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你原本也没有错,当年为师已算到凤在天有此一劫,也曾事后追查过她诞下的两子下落,不想竟推算不出,便不再追查,再也想不到二人竟一直未出自己的粟广之野。只是此二子皆与我无弟子之缘,倒也强求不得。”原来两宠物蛇出了兰花崖,她展慧目一瞧,那两位凤凰之子何等聪明也随即入了兰花内,遂飞出兰花崖出了粟广之野。
以上诸多场景,皆兰花显示的过往诸多映像,鲲鹏看罢,泪流满面。
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七十六章 在天愿作双凤栖(下)
更新时间2011-9-17 20:04:20 字数:2601
自天际山一别,日后鲲鹏也曾无数次以本来面目回过那里,只是哪里还有凤栖梧的芳踪。
他曾怀疑凤栖梧是凤在天的两位胞妹之一,遂想方设法与二人晤面,见了面之后虽觉有三分相似,只是到底不是。又以为是四位长老之一,也曾私下窥探过四位长老,皆无一人相似。又疑心是八大护法,私下让妖族密探将凤在天的八大护法画影图形,竟也无一人相肖。后来又打听到凤在天的四位长老之一赤凤是后来才替补上去的,四位长老之外还有一位长老,不知何故竟被凤在天除名在外。
鲲鹏顿时大喜,想这凤栖梧必是这位长老,说不定是她的私情被凤在天知晓,犯了什么族规,被关起来了,不然何以会以长老之尊在凤族被封杀。
鲲鹏几乎动用了妖族所有的谍报人员,总算搞清楚了那位被关起来的女子并不是什么真的长老,越发又惊又疑,只觉此事太过诡谲。正当他绝望之际不想事情又峰回路转,谍报人员回报说,那个假长老名叫彩凤,据此类推另一名长老真名叫彩凤决没有错的。但这位彩凤姑娘却就此芳踪杳然,查无可查。
正四处寻找彩凤无头绪,不想天庭正式成立,有一青龙被召进入天庭,事情遂一下被拨开了迷雾。原来这青龙有一相好竟是彩凤,目下却在女娲的粟广野修行。
鲲鹏既惊且喜,喜的是终于有了彩凤的下落,惊的是人家名花有主,也不知会否就是凤栖梧。
既是未来圣人弟子,他倒不敢造次了,又惟恐不是笑话闹大了。因此为了见这彩凤姑娘,他更是煞费苦心,千般套话青龙,虽明知那青龙说的不是同一个人,只是没有亲眼证实,如何心甘?何况那彩凤姑娘不知为何,后来又不大理睬青龙,更让他心里存疑,对方如不是心中另外有人,如何会陡生变故。于是有事没事,明明是安排一个小妖上门就解决的问题,偏亲力亲为亲上粟广野,一次更是趁伏羲兄妹两个闭关,他跑上门去做客,且以送玄冰为名,最后终于见到传说中的彩凤姑娘,不想一见之下竟也不是凤栖梧本人。
三族大战,他生怕凤栖梧有失,处处留心、适时留意,竟无一人是那凤栖梧。直到风传凤在天产下二子之事,他才隐隐约约有所觉察,直到天际山上的留言让他再无怀疑,只是斯人已逝,他已无从追查。凤在天及其胞妹、四大长老、八大护法皆已战死,唯一的线索彩凤,因为已成了圣人门下弟子,也让他的秘密几无从查起。何况她早年就入了粟广野,与凤在天已不相干了。
何况愈接近真相,他愈不敢相信这真相。
凤在天于天际山石壁上的那句留言,不过让洪荒众神产生了一个天大的误会:凤在天原来不过是一介男生。但天底下有一个人终于明白了,原来那人竟与自己同命相怜。
“‘君生我亦生,造化竟弄人。若得此身是真身,在天化作双凤栖。’求娘娘施展造化之功成全我和凤在天这一夙愿罢。”鲲鹏伏地求道。
“如此,可随我来。”女娲手掌一伸,掌中多了一青铜壶,上面刻满蝌蚪似的符咒,高不过三寸,青光流转------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炼妖壶”。
此壶乃女娲以昔日天庭娲皇宫、伏羲宫炼化而成,里面自成空间,大有乾坤。
那鲲鹏毫不犹豫,任由炼妖壶将自己吸吞入内。
七七四十九个时辰,女娲将壶盖打开,将壶身一倾,里面两道霞光裹着两物,却是一只小鲲鱼,一只小金翅大鹏鸟。一鱼一鸟就地将身一滚,化作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和一位年纪差不多的男人。两人双双跪于女娲面前道:
“北冥玉鲲、金翅郎君多谢娘娘成全。”
“你连鲲鹏老祖这个称谓也放弃不用么?”
