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真相

第20章


毕竟,银行向市场中投入大量的贷款,只有帮助那些因经济低迷,而陷入困境的企业走出困境,银行才更有可能获得利润,减少损失。市场能够持续良性、平稳的发展,对于银行来说非常重要。”
  “相应的,在经济危机的最初阶段,也就是危机影响还在不断发生和扩展的时候,存贷款利率的降低,对人们投资和投机行为的增多,不一定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为这时人们的投资更容易受到损失,人们对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感到担忧,对未来的预期很不好。人们的投资行为会变得谨慎,很难因为单纯的利率调整而影响到自己的投资或投机行为。”
  “而且,银行也并不能随意的降低存贷款利率。尽管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降低,有利于促进人们的消费行为,有利于人们投资和投机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减小原有的贷款单位和个人的还贷压力,有利于维系现有市场的稳定,这些还是基本符合整个经济社会和客户的利益的。可是,如果银行的贷款利率降低,也会增大银行储蓄总量减少的风险。更严重的是,经济危机之后,很可能会有市场投机行为的增多,引发经济社会的严重通货膨胀。银行利率的降低,有可能会促进这种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高通胀率会严重的影响经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对于银行来说,也是十分不利的。因为高通胀率会大大的增加人们的生活成本,也会直接或间接的相对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再考虑到,经济危机中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都会大大减少。这样,最后的结果是企业和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贷能力仍旧会大大的减弱。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想要达到的目的将很难实现,企业和个人的还贷能力仍旧没有太多的增强。而且,由于人们生活成本的提高和市场投机行为的增多,还有可能会大幅度的减少银行的储蓄总量。”
  “经济社会中的货币,以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为基准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是单位和个人储存的现金。这些现金被单位和个人保存,既不存入银行,也经常不用它们进行消费或投资。第二,是市场中流存的货币。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用到的货币,经常用它们进行投资和消费行为,它们是市场正常运行的保证。它们有时也会被存入银行中,但很快又会被取出,用于新的投资和消费之中。第三,是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所掌控的货币。以银行为例,就是经常存入银行,较少发生存取变化的货币,即储蓄或存款。”
  “银行掌握的储蓄越多,通常就能进行越多的投资,一般也会有越多的流动资本用于日常的运营。正常情况下,也越有利于银行增加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我们可以认为,在一段时间内,银行所掌握的货币总量一般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经济危机发生之后,银行的储蓄总量很可能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以及银行面对这种变化的具体举措和策略,将对未来银行所要面对的局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20章 银行的举措
更新时间2011-12-6 21:46:24  字数:3399
 “在经济危机爆发初期,”顿了顿,凯威儿接着说道:“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商品价格不断下跌,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市场规模不断缩小。这时,市场中生产、销售、投资、消费等等市场行为都大幅度的减少,再加上商品价格的下跌,就会最终导致市场中流通的货币大量减少。这些从市场中抽离的货币,一部分被单位和个人以现金的形式保存,一部分则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
  “也就是说,在经济危机的爆发初期,大量的货币从市场中流入银行,银行的储蓄总量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度的增多。银行到底会怎样做呢?这很重要。大量的贷款企业因经济危机而陷入困境,它们向银行提出申请,希望得到更多的贷款。银行的储蓄总量增加很多,流动资本一时很充裕。考虑到那些企业破产,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的经济损失,银行决定向他们提供一定数额的贷款。”
  “当然,银行肯定也是有风险意识的,它们会尽量多的准备流动资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是,要知道,只要银行这时向外大量放贷,肯定是一个败笔。放贷越多,银行之后会越被动。我们考虑一种较好的情况,银行没有降低存贷款利率。这时,经济危机爆发一段时间后,经济社会中通胀压力越来越大。”
