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辽国兵力最巅峰时不是现在,而是在陛下两次北伐之时。表面上看两次北伐是指挥失误,实际不然,它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辽景宗一朝时辽国用兵很少,只有小规模的战争,既磨练了兵士,将士也得到很好的休息。但我朝刚刚用兵江南,再度用兵河东。若是当时先帝听从臣之进劝,休息几年再战,也许就会是另一个结局。因此两次北伐因士兵久战厌战而失利。”
“但是辽国那边同样如此,辽国在好战的萧燕燕带领下,与我朝多次交战,同时又征高丽,女真、鞑靼与乌古敌烈,士兵也渐渐厌战了,这才是深层原因,然后加上李继隆的指挥能力,故两次击败辽国第一名将耶律休哥。从岐沟关之战中,辽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虽然瀛州一战与望都一战,他们算是小捷,可那不是代表着两国将士真正的实力,完全是傅潜、周莹懦弱导致的结果。”
宋九说道。
不仅如此,就是史上宋朝那么大危机,澶渊之战中还略占上风,因此杨六郎与寇准等人要求决一死战。不过那时候形势似乎更危险,王超死死地将十几万河北军队聚集在遥远的定州,闭门不出。西北又有一个强敌。
这才导致赵恒不得不城下议盟。
实际那时将曹玮或者李继隆调到定州担任主将,恐怕形势又是另一个方向。
但真相是,辽军虽南下攻破了数个城池,真正交战时,却是从前线一直到澶州城下,屡屡失利。
随后辽国又被李元昊打得狼狈鼠窜。
然而这个道理,居然没有人察觉。
因为城下结盟,宋人耻辱,只好遮掩,夸大了辽国的战斗力。假话说了一百遍后,就成了真话。
明明被西夏得打差一点全军覆没,而西夏与宋朝交战,互有胜负,但宋军就渐渐害怕辽军了。甚至一直到宋徽宗时,因为这种心理,再加上耶律大石的指挥能力,两败童贯。
甚至苏东坡等人的记载中,辽使来京城,纵横直撞,在御街上如若无人之地,但没有一个人敢反击,反而躲在一旁憟憟发抖,士大夫们面如土色。
甚至后人忽视宋朝的数次大捷,满城大捷,雁门大捷,土蹬寨大捷,唐河大捷,徐河大捷,子汊河大捷,雄州大捷,莫州大捷,威虏军大捷……
甚至导致许多士大夫们根本不想战争,害怕战争。
宋九继续说道:“因此不用害怕战争,然而战争连连,必伤害百姓,伤害国家财政,也使士兵厌战。然而承平久了,又会产生很多弊病。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安史之乱前后的唐朝关洛百姓。唐明皇初期战争也不少,但府兵制败败了,于是设节度使,用边军用胡兵。当时唐朝兵制主要分为三块,一是河北安禄山手下的军队,二是青海西域的军队,三是关中的御林军。”
“御林军久不战,开始堕落乏战,因此平南诏时导致惨败。那支御林军成了花架子,已不可用了。加上唐明皇不理朝政,安禄山这才大胆起兵谋反。唐明皇虽将哥舒翰与高仙芝、封常清调了回来,却因为时间紧急或者因为忌讳等原因,没有调回多少青海西域军队。三员虎将不得不用关中的御林军,或者从洛阳征百姓为兵。怎能不败。后来整个北方烽烟四起,百姓不再害怕战争了,于是郭子仪渐渐打败叛军。若是将三将与郭子仪来一个互换,郭子仪在洛阳与潼关未必能胜利,三将在乱后未必会惨败。正是一个久不习战畏惧战争,与适应战争的区别。”
这种说法未必让大家信服,但也不能说它一点道理都没有。
“还有一个特例,如唐初,唐初将士战火不休,然为何无厌战情绪,因为隋唐替更,全国大乱,山河破碎,家园焚毁,人心乱极思安,为了重建家园,战争也得到将士与百姓支持,由是百战而不厌战。不过国家承平久了,姓质又不同了,比如唐太宗征高丽。辽国也是如此,他们立国时间更长,百姓承平,甚至也不渴望打草谷带来的一点财富,因此战久便会厌战。”
