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做一个成功的坏人、阴谋家,关键在于提高自己的素质。
朱高煦的素质不行,搞了几十年阴谋却什么结果也没有,几个皇帝就在自己眼前不断上下,现在连自己的晚辈朱瞻基也上台了,作为一位阴谋家,朱高煦的事业是失败的,也实在混得太差。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想造反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上到皇帝下到老百姓,大家都知道这位先生想要造反,阴谋家这一职业,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隐秘工作和地下工作,相比之下,朱高煦先生可以算是这个行业的耻辱,也颇为同行们所嘲笑。
二十多年一事无成,造反造得人尽皆知,所有一切不但侮辱了朱高煦先生的人格,也侮辱了他的智商。
不想再等,也不想再忍了,兄弟我混二十多年容易么!造反了!
朱高煦虽然激动,但并没有丧失理智,他在造反之前,派出了亲信枚青,去京城找一个人,他相信,凭着多年的交情,这个人一定能够站在他的这边,只要能把这个人拉过来,大事必成!
宣德元年(1426)七月,枚青潜入京城,去找朱高煦的好朋友——张辅。
张辅热情地接待了他,共叙友谊之后,问清了朱高煦的意图和枚青的来意,要说这张辅为人也实在没话说,是个直爽人,他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来得及给枚青安排,就把他捆起来,连夜送给了朱瞻基。
朋友?交情?呸!时务!
朱瞻基知道了这个消息,却并不想动手,他希望和平解决。
为达到这个目的,他派出了中官侯泰去山东乐安找朱高煦,希望对方能够悬崖勒马。
可是下面发生的事情却实在让人大出所料。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388]
侯泰奉皇帝之命前来,迎接他的是气焰嚣张的朱高煦,这位造反兄傲气十足,竟然面对天子来使南面而坐,看那架势大有我造反我怕谁的意思。
而朱高煦下面所说的话就很明显是他的心里话了:
“靖难时候,没有我出力,哪有今天,结果太宗(朱棣)听信谗言,把我封到了这个地方,仁宗想用金帛笼络我,现在的皇帝又想用祖制来压制我,我怎么可能久居此地!”
接着,他又向侯泰主动出示了自己的兵马军器,明目张胆地说:“这些就可以横行天下了!回去告诉你的主子(归报尔主),把那些煽动他的奸臣们抓来送给我,再和他接着谈(徐议我所欲)。
看看这些用词,所谓“归报尔主”、“徐议我所欲”,给他三分颜色,他却想开染坊!真是无耻之极!
从古至今,像朱高煦这样的无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明明自己搞阴谋,却总喜欢诬赖别人,给他留面子,却是给脸不要脸。
对付这种无赖,实在是不用讲道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一个响亮的耳光。
其实你很脆弱
到了这个地步,不打也得打了,朱瞻基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如何平叛,当时大臣们都认为应该派遣阳武侯薛禄带兵平叛,而张辅更是十分积极,希望能带两万兵马去扫荡他的老朋友。
但杨荣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如果皇帝亲征,必定能够一举击败朱高煦。
张辅不服气,与杨荣争论了起来,双方争执不下,事情又走到了十字路口。
朱瞻基也拿不定主意,派兵出去打固然省事,却不能保证胜利,自己亲征虽有气势,但危险太大,无法保证安全。
正在他犹豫不决之时,大臣夏原吉只用了一句话,便坚定了朱瞻基亲征的信念:
“皇上忘记了李景隆的事吗?”
李景隆?对,就是那个饭桶李景隆。
当年建文帝把兵权交给这个饭桶,结果一败涂地,想到这个饭桶的结局,朱瞻基立刻下定决心,亲征!
谁说李景隆是饭桶、废物?从这件事情上看,饭桶废物也是有用的,至少他的愚蠢起到了警示后人的作用,功德无量啊!
宣德元年(1426) 八月十日,朱瞻基亲征乐安,大军行动迅速,八月二十日已经到达乐安城外。
朱高煦固然是无赖,但无赖想要干出点事情来,靠耍赖是不行的,还是需要点本事的。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389]
他原先以为是薛禄带兵来平乱,并不放在眼里,没有想到,自己的好侄子竟然亲自前来,一下子慌了手脚,组织士兵们抵抗,却少有听命者。
这个时候,朱高煦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地脆弱。
朱瞻基实在不是等闲之辈,在征途之中,他曾经问手下的大臣们:“你们认为朱高煦会如何行动?”
