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风雨中

第1章


跋涉风雨中
    作者:祥子传说
祥子从城市回到农村,他一百个一万个不愿意,只是不得不向命运低头。一个接一个的生活打击,使得原本雄心勃勃的他走向自我折磨,,走向自我封闭,走向自我沉沦。爱情只是让他获暂时的安慰,却叫他更为痛苦和无奈。在万般失望之余,他果断地作出背井离乡的决定,开始他人生艰难的跋涉…… 
一、踌躇满志
    二、当头一棒(1)
    二、当头一棒(2)
    三、意外插曲
    四、柳暗花明
    五、情路漫漫
    六、情深缘牵
一、踌躇满志
更新时间2008-2-15 16:06:00  字数:20358
 一、踌躇满志
  深夏的热风吹拂着四围的田野,田野里一片浓绿。浓绿得可以挤出汁水的禾苗拼命地往上生长,好像生长不快就对不起农民的汗水,就对不起农民所撒下的肥料,就辜负农民的一片希望。于是,田野里正在进行一场活力比赛。这边稻田里散发出伴随泥水的植物香气味,那边稻田里飘出家肥所促发的清香,而那些稍微落后的幼苗更是埋头吮吸着泥土中的养料,希望快快长大。
  祥子老屋背后山上的树林也是长势迅猛。大片大片的板栗树覆盖了整个山脊,只留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在树下无声无息地蔓延开去。半山腰的杉树嫩绿得几乎可以下菜,旁逸斜出的枝条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条两条,三四条树枝交错在一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夺空中有限的地盘。一棵比一棵高大,一棵比一棵茁壮,一棵比一棵更有气息。
  山脚下竹林一线儿排开,直到一处屋檐下才很不情愿地停住扩张的脚步。一阵微风过去,掀起了此起彼伏的竹浪,发出“哗啦-呼拉”的声响。修长的尾巴在自然音乐的激发下,欣然舞动它那婀娜多姿的身段,轻轻地荡了下去,又不知不觉地漂了上来,来回反复着;尽情地享受这孕育情趣和生机的片刻。哪怕没有风,那些竹子也一样深情地遥望着在它脚下的小山村,关注着下面稀稀落落的房屋。村落里的人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然而人们却没有发现,在他们的生活中,竟然全然没有发觉这一切;没有发觉在他们的生活中,竟然浸染着与他们一样企求活力的种种植物。
  大自然慷慨地赐予人们生活的所有,人们天经地义地享用大自然的所有恩赐。当人们把目光集中到稻禾身上时,都用一种虔诚的愿望祷告:快快长大吧,一家人的希望全都在你们身上。你长得越快,我们的心里就越快乐;你长得越茁壮,我们心里就越踏实。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朴实的村民终于把人类的生命跟大自然融为一体,才真切地感到天地间的植物其实离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接近。
  人们算计着,一大片杉树砍下运到集市上卖,就可以换来几许零用钱,就可以买些盐油之类;茂盛的竹子是编织家什的好材料,用它可以做成箩筐、扁担,解决农事用具。所有这些,在祥子看来,是一种农村生活的缩影,是农村生活的继续,是农村生活的再现。
  看着那熟悉的山山水水,然而却引不起祥子的任何兴趣。因为,祥子知道这样就意味着自己又回到了那个生他养他的家乡。自从到深圳找工作失败后,祥子一直不敢面对这一切,然而这一切又是那样切近。梦絮中多少次设计好自己要走出深山,要走出那一个古老的山村,走向自己的理想,在经不起现实的严峻考验之后,祥子明白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自己很不争气,不是那种在外面干大事业的料子;只有老老实实地沿着祖宗们耕耘了一遍又一遍的土地上才能适应和生存。
  想到自己怀揣着一张响当当的师范毕业证书竟然只能在这样的境地里苟且生存,而且是在完全走投无路之后的生存,祥子感到自己真的是无所适从。或是自己学习不认真吧,没有掌握真才实学,自己够不上外面的苛刻条件;或是自己胆量太小,没有冲天的干劲和动力;又或是自己生不逢时,在一个不该激情的年代耗费了自己的青春。祥子尽力寻思着自己走出困境的方法和途径。可怜的人啊,有谁能为他想出更好的法子来呢。
  祥子甚至想,要是有人能给他指点一下思路,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哪怕是从中给予一点哆嗦的话语,也比自己独自苦思冥想要好啊。望着家乡的一草一木,望着这熟悉的影像再次强化他的记忆,祥子无奈地低下了苦闷的头颅。
