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异事录

第88章


    陈华笑得很欠揍。
    “鬼扯。文莹我们继续话题。”
    旌胜无视翊棠与陈华的捣蛋。
    “好,其实谈到现在,意见都比较统一了,湿尸是位两千年前的越王,一位俊美的青年君王,报纸差不多都给蒙对了。”
    文莹露出笑容。
    “现在让我比较好奇的,也就是古剑的化验,不知道结果跟‘勾践剑’一不一样?”
    文莹若有所思,这次这方面的学者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可能还是得出剑身上的硫化保护层是织物与尸体溶解物形成,而不是古人铸造时有意识的添加,至于不绣的缘故,那就是没有准确的说法,乃是各各方面的缘故导致。”
    陈华就跟背书一样呆板的念着。一些研究这认为勾践剑千年不绣,是出于意外缘故导致,而不是铸剑师本身的杰作。但这样的观点,至少陈华很不认同。
    “欢迎来到《走进科学》栏目。”
    陈华未了还耍了回宝。
    “陈华,你怎么就确定大椁山出土的古剑,在剑身上有硫化物呢?”
    文莹觉得陈华这样激动有些好笑。
    “我坚信剑本身有东西在起防锈防腐作用,保存的环境起不了那么大的作用,我也见过一些保存环境不赖,但锈得快成渣的千年古剑。”
    陈华可能在本质上接近翊棠,他不需要每样东西都得到所谓的科学解释,今人认为古人不会用硫化物给剑加工,谁也没亲眼见过,只是推测罢了。
    “但不能忽略特殊保存环境所起到的作用,勾践剑出土至今,已不如当初光洁,有些地方也开始生绣了。”
    旌胜一向是实事求是派,这剑也不是真的一点都不朽不锈。
    “‘纯匀’什么时候能取回来啊,真希望还能再摸它一把。”
    翊棠遐想中,他人的讨论他看来是没听进去了,只是在花痴这把古剑。
    几天后,发掘工作完工,考古队离开了驻扎的村子,翊棠与雯华也都回了文管所。到此时,虽然说发掘工作完毕,但对大椁山古墓的研究才算是刚刚开始,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看法将被提出,很多观点也将可能被随后的新观点推翻,发掘工作可能是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更漫长,但研究工作则可能将长达几十年上百年。
    可是即使如此,有件事可能永远也搞不明白,大椁山古墓到底是鼫、不寿、翁、翳、之侯等五位越王中哪一位的墓?两千年前飘渺的古越国历史,没有留给今人足够的文献记载,以便去解答这个谜团。
 第十七章 死因
    第十七章 死因
    对湿尸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位越王体表并无伤痕,而且也没查到病发致死的痕迹,按给湿尸负责解剖的医生吕彬的原话说就是:这个小伙子身体很健康,活个四五十岁不成问题。
    “虽然他身上有些古代南方人常见的吸血虫病,但他还是很健康的,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他会猝死,也没有迹象显示任何一种慢性疾病正在要他的命。”
    吕彬将文件递给袁所长便滔滔不绝的说话,丝毫没留意到袁队长微皱眉头的动作。
    “那死因是?”
    袁队长翻看文件,头也没抬。
    “我在报告里写了,他有几处旧伤,看起来是个热爱运动的人,受伤再受伤,都没得到很好的治疗,最严重的是左腿上的一次骨折,没医治好,没办法,古人没钢钉复位手术嘛,我估计他平日里要跨马得有人在身下推扶。”
    吕彬可以想象这是个受旧疾折磨的年轻人。
    “那时候的越人可能也不骑马,乘战车。”
    袁队长纠正吕彬的说法。
    “爬上战车也要人扶,他无法抬高左脚。”
    吕彬继续说道。
    “死因是?”
    袁队长很确定脚有毛病,并不致死。
    “那时候的人乘战车,有没有可能后仰从车上掉下?比如战车奔跑得极快的时候。古代战车有包裹严实的车厢吗?”
    吕彬边问还边摸了摸后脑勺。
    “战车没有包裹严实的车厢,.而且在驰骋时,人站起身的话,顺势往后跌的可能性并不小。”
    袁队长在脑中做了演示,觉得极.有可能,手不扶住车身,站在战车上,尤其是驰骋的战车上,绝对会被摔得四脚朝天。
    “所以说没系安全带,飞速驾车肯定要出事故。”
    吕彬在心里已经将古代战车.划入了极不安全车辆之中。
    “由于一开始没找到死亡原因,所以后来我们着重.于头部,很快发现头部有淤血,他应该是死于撞击,后脑勺给撞到了什么东西,力道极大,头骨都裂了。”
    吕彬也不再卖弄关子了,将死因说出。
    “那蛇皮藓呢?”
