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霜

第76章


只见他意气风发,自信洋溢在动情演说的脸上,吐沫横飞,不可一世。众臣高呼万岁。她看见朱祁钰笑着祝英宗此战必胜,一转头,望着自己的眼神是那样担忧和愧疚。
  品缘偷偷朝他比划个“耶”的手势,他微怔,继而笑了。
  同行的士兵每人一杯酒,喝完摔到地上,大喊皇上万岁,凯旋而归!那种英武豪迈的气氛深深感染了品缘,不由得生出浓烈的爱国心。
  大军一路朝北出发。可能是知道历史最终结果,爱国心沉淀后,更多的是不安。之后一连几天都是大雨倾盆。泥泞的路阻碍了大军步伐,不得不提前扎营。
  “陛下,这雨还不小呢!”王振谄媚的伺候身侧。品缘端上茶,立在一边。
  “爱卿不必急。那瓦剌不值什么。”英宗悠哉的摆弄随身带的小玩意,玩的兴致勃勃。孱弱的脸显出不在乎的模样。
  王振忙跟着拍马屁。“陛下说的是。是奴才心急了。”他反手将茶递与英宗,英宗依依不舍的放下玩意,溜眼看见品缘。
  “你也来了?”他似乎有些惊讶,眼神中透露出的惧意让品缘有种好笑的感觉。就算他不放心自己,也不至于对她一个弱女子露怯,他才是君王。
  王振搓搓手,朝品缘道:“傻站在这里做什么?碍陛下的眼!”
  品缘暗地冷哼,欠身道:“小的告退。”
  “等下!”他道,又对王振说:“你先出去!”
  王振意外的迟疑几秒,低头应诺,退出门前,不忘给品缘个眼神。
  帐中就剩品缘和朱祁镇两人。其实品缘挺怕单独和他呆在一起,总是会想起不好的回忆。虽然那时候的他双目通红,野蛮的像野兽,和现在一幅荏弱清秀的样子完全合不到一块去。可品缘还是紧张的手心出汗。
  “你坐。”他指指边上的椅子。
  品缘跪在地上,“陛下,小的不敢。”
  他倒罢了,没再坚持。
  “你真的不再考虑一下?”朱祁镇玩转手上的扳指,那是一块鲜翠欲滴,圆润通透的高等玉雕而成,肯定值不少钱。品缘略微抬头,一直盯着扳指。试图以此转了他的注意力。
  “朕问你话。”
  品缘显然高估了他察言观色的本事。人家压根没管她的眼睛停留在哪儿,只是在等回答。
  “敢问陛下要小的考虑什么?”
  “抬头看着朕。”他淡淡的说。
  品缘只得把目光转到他那张不算美男,很俊俏的脸上。和伊络的风雅高贵、朱祁钰的阳光帅气都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比较大众化。隐隐透出难言的贵气。
  让品缘很难以想象的是,这种气场一点也不压迫人,反倒很亲切。如果他能下了宝座与自己平起平坐的说话,更像是邻家哥哥。
  “你看什么?”他微微一笑。如阳光旭日轻抚而来,邻家哥哥降临。
  品缘咽咽唾沫,倒不是被他吸引,而是太有亲和力了。“陛下英姿飒爽、仪表堂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朱祁镇无语的打断。“朕没你说的那么英俊,比不上郕王。”
  这皇帝真有自知之名。品缘正色道:“陛下过谦了。以陛下的容貌,莫说京城,就是整个大明朝,也找不到能比得过陛下一丝一毫的人!”
  他突然哈哈大笑,笑得品缘是莫名其妙。
  “怪不得臣弟对你处处留心。却是有过人之处。”他笑的合不拢嘴,断断续续说完这么句话。
  品缘就纳了闷了,她哪里过人了?不就说了几句人人都会的马屁话,居然能逗的这皇帝乐不可支?哦天啊,是她口才有进步,还是这皇帝单纯又可爱?
  品缘宁愿相信后一种情况。这样……好糊弄……
  “咳咳……”他干咳几声,正色道:“关于朕提议你……”
  “大胆!惊扰圣驾你们谁担当的起?!!”
  “我们有事面见陛下!你起开!”
  “陛下!”
  “陛下!”
  门外一阵吵嚷,王振尖细的声音品缘能听出来,其他几个就不知道了。
  