  对于一个农家孩子来说,祥子的生活是很艰苦的。祥子家里穷,所以在祥子六岁时就得跟随父母下田劳动。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还未归,披星戴月地耕作,才勉强可以维持全家的一日三餐。平时要是能吃上一顿猪肉,这在祥子看来是跟皇帝一样的待遇。在这样的家庭里,祥子在读书之余就只能日复一日地在田间劳动。读书和劳动本来就很难兼顾,所以有时为了完成家务,祥子只好牺牲一些学习时间来完成。如果没有完成自己份内的家务劳动,虽然父母不会说什么,但祥子总感到一种难以解脱的负罪感。因此,无论学习时间多么紧张,祥子都要完成当天的家务劳动。早上还不到六点,还是人们在梦中的时候,祥子就要悄悄地下床,快速地刷牙洗脸,然后不动声响地挑着木桶去浇菜。菜地不是很远,但是要浇完全部菜地最少得要一个小时;挑水的路程也不远,只是祥子个子太矮小,挑着两个大木桶经常碰到路边的石头或树枝,被荡漾出去一大部分水,白白浪费了很多气力。时间是花多了点,浇菜任务每天都能够按时完成的。太阳从东方露出一丝笑脸时,祥子又得赶回家里做饭。父母因为要去做更难的田间活,弟弟妹妹又很小,做早饭自然也由祥子来做了。农村做饭是大锅饭,要先花15分钟烧热一大锅水,再把当天要吃的米放进热水里再烧10分钟左右。做这样的大锅饭要有很高的技巧,热水太冷了,米饭很难煮,而且会烧焦锅底;太烫的热水,又会一下子使米饭过熟,很难蒸熟。祥子在妈妈的多次指导下,已经基本掌握了这种做饭的技巧。米饭在大锅里煮熟了,那才完成了一半程序,还要把大锅里的米饭用篓子捞起来,放到一个蒸篓里,等到米水漏干了,再放到铝锅里蒸半个小时。而最为困难的是捞饭这个环节,这可难为祥子了。锅灶高度已经达到70公分,捞饭时又要把饭篓抬起来,身高要有110公分高才行。祥子只有不到90公分高,显然是很难胜任的。但是困难难不到祥子,祥子自己动手设计和做出一张合适高度的凳子,捞饭时就站在凳子上。在想尽各种办法之后,祥子可以顺利地做饭了。祥子是一个灵巧的人,总是把米饭煮得又软又香,又不会浪费木柴。至于把刚从菜地摘回来的青菜洗好了,接着把菜头削掉,甩干水摆在菜板上切菜,然后放到大锅里煮熟,那是没有难度的工作。忙乱了一大清早后,吃过早饭,大约有九点多,祥子就要飞快地背上书包往学校里赶。
  祥子家里到学校,还有一公里远的山路,至少要走20分钟。祥子几乎是小跑着到达学校,刚进学校大门,就听到老师叫同学们坐下的声音,然后是听到同学们“乒乓”、“啪啦”的声音。那是大家坐下凳子时发出的惯有的节奏和旋律。迟到了,祥子不好意思从讲台前面过去,就猫着腰从后门偷偷地溜进去。没有想到,老师的眼睛像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怔怔地把所有的目光倾泻在祥子的身上。班上所有学生的眼睛都停止了搜索,像GPS似的定格在祥子的窘相之中。
  祥子不在乎老师会怎样批评自己,但是祥子不想让同学们看见自己那条补了一个窟窿的裤子。要是同学们看见,该是多么难堪啊,要命的是那个补了的窟窿偏偏在浇菜时给弄湿了,像是小孩子尿了裤子一样。祥子赶忙用书包挡住这个要紧的地方。“迟到了,为什么不从前面进来?”老师发问。
  “迟到了,就要说——报告迟到”学生附和着说。
  祥子欲言又止,吞吞吐吐,茫然失措,右手本能地用书包挡住那块地方。
  老师把祥子从头到脚大量了一下,看到他满脚是泥巴,气喘吁吁的,就叫他先坐下上课。
  谢天谢地,总算过去了。坐在那张破烂的课桌里打开课本,心里才稍微平静下来。
  虽然祥子在穿着上比较落后,但是学习成绩却是班上最好的。为此,老师特意对祥子网开一面,包括迟到、早退,甚至有时缺课,老师都没有怎样的去批评他。祥子没有把时光耗费在玩游戏和钓鱼扑鸟之中,而是利用在学校里的一切课余时间拼命地学习。祥子知道,如果自己在学校里不好好学习,回到家里就更没有时间了。忙碌的家务劳动早早地使祥子知道,自己不认真读书,不掌握真正的本领,将来就不能找个好工作,自己就还要在这些罗嗦的劳动中挣扎一生。祥子不甘心自己还会像父母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把终生拴在土地上。为此,祥子暗下决心,不管是多么劳累,都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他朦胧地意识到,对于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父母来说,能够给自己提供一日三餐已经不容易,自己再有更高的奢求,父母有这样的心意,也没有这样的本事。母亲经常教育自己,要好好读书,否则就只能耕田一辈子,一辈子劳劳碌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