“所以老子说盛极而衰,衰极复盛,孙子说养兵千曰,用在一时,必须要休息千曰才能一战,但休息千曰正是为战而休息的,故夫子又说中庸,不是教导大家不要去学木秀于林而风必催之,而是学会有智慧有德化地去持中之道,若是大家一起装平庸,不敢担当,不敢出人头地,陛下还有人才可用么?国家那还了得?最少陛下没有言臣了。”
“因此不必为不战而不战,将士缺少实战磨练,一旦到了大战来临之时,即便国家养了百万禁兵,与征来的百姓役兵又有何区别?那国家花那么钱帛养那么多将士又何必?不如不养,施惠于民。相信国家取消了豢养禁兵的费用,马上就可以取消所有两税了。但不能为战而战,那么会增加百姓负担,将士也会厌战。”
“燕云能收回来了,说不定马上可以收复辽东,让大漠各部诚服羁縻之。但未来还会发生战事。先帝曾有一个梦想,光复汉唐盛威。那么最少玉门关以东要收回来,包括肃甘凉兰河西走廊四州,以及青海河湟地区,以及南方交趾、大理。说不定北方会陆续出现叛乱。因此不会缺少战事。然而陛下需有持中之道,在朝延财政准许之下,在百姓没有太多负担之下,先用良将,适度地发起一些战事,对国家有益而无害也。”
“但是南方一定要注意,南方天气湿热,北方军旅多不适应。因此以臣之见,未来若是陛下有意南方,多用川兵与广兵,以及川马,然后再选拨对南方熟悉的将领,如马知节领军,那么就不会因不适应地形而导致大军会得疟疾的现象,也不会因不熟悉而导致指挥失误三军溃败的可能。”
“军事如此,政治用人也是如此,就象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国家非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用好人才,如寇准敢于担当,大事可以决问寇准也。不过寇准心高气傲,不能容人,任人唯亲,又是其所短。故此陛下用寇准可以问其国家大的政务,但不可以听从寇准之用人。”
“张齐贤为人疏阔马虎,赫然有魏晋风范,但不拘于小节,因此一个寡妇门而让天下人耻笑。然而张齐贤处政多年,素有经验,特别在军事上颇有见地,又是其所长也。陛下可以问张齐贤军旅事务,但不可以指望张齐贤细致的规划。”
“王钦若有理财之能,可为人姓子偏弱,心胸又短,因此陛下用王钦若可以用其理财之能,但不可以听王钦若进言,否则可能会有谄媚谗言困惑陛下之耳,而中伤朝中大臣。”
“朝中还有一人,东京留守王旦,此人与李沆、臣以及毕士安一样,喜于行而少于言,若是用此人为首相,朝堂必减少不必要的争执而导致矛盾激化,戾气冲天,阻侥国家发展。然而此人疏于言,若是陛下出现严重失误时,他就不能及时拨乱反正。”
“……”
宋九一口气点评了十几名重臣的长处与短处。
当着大家面点的。
于是所有人都在苦笑,包括寇准,包括赶来迎驾的王钦若。
但这时候大家都不气愤,这是宋九为下去交待以后国家注意事项的。若是因为说了自己缺点而动怒,在这时候与宋九冲撞,那纯粹不亚于去送死的。
“再说夫子最重视的东西,礼仪。实际礼仪就是秩序,国家有了秩序,有了规范,各安其职,国家就会安定,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才是礼仪的根本。不能为了礼仪而去礼仪,那是舍其本求其末了。特别是敬鬼神,夫子之道,敬鬼神而远之。相信此次安定后,肯定又有大臣献媚,要求陛下前去封禅了。”
“嗯,我们来看封禅泰山国家的下场,秦始皇封禅泰山,结果不久秦朝灭亡。汉武帝封禅泰山,太子冤杀,国家穷弊。唐高宗封禅泰山,武则天篡国,李氏差一点尽屠。唐玄宗封禅泰山,结果安史之乱,唐朝衰败。就是汉光武封禅泰山稍好一点,然而东汉一代不如一代,更无中兴之君。为何?”