有大臣回答:“乐安太小,他可能会进攻济南,以抗拒大军。”
也有大臣说:“他曾在南京多年,必然会带兵南下。”
朱瞻基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们说得都不对,济南虽然很近,却不容易攻,而且大军行军迅速,他也来不及攻击,南京更不可能,他的那些手下们的家属都在乐安,怎么可能愿意往南边走?”
“他会一直在乐安等着我的”
事实确实如此,朱高煦一直都在乐安,倒不是因为他想决一死战,而是他别无去处。
大军到达之后,并未强攻,只是用火铳和弓箭射击城上守军,虽然没有动真格的,气势却十分吓人,城中守军本来就没有什么斗志,这样一来更是失魂落魄,纷纷逃亡。
朱瞻基充分了解了战场局势和士兵心理,派人将敕令捆在箭上射入城中,敕令上说明首恶必办,协从不问的原则,并给朱高煦很周到地标上了生擒和击毙两种价码,城中的人顿时蠢蠢欲动,就连朱高煦身边的侍卫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看着朱高煦时的眼神,就如同看着一个金灿灿的猪头。
朱高煦狼狈不堪,只好派人出诚送信,表示愿意出城投降,只是希望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告别亲人,就前来自首。
朱高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第二天他准备打开城门,投降朱瞻基,然而他手下的部将王斌拉住了他,对他说了一番义正严辞的话:
“宁可战死,决不做俘虏!”(宁一战死,毋为人所擒)
朱高煦目瞪口呆,自己都准备投降了,这个部下竟然还如此有骨气。他顿时精神大振,表示自己一定与城池共存亡!
发表完慷慨激昂的演讲后,朱高煦昂首挺胸地走回了自己的指挥位置。
然后他换了一条小路,偷偷溜出城池,去向朱瞻基投降,还发表了他的投降演讲:
“我罪该万死,全由皇上发落!”(臣罪万万死,惟陛下命)
这场闹剧就此收场。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390]
朱高煦是个彻头彻尾的丑角,阴谋家做不成,造反也失败,不但没素质还没人品,一个月前还大言不惭“归报尔主”、“徐议我所欲”。
一个月后,就成了“臣罪万万死,惟陛下命。”
不做好人,连坏人也做不成,这样的一个活宝实在让人无话可说。
朱高煦,你的名字是弱者。[手 机 电 子 书 : w w w . s j t x t . c o m]
在这场滑稽戏里,朱高煦扮演了丑角,但这出戏却也在无意中成就了一位小人物。
朱高煦出来投降后,按照规矩,皇帝要派一个人数落他的罪行,通俗点说就是骂人,当然这个工作是不可能由皇帝自己来做的。
于是皇帝便指派了身边的一个御史去完成这项骂人的工作,但皇帝绝对想不到的是,自己随意指派的御史竟然骂出了名堂,骂出了精彩。
这位御史领命之后,踏步上前,面对这位昔日位高权重的王爷,无丝毫惧色,开始数落其罪状,骂声宏亮,条理清晰,并能配合严厉的表情,众人为之侧目。(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朱高煦那脆弱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他被骂得抬不起头,趴在地上不停地发抖。(伏地战栗)
这一情景给皇帝朱瞻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他认定此人必是可造之才,回去之后,他当即下令派这个人巡按江西。(注意,不是巡抚)
巡按外地正是御史的职责,也不算什么高升,但皇帝的这一举动明显是想历练此人,然后加以重用。
在历史中,奸邪小人依靠一些偶然的闪光表现得到皇帝的欢心和信任,从而为祸国家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和绅),但事实证明,这一次,朱瞻基并没看错,这位声音洪亮的御史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二十年后,他将挺身而出,奋力挽救国家的危亡,并成就伟大的事业,千古流芳。
这位御史的名字叫做于谦。
闹剧的终结
虽然这次造反以一种极为戏剧性的方式完结了,但搞笑并未就此结束,朱高煦先生将以他那滑稽的表演,为我们上演“朱高煦造反”这部喜剧的续集。
朱瞻基确实是个厚道人,虽然很多人劝说他杀掉朱高煦,但他却并没有这样做,只是将其关在了西安门的牢房里,按说他对朱高煦已经是仁至义尽,可朱高煦偏偏就是个死不悔改的人。
有一天,朱瞻基想起了他的这位叔叔,便去看望他,两人没说几句话,朱高煦突然伸出一脚,把朱瞻基钩倒在地。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391]
我每次看到这个地方,都百思不得其解,总是搞不懂朱高煦是怎么思考的,他的脑袋装的是否都是浆糊。
