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忘世却相逢

27 第二十六章


我和景华在客栈等了约摸一盏茶的功夫,那人才缓缓进来。
    看完六师兄的飞鸽传书之后,我草草分析了当下情况,如今大概昊城中所有人都对和氏璧虎视眈眈,且这些人个个大有来头,武功不凡,我自知凭借自己一人之力,想要取得和氏璧简直难如登天。经过一番冥思苦想,我决定邀请景华一起寻找和氏璧。我心想,景华是康师伯的徒弟,我们好歹是同门,起码找到和氏璧之后,不会有分赃不均的矛盾,无论师父或是康师伯得到和氏璧,想来都是一样的。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我知道有了景华的帮助,寻找和氏璧必将事半功倍,因为景华不仅身手了得,打探消息的本事更是了得,这世上几乎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这一路行来,我对这一点已是坚信不疑。
    景华果然没有辜负我对他的期望,听完我的来意,他略微沉吟:“和氏璧若真在蓟宫中,恐怕没有人会比他更清楚,我们唯有从他身上下手。”
    景华口中的他,便是刚刚踏入客栈的那人,蓟宫首领护卫蒙烁。他身上只着普通服饰,后面也没随从跟着,只身一人。果然如景华所料,他进了客栈后,便径直向二楼走来,在靠近角落处的桌子旁坐下。过了一会,一个手持短剑的陌生男子在他旁边的位子坐下。
    景华算准了他们会上二楼,又算准了他们会选在这最幽静的角落,因此,我们早早就占了这个位子,离他们的位置隔着三张桌子,不至于离得太近被他们发现,也不至于离得太远完全听不到他们的谈话。但心思缜密如景华也不能事事都掌握无误,他思来想去,还是算漏了一点,因这个地方远离大堂,较为偏僻,再加上光线暗淡,他以为不会有人喜欢坐在这里,所以我们即便隔着三张桌子,还是能听到他们的谈话。
    景华算漏的一点,便是今天客栈里居然人满为患,连这最偏僻的角落都没有空下,现在,不仅中间隔着的三张桌子都有人坐,四周的桌子更是坐满了人,一时间,周围尽是嘈杂的人语声。蒙烁他们谈话的声音本就低,此刻又被其他声音盖着,我们只看到他们嘴巴张张合合,根本听不到他们究竟说的是什么。
    景华双眉微蹙,这状况确是他始料未及。
    我难得看他也有发愁的时候,笑着看他:“你可听过江湖中有门绝活,叫唇语吗……”
    话未说完,他已目光炯炯看着我:“你会?”
    我略显为难:“师父是说过有这门绝活,只可惜连他老人家也不会。”
    景华闪亮的双眸蓦地又黯淡下去。
    我看目的达到,清了清嗓子:“师父不会不代表我也不会呀,天下会唇语的人恐怕也不多,幸好我从三师兄处学会一些……”
    景华看着我的目光已经变成了瞪,却又不能发作。
    这一路总是被他捉弄,难得看他吃瘪,我心情不禁大好。
    隔着攒动的人头,我艰难地将蒙烁的谈话一一复述,但内容却似乎跟和氏璧无关。
    陌生男子看着蒙烁道:“蓟楚联姻,排场果然非同一般,蒙护卫作为蓟宫首领护卫,这阵子应该忙得很吧?”
    蒙烁不动声色回道:“护卫的任务原本就不轻松,非常时期,自然须更加谨慎。”
    陌生男子笑了笑:“蓟君立后,且是两国联姻,自然不得半分懈怠。只是说到联姻,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事,四年前,蓟国也曾和祁国结秦晋之好,不知蒙护卫可还记得?