“佛教感化世人,本是好的宗教,又为何周世宗灭佛,为何王禹偁排佛?无他,没有多少真正的大和尚。八成和尚出家不是为了信佛,而是因为好吃懒做才出家的,因此许多和尚视钱如**。然后借助佛的名义,蛊惑人心,骗取百姓财富,甚至为非作歹,兼并土地,私放高利贷剥削百姓。而且广建寺观,大修铜佛像,必伤国家财政,诸多人出家,导致田地无人耕种而荒芜,百姓将财产田地寄于佛的名义下,国家税务无法收征。这些人名为出家,实际已不是佛的子弟。”
“若是听他们蛊惑,即便死后,佛祖也不会将此人带入天堂。最有名的便是梁武帝,因为信的是伪佛,马上就遭到了现世报。那么佛要我们什么,积善行德,这不是给佛敬多少香火,而是行善事于世人。如陛下做一个明君,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强大,佛就会喜欢。如果不顾百姓死活,用百姓血汗的税钱而去封禅,而去大修寺观,佛会不会喜欢,会不会给这个国家带来好运?”
“说得好啊。”寇准道。
宋九就没有再说了。
可能以后还会说,但想到了才说。
在位一天,尽职一天吧。
然后他看着北方,主要还是北方。
不过有两个良好的基础他未说出来,第一个就是辽国掳走了许多汉人,甚至将他们送给了鞑靼,宋九不打算学习唐太宗,将汉人一起带回来,有他们在各个北方部族里,利于加速民族融合。
第二个就是多年的**与宣传。
宋朝还有许多不好的地方,如一些贫困山区,特别是夔峡哪里,让宋九认为是自己执政数年最大的污点。但总的来说,宋朝百姓生活条件好得多。
而且会越来越好。
棉花,灌溉“机械化”,未来可能越来越低的税务,发达的商业,一些齐人政策,而且书院那边发明了电与电池,只是不能运用,海外开垦对人口压力的疏散……
况且也掳来许多百姓,他们生活应当还不错,只要调一批原来的辽国百姓回去宣传,与以前的种种宣传政策结合起来,会更加迅速地安定与融合。
但随后宋九又提议赵恒下了三道诏书。
第一道诏书是下给河东军与西北军的,可以酌情决定是否立即收回山后,但除反抗者外,一律不得格杀,更不得扰民,不得歼掠,不得烧杀。
第二道诏书是下达给北方所有乡兵,以及参加捕拿辽军逃兵的百姓,若击杀了逃兵,必须携带相关的盔甲武器与军牌做证明,不能仅用人头就前来领赏。更不准杀害平民百姓冒功,犯者必斩。
第三道诏书是下给曹玮、王德用与李继隆,对于那支大股辽军,能降则降,不能降才歼灭之。降者甄别处理,未杀害百姓者,务必妥善安置,赏钱等同击杀。
三道诏书下后,大队人马滚滚北上,每走一步,离幽州,离医巫闾山就近了一步……(未完待续。)
〖三七中文 .〗百度搜索“37z”访问
小说推荐
- 富贵风流第一香
- 「天姿国色艳无双,富贵风流第一香」徐轩本是一山村出来的大学生,从来不奢求富贵荣华,娇妻如花,不知身具非凡的能力而不名於世,平淡度日。可是世事无常,当他被一个女鬼盯上之后,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富贵荣华滚滚至,绝色无双叠叠来。关键字:富贵风流第一香,全集,删节,精校版,天姿国色,无双,富贵,风 作者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14章
- 一世富贵
- 穿越到北宋仁宗年间,金榜题名,却因为得罪太后,被打发到岭南为官 从边疆小官做起,步步升迁,徐平终于熬到出头天,在宋代书写自己的传奇 从五代乱世走来的北宋,世家大族一扫而空,社会上还没有士绅,宗族社会尚未成形,阶层变动之剧烈和平社会前所未有 大宋的治下不再有贱民,这是一个不问出身的时代,奴仆的儿子可以
- 穿越架空安化军连载中
- 最新章:第103章 岁月如歌(大结局)
- 古代贵圈/贵圈
