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味人生

第2章


送走酷儿以后,苏安把酷儿的笔记本拿回家。好多天苏安不敢动那个笔记本。
酷儿有写日记的习惯,最初写在一个个漂亮的日记本上,后来有了电脑,酷儿便习惯每天敲敲键盘倾诉自己的心事。这么多年来,酷儿一直没有间断过。
苏安犹豫着,坚强着,终于鼓起勇气按下了“开启”键,电脑在自动开启着,酷儿会留些什么呢?
终于,电脑开启,空荡荡的桌面上只有一个文件,苏安轻轻双击这个被酷儿命名为“留给姐姐们”的文件……
☆、第二章  童年
1973年,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四个女孩相继出生,甜姐最大,其次娜娜,再其次苏安,最后是我。甜姐虽大,但也只比我大三个月。
甜姐,家中长女,仅有一个相差三岁的弟弟。甜爸爸在乡政府工作,对乡里乡亲尽力帮助;甜妈妈高中毕业,是当地有名的美人,里里外外一把手。
在邻里看来,天底下再没有比甜姐家还幸福的家庭啦。在我们四个人看来,亦是如此,因为我们总可以在甜姐家“胡作非为”,甜妈妈总是笑咪咪地看着我们,给我们端水做饭,招待甚是周到,我们甚是幸福。
娜娜,家中次女,上有相差两岁的姐姐。娜娜家中的生活虽比不上甜姐家,倒也算中等偏上的人家。
无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娜娜的父母终究因为家里没有男孩而觉得在邻里面前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娜娜的姐姐天生身体孱弱,因此,娜娜自小就被父母当男孩一样使唤,时时刻刻被父母提醒要争强好胜,出人头地,为父母争口气。
幸好上天眷顾,在我们考上初中那一年,娜娜家添了一个小弟弟,全家人都把他当宝贝一样疼爱。
苏安,家中老小,有三个哥哥,跟最小的哥哥相差10岁,比最大的哥哥小18岁。
苏安出生那年,大嫂进门;苏安满周岁,大侄子小宝出生。所以,在苏安的记忆里,同为爷爷奶奶的苏安父母总是要求苏安让着这个小侄子,理由是“你是他姑姑”。
我,酷儿,家中唯一的孩子,家中唯一只有爸爸陪伴的孩子。
懵懂的童年瞬间即逝,四个小姑娘眨眼之间,就背着书包成为小学生,背着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书包。
所谓的书包,是用各色布头裁成方块或者三角拼接而成的布包。我的花书包是由甜妈做的。书包里装着语文数学书,外加一个石板和几根瓦笔。
每个上学的早上,总是你们三个先后来到我家,等我起床。每每这时候,我总是故意赖在被窝里不肯起来。
苏安会给我递来衣服,甜姐总是把我从炕上推起来,而娜娜总是在一边训斥“你这个懒蛋,明天不再跟你一起上学”诸如此类的话。
我笑嘻嘻地冲她做鬼脸,因为我心里明白,第二天的早上她还会依旧来我家,依旧说着昨天说过的一番话。
被姐姐们催促着收拾停当,然后由爸爸把我们送到学校,陪伴我们,直到有同学陆续进班。
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
不上学的日子里,春天,我们一起挑野菜,拿到甜姐家,由甜妈妈给我们做香喷喷的拌野菜。
看着碗里绿油油香喷喷的野菜,再浇上一勺蒜辣椒,那个香呀,真是人间美食。
我们四个比赛谁最不怕辣,总是苏安先认输,我跟娜娜两人辣得即便流眼泪,涨得满脸通红,也不肯认输。甜妈妈趁我们不备,拿走蒜辣椒,比赛才算罢休。
夏天,我们一起割猪草,天旱草少的时候,我们会打镰把,循着镰把指引的方向希望能找到猪草多的地方。无奈,逢到天旱少雨,一下午的奔波也割不到一满筐猪草。
秋天,我们一起帮家里收庄稼,吃花生,刨红薯,掰玉米,摘棉花,挨家地里跑着,也不知道累。
冬天,我们一起猫在甜姐家的热炕上,读小说,看雪花,吃烤红薯,一起跪在炕上学着桃园结义的样子,嘴里念念有词。
不过,那时候,我也有困惑:为什么你们家里都有爸爸和妈妈,而我家里陪伴我的只有爸爸呢?为什么你们家里都有兄弟姐妹,而我是唯一的孩子呢?
