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子如自称是晋朝皇族后裔,他受纳财贿,毫无顾忌;巡视州县,下级说话稍不合意,便令武士拖下去,把刀搁在颈上,进行威吓,也是个穷凶极恶的人物。
“四贵”的权势越来越大,高欢也不十分放心。东魏武定二年(544年),高欢任高澄做大将军,领中书监;元弼做录尚书事,把左仆射司马子如升做尚书令,由高洋继任左仆射。这个安排的作用,是把门下(侍中、给事中等)所掌机密移归中书,从而削弱“四贵”的权势,把大权集中到高澄手里。录尚书事在两晋南北朝本来是掌实权的,但是魏朝宗室的元弼做这个官,却不过是摆摆样子。
高澄、高洋都是高欢的儿子。这年,高澄二十四岁,高洋只有十六岁。有个著名的高欢试子的故事。高欢拿一团乱丝,叫几个儿子解开。别人都搞得手忙脚乱,还是解不开。高洋拔刀就砍,还说:“乱的该斩!”高欢很欣赏他的“快刀斩乱麻”的作风。还有一次,他叫他俩每人带一队兵,分头出发,然后他又派披甲的骑兵佯攻。高澄等都因事出意外,惊慌失措,高洋却不慌不忙,指挥部下迎敌。徉装敌将的彭乐连忙脱下头盔,说明来意。高洋还不完全相信,一定要把他擒获,押到父亲面前,才把事情完全弄清楚。
高澄一上台便对老的权贵不客气,孙腾见他时,礼貌不太周到,他立刻叫左右把孙腾从坐床上拖下来,立到门外头去。高洋当他的面拜高隆之,叫他叔父,便被高澄骂了一顿。高欢不叫儿子尊重公卿,反而向他们打招呼,说是儿子大了,公等要让让他。因此公卿都怕高澄。
高澄重用博陵崔氏的两个人,一个崔季舒,做中书侍郎,是高澄放在东魏孝静帝身边的人;一个崔暹,做御史中尉(当时是御史台的主官),任务是打击别人,树立高澄的权威。
他们为官从政,颇有做作的地方。有一次,朝廷大员在座,高澄故意使崔暹迟到。侍从报了“崔中尉到”后,高澄起立迎接。两人昂着头,略为提起点袍子,慢吞吞地走进大堂,然后面对而作揖。崔暹不等让坐就坐,酒过两巡,便起立告辞。高澄要留他等席散再走,他推说有紧急公务,必须马上回御史台。他走时,高澄又毕恭毕敬地送出去。又有一次,高澄和大员们游山,在路上遇见崔暹。御史台的侍从手持赤色棍棒,见高澄的导子占住了路面,举起棒就打。高澄一点不动气,而且主动让路。这些举动,分明是做给人看的。
崔暹弹劾过司马子如、咸阳王元坦、并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等。另一个受高澄重用的尚书左承宋游道也弹劾过一批人,包括司马子如、元坦、孙腾、高隆之、侯景、元羡等。高澄曾把司马子如关进监牢。此公平生没有受过这等惊吓,据说一夜过后头发全部变白。然后高欢出场,写张条子给高澄,说:“司马令(令,尚书令),我之故旧,汝宜宽之。”高澄遵照父亲的指示,要放他出来,但又要做恶作剧。他立马大街,命人把司马子如押到面前,这个老家伙(五十六岁)吓得要命,当是要杀,怎么也想不到是当场脱下刑具,宣布释放。其余被弹劾后降官、罢官、削爵的也有多人。
崔暹真的不惧权贵,看见有问题就弹劾吗?否。在高澄而前,他是个十足的马屁精。魏高阳王元斌有个庶出的妹子玉仪,不受本家承认;做了孙腾家的歌妓,又被抛弃;高澄在街上把她收留下来,非常宠爱,封为琅邪公主。高澄自忖崔暹一定要谏,而且把这估计告诉了崔季舒。不料三天后,崔暹进见时,故意把名刺(名片)落在地上。高澄问:“带上名刺有何用途?”崔暹一本正经地道:“想参见公主。”高澄喜出望外,就拉着他的手臂,领他进去见公主了。后来崔季舒对人说:“崔暹常怪我逢迎别人,会拍马屁,在大将军面前,说叔父(季舒比崔暹长一辈)可杀,但是他自己所作所为,比我严重得多。”