“此身若得长作金翅郎君,世上便再无鲲鹏老祖。”说罢拿出河图、洛书道:
“宝物有主,烦请娘娘交给伏羲道友,原伏羲道友早日证得道果归位。”
“此物既然为你所有,我今代伏羲借你百年,百年后我着伏羲道友前来还你。那凤在天之子之一孔宣目前已投身在通天圣人门下,那大鹏不日将前来北冥,道友勿虑。”说罢便欲告辞归去。
“还请娘娘告知凤在天真灵去向。”鲲鹏重新跪下请求道。
“凤在天当日若选择在凤凰山凤族禁地浴火池中重生,自有她一线生机。天际山产子,世上便再无她的真灵存在。只因当年凤在天在天际上出世,已将此地灵气用尽,再要借此地浴火重生难免灵气不足。你若执意要寻找,便去天际山寻找一种叫不死鸟的鸟去,或许这就是凤在天的精魂重生。”说罢叹息而去。
鲲鹏听罢,伏地放声大哭。
一切都来不及了,纵使自己还身为金翅郎君也还是来不及了。
自此以后天地间常有人见一只大鹏金翅鸟,孤独往返于天际山寻寻觅觅,不知所以然。又见有一巨鱼在海中时露峥嵘。二者真身之庞大,动一动天地为之变色,后人有幸见之,作《逍遥游》记:“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只是其心悲苦局外人哪里知道。
鲲鹏动静之大,早惊动了玉帝、王母,二人一直感叹天庭缺少人才,见其双翅一动九万里风云尽扫,这是何等的神通?当年的妖师鲲鹏想来也不过如此。焉肯错失良材,于是让人将其召上天庭,乃将其受敕封为“九天鲲鹏”,专门负责扫荡九天之上的风云。
他也不说破身份欣然接受。后来玉帝弄清他的身份,却也不便点破,从此任其听调不听宣,要知道那可是上一代天庭的妖师啊。不论其身份、神通那该是怎样的影响,那鲲鹏却也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只是有事没事总爱在天际山徘徊,时人皆不明所以。
受他影响,妖族英招等大神通者后来也相继受封于天庭,成为天庭令人瞩目的新生势力。
西教佛祖如来更将其子孔雀封为佛母孔雀大明王,大鹏金翅鸟更被人说成是如来的舅舅,那佛祖只是呵呵而笑也算是承认了。
原来那准提道人一见孔宣,便心生欢喜,一心一意想收其为座下骑,那孔宣乃凤在天之子,生性孤傲不亚于其母,自不肯受虐,两人打了一架,那准提道人才知道是通天道人门下,只得任其逃走。后封神大战中截教失利适逢孔宣出战,准提道人此时再无惧通天,于是又按捺不住出手了。
孔宣毕竟道行差了一截被其度往西方,适值准提门下弟子释迦牟尼佛如来正在灵山修炼丈六金身,那释迦牟尼佛如来乃通天门下第一弟子多宝转世重修,被孔宣看见恨其反叛遂将其一口吞入腹内。那佛也不忍伤其性命乃破其胁下而出,此事自此成为佛门一公案,有此一节如来佛只得尊其为佛母孔雀大明王。理由虽不伦不类,一来人才难得,--二来也是不想再为此生事端。何况得妖心者得天下,给鲲鹏面子便是给天庭面子,何况鲲鹏后面还站着一位妖族圣人,这个顺水人情还是做得的。更何况以西教二位教主的大智慧、大毅力,冥河的血海生灵皆要被其发展为护教,何况还是天地间这么一只骄傲的孔雀,什么样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七十七章 伏羲证道(上)
更新时间2011-9-19 21:30:49 字数:4742
却说伏羲当上一族之长后,首要解决的问题却是吃饭穿衣问题。
此时人族的食物来源主要还是以打猎为主,兼下河捕鱼,遮体蔽寒之物也不外兽皮、树叶。
因再无操控自然之力的祖巫从中捣乱,洪荒中一年四季季节分明,春夏秋冬更替更加明显,这对人族掌握自然规律,躲避自然灾害提供了便利条件。只是人族孱弱,利用自然之力的能力有限,别的季节还罢了,只那冬日来临之际,人族日子最为难过。彼时天寒地冻,鸟兽藏迹,草木荒芜,青壮年还好,老人、小孩可就难以抵挡寒冷,再加上冬季食物缺乏,路有冻死骨、饿死人的事便时有发生。
伏羲天天组织青壮年狩猎,靠猎取动物获取兽肉、兽皮,其他季节倒有富余,一旦冬季来临,便又面临衣食不足的困境,伏羲为此甚为烦恼。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