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异事录

第81章


    前期的勘探工作,翊棠参与其中,并没有丝毫的吃力,他以前便有野外勘探的经验,虽然不算丰富。相对而言,雯华体力不行,由于她是女的,队员都很照顾她,重活都由男同胞领走,尤其是陈华,那是相当的殷勤。相处一段时日,连翊棠这么迟钝的人,都看得出陈华在追求雯华。
    一天,翊棠和陈华在同一区域勘探,雯华递了热饮给翊棠,陈华可怜巴巴地说冬日风冷,他多么需要一杯热茶。
    由于陈华总爱开玩笑,并且对雯华又特别殷勤,雯华对此人的油滑也有些无可奈何,只得笑而不答的离开。
    “我建议你考虑别人。”
    雯华走后,翊棠劝陈华。
    “不考虑,她又不是你女朋友。”
    陈华回答。
    “确实不是我女朋友,不过古人曾经曰过:娶妻不娶同姓。你们问题比这还严重,因为你们名字相同。”
    翊棠老神在在地说。
    “名字可以改的,我也可以改成。。。。。。”
    陈华正在想要改什么名字。
    “陈花就挺好听的,本义没变,但毕竟不同字了。”
    翊棠贼笑。
    “吃我一铲!”
    陈华作势要铲翊棠的脚,翊棠敏捷跳开。陈华在队里的外号,就叫陈花。
    正巧袁队长经过,抱胸站在陈华身后。
    陈华听到翊棠在咳嗽,回头一看是队长,立马站直了身体,双手持住探铲,文风不动。
    虽然反应如此神速,但陈华还是吃了袁队长一耙子,被袁队长拍头。
    清理了一个多月,隍壕还只整理出四分之一,此时也要过年了,考古队只放了几天假,不过大家不但没抱怨,反倒想着早点回来。清理出隍壕,把封土与墓道的泥土都清除,就能见到这座大墓的全景。
    回家过年的那几天,翊棠收到了李弘的新年祝福,还有芝雅的,两人于同一封信里署名,显然李弘这混蛋会在芝雅家过年。翊棠回信祝贺新春,还顺便问了李弘“建木”找到没有。李弘第二天就回了信,称恐怕已经被分散在好几位收藏家之手,并且最近伦敦一家拍卖行要拍卖其中一件,虽然说政府一直不支持国人被老外做二次掠夺(一次是于动乱时期于中国掠走文物,二次是掠夺高额的购买金),但这个冤大头,到时拍卖估计仍是华裔充当。
    在邮件里,李弘还夹带了一个图片附件,翊棠下载,点开,看到了图片中一只精美的青铜神鸟站于青铜树杈之上,这神鸟镏金,比三星堆出土的那几株青铜树(建木)都来得华丽,精致,工艺极为高超。
    这应该就是李弘说的正要被拍卖的“建木”其中一部分吧,真令人愤怒且痛心。
    过完年,李弘那边没有新的消息,翊棠要参与大郭山古墓的发掘,也没心思过多关心“建木”的信息,何况他觉得一旦进行拍卖,李弘估计也有钱购买回来,没什么好担心。
    春节那几天,翊棠吃得油光满面,他老妈手艺好,翊棠整天又大鱼大肉。要回大郭村前,翊棠站在镜子前展胸肌,发现他得增肥个一二十斤,才有望摆脱螳螂身材。
    就在翊棠站镜子前扭捏,雯华背了个背包进来,捂嘴偷笑,与雯华一起进来的还有翊棠的母亲。
    “阿棠,雯华来了,你行李收拾好没有?”