这种靠打击别人来树立自身权威的做法,不会保持团结,只会促进分裂。高欢一死,问题就出来了。侯景从东魏天平三年(536年)任南道行台起,到武定五年(547年)高欢去世,十多年间,一直统率十万大军,驻在河南。他看不起高澄,曾对司马子如说:“高王在,我不敢有异心。高王一旦不在了,我不能和鲜卑小儿共事!”此人在高氏将领中确有特点,他出身边镇戍兵,羯人,右脚比左脚稍短,不精弓马却诡计多端,是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河南西有西魏,南有梁朝,高欢不能不借重他,但是估计将来不是儿子所能驾驭,特地留一个慕容绍宗,不加重用,让儿子给他高官厚爵,以防侯景变心。高澄当了权,一味树立自己权威的做法,侯景看在眼里,而且也遭受过弹劾,自然要寒心。高欢病重时,高澄用父亲的名义,写信召侯景来洛阳,显然是来后就不让他走了。但是他不知道,高欢与侯景有过约定,来书须有特定暗号。他收到了没有暗号的信,又知道高欢有病,断定在鲜卑小儿手下没有自己生存的可能,不反也要反了。
高欢将死时,问儿子:“我虽病,汝面更有余忧,何也?”这个问题不像是人说的话,父亲病重,按理儿子必定悲伤,高欢却以为,“澄当以得尽总内外大权为喜,不应更有余忧。”(《通鉴》卷一五九胡三省对上引句作的注)原来高澄之忧,只忧侯景要反,至于父亲之死,倒像是该庆祝的。这对父子都是缺乏人性的两脚动物。高欢之死,高澄并不悲伤,另有一件事情可以作证。高欢死于武定五年正月。四月,高澄到邺,孝静帝设宴招待,他不仅赴宴,而且还偷快地起身舞蹈。依照历代礼法,尊长逝世之初,都不应该这样的。
高欢对孝静帝表面上很恭敬,君巨之间,相安无事。但高澄连这点面子也不买。有一次陪皇帝饮酒,劝酒时毫无礼貌,皇帝耐不住了,气愤地道:“自古以来没有不亡之国,联实在不想活了!”高澄听了,怒道:“朕?朕?狗脚朕!”叫崔季舒打皇帝三拳,然后自顾自走了。
孝静帝恨极,与宗室元大器、侍讲荀济等同谋,以堆土山为名,在宫中掘地道,通到高澄府里,想杀高澄。高澄发觉后,带兵进宫,质问皇帝为什么要反,自称父子有功于社稷。孝静帝也豁出去了,跟他吵道:“自古以来,只有臣反君,从来没有君反臣的。王自己要反,怎么反而责备我!我杀了你,社稷安,不杀,亡国就在眼前……”这是历史上极少见的君臣吵架时的对话。吵当然是白吵的,孝静帝结果被幽禁起来,几个帮他的人都被活活煮死。
武定七年(549年)八月,高澄正在和陈元康、杨愔、崔季舒等秘密商议受禅时,膳奴兰京进来上菜,他突然拿起藏在盘子里的刀,刺死高澄。陈元康掩护高澄,身受重伤,在当天晚上死去;杨愔狼狈逃走,掉了一只靴子;崔季舒躲到厕所里,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兰京是梁徐州刺史兰钦的儿子,被俘后,高澄拒绝兰钦赎取的要求,把他放在身边做膳奴,因而出现这事件。这是高澄自作自受。
高洋得讯,立即进府,指挥将士,杀死兰京和他的几个同伙,然后出外宣布:“膳奴造反,大将军受了点伤,并不严重。”当夜,他命大将军督护唐邕,要他安排好镇守各地的将士,唐邕很快就完成了任务。高澄的死讯过了一两天便瞒不住了。高洋决定留高岳、高隆之、司马子如、杨愔留守邺中,其余勋贵都跟他回晋阳。高澄被刺后的第四天,孝静帝正在高兴,以为大权可以回到帝室了。不料高洋上殿向孝静帝辞行。他带着八千兵士,跟他登殿的二百多人都手按刀柄,像是随时准备厮杀。高洋本人不开一声口,只令人传话,说:“臣有家事,须往晋阳。”传话完后,拜了两拜,便掉转身躯走了。孝静帝大惊失色,目送他的背影,咕道:“此人又像不是好相识,朕的死日看来快要到了!”
