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1号案

第35章


     
  刘兵是她的儿子,她现在帮儿子看摊。     
  真是没有想到――方才大家还觉得泄气,现在柳暗花明又一村,令人大喜过望。     
  慈新光把朱新志和刘兵的母亲请到派出所,不久刘兵也找了来。刘兵小个很矮,  看上去与他的年龄不大相符,像个孩子,嗓音也未脱童声。但他善谈,比朱新志和  他的母亲都爱说话。     
  据朱新志和刘兵介绍,大约在5―6月间的一天,下午6点左右,两个男人骑一  辆摩托车来缝制袋子,拿来白色呢料和帆布带。开始朱新志接的活,用机器缝,因  他的机子跳线,没缝成,只扎了一条线,交给临近鞋摊的刘兵。刘兵继续用手工缝,  先后共花了两个小时,才把手提袋缝好。     
  慈新光立刻打电话向龚兴言报告:缝鞋匠已经找到:缝制人之一是147四个体  修鞋户朱新民,41岁;另一名是原147团制板厂工人,现个体修鞋匠刘兵,男,26  岁。龚兴言要他立即回市局汇报。     
  回到石河子市公安局,周传强、龚兴言、江援朝,以及区公安厅张卓敏、兵团  公安局刘钊在等他们,大家都很兴奋。     
  很快,朱新志、刘兵及刘兵的母亲作为证人,被请到石河子市公安局。     
  依据区厅规定的重大线索共同享用的原则,刘兵等三人在石河子提供了证言之  后,又被请到乌鲁木齐市局,再次做了访问笔录。乌鲁木齐市公安局还请他们帮助  为犯罪嫌疑人做模拟画像(画像须不断通过新的线索,进行完善)。     
  经过多次谈话,刘兵母子,朱新志提供的有价值的情况主要有如下几条:     
  第一,两个缝包人一高一矮,一个本地人,另一个说话口音很好听,是河北、  北京或东北人。     
  第二,两人是骑摩托车来的,但车身上没有尘土。     
  这一条很重要,当时莫石公路正在修路,路上的浮士有半尺厚,汽车行驶上去  像走在尘土汇聚的“河流”里。车身干净,说明他们的出发地不远,很可能就在147  团附近。     
  第三,因缝包过程较长,这期间,缝包人与刘兵有过多次对话,对话中对方曾  提到147团粮站和油库的人名,经核实,147团这两个单位确有其人。     
  这再次证明,犯罪嫌疑人可能居住在147团附近,或者就在147团,他们对147  团场的情况是相当熟悉的。     
  第四,缝包人所骑是一个黑色油箱的摩托车。     
  像所有事情都有其正面和反面一样,找到缝鞋匠,使我们的侦查工作取得了重  大进展,但同时也有着两点缺憾:     
  第一,刘兵原是147团场职工,认识吴子明全家,惟独不认识吴子明。因吴子  明在监狱服刑时间较长,刘兵没跟他见过面。否则,案件在我们找到缝鞋匠之时就  可以告破,可惜只差这么一点点,就错过去了。     
  第二,刘兵好讲话,但他小时候受过病,智力上有些问题。他十分肯定地说:  “讲本地话的是大个子;那个小个子说话好听,是河北、东北那边的人。”这与我  们掌握的情况不相符。警方反复询问这一点,刘兵肯定地说:“我跟他们呆了两个  多小时,他们还吵吵着要在饭馆订饭,这还能有错?”朱新志的印象比较含混,由  于刘兵一再坚持,他也倾向了这个说法。因为刘兵与犯罪嫌疑人接触的时间最长,  他提供的线索应有较高的可信度,这曾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但无论如何这是个重大的推进。     
  情况上报到区公安厅,张秀明厅长、杨德禄副厅长都非常高兴。     
  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在147团附近,这一结论是清晰的,理由相当充分。综合以  前的种种迹象:被害人姜玉斌家住147团,他的值勤证莫名其妙出现在147团中学院  内,“8・8”案犯罪嫌疑人逃跑方向也是147团,现在又获得重要证据:犯罪嫌疑  人的提枪包在147团缝制,他们熟知147团场职工的姓名和情况,他们所骑的摩托车  车身无土,说明他们没上公路――这些情况均证实了这一点。     
  1997年8月22日,石河子公安局根据自治区公安厅的指示,调整侦查力量,把  侦查工作的重点放在147团场。     
  8月24日,为了加强一线的力量,区公安厅决定,从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抽调部  分侦查骨干,充实石河子方面的侦查工作。     
  大兵压境――各方警力,迅速集中到石河子147团场。     
  七、枪支鉴定     
