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也亲来观看,此时站在他身边的解缙突然站了出来,拿起毛笔,不由分说地在画上题了这样一首诗: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
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高!实在是高!
解缙的这首打油诗做得并不高明,却很实用,所谓百兽尊不就是皇帝吗,这首诗就是告诉朱棣,你是皇帝,天下归你所有,但父子之情是无法替代也不应抛开的。朱高煦深受你的宠爱,但你也不应该忘记朱高炽和你的父子之情啊。
解缙的判断没有错,朱棣停下了脚步,他被深深地打动了。
是啊,虽然朱高炽是半个废人,虽然他不如朱高煦能干,但他也是我的儿子,是我亲自抚养长大的亲生儿子啊!他没有什么显赫的功绩,但他一直都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从没有犯错,不应该对他不公啊。
就在那一刻,朱棣做出了决定。
他命令,立刻召见朱高炽,并正式册封他为太子(上感其意,立召太子归,至是遂立之)。
从此朱高炽成为了太子,他终于放心了,支持他的太子党大臣们也终于放心了。
这场夺位之争似乎就要以朱高炽的胜利而告终,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这场争斗才刚开始。
朱高煦的阴谋
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后,自然风光无限,而朱高煦却祸不单行,不但皇位无望,还被分封到云南。
当时的云南十分落后,让他去那里无疑是一种发配,朱高煦自然不愿意去,但这是皇帝的命令,总不能不执行吧,朱高煦经过仔细思考,终于想出了一个不去云南的方法——耍赖。
他找到父亲朱棣,不断诉苦,说自己又没有犯错,凭什么要去云南,反复劝说,赖着就是不走。朱棣被他缠得没有办法,加上他也确实比较喜欢这个儿子,便收回了命令,让他跟随自己去北方巡视边界(当时尚未迁都)。
在跟随朱棣巡边时,朱高煦表现良好,深得朱棣欢心,高兴之余,朱棣便让他自己决定去留之地。
朱高煦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告诉朱棣,自己哪里也不去,就留在京城(南京)。
朱棣同意了他的要求,从此,朱高煦便以京城为基地,开始谋划针对朱高炽的阴谋。
他广收朝中大臣为爪牙,四处打探消息,企图抓住机会给太子以致命打击。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358]
朱高煦深通权术之道,他明白,要想打倒太子,必须先除去他身边的人,而太子党中最显眼的解缙就成了他首要打击的对象。在朱高煦的策划下,外加解缙本人不知收敛,永乐五年(1407),解缙被赶出京城,太子党受到了沉重打击。
朱高煦的第一次攻击获得了全胜。
但搞掉解缙不过是为下一次的进攻做准备,因为朱高煦的真正目标是被太子党保护着的朱高炽。
经过周密策划后,永乐十年(1412),朱高煦发动了第二次进攻。
朱高煦深知朝中文臣支持太子的很多,要想把文官集团一网打尽绝无可能,于是他另出奇招,花重金收买了朱棣身边的很多近臣侍卫,并让这些人不断地说太子的坏话,而自永乐七年后,由于朱棣要外出征讨蒙古,便经常安排太子监国(代理国家大事),在这种情况下,精于权术的朱高煦终于等到了一个最佳的进攻机会。
朱高煦聪明过人,他跟随朱棣多年,深知自己的这位父亲大人虽然十分精明且长于权谋诡计,却有一个弱点——多疑。
而太子监国期间,正是他的这种弱点爆发的时刻,因为他多疑的根源就在于对权力的贪婪,虽然由于出征不得不将权力交给太子,但这是迫不得已的,朱高煦相信,所有关于太子急于登基,抢班夺权的传闻都会在朱棣的心中引发一颗颗定时炸弹。
朱高煦的策略是正确的,他准确地击中了要害,在身边人的蛊惑下,不容权力有失的朱棣果然开始怀疑一向老实的太子的用心。
永乐十年(1412)九月,朱棣北巡回京,对太子搞了一次突然袭击,审查了其监国期间的各项工作,严厉训斥了太子,并抓了一大批太子身边的官员,更改了太子颁布的多项政令。
朱棣的这种没事找事的找茬行为让大臣们十分不满,他们纷纷上书,其中言辞最激烈的是大理寺丞耿通,他直言太子没有错,不应该更改(太子事无大过误,无可更也)。
但直言的耿通却绝不会想到,他的这一举动可正中朱棣下怀,
耿通算是个做官没开窍的人,他根本不懂得朱棣这些行为背后的政治意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人家本来就是来找茬踢场子的,不过随意找个借口,是直接奔着人来的,多说何益!
