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神图

第77章


  这番说辞,教人推脱不得,李成下令暂缓进发,部队休整十日。十天很快过去,这日刚要启程,忽有信使疾驰而来,递上信函。叶伟拆开一瞧,原来是北路军总指挥龚超急报,第九十三师于隋楚边境遭到隋军袭击,得到一二一师和一二二师的援助后,击溃敌军,俘获敌总指挥。经过辨认和审问,现已确认是隋国太子,现请示总司令,如何处理?
  李成看完,手中饭碗惊得摔落粉碎:“我东征最忧心正是此事!百万隋兵虎视眈眈,若其南下,则广陵兵团忧矣;若其西进,我等不得不弃楚回国。你,速度回去告诉龚超,赶紧派人秘密通知隋方,试探他们的态度,看对方究竟要怎么解决,只要不引起冲突,不割地,不撤军,不赔款,其他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
  信使从进门就大口灌水,得了命令,嗯了一声,转身就走,连碗都忘了丢下。过了一天,广陵兵团报称接到隋国青龙将军的信函,要求保障太子安全,询问晋军意欲何为。李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教龚超向对方保证绝对不会伤害太子一根毫毛,追问隋国方面到底要干什么?几天后,隋朝答复道,此次军事行动时太子私自行为,不代表隋国意志,既然兵败被俘,请晋军保障安全并且送还隋国,条件随便开。
  司令部这才松了一口气,经过李成授意,广陵兵团总指挥龚超与隋青龙将军孙景隆达成协议:两军交换战俘,晋军释放太子,对其被俘一事永久保密,作为回报,隋国支付十万元。
  事情刚刚平息,《民报》忽然把整件事全部报道出来,说双方为一个隋国的重要人物才达成了协议,猜测至少是尚书以上的一品大员,甚至是皇族。新闻一出,舆论哗然。李成看完部下送来的报纸号外,也是颇感头疼。这还不算,报馆还派出记者,要把事情彻底弄明白,一路记者来到军中要求采访指挥官,叶伟下令,全军官兵不信谣,不传谣,若查处造谣生事者,一律军法处置。全军保持一个信念,那就是拥护大监国,拥护总司令,记者问起,由参谋部统一口径回答。
  此一路记者四处碰壁,全是打哈哈的回答,甚感无奈,撰文说李成的部队,不仅打仗厉害,打太极一样了不得。李成看完,递给叶伟,两人哈哈大笑,就此完结。
  如果说该记者还在为采访对象敷衍了事愤愤不平,那他是不了解同行的遭遇。另一路记者来到青州,找到将军府,说明来意。孙景隆张口结舌,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记者却再三追问释放的到底是哪位皇族成员,孙恼羞成怒,立刻下令把记者绑起来,一顿好打,仍进大牢,以造谣生事,蛊惑民心,诽谤皇族三罪并罚,处以终生监禁。报馆闻讯,立即派人组织营救,又是向将军府和大使馆递交抗议书,又是组织人员游行,《民报》的后台老板总归是温财神,孙景隆只能撒撒气,终究不能得罪,把奄奄一息的记者训斥后释放了事。记者被营救回楚国之后,愤懑难平,撰文诉说自己的遭遇,称青龙将军独裁专横,扼杀言论,目无法纪,贪婪成性。孙景隆火冒三丈,把报纸撕得粉碎,却又无可奈何,骂道:“日后这人如来隋国,吾誓千刀万剐!”
  《民报》经此,名声大振,销量激增,亦掀起民间一股办报热潮。这是后话不提,且说为了太子的事情,又耽搁了十来天,李成刚要动身,又接到荆州特使快马加鞭送来的一份文件,原来富商巨贾趁机联名到荆州上言,要求曲沃暂缓东征部队的行程。荆州官员立刻拍电报回国,监国回复——允民所请,再缓十日。
  李成勃然大怒,拒不服从。叶伟劝道:“司令可以为了商人停了十日,为了太子又停十日,为什么不能为了监国再停十日呢?”
  李成说:“此一时,彼一时。凡事可一、可二、不可三。我为这些每天吃山珍海味的人每停一天,那些每顿以青菜树皮果腹的人们就要多受一天的罪,我哪有心思再停下去!”
  叶伟再劝:“问题现在这是曲沃的命令啊,司令不为商人考虑,也要为自己前途考虑考虑。”
  李成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临行前刘监国也同意我便宜行事,顾不得那么多了。”
  叶伟三劝:“此一时,彼一时,将来又是一时。司令傲上而不辱下,欺强而不凌弱,虽得人望,恐为将来取祸之道也。”
  李成说:“我意已决,不必再劝。”传令三军准备行装,即刻出发。叶伟讪讪而退。
  一名参谋官跟上,悄声问:“参谋长何以知道司令此举乃取祸之道?”
  叶伟伫立良久,答:“此事易知,八字解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个人如果想生存,就应该是自私的,如果真正做到大公无私,无私,就是损害自身的利益,也就是,如果真正做到大公无私,那他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司令他知进不知退,令人忧虑啊。”
  