我问过爸爸,他支支吾吾不肯回答;我听到过风言风语,想必你们也听到过,只是怕我伤心不肯在我面前提起;心存疑惑的我,看着每日给别人家辛苦做木匠活的爸爸,不肯再询问此事,只是我心里一直都不曾放下。
那时候,爸爸靠着他一手漂亮的木匠活,四邻八村的乡亲们在娶媳妇送闺女的时候,总是喜欢叫爸爸去给他们的儿女做一屋子漂亮的家具。
父亲每每拿到他辛苦赚来的钱,总是带我去买一些漂亮的衣服和鞋子,还有我们经常垂涎的好吃的。
哦,还有,爸爸不知从哪里搞到一个军用的黄挎包。每日上学背着它,招来无数羡慕的眼神,让我骄傲无比。
每每这时候,村里的婆姨们总是对我说:“酷儿真漂亮,酷儿你多幸福吧,有这么好的爸爸!”听到这些话的我,心里美滋滋的。
可是她们却总不忘补充一句“只是可惜呀,好好个孩子却没妈”,我心里酸溜溜的。
童年,迷迷糊糊的童年,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第三章 初中
12岁,我们一同考上乡里的重点初中,也开始了我们的寄宿生活。
离开家的前一个晚上,我们四个很是兴奋,挤在甜姐家的炕上,想象着离开家没有家长约束的日子,很是向往,恨不得马上到天明,就可以背着铺盖去上学。
迷迷糊糊中,被甜妈妈叫醒。洗漱吃饭,我们四个连跑带颠地向新学校进军,给我们带着铺盖的家长被远远地甩在后面。
五里地,一眨眼就到了。
排队,报到,交学费,领新书,找宿舍,一连串的事情要我们去做,也冲淡了没能分在一个班而带给我们的遗憾。
一切忙乎完已经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告别来为我们送行的家长,长达三年的寄宿生活正式开始。
最初离开家的几天对我们来说,是充满新鲜感的,排队打饭,轮流值日,结交新的朋友,认识新的老师。可是,没过几日,就有点想家了。
想念家里的大炕,在这里席地为炕。每人晚上睡觉的面积只能占用标准单人褥子的二分之一。晚上,地上到处是爬虫,空中到处是蚊子。
想念家里的饭菜,碱面馒头糊粑面汤还有少得可怜的水煮白菜南瓜等等。高年级学生有一个顺口溜“氢二氧,煮南瓜,再加一把氯化钠”。
更过分的是,开学第二天早上,在苏安的汤碗里发现了一条没有毛的老鼠尾巴。
趁着课余时间,四个人凑在一块,互相倾诉。
苏安还为汤碗里的老鼠抹着眼泪,吵闹着要回家,甜姐在一边忙着安慰,娜娜在一边喊叫着“没出息,没出息,这么点苦都受不了,还怎么能成大器,还怎么替家人争光添彩”,我在一边无声。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以后的生活里还会经常出现。只是哭泣的人有时是我,有时是苏安,甜姐总是充当劝慰的角色,娜娜总是用冷言冷语激励我们。
哭过被安慰过也被骂过的苏安渐渐平静下来,我们四个各回教室,继续我们的学习。
按照学校的规定,寄宿的学生每周三下午可以回家一趟,当天晚上返校。因为学校的饭菜不好,学生利用这个时间可以回家取些自家的馒头和菜,改善一下生活,取名为“取馍时间”。
终于熬到周三下午,对家的渴望让五里地在我们脚下很快就蹿过去了。
仅仅三天没有吃到家里的饭菜,此时觉得简直是好吃得不得了。
吃饱喝足,带上足够多的馒头和菜,我们又踏上了返校的路程。脚步还没迈进校门,就想着距离周六还有几天。
日复一日,我们不再想家,我们也开始习惯寄宿生活。
日子很快到了冬天。宿舍里没有任何取暖的工具,每天晚上都要犹豫好久,才有勇气钻进被窝,用体温慢慢去暖和冰凉的被窝冰凉的褥子冰凉的地面。
偶尔有同学不知道从哪里弄到装满热水的葡萄糖瓶,这在我们每天喝水都要节约的日子里,可是极大的奢侈。这个瓶子在我们中间传来传去,直到它变凉,变冷。
慢慢地,宿舍里安静下来,我们都进入梦乡,梦见躺在家里暖和的热炕上,却总是没有躺够就被吵醒,新的一天开始。
冬日寒冷的学校里,很少看到苏安的身影。她虚弱的身体三天两头生病,一病就是好久,请假在家,惹得我们都很羡慕,笑称她“在家度假”。
日复一日,我们完全习惯了“氢二氧煮南瓜,再加一把氯化钠”的学校饭菜,我们习惯了在寒冷的冬天站在宿舍外面晒着太阳吃着冰凉的馒头,我们习惯了睡在冰凉的被窝里说笑打闹,我们习惯了酷热夏天口渴难耐撬开教师用水的瓮去偷水喝,我们习惯了每晚下自习后在操场某个固定角落里说说悄悄话,我们习惯了每次回家取馍的路上放慢脚步享受着四下无人的安静。
时光真的如流水,三年初中的日子很快就过去。
备战中考的日子里,我们四个还依旧每晚在操场上聚会,只是不再说什么悄悄话,而是哪道题题怎么做哪个单词怎么写。
每每这时候,娜娜总是比我们优秀,经常为了学习的事情,我跟娜娜吵得面红耳赤,苏安在一边帮着正确的一方,甜姐总是微笑着听着我们争论。
眼看中考的日子就要来临,不争气的苏安偏偏在这个时候又中暑生病,没能参加中考。
中考的地点在县城中学里。
我们受到极其不一般的待遇,学校的厨师换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饭菜,住宿周围由老师帮我们维持秩序,确保安静不吵闹,犹如公主王子一般地结束了中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