  “高通胀率导致市场中投机行为大量增多,物价也就是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这样就会导致市场中流通的货币会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多。而相应的,银行储蓄总量会因此而短时间内大幅度的减少。因为,市场中流通的货币数量,主要与市场中的商品数量和价格有关,呈一种正相关的相关关系。这时候,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一些农产品,以及其它易于操纵的生活必需品。”
  “不管怎样,这时候银行中的储蓄总量会大幅度的减少,这可能会让银行很被动。因为之前银行储蓄总量增多的时候,银行又向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尽管银行也会有意识的增加存款准备金,以便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但现在,银行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增多的储蓄,现在已经随着市场发生变化而消失了。对于银行来说,这相当于在自身储蓄总量并没有增多的情况下,又向那些贷款企业发放了大量的贷款。这无疑会大幅度的削减银行的流动资本,大大降低银行自身抗风险的能力。”
  “因此,经济危机爆发之后,银行一定要尽量控制自己的贷款额度。即使在自身储蓄总量在危机初期增多的情况下,也不能轻易向市场投放更多的贷款。如果可能的话,还要从市场中尽可能的抽取资金,这样,不仅可以尽可能的增加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也更有利于维护市场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尽快恢复。”
  “其实,”凯威儿揉了揉额头,明显有些累,“理论上说,在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特别是在泡沫逐渐形成的时期,这时,市场中的货币流动量是不断增加的。对于银行来说,可能会有储蓄总量大量减少的风险,可现实中并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在经济的繁荣时期,社会财富的累积很快,虽然市场中流通的货币不断增多,整个经济社会增加的货币总量却更多,这样就使得银行储蓄总量有可能是不减反增的。”
  “不论怎样,经济危机中,银行并不能随意的降低存贷款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对利率的调整必须要谨慎。最好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并保持稳定,或者只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调整。在经济危机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展和加深的情况下,随意的对市场实施刺激或干预,很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是不明智的。通常要在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预期逐渐出现转变的情况下,再用适当的方式来帮助经济发展逐渐恢复正常,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所以,银行应对危机的第一个举措会有很高的风险,大幅调整存贷款利率的举措,也并不可行。”
  “唉,”凯威儿叹了口气,明显有些累。想了想,接着说道:“其实,利率的确定跟经济发展的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当经济发展处于繁荣阶段,人们投资更容易获得高回报,这就使得贷款人能够承受较高的贷款利率。而高贷款利率又有利于银行吸收更多的储蓄,增加自己可运作的资本。另外,这对于抑制经济过热也有一定的作用。”
  “而在经济发展陷入低谷的阶段,按理说,银行存贷款利率应当调整到较低的位置,才更符合银行的利益。因为,经济发展陷入低谷的时候,人们的投资常常回报率会比较低,这使得贷款企业和个人难以承受较高的贷款利率,高贷款利率会大幅度的降低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可现实是,低贷款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引发更多的投机行为发生,引发经济社会出现高通胀率,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本。最终,仍旧会大大降低那些贷款人的还款能力。”
  “相反,如果在经济发展陷入低谷的阶段,银行仍旧保持较高的存贷款利率,虽然贷款人的还贷能力会大幅下降,但很可能也不会比低利率情况下更糟。更何况,高利率可以大幅度减少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发生,从而抑制和减弱市场中通货膨胀的发生。也可以很好的降低大量存款人集中提现的可能性,或增强这方面的抗风险能力。而且,高利率情况下市场恢复稳定很可能会用更少的时间,能够更快的走向正规。这主要得益于市场没有受到更多的干扰,人们没有更多的投资渠道,以及人们期望经济尽快恢复正常,以便能够从市场中获得更多利润的渴望。”
  “恩,”张哲点头,“确实如此,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某些国家的银行采用的是较高的存贷款利率。即使在经济状况不太好的情况下,也依旧维持较高的存贷款利率。这也是有它的道理的。当然,其实我们国家也会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所以采用的是较低的存贷款利率,以后可能会逐渐的发生某些变化。”
  “恩,”凯威儿点头,“从银行的角度考虑这些问题,可能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分别是利率、储蓄、贷款和所处经济发展阶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