八十 惨败
更新时间2012-2-26 10:20:31  字数:3653
 英宗拧眉,对外面道:“怎么回事?”
  终于沉寂下来,王振带着几位大臣进入营帐。在帐门撩起的瞬间,品缘看见外面立等着更多人。一个二个都是湿淋淋的。最近这雨真不小,天天下的跟不要钱似的。
  一位白胡子老者拱手上前跪地,“惊扰陛下,臣等死罪。”
  老头子约摸六十多岁,花白胡子,精神还不错。
  这么老还上战场?品缘的眼波有独特的穿透力,那老者狐疑的转头看她,吓得她立刻低下头。
  “这个……”
  “邝尚书有何事?”王振怕品缘身份曝光,挡在英宗前面问话。按理说这种大不敬之罪,其罪当诛。不过王振可不用担心。
  邝尚书忙着请命,倒也没注意,继而向英宗道:“陛下,几日来连天阴雨,对我军大为不利。况且此次出征,准备不够,粮草不足。臣等恳请陛下班师回朝,待准备充分之后,再派大将另行出征!请陛下三思啊!!”
  邝尚书稀里糊涂说了半天,说的英宗从平静到焦躁到愤怒。“邝爱卿的意思,朕率领五十万大军敌不过区区三万人?!”
  王振一步上前道:“邝尚书,念你年老,一时糊涂也系常事。现立刻退下,陛下宽宏大量,必是既往不咎!”
  “王振!”邝尚书愤恨的指着他的鼻子,两眼冒火,那神情恨不得扒他皮抽他筋,再放醋坛子里泡泡。“若不是你极力撺掇,陛下怎会亲征?!!”
  “嘿!你!你!”王振气绿了脸,几个‘你’喊破音。
  “够了!”英宗摆出皇帝驾子,一掌拍在椅子把上。
  “陛下恕罪。”众人纷纷跪下。
  得。敢情吵嘴吵得,宝座那儿的皇帝被当成摆设。品缘乐得看戏。
  “邝尚书!朕虽年轻,但也想像曾祖父成祖扫荡漠北时一样,驰骋九州,在千军万马中保卫明朝江山!”英宗气势恢宏的演讲。
  邝尚书为难道:“陛下有此雄心壮志是好事。可是,那瓦剌是蛮夷部落,长期嗜肉饮血,人人都是马背上长大,骁勇善战!而我朝将士在一片繁华中疏于练兵,何况这次出征准备不足,实在冒险!”
  “邝尚书,你这是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区区几个蛮夷,就把你吓成这样?我看尚书您,真是老了!”英宗怒道。
  “陛下说的极是。”王振在一边煽风点火。
  品缘偷偷看向邝尚书。只见他紧攥双拳,青筋突起。真是气的快厥过去了。若是英宗不在,他一冲动,把王振打个生活不能自理是肯定的。
  “朕乏了,你们都退下吧!”英宗打个哈欠。
  “陛下!”这次说话的是位三四十岁左右的文官。
  “曹爱卿不必再说!”英宗不等他接上下一句,直接扼杀在摇篮里。
  几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叹息而去。
  王振得意的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说不出的恶心。
  七月二十三日,大军至宣府。一群大臣们故技重施,恳求英宗班师回朝。无疾而终。
  七月二十四日,明军前方线报:也先北撤。英宗乐呵呵的叫来大臣,当众宣读这一信息。口中只呼“区区蛮夷,何足挂齿?”嚣张轻敌程度可见一斑。品缘不禁感慨,这战不败,天理何在?遂更加担心自己的处境。
  七月二十八日,大军晃晃悠悠行至阳和(今阳高)。尸横遍野,血将土地染得红的渗人。品缘看的几欲作呕。只听士兵们交头接耳的谈论瓦剌军凶猛无敌。看来已经有怯战迹象。有胆小的士兵都哭了起来。
  品缘找到王振,告诉他这些情况。希望他能劝阻英宗班师回朝。王振面露犹疑之色,之前的雄心壮志褪去一大半。却还是自我鼓励,说瓦剌没什么可怕。
  品缘见毫无结果,只好作罢。
  一些随驾官员,见到此种情景,再次请求英宗回军。王振一听,大为恼怒,为了杀一做儆百,特罚谏阻最力的兵部尚书邝野和户部尚书王佐跪于草地之中,直到天黑才准起来。后来,王振的同党彭德清以天象谏阻,王振也不听,仍然逼着大家继续前进。
  八月初一,大军顺利进入大同,邝野等人深感途中未见瓦刺一兵一卒,未损一矢,并不是什么好兆头,恐怕瓦刺乒有诡计。因此,他再次上章请求回军,提醒王振不要中瓦刺埋伏。王振仍然不听,在英宗耳边吹风,让大军加快步伐北进,打的瓦剌措手不及。品缘在一旁听得是又气又好笑。
  摆上晚膳,品缘退出主帐。听说粮草越发不足,士兵们喝了几日稀粥。品缘皱起眉,没有粮食,饭都吃不饱,打什么仗?正巧这时,一个面生的人密进王振营帐。
  她蹑手蹑脚去偷听,苦于声音太小,巡视的卫兵太多,只得作罢。不过,如果有事,王振一定会来主帐。品缘想了想,弄了点茶端进主帐,在一旁侍候。
  英宗对品缘此举毫无怀疑,也不管她在边上,只静静想着什么。
  忽的王振闯了进来,英宗一抖。
  “陛下,连日来粮草接济不上,阴雨连天,不利行军。臣恳请陛下班师回朝。”王振字字恳切,句句含泪。
  品缘轻蔑的瞥了他一眼,以为是看见尸体吓的。她哪里知道,刚才密进王振营帐的,是他的同党——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他把前几天前线惨败的情况密告王振,并说,如果继续北进,“正中瓦刺之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