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神图

第75章


  十一时,晋军休整。参谋部建议现在最好的措施就是撤退,撤的早,尚能保存实力,如退得迟,恐怕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才有机会回国。李成悄悄问:“我想再打最后一次,怎样?”
  叶伟为难道:“前线各部已经极度疲惫,防守都没把握,更何况要进攻呢?说真的,就算是撤退,我也不敢保证能安然无恙地回去。”
  李成听了,心情黯淡,沉吟不决。正当此时,一发炮弹落在附近,指挥部一阵慌乱后才弄明白,这不是炮兵走火了,而是楚军发动了进攻。晋军仓促应战,可由于之前军队的准备与工事是以进攻为要求构建的,所以防线漫长而脆弱。中央军经过四个多小时失败的攻势,消耗巨大,疲惫不堪,阵地接连被突破,部队已经各自为战,多个师部联系不上。
  楚军多次冲上万佛山顶,全被警卫团杀退。大本营急调第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军全部并四十四军的两个师前来救援,双方在山下展开混战。一个小时后,山坡和空地上覆盖了几万具尸体,硝烟和鲜血的味道弥漫着整个战场。楚军以缓慢但不可阻挡的攻势向前推进,晋军仍在奋勇抵抗,可看起来疲惫又绝望。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结局已经很明显了,且不说战场的局势令人堪忧,本来保护大军左翼,与何进对峙的益州兵被抽调得只剩一个师,如果何进冲下春秋山,或者宁氏参战,那晋军就会瞬间崩溃。
  大本营已处在敌军的射程下,营门外不断遭受炮击,卫兵被打死多名,其余纷纷逃散,参谋们建议立即撤退,并说:“除了撤退,参谋部已经想不出也拿不出任何意见了。”
  即使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李成仍然迟迟拿不定主意,看着炮弹横飞的战场,真不甘心啊!自己从一无所有的小子,到现在手握兵权傲视天下的将领,现在只要轻轻说一句放弃,一切就全没了,不甘心!
  可是只要赢了这场仗,就能拿下寿春,就能回到曲沃,和心爱的女人在一起,拥有权势,甚至是天下,不甘心!
  放弃和坚持就在一念之间,放弃很容易,真的很容易,可是,不甘心!他妈的不甘心!
  参谋长下令焚烧文件,此时外面的炮声忽然停止了。营帐里很安静,只有纸张被火焰吞噬的兹兹声,叶伟说:“不能继续沉默了,司令请说出决心吧,无论怎样,我都会跟随到底。”众人静静看着司令,盼着听到心中期待的那两个字。
  李成说:“胜利,或者死亡,我不退。”此言一出,众人沉默。参谋们私下商议欲劫持司令逃跑,叶伟发现这一阴谋,及时制止,最终枪毙了几个低级参谋了事。但见局势不妙,人心尽变,叶伟孤注一掷:“警卫团何在?立刻去春秋山下向何进部射击!”
  警卫团匆忙出发,绕过激战的战场,跑到春秋山山脚,对着山上一阵齐射,然后跑步回归。受此影响,何部立刻收缩队伍,几分钟后,十八万何进军冲下春秋山。双方都静静地看着这支生力军的进攻方向,五百米,四百米,三百米,两百米,一百米——轰!枪炮齐鸣,目标,是近卫军!
  近卫军经过短暂的惊愕后,阵型稍向右转,勉强抵挡住何进的冲击。楚军表现得异常强悍,对抗两路敌军,居然丝毫不落下风。三路军队就在平原上展开一场大混战,这时,自开战以来,只打空炮,坐山观虎斗的宁军调转炮口,向楚军密集部展开轰击,同时七万部队向楚军左翼发起冲锋。此时此刻,近卫军就算是天兵下凡也抵挡不住了,一个小时后,近卫军全线崩溃,士卒四散奔逃,残部向萧关方向溃退。
  李成急率三个骑兵团往东北方向追击,争分夺秒,尘土飞扬,终于在黄昏时分赶到萧关。眼前的景象一片肃杀,晋军的尸体遍布大地,而几倍的楚兵尸骸堆积在关前关后,失败者被迫撤走,并且永远也无法回到这里来,阵亡者的衣服,枪支,大炮散落一地,无主的战马孤零零地啃着野草,这里仿佛是死神在人间新开的游乐园。风中传来死亡的气息,几乎没有活物的迹象。
  骑兵们努力搜索着幸存者,负责防守萧关的一万五千名官兵,活下来的不到三百人。一名被抢救出的伤兵描述了潘刚牺牲的情景:从早晨至午后,关前楚军攻势凌厉,守军损失惨重,尚可支撑得住。傍晚,关后忽然涌现大批溃败的近卫军,败军为了逃命,发疯般冲击,各部告急,防线多处被攻破,潘师长率卫兵来回堵截,终于陷入重围,弹尽援绝,身中数枪而亡,敌军为之气夺,以旗覆面后离去。
  李成一看到潘刚遗体,眼泪瞬间夺眶而出,抱住尸身痛哭起来,几乎气绝。卫兵屡劝:“方才几十万大军面临绝境,亲信背叛,司令未尝动摇,为何一师之长阵亡,司令伤心欲绝?”
  李成回答:“军势不利,无可挽回,唯死而已。兄弟之亡,虽死不能换其生。”
  天佑十五年夏四月十五日,晋楚两国军队主力在庐江柳城外春秋山一带展开决战,由于楚军中的何进与宁完我阵前倒戈,以楚军惨败告终。楚军先胜后败,伤亡七万九千人,晋军先败后胜,伤亡六万七千人。史称“春秋山之战”。
  