朱棣却是一个借题发挥的老手,他由此得到了启发,决定向耿通借一样东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359]
这样东西就是耿通的脑袋。
随后,朱棣便煞费苦心地演了一出好戏。
他把文武百官集合到午门,用阴沉的眼光扫视着他们,怒斥耿通的罪行(好像也没什么罪行),最后斩钉截铁地说道:像耿通这样的人,一定要杀(必杀通无赦)!
如此杀气腾腾,群臣无不胆寒,但大臣们并不知道,这场戏的高潮还没有到。
耿通被处决后,朱棣集合大臣们开展思想教育,终于说出了他演这场戏最终的目的:
“太子犯错,不过是小问题,耿通为太子说话,实际上是离间我们父子,这样的行为绝对不能宽恕,所以我一定要杀了他(失出,细故耳。。。离间我父子,不可恕)!
至此终于原形毕露。
耿通无非是说太子没错而已,怎么扯得到离间父子关系上,这个帽子戴得实在不高明却也说出了朱棣的真意:
朱高炽,老子还没死呢,你老实点!
太子地位岌岌可危,太子党被打下去一批,朱高炽本人经过这场打击,也心灰意冷,既然让自己监国,却又不给干事的权利,做事也不是,不做事也不是,这不是拿人开涮吗?
在这关键时刻,一个大臣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稳住了太子的地位。
这个人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杨士奇。
杨士奇虽然学问比不上解缙,他的脑袋可比解缙灵活得多,解缙虽然也参与政治斗争,却实在太嫩,一点也不知道低调做官的原则。本来就是个书生,却硬要转行去干政客,隔行如隔山,水平差的太远。
杨士奇就大不相同了,此人我们介绍过,他不是科举出身,其履历也很复杂,先后干过老师、教育局小科员、逃犯(其间曾兼职教师)等不同职业,社会背景复杂,特别是他在社会上混了二十多年,也算跑过江湖,黑道白道地痞混混估计也见过不少,按照今天的流动人口规定,他这个流动了二十年的人是绝对的盲流,估计还可以算是在道上混过的。
朝廷就是一个小社会,皇帝大臣们和地痞混混也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吃得好点,穿得好点,人品更卑劣,斗争更加激烈点而已,在这里杨士奇如鱼得水,灵活运用他在社会上学来的本领,而他学得最好,也用得最好的就是:做官时一定要低调。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360]
他虽然为太子继位监国出了很多力,却从不声张,永乐七年(1409)七月,太子为感谢他一直以来的工作和努力,特别在京城闹市区繁华地带赐给他一座豪宅,换了别人,估计早就高高兴兴地去拿钥匙准备入住,可杨士奇却拒绝了。
他推辞了太子的好意,表示自己房子够住,不需要这么大的豪宅。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嫌房子多,杨士奇也不例外,他拒绝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他拿了那栋房子,就会成为朱高煦的重点打击目标,权衡利弊,他明智地拒绝了这笔横财。
杨士奇虽然没有接受太子的礼物,但他对太子的忠诚却是旁人比不上的,应该说他成为太子党并不完全是为了投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太子的感情。
自永乐二年(1404)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后,杨士奇就被任命为左中允(官名),做了太子的部下,朱高炽虽然其貌不扬,却是个真正仁厚老实的人,经常劝阻父亲的残暴行为,弟弟朱高煦屡次向他挑衅,阴谋对付他,朱高炽却一次又一次的容忍了下来,甚至数次还帮这个无赖弟弟说情。
这些事情给杨士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虽然历经宦海,城府极深,儿时母亲对他的教诲却始终记在心头,仗义执言已经成为了他性格中的一部分,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他却并没有变,他还是当年的那个正气在胸的杨士奇。
眼前的朱高炽虽然形象不好,身体不便,却是一个能够仁怀天下的人,他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皇帝的,我相信自己的判断。
秉持着这个信念,杨士奇与太子同甘共苦,携手并肩,走过了二十年历经坎坷的储君岁月。
说来也实在让人有些啼笑皆非,可能是由于杨士奇过于低调,连朱棣也以为杨士奇不是太子党,把他当成了中间派,经常向他询问太子的情况,而在永乐十年(1412)的风波之后,朱棣对太子也产生了怀疑,便向杨士奇询问太子监国时表现如何。
这看上去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暗藏杀机。
城府极深的杨士奇听到这句问话后,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一点,他立刻意识到,决定太子命运的关键时刻来到了。
