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钦若与寇准的矛盾激化,不用说了。.
可他对宋九也不快活,主要就是那么大的计划安排,宋九居然一声也不吭,让他出了一个大糗。然而他姓格属于那种黑暗的,不象寇准不快活了马上叫出来,他却象一条毒蛇那样一直隐忍不发。
直到赵恒弄出一个幽州郡王,他才悄悄打了一小报告。
当时被赵恒轻斥一通。
不过赵恒对王钦若一直喜爱有加,第一个确实有本事,第二个对他有功。
呵斥了几句便放过了。
然而王钦若忽视赵恒身边的一个太监,李神佑,李神佑还有一个哥哥也在做太监,叫李神福。
宋九很少与太监来往。
但因为宋朝太监不是很恶劣,即便童贯,也要一分为二看待的,在宋徽宗六贼中,童贯算是比较好的。因此他对太监也不是很讨厌,况且得罪太监干嘛?
还有宋九对武将不恶,李神福随赵匡义出征过太原,因此对宋九印象很好。而且赵匡义在背下里一直对宋九持以很高的评价,这种评价便影响了李神福与李神佑兄弟俩。
寇准那就罢了,关健他认为宋九是好人哪,大宋第一良臣,又从来持功居傲,这与寇准是两回事的。
赵恒虽不支持王钦若的小报告,可王钦若这句话说得颇为恶毒,多少会对赵恒心理产生一点影响,因此悄悄将这件事告诉了宋九。
宋九听后,眉毛拧了起来。
王钦若可能不快活,可是他就要下去了,王先生来搞他,宋九更不快活。
不过想找机会还是有的。
车驾南返了,随行的还有各部族酋长,一道拜祭闾山。
严格说不能称为封禅,到泰山才能算得上封禅,此次只能说是一次祭镇,祭祀北镇闾山。
祭镇时会给这些酋长们一些赏赐,封赏一些不要钱的官职,然后赵恒便要从幽州返回京城。
自隋末起就在这里建设了一些建筑物,辽国更是时常来拜祭此山,赵恒虽来祭镇,倒也没有额外花多少钱帛,仅是将主峰望海峰石径修葺了一下,又重修了李渊建造的北镇庙。出手有些小气,但大臣们倒是很欢喜,在宋九带动下,这时宋朝上层务实作风比史上更重。
登上峰顶,一系列礼仪结束,当天在辽国建造的望海堂休息。
明天赵恒下山,到了这时候宋九就要与赵恒分别了,幽州路首府在幽州,但他不能呆在幽州,实际安定以后,幽州路必然还要划分,一切为二,一切为三,否则幽州到混同江太远。
因此宋九将会去东阳,以及长春,改成吕阳的兀惑城。
赵恒将宋九喊来,平易治难,不以为将辽国灭掉,东北就真拿下来了,在历史上关外得而复失的例子不要太多。
宋九将心中想法一五一十说出。
赵恒也认同了。
宋九忽然问道:“陛下,我朝现在可如秦汉唐之时?”
按理说宋朝灭了辽国,几乎达到了巅峰。
不过赵恒细想了一下,却沉吟起来。
宋九替他做了回答:“秦朝一统天下,横扫八荒,气吞**,我朝不及。”
“光武后汉朝游牧民族几乎都不形成致命的危害,所谓的用兵,不过是扫除身上的疥癣之疮罢了,我朝不及。”
“唐朝巅峰时兵力达到了小海,西边翻过葱岭,一度到达河中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吐库曼斯坦一带),李白的家乡就在葱岭以西。”
“可是我朝兵力不敢越过兰州,交趾名为进奉,实为阴违,大理都懒得派使者来进贡。与他们相比,我朝还经过两代英明的先帝大治,甚至周世宗还为我朝打下了好底子,仅能做到这一步,因此我朝还不能称为盛世王朝。”
“这个……”
“臣知道,我朝因为顾全百姓,豢养兵士,由是用兵成本很高,然而与汉唐相比,我朝收入达到了多少?”