小说推荐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作者: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内容简介虽然一样是说史,但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引子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说起来,我也写了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16章
- 草根历史:明朝那些事儿
- 这一大系列,说的是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第一卷则从朱元璋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其实就是以前一直被说书人及老百姓所钟爱的《英烈传》的内容,不过多了靖难之役。历史本身很精彩,金戈铁马,儿女情长,权谋诡谲,要什么有什么,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明朝那些事儿
- 当年明月的这本《明朝那些事儿,他自己说应该叫《明札记,从形式上说是有道理的,但是却不能体现这本书的长处和好处来,所以还是应该叫《明朝那些事儿 因为他的这一大系列,说的是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 第一卷则从朱元璋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
- 历史军事磨铁文化连载中
- 最新章:十二、鄱阳湖!决死战!
- 南明朝那些事儿
- 短暂三百年,一闪而过,但是请记住属于这个明朝的三百年却发生了不少故事。其中既有帝王和大臣的风流韵事,更有小人物的奋发图强,明朝这个崇尚艺术和文明的朝代,将诸多的浪漫主义元素融入到其中,通过诙谐幽默的大白话将曾经苦涩难懂的文言文讲述出来,历史本是没有倾向性的,但因为有了这样的叙述,使得成为故事的历史,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01章
- 那些花儿 那些青春
- 那些花儿,那些青春作者:非言非语[内容简介 一 冯桥是我哥们,一长得白白净净的奶油小生,某些书里爱矫情地说他这样的男孩有着“像海水一样蓝的忧郁眼神 朝晖是我的男朋友,一长得凄凄惨惨戚戚的男生,他这样的人物书里也不乏描写,比如说某个粗话连篇的乐队鼓手,某个常常靠自慰来解决性生活满脸长着青春痘的家伙 当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非言非语:那些花儿,那些青春
- 2005年最残酷的青春小说,一部关于成长的故事,关于过去关于现在,关于爱情关于友情,最感人的描写青春爱情和友情的小说。小说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漂亮女孩(林朝)的残酷青春,在城市之间的流离与茫然,从大学女生到都市白领的一个追逐着梦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叫做成长,因此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风趣语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5章
- 那些牛人,那些糗事--8一8我BT而BH的同学
- 八卦的斑斑最近不dj8jp的帖子,我只好也结扎了窥探别人隐私的欲望。前一阵看JP帖看得我手痒难耐,作为一个闲的挠墙的板油,迫不及待的想8一下我那些同学。那些很BH,很BT,很MAN,勇于无私奉献出自己的青葱岁月,跟我一起奋斗在旷课、打架、喝酒、泡妞第一线,屡败屡战,轻伤不下火线还乐此不疲的战友们。每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5章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陈瓷,本名陈振永,山东新泰人,松青文学会馆成员,近年沉醉于三国历史研究,着力于对历史的人性解读,注重对历史记载空白的推导还原,被称为“人性解读三国第一人 作者:所写的《三国那些人那些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25章
- 南明那些事儿
- 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引发的历史潮、明朝热,也激发了民间写史之热情《南明那些事儿》作者以散文风格,辅以小说笔法,沿时间的轴线,书写晚明一段历史,展现了乱世之中的民族抗争,透析了古代官场的权谋党争。忠臣义士与奸佞小人、内战与外侵、野蛮与文明交织成了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南明那些事儿》史料详实,采纳广泛,包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8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