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

第197章


 
邓小平南巡:1992 年 1-2 月 
当邓小平的专列于 1992 年 1 月 17 日驶离北京站时,北京的其他中央领导并没有收到通知,甚至连江泽民也不 
例外。这次出行完全由武警部队一手操办。北京的其他领导人和南方负责接待他的干部只知道,邓小平夫妻、他们的四 
个子女(只有小儿子邓质方没有随行)及其配偶和孩子,一行 17 人,要出门散心观光,进行「家庭度假」。谁能反对 
这个老领导的家庭去度假呢? 
邓小平南行的第一站是武汉,这里是华中地区的铁路枢纽,也是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的地点。邓小平于 1  月 
18  日上午抵达武昌火车站。尽管只是家庭度假之旅,但对待邓小平这样显赫的人物,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和省长郭树 
言还是前往月台迎接邓小平的到来。邓小平只在月台上停留了 20 分钟,时间虽短,却足以让他发一通脾气。邓小平说: 
「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你们要多做少说。??周总理四届人大﹝1974 
年﹞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现在文件多如牛毛。」他提到这样的情况: 
省委书记去农村考察一个星期回来,文件就堆成了山,让他头痛。[23-18]邓小平一向反对空话、长篇报告和不作认真准备 
的会议,他曾说过:「没有话把嘴巴一闭??会议和讲话是为了解决问题的。」[23-19]发了一通脾气后,邓小平说出了他的 
要点:「谁反对改革,就让谁下台。」尽管他是在向武汉当地的人说话,他的话也没有登在公开的媒体上,但很快就引 
起了江泽民的注意。两天以后江泽民对手下的干部说,要加快开放步伐,恢复对外开放政策,减少会议的数量。[23-20] 
列车于当天下午抵达长沙火车站,邓小平花十分钟时间接见了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熊清泉等省级干部。邓小平听到 
1991 年尽管有自然灾害,湖南还是取得了大丰收后十分高兴。但邓导师还是给他们上了一课:他指示熊清泉说,湖南 
「搞改革开放的胆子要更大一些??要加快经济发展」。[23-21] 
1 月 19 日星期一上午,邓小平在广州短暂停留后,与陪同他的省级领导一起,开始了对最有活力的特区枣深 
圳和珠海枣为期 11 天的视察。当地干部一周前才接到通知为邓小平的到来作准备,他们跑到邓小平要去的所有地方 
布置保安,安排包括痰盂在内的必要设施。他们只接到通知要为接待邓小平一家人前来度假作准备,但是当邓小平到达 
深圳时,他们已经收到在武汉和长沙与邓小平见过面的干部的详细报告,他们意识到,这并非一次寻常的家庭度假。[23-22] 
广东省委书记谢非、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和其他几位省里的干部与一些当地干部一起在深圳为邓小平做向导。在 
迎接邓小平的干部中,有些人在 1984 年就接待过邓小平,他那次来时肯定了经济特区的成就。邓小平到达下榻的宾馆 
后休息了十分钟,然后与谢非等人在宾馆的花园里散步。邓小平的女儿邓楠提醒父亲说,八年前他在这里题过词。邓小 
平随口便背诵出了他当年的题字:「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引来高兴的东道 
主一片喝彩,他们把邓视为最强大的助推器,不同于那些试图限制他们投资的北京官员。 
邓小平为了保持体力,只在每天上午游览三小时,然后与家人一起吃饭,午睡,下午休息。在当地一次外出游览 
时,家人在一块标识上看到用邓小平笔迹复制的 「深圳」二字,女儿邓楠说:「你应该收利息,你有知识产权啊。」[23-23] 
邓小平笑了。后来他们在仙湖植物园看到从成都运来的竹子,邓小平对当地导游开玩笑说,你们也要给四川支付知识产 
权费啊。[23-24]邓小平这个玩笑是深有寓意的:人们都知道邓小平对西方要求中国支付大笔知识产权费的批评,邓小平提 
醒西方人说,其他国家模仿中国的火药和印刷术一类的发明,中国并没有为此收过费。但是邓小平也明白中国需要适应 
 