“朕知道了,不能骄傲自满。”
“臣要说的正是此意,陛下要知道外面还有广大的世界,几百年前契丹还只是一个一千余帐的小部族,然而差一点危害我庞大的中原王朝。外面的世界那么大,那么多国家,那么多人口,若是以为我朝就是世界中心王朝,后代子孙必然骄傲自满,一旦产生这个心理,安于享乐,不用等外部诸国清醒过来,迅速发展跟上,从内部我朝就能灭国了。陛下应当继续保持咸平数年时的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即便是后世子孙,也要以陛下为榜样……”
“臣伴随陛下祭镇,忽然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李斯,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说得多好啊,但是他后来畏于秦始皇威严,不敢进言,甚至默视二世非义登基,于是秦国二世而亡。”
“以前臣也重视过寇准,重视他的人很多,赵普相公,大宋第一三司使陈恕,陛下的半个帝师毕士安。实际寇准的唯我独尊,过份享乐,臣多少看得不习惯。说到寇准,臣又想起两个故臣,田锡偁,对他们臣也有些不习惯。不过来到望海峰上,眺望东方天际处,臣忽然醒悟。虽然他们有时进奏说得片面,不过正是他们敢于进言,带着朝堂大臣敢于发表自己的议论。”
“陛下,帝权独大,同样需要监督,就象赵普与太祖,赵普生活糜烂奢侈,然而太祖想要一个花蓝子却要不到。为何太祖还不动怒也?因为这是隐形地对帝权掣肘,以免国家出现隋炀帝那样的昏君。然而掣肘不仅是各种制度,制度是人制订的,也是人去执行遵从的,关健还是人。因此朝堂必须要有声音,当然,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不能抱成团,不能结党,所以朝堂需要寇准。”
赵恒额首:“朕也知道寇准是一个贤臣。”
“不仅是寇准,张齐贤对军事精通,国家也要倚赖他。不过处理公平,择人公正,还是东京城留守的王旦。王钦若有才干,不过其人过于谄媚,重用则能迷惑君上。请陛下切记。”
宋九一口气说完,心中叹了一口气。
这可能是他最后的一道选择题吧。
原来前来议事时,想趁机将王钦若弄下去,但最后还是高拿轻放,放过了王钦若。
以他现在的地位与威望,足以能让王钦若十年内不得起用。
不过生气归生气,临到头来想一想朝堂,大家还不是一样,难道寇准做事用人就能称为公平?
让他们以后慢慢斗去吧。
然而宋九却没有想到,这不是最后的选择题,选择题无处不在。
第二天赵恒起驾回京。
离开京城很久了,幸好王旦做得真不错,否则赵恒御驾亲征这么长时间,可能后方就会出现许多小麻烦。
宋九则是去了辽东。
尽管朝廷同意了宋九的归化政策,以及几个新路的划分。
然而还有的大臣表示了反对,幽州路面积太大了,它几乎囊括了辽国原来八成直辖面积,近百万户人口。
因此整个幽州实际变成了六大部分,第一便是幽州附近各州县,北达燕山,东临大海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山海关,南到宋九原来建议竖立起来的绿色长城。
那道长城依然保护着,禁止百姓砍伐,不仅是因为可以做为一条紧急防线,中原的最后屏障,对水土保护也很有利,不仅是黄河,如今拒马河也从太行山带来滚滚泥沙。
其次便是中平府,辽国的中京地区,南接山海关燕山,管理着原来辽国中京范围,然后是上阳府,就是辽国上京一带,不过直接管理的范围变小了,从西南的大水泊开始,到永安山、兔儿山与馒头山,东接大兴安岭,就是金山。再次便是长春府,北到鸭子河上游的金山城,突吕不室韦部,铁骊部,南到重新改成四平的原辽国通州,上面还有,室韦部与室韦王府,然而太远了,而且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宋朝对之只采取了羁縻政策。东部一直到大海,这片广大的区域便是吕阳府治辖范围。仅是一个吕阳府管辖的面积就可以相当于宋朝以前最大一路的两倍面积!余下的辽南地区便属于东阳府治下。