第六十八章 兵分三路
更新时间2012-8-21 15:05:43  字数:3413
 因伤于潘氏阵亡,李成病倒,传令三军祭奠亡者。四日之后,大会诸将,商议进取事宜。既已击败楚军,乘胜追击是理所当然,众人争执的,是路线的选择和兵力的部署。晋军将领提出应该以叛变楚军为前导,晋军于后监督,如此长驱大进,而归降的军官们觉得这样做受到肘掣,官兵顾虑太大,不敢出行,建议兵分两路,齐头并进。众人争论不下,情急之中,一名将领高呼:“出卖国家的败军之将,也会要得到信任?!”
  晋军哈哈大笑,降将们低头不语,均有愤懑之色。李成暗骂:这帮蠢材,如今尚在战争,就敢蔑视降军,一旦激怒,兵乱自起,那时我们没一个能活着回去。叶伟折中到:“既如此,第三十一师,第二十一军,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以及第四十一至四十四军攻打广陵,新编六十一至六十八军直取会稽,中央军和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军进发建业。三路人马,即日出发,许胜不许败,寿春城前会和!”
  众人欣然领命,分头出发。李叶两人统帅主力,进逼号称寿春西大门的建业。这一日,若干乡民携带酒食犒劳军士。李成听说,迎出门外,原来是几名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有几个年轻后生。李成见老者皆是朴实的庄稼人,便上前亲近,年轻人均心事重重,便有意无意拉开距离。叶伟会意,使个眼色,卫兵们立刻贴上年轻人,紧紧跟随。
  李成说:“我的部下惊扰乡里,甚是惭愧。”
  老人们说:“凡事盛极必衰,穷则思变。潘彰好大喜功,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今日司令引仁义之师,诛残暴之徒,如圣人至。江南之人无不欢呼雀跃,争盼雄师早到,救人民于水火。”
  李成听了哈哈大笑,心想这些老头古风醇厚,倒对自己胃口,这下正好卖弄肚子里半瓶子古文水平,于是说:“我等奉刘监国之命,统大军至此,上承天意,下奉民心,除暴政,安太平,岂敢受圣人之名,老人家过奖了!”
  双方毫无介虑,畅谈起来。老人说:“老朽也颇有些年月,略懂观人相术。我瞧司令日后有一劫,倘能顺利过去,便唯我独尊,若过不去……”
  李成一慌,问:“便会怎样?”
  “若过不去,就失去一切。”
  李成心中一凛,立刻想到成洁,急问:“那我身边的女人呢?”
  叶伟出言阻拦:“司令……”
  李成心中烦闷,手一挥:“有什么事,待会说,老人家,你告诉我,我身边那个女子最后怎样?”
  老人略显吃惊:“司令无论胜败,身边都会有个女子。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
  “失去一切荣华富贵,司令都不觉可惜,唯独牵挂一女子,奇哉怪哉。”
  李成满不在乎:“荣禄如云烟,富贵身外物,唯有人生挚爱,一旦得之,万不能失去。”
  老者感慨:“人志各异,不能强求。不过司令这般心意,只怕越是靠近,离得越远,”
  李成惊诧:“这又怎么说?”
  老者自知失语,说:“天道艰涩,终吾八十余年,不能窥伺万一。”李成再问,只是推辞。
  叶伟又喊:“司令……”
  “到底何事?”李成刚转身,一下愣住。原来就在大家把这个司令当做心怀天下的圣人称赞的时候,这人却迫不及待追问女色的下落,真个让人措手不及,不说军官们张口结舌的样子,就是那些老人们的笑容全都挂在脸上,目瞪口呆,场面一时无比尴尬。李成咳嗽两声,看见不远处的青年,如遇大赦,赶紧呼唤他们过来。
  这些年轻人从与晋军接触起就一直心存顾虑,李成试探:“我见各位心思重重,不知所为何事啊?”为首的一个说:“爷爷带我们来迎接晋军,说是顺应天意,但终究是背叛祖国,所以我们犹豫不决。”
  李成问:“那你们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呢?”
  青年迟疑片刻,答:“因为我们有一颗爱国心……”
  李成哈哈大笑:“爱国心啊——说的好,那既然你们这么爱国,那我问你,什么是国家?”
  青年愣了,爱国天天挂在嘴上,可国家到底是什么,却从未想过,只得勉强答道:“楚国疆域所达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的祖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