- 《古代贵圈/贵圈》txt下载(全本)作者:赵熙之(晋江金牌推荐VIP,天作之合)所谓贵圈,个个清高博识,风流倜傥有才情,是文化人的圈子。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在常台笙眼里只是一锅坏粥。常台笙身为金牌女书商,自然免不了要与这些文人雅士打交道。没有常台笙拿不到的稿,也没有常台笙搞不定的学者墨客。但故事嘛,当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名门之一品贵女
- 一朝穿越成了望族叶家千金叶容华 却父亡母改嫁,沦为失怙孤女 上无兄弟帮扶,下只有狠毒庶妹 祖母面上慈爱,却冷血无情,为了家族名声利益转身就能舍弃了她 伯父凉薄,为了仕途利用她 伯母面慈心苦,恨不得吸干了她血 堂姐骄横跋扈,只盼她早日归西 庶妹屡次陷害,只为谋她未婚夫婿,代她享受无边富贵 最可气是那改
- 穿越架空西迟湄完本
- 最新章:第九章 终成好字
- 一品夫人之农家贵妻
- 穿越成了童养媳?婆婆病倒,小夫君阴阳怪气不事生产,没事,穿越女理应自食其力 发豆芽,赚桶金,哪种赚钱,用哪种!混了个风生水起,当然好好调教小夫君 屡屡落第?没事,有她这个应试教育精英在!叛逆期?正好!打造一等好男人,好夫君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作者:文苑舒兰所写的《一品夫人之农家贵妻》无弹窗免费
- 穿越架空文苑舒兰完本
- 最新章:最终章(下)
- 一品贵妻之田园有喜
- 破鞋烂裳,危墙断梁。天上瓦漏,下面地洼。残锅破碗,歪桌凳斜。吃完上餐,下餐待望 冷怀瑾感叹!重生被打回原型了。靠!一日三餐饭,难道还能饿死女汉子 一挽袖,一振臂,将那算盘打得哗哗响(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作者:夏太后所写的《一品贵妻之田园有喜》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夏太后完本
- 最新章:第646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3)
- 一品贵妻
- 传言周贞不守妇道,年芳十八仍旧待嫁,谁料宫宴上惊鸿一舞,震惊四座,就此觅得郎君一枚 怎奈夫君前任来袭,那小蹄子竟光明正大入住她府!偏偏她夫君还终日与那小蹄子形影不离 哼,当真以为她好欺负?且看她如何经商敛财斗小三 作者:以夏所写的《一品贵妻》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以夏完本
- 最新章:第二百六十六章:摄政王的追妻路
- 重生田园秀色:一品贵妻
- 都市精英白富美一朝惨死,穿越成八岁小农女,家贫,父亲吃喝嫖赌不靠谱,娘包子,外加极品亲戚一箩筐,擦,总不能等死吧.凌薇一撸袖子,姐好歹曾经是叱咤商场的女王,看姐怎么收拾你们 养殖种田一手抓,服装美容一条龙,发家致富奔小康,喂,拦在姐致富路上的那个帅哥,你滚开 不滚,小心拿你欠债肉偿 作者:四月迦南所
- 都市言情四月迦南完本
- 最新章:第734今生定不负你
- 一品贵妃
- 贵妃的名声不好,关于她的传言一:贵妃是个再醮的寡妇。传言二:贵妃是个还俗的尼姑 传言三:贵妃是个成精的狐狸。正经良家女子不能有她这么貌美,这么专宠,这么…让人一言难尽 顾贵妃:传言是传言,关我什么事?这贵妃谁爱当谁当,有本事就来抢 作者:越人歌所写的《一品贵妃》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
- 都市言情越人歌连载中
- 最新章:第521章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