六个区域,宋九请求留下六员大将,杨延昭,魏能,杨嗣,张凝,田敏,李继宣。
另外就是吕夷简等五名官员,看守五府,协助宋九治理幽州路。
吕夷简顶在最前线,上阳府,这里情况很复杂恶劣,而且交通落后,好在萧燕燕治理下,也出现了农耕方式。
然而相比于其他五府,上阳府最让人头痛了。
吕夷简是官二代,可能官二代是一个贬义词,在宋朝就有人认识了,因此不断提拨寒门子弟,不是寒门子弟会出众,相反的许多寒门子弟做官后十分贪婪,这主要就是不让朝廷形成各种各样的官宦世家,从而影响朝廷的统治。
然而官二代除了一些为非作歹,仗势欺人的不孝子弟外,也有一些好的,比如他们对金钱不那么渴望,比如他们在父辈身边长大,耳濡目染,一旦成为官员后更富有经验。
吕夷简就是后者,上阳府最头痛,可也是最容易出政绩的地方。
大家争的便是东阳府,这里汉人多,基础好,而且多是富裕之处。争来争去,寇准发威,用人不避亲仇,让王曙去了东阳府。
余下的吕阳府要好一点,宋九以前去过女真,虽然渤海国灭了,但哪里的百姓与宋朝很亲近。余下的两处就头痛了,长春府北部各族,包括一些女真部,一些室韦人,以及其他诸族,与辽国十分亲近,并且暗下收留了大量潜逃过去的契丹贵族。而且这里地广人稀,除了一条混同江,鸭子河,交通仍不便利,天气又是无比的寒冷,而且离中原太遥远了。中平府离幽州近,但是山区多。
山区多不怕,关健除了狭隘的山海关走廊,余下的多是奚人,正是这些奚人,将会比契丹人更头痛。第一他们与契丹人非是宋朝君臣想的那样,仇深似海,相反的他们融合得很好,几乎成为一个整体,对契丹很忠心。
与被宋军杀死了多少士兵无关,北方素来尚武,手段过于软了,可能效果适得其反。当然,也不能在治理时还那么强硬,软的时候软,硬的时候硬。但麻烦的他们对宋朝必然会反感。
其次宋军掳走了许多百姓,大量燕云百姓逃亡到燕山以北,这里有许多河谷地带,适宜种植,萧燕燕与韩德让又鼓励百姓这么去做,于是这里许多河谷被开垦出来。这是好事儿,可坏就坏在这些奚人身上。
大量汉民迁移过来,于是这些奚人坐在画圈,这是我们的地,你们开垦种植就必须交地租,于是一个个变成了地主。宋九不岐视任何民族。
但这种风气肯定要不得的,汉人不能凌驾于其他各族之上,但其他各族不能高汉人一等。一旦养成了这个习惯,以后北方各族将会桀骜不驯,到时候想治都治不起来。
可是也不能让出去,不要说这里有许多百姓,就是没有也不能让,一让,单薄的山海关走廊随时能被切断,那么关外就丢失了。明朝种种错误,宋九是不会再犯的。然而这样一来,中平府地区将会更加头痛。
实际在宋九心中,吕阳府同样会头痛。现在女真对宋朝抱有好感,可就象夫妻一样,谈恋爱时必然很愉快的,一旦结婚后柴米油盐,生活中无数琐碎事一起来了,夫妻必然会磕磕碰碰,女真也是如此。而且他们离中原又那么地远,这里汉人又很少,如果基础不打好,长久后说不定还会有女真崛起的情况发生。
那一府都头痛。
反正都一样,于是让李迪去了中平府,张知白去了吕阳府,最头痛的长春府得要一个有手腕的人来,于是让王曾去了长春府,而且给他配置了李继宣,以及数万骑兵,一边训练,一边屯田。
一切在草定当中。
可是宋九万万没有想到高丽人却给他出了一道艰难的选择题。(未完待续。)
〖三七中文 .〗百度搜索“37z”访问
小说推荐
- 富贵风流第一香
- 「天姿国色艳无双,富贵风流第一香」徐轩本是一山村出来的大学生,从来不奢求富贵荣华,娇妻如花,不知身具非凡的能力而不名於世,平淡度日。可是世事无常,当他被一个女鬼盯上之后,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富贵荣华滚滚至,绝色无双叠叠来。关键字:富贵风流第一香,全集,删节,精校版,天姿国色,无双,富贵,风 作者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14章
- 一世富贵
- 穿越到北宋仁宗年间,金榜题名,却因为得罪太后,被打发到岭南为官 从边疆小官做起,步步升迁,徐平终于熬到出头天,在宋代书写自己的传奇 从五代乱世走来的北宋,世家大族一扫而空,社会上还没有士绅,宗族社会尚未成形,阶层变动之剧烈和平社会前所未有 大宋的治下不再有贱民,这是一个不问出身的时代,奴仆的儿子可以
