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传

第12章


再回头看,原来展嘉蓉那个角色没有灵魂,而苏青青活生生地在你身边.
编者:那从青衣一下子到花旦,还是个喜剧,适应吗?
姚晨:那时候被导演骂得狗血喷头,因为经常找不到人物感觉.导演老骂我,我就会生气,我想,再骂我就不拍了.(笑)我偷偷地想.结果后来我才知道,当时上海的投资人,觉得我长得太难看了,一点也不像上海女孩,要把我换了.导演为这个还跟制片人拍桌子,说他保证那个演员是个好演员,一定能演好,后来就没换我.导演顶了很大的压力把我保下来.
编者:你那会儿都不知道?
姚晨:我不知道.拍完这个戏我才知道.所以我特别感谢导演,我觉得尚导对我来讲是有知遇之恩的一个人.人这一辈子可能碰到各种各样帮助过你的人,对我来说,除了我的表演启蒙老师以外,尚导是第二个对我有知遇之恩的.
编者:到了《武林外传》,也是尚导极力主张你来演郭芙蓉,看来他很欣赏你啊.
姚晨:他其实一点不欣赏我的性格,他老说我磨磨叽叽,磨磨叽叽.其实我和郭芙蓉反差很大.她是有什么就说的一个人,风风火火,能砸别人的场子.我是那种犹犹豫豫,磨磨叽叽的人.所以尚导说作为演员你应该更放得开一些,出去跟人说话不要老是那么容易害羞、拘谨.我是这样,演戏是一回事,演戏时候你让我放开,怎么疯都行,因为我觉得现在是在演戏,是另外一种状态,不是我自己.但是我在生活中就会有些放不开.比如最近采访特别多,把我给愁的.因为之前已经去过别的节目,我现在如果要拒绝他,不去他们的节目,人家就会说,你现在摆谱了,你现在牛了.不得不去,怕得罪人.但是另一方面,你会突然发现,你的时间被打散了.对于一个演员来讲,可能有的人觉得特别好,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就想有没有一些好戏找我,能不能不全是这些事,就觉得特头疼.(笑)
编者:很多网友喜欢你的表演,觉得你在镜头前特别松弛.
姚晨:我现在有一点经验了.以前是特别容易有杂念,摄像机一放在这儿就不会演戏了.而且情景喜剧能给演员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摄像机不跟你动.不会说你正在演,他就杵在你面前让你哭,大特写,你就会很难受.情景喜剧好一些,经常演着演着就进到戏里去,想不了那么多.因为你要想那些东西,肯定就跳戏,表演上不真诚.你一不真诚,别人就能感受到.
编者:第一天拍的时候,你就能入戏吗? 
姚晨:没有,我们第一天的时候,个个都手忙脚乱,被导演骂得狗血喷头.都找不到感觉,突然间穿上古装,又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不知道手脚该往哪儿放,该做些什么,不知道古代人都应该做些什么.因为跟想像中的太不同了.磨合了很长时间,我们大家才各自找到人物身上的感觉.
编者:尚导发火很厉害吗? 姚晨:尚导属于直肠子类型,急脾气,非常单纯的那种,一发完火他自己都忘了,说绝对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我老形容他,骂人会把人骂得无地自容,夸人的时候也一样会夸得人无地自容.有一次他说我,怎么回事嘛,这么点儿词都拿不下来,电影学院怎么教你的.哎呀我觉得怎么能这样说我的学校?很委屈.后来骂习惯了,就没皮没脸了,后来我们都训成没皮没脸了,二皮脸.
编者:你怎么理解郭芙蓉这个角色?
姚晨:郭芙蓉的感觉,就是八零年代女孩子、独生子女身上都有的这种特质,包括我自己.演这个戏的时候,我觉得首先编剧已经给小郭这个人物定好了性格和气质了,再加上导演的把握,他们两方最重要,对这个人物起到最重要的作用.我作为演员,在语言上、做派上、神情上,去给她添置一片片叶子,然后才形成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个小郭.比如说我的招牌动作,(手指卡在下巴上),这个动作是现场攒的,我现在都忘了当时是我自己想的呢,还是导演让我做的.这个动作其实不是我首创,好多戏都有过.最早来源于一个牙膏广告,罗嘉良做的.但是在《武林外传》里,重复使用,又符合人物性格,不知不觉就和人物融为一体了.
编者:和其他演员之间也会交流表演心得吧?
姚晨:我记得到后期的时候,闫妮就跟我一个最大提醒就是,姚晨,我觉得你小郭这个人物,终归是个女孩子,尤其在谈恋爱以后,一定要把握好,有点变化.我当时没有理解,应该怎么样变化.后来睡了一晚上,有些明白了.就是一个女孩子在谈恋爱以后,会变温柔的,她不可能再像以前那么鲁莽,横冲直撞的,她多少有会女性的东西,娇羞了,不一样了.后来在后四十集的时候,我就注意了,包括从化妆服装上,我就让他们把我打扮得更女孩子气.有时候服装师非要给我穿裤子,我就死活赖着不穿,我说我一定要穿裙子.
编者:大家一起在拍摄基地呆了十个月,真的会像在"同福客栈"一样,有一家人的感觉吧?