    翊棠的妈妈见到翊棠搞怪,模样很淡定。
    “好了。”
    翊棠一听雯华来了,急忙拉被子把床上的脏衣服都盖住,他的床很符合“狗窝”这个称呼。
    翊棠提了个牛皮袋就出发,袋子里装了套换洗衣服。反正工作地点离家近,可以经常回家。
    出了院子,将摩托车牵出,翊棠见雯华脸上的笑容不变,还有些尴尬,他也算难得在雯华面前出糗了。
    “雯华,你再笑,嘴角会出皱纹。”
    翊棠将手里的袋子递给坐他身后的雯华,启动摩托车。
    “不怕,正所谓笑一笑,十年少。”
    雯华笑得很灿烂。
    翊棠和雯华两人,一早就回到考古队驻扎的大郭山村,抵达后才发现队员们都来齐了,并且民工也已经开工了,在大郭山上忙碌。准时到来的翊棠和雯华,对考古队这群人居然不准时(昨日下午便都回来了),感到很纳闷。
    过完年,便恢复对古墓的发掘,在随后的好几个月,确实是花了好几个月,终于将墓坑和墓道中两万多平方米的填土清理,到此时,并没有清理到任何重要文物,不过前途是光明的,因为工人们已经挖到了青膏泥。
    袁队长在墓顶上走动,对负责大棚建设的工队讲明了该怎么搭建,要包括哪些区域,以保护文物不受雨淋日曝的损害。根据考古队几次下盗洞的观察,青膏泥之下就是面积惊人的A形椁室,椁室估计长度在三十多米,覆盖了大量的木炭和树皮,而穿过木炭与树皮组成的木椁,里边将是墓主棺木的所在。
    避雨大棚搭建得很快,工人运走墓顶青膏泥,考古工作者也参与其中,每个人都很激动,看着木椁一点点的袒露,他们的目光仿佛能穿透青膏泥,投入椁室内部。
    翊棠蹲下身,拣起散落在脚边的一块已经干燥的青膏泥,它现在的叫法应该是白膏泥了,因为干燥后,颜色已呈白色。
    “有人也认为墓葬中的青膏泥是自然形成,而并非人工填入,不过这也很奇怪,怎么就喜欢出现在南方墓葬中呢?”
    翊棠喃喃自语。
    “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人工填入。”
    文莹说。
    “自然形成。”
    陈华说。
    其余几位队员也七嘴八舌的讨论,这是个没有定论的现象,之所以没有定论,正是因为双方都有证据支持。
    “队长,你认为呢?”
    队员问袁队长。
    “一半一半。”
    袁队长最为狡猾。
    “大自然没有这种神奇力量,我是说它不可能知道一座墓需要防水防潮,因此就自己形成了青膏泥,以防止水份渗入墓室。”
    旌胜坚持己见,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说得通。
    “也许大自然就知道呢?”
    陈华手搭旌胜的肩,被旌胜拍走。
    “那村民传言这墓里有僵尸这种超自然的现象,你也信吗?”
    旌胜摊手。
    “旌胜,你忘了辛追湿尸的墓里边有什么了吗?”
    文莹笑得很狡黠。
    “将墓室密封的青膏泥,因此尸体两千年不腐,刚出土那会关节都还有弹性。”
    文莹继续说。
    辛追湿尸,指七十年代出土于长沙的马王堆一号墓墓主,历经两千年,尸身不朽,保存极为完好,简直就像新鲜的尸体。
    “不可能有,即使大郭山这座墓曾经保存完好,也被好几代的盗墓贼将墓室打穿了,青膏泥已无法将墓室密封,水分,现代空气早渗进去了。”
    听陈华口气,倒像是很惋惜,或许他真的信村民传言,当年盗贼曾见到过僵尸。只是无论早年的盗贼或是今日的村民都不知道,在极特殊的环境下,尸体可以历经千年而不朽,根本就不是什么诈尸。
 第十章 椁室
    第十章 椁室
    古代常见的木椁是矩型的,而大郭山的木椁却是三角形,极为特别,同样的木椁,印山越王墓也出现过。
    至于大郭山是不是越王墓?还缺乏证据,但是从规模上看,这要不是越王墓,那墓主身份也将是极其的高贵。
    最直接的证据应该是椁室里的陪葬品,可惜,当袁队长带着他的队员进入郭室时,他们开始意识到,也许不会有任何一件重要文物出土了,椁室早已被洗劫一空,连巨大的独木棺也早被揭开,无任何文物残渣,尸骨无存。
    袁队长按照被捕的那批盗贼的口供,特意让队员在前室寻找那把失落古剑的出土地点,那地点并不难找到,盗贼挖掘的痕迹还在。这群盗贼可谓是掘地三尺又三尺,见地表有些踪迹就往下猛挖,那坑挖了有半米深,里边的东西大多成渣,而原本埋葬于其中的古剑却完好无损的被盗走。
    “我想起了那把‘越王鸠浅自乍用剑’,惟有真正的瑰宝才能历经千年岁月不朽,其余相伴埋葬的东西,都已化为尘埃。”
    清理土坑时,旌胜由衷的发出感慨。
    所谓“越王鸠浅自乍用剑”,乃.是极为著名的越王勾践剑的铭文,“鸠浅”为后世所书的勾践,此剑历经两千年而不锈,出土后仍锋利非常。
    “越地铸造的剑一直享有名誉,史.籍上有不少记载,以前的人总以为是传说成分居多,但越王剑的出土让传说成为了现实。不知道那把被盗卖的古剑还能不能追索回来,真想亲手摸摸它。”
    听到旌胜的话,与旌胜在一起.做清理工作的雯华也有自己的感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