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臣孽子

一三六章满腹委屈


王余佑接到飞鸽传书后,火速起身,带三匹骏马,孤身一人赶往五莲,他和慈悲的感情,绝不是亲如父子所能形容,在这反清复明大业的关键时刻,朱慈悲这肩负重任的人假如倒下,一切后果难以想象。如此大的危机冲击下,令王余佑都没顾得和二冬吩咐几句,只是说:“你在这儿,我去救他。”
    王余佑运起浑身的功夫,轮番骑着三匹马,过黄河,走广饶,奔安丘,下诸城,一天一夜赶到五莲。千里奔驰,让他纵然是铁打的身躯,也是被颠成一团软泥,三匹马跑死了两匹在路上王余佑在一个大户人家打倒两个放马的人,抢来两匹骏马,然后扔下了几十两银子。
    见到朱慈悲,朱慈悲脸色青紫,嘴唇火红,脉象微弱,气若游丝,王余佑赶紧问:做了如何救治,有人回答说是喝了盐汤,吐出的东西不少,但是仍然昏迷不醒。正在金银花甘草熬的热水里泡着。
    已经顾不得许多的王余佑,赶紧先给二冬针刺放血,叫下人们去准备牛奶,鸡蛋,把四肢,耳朵,命门,百会放血,然后赶紧抓药解毒。
    想给朱慈悲灌豆浆,旁边的方靖眼含泪水,告诉王余佑朱慈悲都不会吞咽了,王余佑抓起一棵大葱,抽出葱芯,插进一根葱芯粗细的木棍,然后撬开朱慈悲的嘴,把葱叶送进朱慈悲的口中,然后把生豆浆,鸡蛋清,甘草绿豆汤,一股脑灌下去,把朱慈悲的肚子灌起多高,然后把大葱抽出来,把朱慈悲放到牛背上,在周围草地上游走。
    朱慈悲的肚子在牛慢慢颠簸挤压下,把灌进去的东西又吐出来,大家看到:吐出的东西碰到草地,草都枯萎了,可见其毒性之烈。
    王余佑又摘来了柳树蘑菇,来一些童子尿,熬成一碗,给朱慈悲喝下去,朱慈悲还是人事不醒,但是放了一个屁。
    王余佑知道,自己是黔驴技穷了,现在只有找到下毒的人,给予相应的解药,不然朱慈悲性命虽然可能能保住,但一生就毁掉了,只能痴痴傻傻,像个废人一样。
    天亮了,王余佑已经两天没合眼,可是丝毫没有睡意,抬头看太阳升起,望着这晴天,他眼睛喷火,狠狠盯着老天,恨不得把天盯出一个窟窿方靖怕主公的师傅有什么不测,赶紧过来劝解,王余佑对方靖怒目而视:“你们是怎么保护他的,怎么会中如此猛烈之毒?”
    方靖回禀说:“现在看来,是朝廷下的毒,因为虽然义军内部严密控制消息,只有核心几个人知道,但是清军已经从运河沿岸向榆园军所在的地区和海边发起了强大的攻势,一切迹象表明,清军这次下毒是有计划有预谋的大规模行动。
    本来朱慈悲就不愿增加百姓负担,一直采取精兵策略,主动进攻,把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可是现在,朱慈悲倒下了,不知死活,手下都没有了主意。
    徐宝峰是方靖的老上级,这次也参与了核心机密,他大嘴一咧,满目含泪的对着大伙嚷起来:“早就叫你们要人人如龙,天师怎么教育你们的?都依靠天师,现在天师倒下了,我们一个个都像猪一样。”
    王余佑眼见事情紧急,也不再客套,因为大局紧要,他下令大家分三路行动,方靖带主力向徐州敌后基地袭击,然后转道邳州退向海州从海上撤退,撤到日照外海保存力量相机杀敌。
    徐宝峰带领老营老弱妇孺,赶紧出日照走海路撤退到黄河口地区,然后船只迅速返回接应方靖部队。
    王余佑带领十个人,护卫着朱慈悲和宫秀儿和孩子走陆路化妆过黄河去二冬大营。
    王余佑安排完,倒在地上昏迷过去。
    方靖一见,更慌了手脚,叫来医生,虽然医生医术不高,但也看出王余佑是疲劳过度,给王余佑喝了些糖水,用了些解郁安神的药物,王余佑沉沉睡去。
    方靖想多安排些人护送朱慈悲,可是自己又怕出事情,在那又和徐宝峰商量起来。
    宫秀儿这时显出了女强人的一面,她告诉方靖:“别管我们,你打好了,我们榆园军就一定有将来,你如果打不好,即使我们逃出去,也不会容易脱身,所以不必顾及我们,打败敌人,才有我们的生存空间。
    方靖领命而去,宫秀儿带上两个孩子,拉上三只奶羊,把朱慈悲装上车,叫人再用一辆车拉上王余佑,连夜出发北行,只带了十个侍卫跟随看到如此果决的宫秀儿,徐宝峰咂咂舌头,跟着嘛人学嘛人,连女人跟着天师都有点煞气了。
    王余佑昏昏沉沉睡了一天,到第二天才在马车的颠簸中醒来,细心地宫秀儿给王余佑垫了很厚的被褥,可是即使这样,王余佑还是浑身疼痛,额头发烫。
    王余佑叫宫秀儿用一根大葱连根带须熬了一碗独龙汤喝下去,发了一些汗,勉强支撑坐起来。
    宫秀儿进到车帐内,咨询师傅身体如何,王余佑看着一夜之间变得沉着练达的宫秀儿,心中无限感慨。
    王余佑安慰宫秀儿,这一切也许是天意,慈悲太累了,让他先休息休息一段时间,他的担子,我们大家分开来扛住。
    宫秀儿一下哭了出来:“师傅!我们不争这天下了,我们不报仇了,我带我的郎君和孩子到哪里都可以生活,即使他再也不能醒来,我养着他,也是一家人。”
    “孩子,我知道你爱你的丈夫,甘愿为他放弃一切,但是我们这么做正是敌人期待的,相信我们能治好你的郎君,我们会卷土重来的。”
    “慈悲就是太慈悲了,不愿给百姓增加负担,精减兵力,要是多养兵恐怕已经拿下了济宁徐州;为了不愿让手下牺牲,自己有事就朝前冲,我仍记得我们结婚的那天,他站上城楼,带领大家守城,头上中箭之后,还屹立不倒,射杀鞑子将领,为什么好人就没有好报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