第七十章 围攻寿春
更新时间2012-8-23 22:58:01  字数:6557
 古时候我们祖先住在远方,在那宽阔富饶的平原,在那美丽的地方,故尤他老人家,他有九万子孙,七万生在宽宽的平原,住在那美丽的东方。
  ————《古歌》
  在千万年以前,东南大地就有人居住。又过了很久很久,到故尤首领的时代,发展得很强大,在少昊携带地府门兽谛听的两颗头颅经过时,受到故尤的盛情招待。临走时,故尤表示对谛听的头颅很感兴趣,少昊便留下一颗头颅。后来少昊王暴政,十三族起兵反抗,故尤也是一支。最后擒杀少昊王,天下大旱,故尤献上谛听的头颅,平息了天神的怒气,消除了人间的灾难,十三族召开大会,议定各部首领轮流统治世界,众人一致推举故尤为第一任共主。故尤成为大王后,采取各种手段,逐一消灭其他各部势力,最后独揽天下,自称黑帝,定国号楚,都城的名字向全国征集。十三族各献了一个字,黑帝阅后,说:“财,色,权等,尽力便可获得,唯独人寿,可祈而不可得,寡人取之。”定都城为“寿”,后又加一“春”字,合称“寿春”。经过千百年的战乱分合,寿春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已经成为一座东西长近五公里,南北达四公里多,城墙高八米,底宽二十米,顶宽五至十米的百战不落之城。
  天佑十五年五月二十四日,晋军主力,中路部队抵达寿春城下,二十万人将城团团围住。叶伟写了一封劝降信,着人送进城,希冀潘彰父子认清时局,不要做无谓抵抗,熟料信使被杀害,司令部又派一个楚军降兵入城,一个半小时后,该兵脑袋被抛出城来。
  众人不敢隐匿,如实报上,李成大怒,下令架炮攻城。二十万军队炮声隆隆,从早攻到晚,寿春城纹丝不动,连块砖也没能撬下来。如果说皖城和襄阳只是守军英勇导致难以攻取,那么寿春就是从一块砖一片瓦都是久经杀阵牢不可摧的铁城。连番攻打不下,士兵伤亡巨大,李成将前线指挥官接连撤职,甚至追责定罪,如此一来,更无人愿意担任指挥官,各军也不愿意做无用功,一时间,悲观气氛蔓延军中。
  李成无可奈何,向参谋部征询意见,叶伟说:“寿春号称五百年不落之城,一时难以得手,不若等南北诸军合聚,一起攻打,方能奏效。”李成同意,于是派人分别向广陵、会稽征集两支军队。不久,龚超回复,由于遭到隋军孙景隆部的攻击,部队无法立刻赶到寿春。
  李成一把撕烂军情报告,骂道:“老子最痛恨的就是隋国这种行为,打不过你,又偏偏喜欢缠着你打,参谋长,我们立刻挥军北上,把隋军全部歼灭!”叶伟百般劝慰,这才平息怒火。
  很快,何进的回信送到,由于楚国在南方的势力根深蒂固,各据点顽抗到底,估计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进展。恰在此时,营外传来乐器声音,李成奇怪,询问哪里奏乐,卫兵说是城内锣鼓喧天饮酒唱戏呢。李成气得浑身发抖,一拍桌子,起身吼道:“气煞我也!”一股怒气直冲脑门,忽然眼里一片空白,向后便倒,就此什么都不知道了。
  待醒来,李成躺在床上,头重脚轻,昏昏沉沉,出气粗重,进气虚弱,说不出的难受,厨房饮食一概拒绝。叶伟闻讯赶来,看了情况,嘱咐厨师们给总司令做粥。
  李成睁眼一瞧,依然拒绝,吩咐撤下。
  叶伟劝道:“人是铁,饭是钢,不吃饭如何养好身体主持大事?”
  李成这才勉强在卫兵搀扶下坐起,斜靠在被褥上,把一碗粥吃完。
  看卫兵撤下餐具,叶伟关切地问:“司令感觉如何?”
  李成叹气:“感觉好些了,可还是难受。脑子里仿佛塞了一大团浆糊,晕晕乎乎的难受啊。”
  叶伟想想说:“那请个大夫给你看看吧。”
  李成摆手:“我想大概是感冒而已,不需要看大夫了,麻烦。”
  叶伟再劝:“你的身体,不仅是你一人的事,还关系到六十万大军的运势,司令倒下,军心不稳,如何攻城?况且我请的大夫叫华佗,医术……”
  李成来了精神:“华佗?我知道他医术高明,我看!”
  第二天,在李成吩咐下,司令部大门敞开,卫兵成两队列开。早上七点半,一位拄拐老者到来,众人眼前为之一亮,老者健步如飞,鹤发童颜,飘然有神仙之姿,帐上帐下一片惊叹。
  李成披衣而起,叶伟让人看茶。李成一把拉住老者:“华神医神采奕奕,叫人好生羡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