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养成攻略

第17章


也有文化人管着叫“君心难测”的。
  那两个太监不敢吱声儿,都在心里念叨呢:说实话被砍头说假话能升官,说实话被砍头说假话能升官……
  龙四海抻了会儿,那两个太监也没主动自首,他心里面判断,这恐怕是真话了,于是开了龙口:“那卷子呢?”
  俩太监把那张小条儿供上去了。
  龙四海辨认一下,还真是烧出来的!越发觉得宋锦绣挺神奇的了。扭头跟身边儿大太监赵良才吩咐一声,决定走个过场就把这宋家姑娘弄进宫来。
  …………
  皇家游园会虽然组织的跟这年头的许多大户人家的小聚会很相似,甚至连“相亲”这样的内容,都不算很有新意,然而和正常聚会绝对不一样的一点是,回到各府上的女孩子,都被各家谨慎的对待着,谁知道自家的姑娘,是不是下一个宫里面的贵人啊!
  而且尤其得注意的地方是,这时候不能让小姐们和任何男丁有接触了。如果皇上看上的女人,收进宫来发现某些方面欠妥当,那就绝对不是什么被人言语攻击几句了,而是可以扯到“欺君”,“大不敬”之类的罪名,搞得全家都灰头土脸的!
  梁州伯府虽然主子们各有心思,可是这一点儿常识还是大家都知道的。
  第二日一早,大家正在吃早饭的时候,二门外的小厮一溜烟儿跑进来,一边跑一边喊:“老太爷,老太太,老爷,太太,姑奶奶,大少爷,表小姐,二少爷,三少爷,孙少爷……天使来了!”
  这么一串儿的主子,一齐抬起头来。
  目光都看向了宋锦绣。
  知府夫人脱口而出:“怎么可能?”
  然后,她被自己老爹梁州伯瞪了一眼。老太太吩咐:“赶紧摆香案。”于是上上下下的都忙了起来。
第23章 天使宣旨梁伯府
  接旨没有什么稀奇的,一家老小趴在地上深深地低着头,冲着一个香案施礼。只是香案后面,不是神仙,而是一个手持着黄绢的太监。
  男女老少都趴在一起,这样的场景,在这个时代不算常见。因为男女有别,就是一家的亲人,像梁州伯府这样,统一活动的,还是比较少的。更多的是女眷在二门内,男丁在二门外,早晚请个安碰个面而已。
  所以大户人家,外面来了男客,到二门外,女客直接迎进二门内,等闲是见不到异性的。不过今天来的是天使么,比较特殊,见了别家的女眷,也没什么说不过去的。
  从侧面看,这就是一大片高高低低的屁股,衬着案上烟雾缭绕,并每人膝盖上切身的肿痛,显得从生理到心理上都分外庄严肃穆,不敢令人亵渎。
  宋锦绣有点懵懂的被人拉着跪了下去。他老爹上一次和圣旨打交道的时候,世上还没有宋锦绣这娃呢,不过年节时的大祭她还是知道的,虽然有些纳闷京城里怎么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搞这个活动,心中却不由得有些闷闷,似乎感到了什么束缚着从前快乐简单生活的东西到来了一样。
  直到那人念完,宋锦绣还不知道那一大堆“克恭克敬,仪恚贤达”之类的,是在说自己呢,更不知道短短的几柱香时间,自己的命运已经被人决定,将到一个连自家爹娘都不敢开口的园子里度过一辈子了。
  想小姑娘欢天喜地的离开平洲时,只以为这是一次愉快的出游,却没想到,阴差阳错,此生再为走出京城。造化二字,真是奇妙。
  来宣旨的太监是龙四海身边的头目太监之一,赵良才。混到他这个程度,别说是一般的京官儿,连普通的龙子皇孙也得客气着。
  前朝喜欢骂太监“奸党”,什么是“奸”,“一曰同床,二曰在旁”。太监妥妥的占着第二条。而且皇帝们都觉得,一般的臣子,你让他做什么事情,最多有五分公心,其他的五分,得考虑他家里的子孙姻亲门生,以及他自己的吃喝玩乐啊。太监呢?孑然一身在宫中,一般也没有什么处的近的亲戚了,他所有的权势荣耀都来自于皇上的给与,他所有的考虑也只考虑皇帝一个人满不满意,甚至欲望——也不过是些不足一提的金钱而已。这样的人,还放在眼前天天能见到,十分亲切,不重用他重用哪个?