    袁队长将报告放下,他现在没耐心去读这篇文字.密麻,长达十余页的报告。
    “没得蛇皮藓,手脚上的一些痕迹,类似于蛇皮藓,.但并不是,不过我们也没理清楚是什么。至于上次我说过,他看起来有些发育迟缓,是我对古代越人体质了解太少所致。身高一米六不到,以一个能吃到大鱼大肉的成年男子而言,呃,在今日看来,确实是矮了点啊。”
    吕彬的分析也.有那么点道理,但决定身高的因素,不只是后天的,也还有先天的,属于遗传上的。
    “古人的身高不如现代人,原因很多,而且越人还要比当时的中原人相对矮小些。”
    袁队长他将报告收起,放进办公桌抽屉里,打算等有空再洗读,做好这事,抬头见吕彬人还在,有点迷惑地问:
    “还有什么事?”
    吕彬突然有些扭捏,挠了挠腮,好一会儿才说:
    “听所里的人说,所里一位研究员长得极像湿尸生前的复原图,我可不可以。。。。”
    “不可以。”
    吕彬话还没说完,就被袁队长否决了。
    “我不是要‘解剖’他,他将毫发无伤,呃,也不是这么说,可能要贡献点毛发指甲什么的。我有位朋友从事人类体质学研究,他对这事非常感兴趣,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袁所长,这也算是为学术研究做贡献啊。”
    吕彬努力游说。
    “你跟我说没用,过两天旌胜他们会回来,你再去找他,不过以旌胜的脾气,估计不会同意。”
    袁队长说得悠然。
    这主要是看旌胜乐不乐意了。
    不出袁队长意料,旌胜拒绝当研究对象,并称如果之后制作三维立体头像复原时,湿尸的生前容貌还长得跟他一样,他就信了他跟这位两千年的古人有联系。
    一年后,在大郭山古墓原址上,建筑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这里,将修建大郭山越王墓的原址博物馆。到此时,鉴于建馆后,打算于展厅大门口塑一尊越王年轻俊美的塑像,为求更严谨,委托了刑警队以更先进的技术复原湿尸头像,这次是三维立体的复原头像,制作完成后,便发了袁所长一张复原图。
    那是个黄昏,袁所长拿起这张更为鲜活的复原图,他只看了一眼,就决定将它锁进抽屉。但当时办公室里陈华刚好在,这家伙机灵得很,不让袁所长锁掉,要求看一眼,袁所长无奈,只得递给陈华。
    陈华原先就有心理准备了,他很肯定湿尸的三维立体复原头像肯定也很像旌胜,要是不像,他们所长早就唤旌胜过来看了。
    陈华看了眼复原图,嘀咕了句:不会吧。陈华接着又仔细地端详,神情很激动地说:
    “这真是悲剧,比上次那张更像,简直是旌胜的孪生兄弟。”
    袁所长没回答什么,这让他说什么呢,他也挺困惑。
    “旌胜知道绝对会暴走,哈哈,日后将会有无数的游客经过他的塑像瞻仰,要是我,我一定跟馆长要笔肖像使用费。”
    陈华捶桌大笑。
    也是因此,旌胜后来答应了吕彬的朋友,充当了回研究对象,在此就不细说了,只说一下结论。旌胜可能是这位越王的后裔,但不是直系后裔,而且这位越王应该有不少后裔,至于为什么旌胜与这位两千多年前的越王长得一模一样,答案是:无解。
    最后套句旌胜的话:从染色体研究上,可以证明老子来自中原,为龙山文化圈的直系后裔,后来祖上迁居南方后,可能混了越族的一些血统,再正常不过,上外头街上去,一抓一大把。你小子要是敢联系媒体,给我乱报道,我就拆了你家招牌。
    吕彬回答:是很正常,但你长得跟个两千年的古人那么像,还是位越王,你不觉得这本身就很浪漫吗?
    旌胜不复言语,只抛了个鄙视的眼神给吕彬。
    浪漫个屁。
    确实不怎么浪漫,或许该说是烦心,因为当大椁山越王墓博物馆开馆那日,身为不用门票的当初考古队成员之一的旌胜,戴着幅蛤蟆镜,将半张脸遮了个严实,他站在展厅正门口,与那尊玻璃柜里的越王遥遥相望,竟产生了错觉,仿佛站于里边的是自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