  鉴定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枪支种类,这是侦查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当然,  就当时来说,新疆的警察还没发现犯罪嫌疑人在北京及河北的累案。他们掌握的线  索只能说明:犯罪嫌疑人二人,其中一个本地人,另一个为河北、北京、或东北人  。     
  鉴定枪种,是正常侦查工作的需要,与北京并案问题,此刻还提不到日程上。     
  石河子两案发生后,石河子技术部门对枪种的确认基本上认定为“五六”式自  动步枪,排除了“五六”式半自动步枪。     
  “8・19”案件发生后,现场目击者(一些是复员转业军人)也认为是“五  六”式自动步枪,这与石河子方面的鉴定结论是一致的。     
  然而,还是存在着疑点,疑点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别目击者形容的枪支形  状与“五六”式自动步枪有出入;第二,从技术分析上看,枪弹痕迹有可质疑的地  方。     
  刘豪杰从一开始就怀疑,犯罪嫌疑人使用的不是“五六”式,而是“八一”式  或其他型号自动步枪。他的一个同学8月19日恰好在现场,这个同学说,嫌疑人使  用的肯定不是“五六”式自动步枪。但他又描述不好,具体区别在什么地方。     
  刘豪杰是个细致人,未获得确凿证据之前不做结论。因此,在前期的鉴定报告  中,仍沿用了技术部门已有的结论,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怀疑和看法。     
  为了弄清枪种,刘豪杰请示市公安局和区厅四处,从驻军和武警部队调来数十  支不同型号的自动步枪,刘豪杰和张卓敏等人在军区靶场打了100多发子弹,样本  全部带回技术科进行比对,比对的结果表明,“五六”式的疑问越来越多,而现场  弹壳与“八一”自动步枪的子弹样本几乎没有明显的区别。     
  8月23日,刘豪杰的想法已基本形成。这天张彦勇局长、张海副局长在市刑侦  处黄亚波的办公室听取汇报,刘豪杰提出了他的见解,他倾向于“八一”枪,但因  事情重大,他不好下最后决心。     
  屋里的气氛是很宁静的,大家都感觉到“拍板”的压力。     
  张海副局长问:“是差异点多,还是共同点多?”     
  刘豪杰说:“几乎没有差异点。”     
  张海干脆地说:“既然这样,那就定。”     
  至8月23日,乌鲁木齐市局对枪种的认定基本上定为“八一”枪,并上报区公  安厅。为慎重起见,在通报中仍把“五六”枪与“八一”枪均列入排查范围,以防  疏漏。     第十三章     
  一、北京:新疆发生特大持枪抢劫案     
  1997年8月19日20点,新疆公安厅给北京发出明传电报,通报了8月19日12时,  在新疆乌鲁木齐边疆宾馆发生特大持枪杀人抢劫案,犯罪嫌疑人杀害7人击伤5人,  抢劫人民币约14O万元的案情。     
  此案引起公安部领导的高度重视。     
  首先,这是由于案件性质的恶劣。一次杀那么多人,作案地点又在人群集中的  公共场合,光天化日之下抢劫140万元巨款,犯罪嫌疑人胆大妄为,手段凶残,全  国罕见。     
  其次,犯罪分子携有枪支。这一类特大案件的持枪歹徒,抢劫巨款后,会在全  国范围内流窜,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第三,此案发生在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夕,北京需要安定的局面,全国都需要安  定的局面。中央领导对公安部门多次指示,要解决好全国的社会治安问题。中央领  导直接关心的北京“3・31系列涉枪案至今未破,新疆又发生大案,这无疑给公安  部增添了新的压力。     
  公安部五局的首脑们密切注视着这一案件的续报情况,迅速提出:查一查新疆  案件与北京系列涉枪案有无联系。     
  新疆案件,就新疆公安厅当天发给公安部的明传电报的内容看,与北京的“3・31”  系列袭军袭警案,无论在袭击对象、作案方式上都有着很大不同。与北京“12・16”  案,虽同属在市场上持枪杀人抢劫,也有很大差别。作案地点横跨3000公里,而且,  北京“12・16”案,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是“81―1”式自动步枪,当时新疆的电报  中认定的是“五六”式自动步枪,犯罪工具也不相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