- 穿越架空安化军连载中
- 最新章:第103章 岁月如歌(大结局)
- 古代贵圈/贵圈
- 《古代贵圈/贵圈》txt下载(全本)作者:赵熙之(晋江金牌推荐VIP,天作之合)所谓贵圈,个个清高博识,风流倜傥有才情,是文化人的圈子。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在常台笙眼里只是一锅坏粥。常台笙身为金牌女书商,自然免不了要与这些文人雅士打交道。没有常台笙拿不到的稿,也没有常台笙搞不定的学者墨客。但故事嘛,当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名门之一品贵女
- 一朝穿越成了望族叶家千金叶容华 却父亡母改嫁,沦为失怙孤女 上无兄弟帮扶,下只有狠毒庶妹 祖母面上慈爱,却冷血无情,为了家族名声利益转身就能舍弃了她 伯父凉薄,为了仕途利用她 伯母面慈心苦,恨不得吸干了她血 堂姐骄横跋扈,只盼她早日归西 庶妹屡次陷害,只为谋她未婚夫婿,代她享受无边富贵 最可气是那改
- 穿越架空西迟湄完本
- 最新章:第九章 终成好字
- 一品夫人之农家贵妻
- 穿越成了童养媳?婆婆病倒,小夫君阴阳怪气不事生产,没事,穿越女理应自食其力 发豆芽,赚桶金,哪种赚钱,用哪种!混了个风生水起,当然好好调教小夫君 屡屡落第?没事,有她这个应试教育精英在!叛逆期?正好!打造一等好男人,好夫君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作者:文苑舒兰所写的《一品夫人之农家贵妻》无弹窗免费
- 穿越架空文苑舒兰完本
- 最新章:最终章(下)
- 一品贵妻之田园有喜
- 破鞋烂裳,危墙断梁。天上瓦漏,下面地洼。残锅破碗,歪桌凳斜。吃完上餐,下餐待望 冷怀瑾感叹!重生被打回原型了。靠!一日三餐饭,难道还能饿死女汉子 一挽袖,一振臂,将那算盘打得哗哗响(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作者:夏太后所写的《一品贵妻之田园有喜》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夏太后完本
- 最新章:第646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3)
- 一品贵妻
- 传言周贞不守妇道,年芳十八仍旧待嫁,谁料宫宴上惊鸿一舞,震惊四座,就此觅得郎君一枚 怎奈夫君前任来袭,那小蹄子竟光明正大入住她府!偏偏她夫君还终日与那小蹄子形影不离 哼,当真以为她好欺负?且看她如何经商敛财斗小三 作者:以夏所写的《一品贵妻》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以夏完本
- 最新章:第二百六十六章:摄政王的追妻路
- 重生田园秀色:一品贵妻
- 都市精英白富美一朝惨死,穿越成八岁小农女,家贫,父亲吃喝嫖赌不靠谱,娘包子,外加极品亲戚一箩筐,擦,总不能等死吧.凌薇一撸袖子,姐好歹曾经是叱咤商场的女王,看姐怎么收拾你们 养殖种田一手抓,服装美容一条龙,发家致富奔小康,喂,拦在姐致富路上的那个帅哥,你滚开 不滚,小心拿你欠债肉偿 作者:四月迦南所
- 都市言情四月迦南完本
- 最新章:第734今生定不负你
- 一品贵妃
- 贵妃的名声不好,关于她的传言一:贵妃是个再醮的寡妇。传言二:贵妃是个还俗的尼姑 传言三:贵妃是个成精的狐狸。正经良家女子不能有她这么貌美,这么专宠,这么…让人一言难尽 顾贵妃:传言是传言,关我什么事?这贵妃谁爱当谁当,有本事就来抢 作者:越人歌所写的《一品贵妃》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
- 都市言情越人歌连载中
- 最新章:第521章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