小说推荐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作者: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内容简介虽然一样是说史,但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引子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说起来,我也写了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16章
- 草根历史:明朝那些事儿
- 这一大系列,说的是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第一卷则从朱元璋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其实就是以前一直被说书人及老百姓所钟爱的《英烈传》的内容,不过多了靖难之役。历史本身很精彩,金戈铁马,儿女情长,权谋诡谲,要什么有什么,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明朝那些事儿
- 当年明月的这本《明朝那些事儿,他自己说应该叫《明札记,从形式上说是有道理的,但是却不能体现这本书的长处和好处来,所以还是应该叫《明朝那些事儿 因为他的这一大系列,说的是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 第一卷则从朱元璋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
- 历史军事磨铁文化连载中
- 最新章:十二、鄱阳湖!决死战!
- 南明朝那些事儿
- 短暂三百年,一闪而过,但是请记住属于这个明朝的三百年却发生了不少故事。其中既有帝王和大臣的风流韵事,更有小人物的奋发图强,明朝这个崇尚艺术和文明的朝代,将诸多的浪漫主义元素融入到其中,通过诙谐幽默的大白话将曾经苦涩难懂的文言文讲述出来,历史本是没有倾向性的,但因为有了这样的叙述,使得成为故事的历史,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01章
- 那些花儿 那些青春
- 那些花儿,那些青春作者:非言非语[内容简介 一 冯桥是我哥们,一长得白白净净的奶油小生,某些书里爱矫情地说他这样的男孩有着“像海水一样蓝的忧郁眼神 朝晖是我的男朋友,一长得凄凄惨惨戚戚的男生,他这样的人物书里也不乏描写,比如说某个粗话连篇的乐队鼓手,某个常常靠自慰来解决性生活满脸长着青春痘的家伙 当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非言非语:那些花儿,那些青春
- 2005年最残酷的青春小说,一部关于成长的故事,关于过去关于现在,关于爱情关于友情,最感人的描写青春爱情和友情的小说。小说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漂亮女孩(林朝)的残酷青春,在城市之间的流离与茫然,从大学女生到都市白领的一个追逐着梦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叫做成长,因此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风趣语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5章
- 那些牛人,那些糗事--8一8我BT而BH的同学
- 八卦的斑斑最近不dj8jp的帖子,我只好也结扎了窥探别人隐私的欲望。前一阵看JP帖看得我手痒难耐,作为一个闲的挠墙的板油,迫不及待的想8一下我那些同学。那些很BH,很BT,很MAN,勇于无私奉献出自己的青葱岁月,跟我一起奋斗在旷课、打架、喝酒、泡妞第一线,屡败屡战,轻伤不下火线还乐此不疲的战友们。每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5章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陈瓷,本名陈振永,山东新泰人,松青文学会馆成员,近年沉醉于三国历史研究,着力于对历史的人性解读,注重对历史记载空白的推导还原,被称为“人性解读三国第一人 作者:所写的《三国那些人那些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25章
- 南明那些事儿
- 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引发的历史潮、明朝热,也激发了民间写史之热情《南明那些事儿》作者以散文风格,辅以小说笔法,沿时间的轴线,书写晚明一段历史,展现了乱世之中的民族抗争,透析了古代官场的权谋党争。忠臣义士与奸佞小人、内战与外侵、野蛮与文明交织成了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南明那些事儿》史料详实,采纳广泛,包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8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