姚晨:在别的剧组从来没有感受过这样的氛围,大家年龄相仿,气味相投,私下里就很默契.拍摄基地四面环山,没有一个小卖部,我们想买东西就集体下山,然后杀到平谷县城的小白羊超市,买一大堆吃的,男孩就买一箱箱的啤酒什么的.那会儿在家不怎么吃零食,结果到组里以后所有人都那么爱吃零食,就我跟倪虹洁俩人吃得最多,就我们俩最瘦,所有人都气得要死.说你们俩人简直就是吃货,要了命.(笑)这种和谐的关系一定会影响到在戏里头的配合,所以在戏里头大家那么默契,那么真诚.从表演上讲,我个人最欣赏闫妮.闫妮真的是十年磨一剑,她原来演挺多的戏,但大部分都是舞台作品,没有一个特别好的机会,也可能演了但是没有受到关注,突然有这么一部戏.我就觉得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她真的把原来积累的点点滴滴,彻底释放到她这个戏里面去了,演得非常到位,非常成功.我觉得她是我们这几个人里头演得最好的.
编者:你那会儿进入《武林》组最大的目标是什么,把这个角色演好,还是说多挣点钱?拍《武林外传》的时候,想像过一夜成名吗?
姚晨:还是没想过那么多,因为演员这一行太特殊了,你不能给自己养成坏毛病,老想着我拍完这部戏,一定要靠这部戏火成什么样,如果这么想的话,你肯定就演不好戏,命运肯定会捉弄你.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老说,要学演戏先学做人,戏如其人.当时我不理解,后来发现两者真的是息息相关的.比如说你生活中是一特滥的人,到戏里头给你个好角色,你就算把这个角色完成了,但是那种滥是一样会在戏里反射出来.你在戏外是一个很真诚的人,到戏里头一样真诚.我觉得演员,不仅仅需要在戏里头演好角色,在生活中也要做好自己,有一天遇到一个好角色的时候,才可能去把它塑造出来. 
《武林外传》火了以后,别人都接新戏了,只有"小郭"和"小六"在家赋闲,净忙着上采访了.我问为什么没有人找你拍戏啊?她做出夸张的发愁的表情,是啊,我也着急啊!
采访结束时,姚晨抢着买单.天色将晚,我们两个女人就近找了个小馆子,吃了顿饱饭.吃到一半有一个瘦小的中年男人进来,给餐馆老板点一堆毛票,看样子是收个破烂的.姚晨说,哎呀最看不得这样的人,跟他们比起来,自己过得太好了,都好得叫人不好意思了. 舞蹈学院是姚晨的母校.正是招生期间,路上走着很多十来岁,细细瘦瘦迈着八字步的小姑娘,间或还有父母作陪.1993年,十四岁的姚晨从福建考到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少小离家,开始求学和训练的生活.那时候的她,应该和身旁这些小姑娘们一样大吧.吃饭的时候,她突然冒出一句,如果以后自己有小孩,一定不会这么小就送他们出来.
刮着风,路边出租车很少,我们从舞蹈学院西门一路走到白颐路上.喜庆被装在一个紫色的宠物专用包里,姚晨提在手上.路过报刊亭,她扑过去买《看电影》和《收获》,这两本都没有新的,就买了新的《小说月刊》和《三联生活周刊》.走到学院北门,里面有个小卖店,她又抓我进去买面包.好在她背了一只很大的黑色背包,杂志面包什么的,统统塞进去.
1999年,姚晨进入电影学院.舞蹈学院附近的这些小饭馆让她很怀念.那时候其实是应该节食的,但却常常不能抵挡美食的诱惑.
就像腐竹们在网上慨叹的那样,姚晨毕业后就和大学同学凌萧肃(凌萧肃,西安电影制片厂青年演员,《关中往事》中饰演墩子.——编者注)结婚了,到现在两年有余.这件事多少有些不符合娱乐圈的路数.两人性情相投,戏都不多.不接戏的时候,就在家里看碟.他们的小窝安在北京北边,经济适用房.凌萧肃因为平时要锻炼,时间少,只能偶尔买菜.做饭姚晨全包.从福建出来的女子,给陕西人做媳妇,一定是需要些技术含量的.姚晨自诩为"标准的西安媳妇",会做"碗砣"("碗砣",一种粘稠的玉米面糊糊,又名"搅团".陕西、山西小吃.——编者注),是向婆婆学的.我也是陕西人,分手时我答应姚晨,闲下来向她传授"油泼面"和"肉夹馍"的做法.
附:
姚晨博客日记
2006-03-13老凌不在的日子
老凌走两天了,公事.家里一下冷清许多,只有喜庆不识愁滋味地围着茶几疯跑,玩得不亦乐乎.
今天去做了一个节目,好像是《娱乐任我行》.他们很周到地开车上家里来接我去工作,我感动万分.要知道,这段时间,每次去做节目,都是俺自己打车或坐轻轨去,花的那个车费多得哟,让抠门儿的我经常感到肝儿疼.晚上《影视俱乐部》那个年轻的导演细心地打电话通知我看《炊事班2》那期节目,做得挺好的.这个节目以前我老看,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也上去假模假式地说两句了,最近总有人问我这部戏火了以后,生活有什么不一样,我想,这大概就是最大的不一样了吧. 
人物档案:
喻恩泰吕秀才扮演者
生日1977年11月3日 戏剧作品
小剧场话剧:
《凤城消失》
话剧:
《烟熏橡木》
英文原版话剧:
《FUMEDOAK》
上海国际实验小剧场戏剧节,
演出英文原版《HAMLET》精选片断.
影视作品
好莱坞电影:
《群芳亭》
香港嘉禾电影:
《千夜之禧》
电视情景喜剧:
《都市男女》
《武林外传》
编者:你本科是在上海戏剧学院读的电视专业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