯科。
※
“苏军已经没有了反击能力,我军将继续推进。据俘虏提供的供词,苏军在10月的战斗中遭到严重损失后,已经就地转入了防御,并且有撤退的迹象。空军侦察表明,额尔古纳河东岸的苏军正在向桥头堡靠拢,而西岸七卡镇的苏军加强的防御。”刘韶华将军正在向孙仲伦介绍战况。
此时的孙仲伦感冒了,脸色并不是很好,讲话有浓浓地鼻音:“我们不久就可以把这些苏联人全部吃掉了。命令所有的部队要实施不间断的轮番攻击,要集团军司令们把部队整军整师地投入进攻,不能给苏军有一丝喘息的机会。没有了补给和兵源的苏军坚持不了多久的。这次,我要他们一个也跑不了!”
说完,孙仲伦挥手在地图上用力砸了一下,砸在地图上七卡镇的位置上,狠狠地说:“不惜一切代价,要把这个口子给我扎起来。”
随着孙仲伦的命令下达,大汉帝国东北战区的部队突然爆发了惊人的能量,苏联人的抵抗也是英勇的,但是还是节节败退,慢慢地被压缩到了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而第二装甲军对七卡镇的进攻一直没有停止过,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不停地向七卡镇冲击。
贝加宁将军显然是看到了苏军的危险,他命令华西列夫斯基带领部队撤退,迅速地向奥洛维亚撤退。
10月24日晚,已经是几天没有合眼的第二装甲集团军司令廖耀湘将军正躺在行军床上休息,突然被一阵密集的枪炮声、急促的脚步声和队伍的嘈杂声给惊醒了,他急忙披衣下床,快手快脚地穿好靴子。
“出什么事情了?”廖耀湘大声叫了起来。
“报告将军,七卡镇的苏军开始突围了!”他的副官跑进来说道。
“不要慌乱!命令队伍,占据有利地形,用火力压制!”廖耀湘扣着军大衣上的扣子,心想:“苏联人是狗急跳墙了,老子就不信你还能突破我不下的铁桶阵!”
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苏联人舍生忘死地一个劲地向大汉军队得阵地扑来,一批批地倒在火炮和机枪交织成的火网下。黑夜被照明弹亮成了白昼,可以看见一群群穿着黄绿色军服的苏联人端着步枪和刺刀,在为数不多的坦克和装甲车的配合下,冒着铺天盖地地炮火冲锋着……
因为大汉军队的神速反击和不间断地进攻,让苏军被围部队已经无路可退。远在莫斯科的朱可夫也连续两次地向被围困在额尔古纳河东岸的部队通报了敌情,要求他们尽快组织突围,并在突围方向组织空军支援。
时间在流逝,血水混在融化的细雪中,默默地流着。
25日清晨,苏军空军集中了方面军所有的空军和所能动用的两个预备役集团军,由西向东打击第二装甲集团军的侧翼,以连通七卡镇,接应被围困在额尔古纳河东岸的苏军。但是,他们被王昌贵将军的第十集团军牢牢地挡在了外围,在近十个炮兵师火力的支援下,王昌贵将军大量杀伤了西进的接应苏军。
而大汉帝国的空军轻而易举地消灭了苏联空军自杀性的攻击后,对贝加宁指挥的苏军的战斗队形进行了轰炸。经过一天的艰苦鏖战,在没有足够的兵力和武器的情况下,贝加宁的援军不得不后退。
25日晚,孙仲伦元帅在七卡镇外围集中了16个炮兵师,对据守七卡镇一带的20万苏军进行饱和炮击,日夜不停。空军则是出动了1300多架轰炸机和强击机对被围困在额尔古纳河两岸的苏军进行猛烈地轰炸,只要天气允许,天上就会布满大汉帝国空军的战机。
28日,大汉帝国军队发起了总攻,经过两天的激战,歼灭了入侵我国东北地区的苏军部队,约33万人被俘虏,30万人伤亡或失踪,42个师被歼。
至此,大汉帝国在东北战争中大获全胜,歼灭了苏联南方和远东方面军的主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