高洋其人,比高澄厉害得多。高欢看得很准,认为这个孩子比自己强。高澄却浑然不觉,而且认为兄弟的面相不好,依相法不会富贵。高澄当权时,高洋处处退让。他为妻子李夫人弄了点好的服饰玩物,高澄常要夺取。有时李夫人生气不肯给,他总是笑笑,说:“这种东西并不难得,老兄要嘛,不必小气。”他退朝回府,就闭门静坐,会整天不开口;有时在家里跑跑跳跳,夫人问他这是做什么,他只说玩玩而已,其实是借此习劳,同晋朝陶侃运凳是一样的意思。他城府之深由此可见,高氏兄弟互相防范有如敌手,也由此可见。
高洋既然深自韬晦,所以不但高澄以为他没有什么能为,连功臣宿将也看他不起。后来,处理高澄被刺事件时,他从容自若、有条不紊的手段便使人大为惊奇;到了晋阳大会文武官时,其神采飞扬,言辞敏洽,更令人刮目相看。他修正高澄时不甚妥当的政令,把高澄亲信的二崔打了一顿鞭子,贬滴到北边任职(二人不久复用,从略)。
高澄死前,已在准备受禅。高洋上了台,皇帝就轮到他做了。东魏武定八年(550年)五月,高洋受禅即位。在此之前,自然有封齐郡王,进齐王,进相国,加九锡那一套顺序,笔者就一笔带过了。高洋就是北齐文宣帝。他追尊高欢为高祖神武皇帝(原为太祖献武,后改),高澄为世宗文襄皇帝。那个被废的东魏孝静帝,开头循例封了个王爵,过了一年多,便被杀了。
小说推荐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作者:陈寅恪_TXT下载简介第一篇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附论吴、蜀)第二篇罢州郡武备与封建制度第三篇清谈误国(附“格义)第四篇西晋末年的天师道活动第五篇徙戎问题第六篇五胡种族问题第七篇胡族的汉化及胡汉分治第八篇晋代人口的流动及其影响(附坞)第九篇东晋与江南士族之结合第十篇孙恩、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2章
-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 那个特殊的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总是理不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真想永远都只有一个,想要揭开盖子找寻到其中真正的谜题,一切尽在不言中,请记住,他的生活有自己的欢乐,他的幸福有别人的看法,那么一切是否有根据可循呢?从公元386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即代王位开始,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南征灭陈为止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2章
- 照水红蕖细细香
- 《照水红蕖细细香》作者:香江伊人(完结)_TXT下载爱情,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我爱那平淡中的妩媚妖娆,我爱那聚散离合中的肝肠寸断,我爱那与子偕老的美丽神奇,我更期盼,能在这遥远的古代,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 作者:所写的《照水红蕖细细香》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
- 刘渊明明是匈奴天子,却定国号为汉,把刘邦、刘备奉为列祖列宗,选择了“借壳上市。石勒不过是个被人贩卖的奴隶,却封王称帝,成功实现“逆袭。苻坚一统北方,踌躇满志,淝水一战,落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剃光头、留辫子,原始野蛮的鲜卑拓跋部,悄然在北方崛起“胡无百年国运”的神话从此被打破。拓跋改为元姓、独孤改为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从北朝世子到南朝国士
- 韦然本是北秦定南候世子,因为权利纷争,孤儿寡母流落南朝。看韦然如何在南齐从微末中一步步走向权利巅峰看韦然如何在内忧外患中带领南齐军队横扫六合一段波澜壮阔的南北朝历史,由此而生 作者:病态的老年人所写的《从北朝世子到南朝国士》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病态的老年人连载中
- 最新章:南朝风云诡事多 第二百五十章 长安之变之逼宫
- 细说明朝
- 《细说明朝 在黎氏讲史系列中,此书的受欢迎度似乎不及《细说清朝。但作者认为“清朝之所以能在入关以后立足得住,在于沿袭了明朝制度之长,而革除其短”故而在此书中,就明代制度,一气细说了十四个题目,深入浅出,最见识力,也颇有助于对黄仁宇所谓明清是第三帝国的把握。若说本书的不足,一是万历以后草草收场,让人有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6章
- 细说宋朝
- 本书叙述自宋太祖统一全国至元灭南宋期间的历史,涉及两宋、西夏、辽、金等政权的重要历史和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叙述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靖康之变等重大事件,以及宋太祖、辽太祖、金太祖、宋仁宗、宋宗、岳飞、秦桧、文天祥等重要人物,并对民间传说中的杨家将、包拯、狸猫换太子等进行了历史的阐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16章
- 细说清朝
- 本书是“黎东方讲史丛书”之一,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建立清朝至清朝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对俄和战、yapian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戊戌政变、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以及康熙、雍正、乾隆、吴三桂、洪秀全、和珅、李鸿章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19章
-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 南北朝时代的历史,又一次带你飞的感觉,不管如何,最后都期待着自己能够走的更远,当然三国时代的中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大环境危机,如何冲出危机,迎接挑战,最后迎来盛世皇朝呢?这一段历史让多少文人操碎了心,因为那里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更有文化的鼎盛…编辑推荐:迄今为止最值得购买,最清晰、最全面解读南北朝历史的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