  虽然本朝太祖观史书后严令,太监不能参政。可是就这条规定本身,就知道这个位置多么宣赫了。
  梁州伯和赵良才说话的时候,就一点不敢拿大。根本不敢把别人看成“家奴”,而是俨然对待某个同僚。先隐晦的问候了两句“圣恭安”之类,又拐弯抹角的打听,这次进宫是怎么一个章程,各家什么时候送姑娘进宫,又能带什么东西去。
  梁州伯本来不是个这么细心的性子,不过前些日子老妻总在他耳边念叨,如果南守心考上了之后外放地方,应该带什么物件从人上任,这会儿倒先在宋锦绣身上套用了。
  赵良才笑得春风满面。这些问题本来就没有什么不能问的。这位宋姑娘没有进宫就能让万岁爷记住,想必也有些手段,梁州伯府也不是一般人家……送个人情也没有什么。
  赵良才此行带了个玉如意,放在大红色绸布装饰着的木盒子上。等到众人把圣旨捧着请到了一侧,才示意身后的小太监递过那盒子。
  因为宋知府不在,宋瑾瑜上千替自家姑姑双手接了过来,这就算皇家下了聘礼。
  龙四海这两天忙得厉害,那张人名儿单子上,只勾了名字。大家也见过前些年的选秀情况,心中有些底儿,直到是通知后三日,宫中一顶小轿抬进去,睡了后再定位分。
  后宫虽然是天子的家,可是天子是四海之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臣们对于天子的家事,不敢不当作政治事件来观察分析。
  自从盘古开天地,尧舜统四方以来,天子的后宫,也出了不知道多少人了。这其中成员的升降,虽然每朝开朝时都有人讨论制定新规矩,可其实都有些大同小异。
  后宫的妃子,升迁只在帝王一心。一般人的升迁轨迹,至少有三次关键时刻是可以把握的:第一次后,儿子成年,以及身后哀荣。第一次与背景和帝王的初次印象有关,儿子那一项显然是所谓的“母以子贵”,身后事是彰显君王大度的好场所,或好或不好,这就是一个姑娘从“水做的骨肉”,变做“鱼眼珠”的一辈子了。
  除此之外,圣宠如何,在宫闱大事中有没有站队准确,都可能大大影响妃子升降。可是这些事物,就是看个人能力,而比不得前面那三点,是各人都会有的了。
  赵良才心中估计,龙四海既然对宋锦绣留了几分心思,那么这宋家姑娘初次起步时候的位分只怕不会太低,很可能不是“常在”,而是“贵人”。宫里人做事儿,既然有心结交,那熨贴得让你全身上下都舒畅。赵太监几句话交待了姑娘进宫的准备事情,就笑呵呵,好似不经意的提到:
  “伯爷赏酒,本不敢赐,不过咱家一会儿还得去叶提督,雷少府两家宣旨,就不能多做停留了。”
  南黄丁:“赵大人身负皇命,足见是圣上信赖之人,老夫唐突了,改日再请大人畅饮……只是,不知之前……可是,可是从宣武门大街而来?”
  赵良才往外走,眼风都没有向旁边扫:“咱家从前门走的,京城真是热闹啊!伯爷清留步,不敢当您相送……”
  梁州伯把赵良才送到二门外才收脚回来,心中想,看起来这次皇上选了四个人,赵良才最看好住在前门的虚家姑娘,其次是自家丫头,再然后才是叶,雷两家。倒有些纳闷怎么会把自家丫头排在提督一家前面。雷家仿佛也与德妃娘娘有亲?得去详细打听一下游园会上的事情了。
  南家宋家虽然都不想靠着女人裙带升官的,可是小丫头进宫已经成了定局,那就是板上钉钉的外戚家,至少也应该消息畅通。没有害人之心,也得有防人之力。
  二门里面,送走了太监,一家上下都有些疲倦的互相打量。宋锦绣被人看得有点莫名。
  韦妇人面上惊疑和不悦之色一闪而过,已经是满脸堆笑着恭喜自家姑奶奶:“姐姐大喜啊!”
第24章 才女准则第一条
 “圣上对咱外甥女儿青眼有加,这可是天大的恩典!”韦夫人笑得有些夸张。知府夫人发觉这一次她没有称呼自己女儿“锦绣”。
  她心中有点说不出的苦意。连嫁给一个普通人家都怕对方嫌弃锦绣……如今这竟然真被选进了宫,锦绣这一辈子可怎么过呀?
  万一皇上见了她又改变了主意……锦绣最后弄成了玉贵人那个名声,很好听么?
  知府夫人一点也没有给皇帝当岳母的喜悦,只觉得满肚子的惆怅偏不能说。
 …………
  梁州伯和南守心出去送太监了。韦夫人手脚利落的派出手下管事去打听其他几家选上的姑娘情况,以及京城里,关于选秀的小道消息。
  又派了管事去亲朋故旧那里通知,再让厨房上的,大肆采购,中午家宴庆祝一番。
  纵然韦夫人之前心中还有些小盘算,此时圣旨一下,什么想法也随风飘儿了去,不然还能和天家抗衡么?倒是转念一想,自己丈夫今年科举,自己儿子看着也是个读书出众的,家里再有个宫中做娘娘的亲戚,如果侥幸还能得宠,那真是内外呼应,十分神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