 
新的国际秩序。在视察深圳一家生产 CD 光碟的工厂时,他问他们是否从外国买了版权,并提醒工厂经理说:「一定要 
遵守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规则。」[23-25] 
在广东,邓小平到处都被喜欢和感激他的人团团包围。在 1982 年和 1983 年,他虽然最初没有为特区辩护,但 
是当 1984 年特区受到北京保守派的严厉批评时,他却表扬了特区。广东人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抓 
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然而在 1992 年,广东人仍然担心来自北京的黄灯和红灯,渴望看到绿灯。邓小平正在支持他 
们的事业,支持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经济发展,反过来,他们成了邓南巡计划的啦啦队。 
按照北京为「家庭度假」制订的官方原则,邓小平只带了一名记者和一名摄影记者,也没有举行记者招待会。但 
是当他开始视察深圳时,估计有 50 到 60 名摄影记者紧紧尾随着他的「家庭度假」,很多人甚至买了盒式录音机,以 
便能够捕捉邓小平的每一句话。[23-26] 
邓小平心情振奋地观看当时在中国还不多见的高楼大厦,认真细致地视察新技术,听当地干部汇报情况。当地干 
部告诉邓小平,1984 年时深圳的人均收入只有 600 元,1992 年时已经达到 2,000 元。邓小平不可能不为自己加快发 
展的梦想可能变为现实的前景而欢欣鼓舞。在为鼓励加快发展的南行途中,当邓小平看着那些高楼大厦时,他也是在享 
受自己用改革开放政策所播下的种子结出的硕果。 
邓小平来访的消息不胫而走,每当他从工厂和办公楼走出来时,都有大批普通市民在等着他。他在 53 层的深圳 
世贸中心旋转餐厅俯瞰了这座城市的新建筑,当他走出大楼时,有大批群众向他鼓掌欢呼。[23-27]虽然邓小平有不善言谈 
的名声,但在女儿邓楠的帮助下枣她不断凑到耳边,把他因耳聋听不清楚的话大声告诉他枣他完全融入了与当地干 
部和充满感激的群众的交谈之中。在北京的许多干部眼中,邓小平是个严厉的司令员,深圳的群众却亲切地向他呼喊「叔 
叔好」、「爷爷好」,在他们看来,他热情机智,平易近人,对所有新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是,在乘车时的私下场合,他愤怒批评了北京的保守派。他要求随行的当地干部枣他们都支持他的想法枣 
不要公开他的私下谈话。不过即使在公开场合,他也表明了自己的担心,他说,左的政策会造成可怕的后果,甚至会葬 
送社会主义。[23-28]  他警告说:「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23-29]在与地方干部的坦率交谈中,针对那些把特区 
说成搞资本主义、受到外国人控制的批评者,他说,只有四分之一的投资来自外国人。他又说,中国在政治上控制着所 
有外国公司,可以确保它们对中国有益。他不仅不担心现在的外资水平,还主张增加外资数量,建立更多的合资企业: 
外国企业不但交税,还能为工人提供就业岗位和工资。[23-30] 
与在北京参加党内会议的邓小平相比,已经退休的邓伯伯和当地干部的交谈要随意得多。邓小平心情放松,不拘 
一格,风趣的言谈常引起当地领导的共鸣。邓小平上了他的最后一堂课:他敦促干部们大胆工作,努力试验。他重复了 
他在各地说过的话:坚持改革开放,保持一个精干的政府,培养年轻人,少说多做。参观了世贸中心大厦后,邓小平在 
返回宾馆的大巴上再次谈到他的很多基本观点: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也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 
会主义也有市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先富起来的地方要多缴税, 
用来帮助落后地区。但各地的情况不可能很快拉平,不能搞「大锅饭」,这会打击人们的热情。邓小平鼓励干部进行试 
验,敢于冒险,不要怕犯错误,有错改了就好。[23-31] 
邓小平鼓励深圳在 20 年内赶上香港、新加坡、南韩和台湾这亚洲四小龙。他说:「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 
他们管得严。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听过有关深圳的贪污受贿和腐败问题的汇报后,邓小 
平说:「你们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两手都要硬。」[23-32] 
在深圳度过五天后,1 月 23 日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向邓小平介绍了他对司法体制加以改造、规范和扩充的计划。 
邓小平仿佛仍在担任国家领导人一样,表示完全同意这些想法,并鼓励李灏大胆落实。北京的很多干部批评深圳走得太 
快,但邓小平送给李灏的离别语是:「你们要搞快一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