    蒙烁仍是面无表情:“四年前我尚在东北边境,梧川城中的事自然不是很清楚。”
    陌生男子仍是嘴角含笑:“那场联姻虽不及这次气派,来的人也没有这次多,但后果却极其严重,影响也很是深远,祁蓟两任国君便是在那场联姻中双双辞世,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关于那场联姻,蒙护卫想必应该有所耳闻。”
    他顿了顿,见蒙烁没有开口,又继续说道:“祁蓟两国早在二十年前便定下婚约,约定等熙和公主满十八岁,便下嫁祁世子,却不知为何熙和公主刚过十七岁生日,祁国求亲的使者便到了梧川城外。同样出人意料的是,三个月后,熙和公主的身影又出现在梧川城外。但这次,一切都变得明朗。祁国之所以迫不及待提前迎娶,只因要以熙和公主为挟,好逼迫蓟君交出一样东西。”
    他说的故事和六师兄跟我讲述的基本无异,祁国背信弃义,借联姻为由,扣下熙和公主,企图以此逼迫蓟君将临川关拱手相让,谁知熙和公主却自尽于梧川城外。以此为导火线,祁蓟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两任国君纷纷死于此战。自此,两国关系更是剑拔弩张。
    只是,我不知道他在这时候讲这个故事是什么缘故,他们谈话的内容不是应该围绕和氏璧吗,为何到现在连提也没有提到一句。难道景华打探的消息竟然有误?
    我心中疑惑,转过头看向景华,想问问他的看法。谁知一转头,却看到景华一张脸蓦地变得苍白,眼睛茫然地盯着桌面,似有痛苦之色,握着酒杯的手指因用力而渐渐泛白。
    我吓了一跳,关切地问道:“你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
    听到我的声音,他才恍惚回过神来,慢慢地看着我:“没事,就是……突然有点冷。”他身后虽是敞开的窗户,但今天没有风,冬日里难得一见的阳光从窗户照射进来,有种久违的温暖,而他居然说有点冷。我分明记得大半夜在荒山上,我冻得瑟瑟发抖,他只着单薄外衣都没喊冷。后来将外衣给我披上,仅穿一件根本御不得寒、挡不得风的单衣,仍是神色自若。
    而现在,他居然冷得连脸色都发白。
    我想,我要是个男的,或是身上穿的厚一些,肯定会把外衣脱下来给他,可惜我是个女的,今天穿的也不多,若是脱了外衣,大庭广众恐怕不是很好看,因此只得作罢。
    我又想了想,喝点酒也许可以暖和点,遂伸过手去,想将他手里的杯子拿来。手指碰到他紧握酒杯的左手,触手处一片沁凉,竟比白瓷酒杯还要冰冷。我皱了皱眉头:“这么冷?要不先去添件衣裳……”话未说完,他不知什么时候弃了酒杯,不着痕迹反手将我伸过去的手握在掌中。
    我想将手抽回,但觉得握着我的掌心渐渐温暖起来,他脸上的苍白也似乎正一点点褪去,便不再反抗,任由他握着。
    斜眼看去,隐约看到蒙烁正面色冷淡地说了句:“莫非是为了和氏璧?”
    从我这个角度看去,只能看到他的侧脸,而他自始至终一直漠无表情、面容寡淡,说话的时候嘴唇也没有大幅度的移动,因此要读清他的唇语颇有难度,幸亏从方才到现在,他说的话屈指可数。
    他话虽不多,却终于讲到重点。一听“和氏璧”三个字,我顿时精神一震。
    陌生男子脸上笑容更甚:“蒙护卫明明早已知道,又何必故作猜测,你若非为了和氏璧,又怎会耐着性子在蓟宫当了三年的护卫。只可惜天下间像你这么聪明的人并不多,不然早在四年前,他们就已经赶来蓟国道贺了,又怎么会等到今天。不过,若是他们四年前便已知晓,或许和氏璧早已不知落在谁手中。”他叹了口气:“所以,天下间的聪明人还是不要太多的好,你说是不是。”
    蒙烁的脸上终于不再漠无表情,他微微抬起头,显然有些意外,却还是没有开口,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人,半晌,才缓缓开口:“是你?”
    那人摇了摇头:“不是我,我也只是听从他的吩咐,他想知道这三年来你在蓟宫中究竟都查到了什么,他想约你今晚见个面。”
    蒙烁嘴巴微微动了动:“好,什么地方?”
    那人笑着说了三个字。
    他们的谈话似乎已经结束,那陌生男子却没有急着离开,他夹起一筷子鲜虾,又放了回去,自言自语道:“听说这里的大厨是全梧川最好的,可惜却叫人一点食欲也没有。我知道有个地方,大厨的手艺虽然一般,但做出来的东西却叫人看着就垂涎欲滴,那个地方才是真正适合请客的地方。”
    景华见我久久没有再开口,忍不住问道:“他们约在什么地方见面?你‘听’清楚了吗?”
    我缓缓答道: “秦香楼。他们约在秦香楼见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