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云间

第一章


刘志冬是生平第一次坐公共汽车,自打从集安长途汽车站出来上了公共汽车,刘志冬的双眼就一刻都没有停过,贪婪的注视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集安街道,集安是省里一个不大的市,很少有十层以上的高楼大厦,街道也并不宽阔,街道的两边经常能见到叫卖的小贩,使得本来就不宽的街道更加狭窄,这样一来倒显得街道上人来人往,虽无大都市的繁华喧嚣,却也有山区小城独到的热闹,所有这一切,对于一个在小县城长大初次离家在外的十六岁少年,都有着让人着迷的吸引力。
    刘志冬今年刚满十六岁,从下在距离集安300多公里的清河县长大,初三毕业中考考到了集安一中,集安一中是省里的重点高中,高考升学率历年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对于一个经济不发达、教育水平也不高的省而言,这样的升学率是很让人骄傲的。只要跨进了集安一中,就等于半只脚踏进了大学校门,这一点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深信不疑。
    刚拿到集安一中录取书的时候,刘志冬着实激动了一阵子,虽然在刚迈出中考考场的那一刻他就相信凭自己的实力还有考场上的发挥,这次考入集安一中绝对是板上钉钉——没跑的事,但是看到自己的名字和集安一中的烫金校名一同印在红色的录取通知书上,他还是激动了。这种激动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刘志冬一直到上长途汽车之前都丝毫感觉不到初次离家的惆怅。
    父亲母亲坚持要送刘志冬到集安,刘志冬没有同意,集安离清河足有三百多公里,长途跋涉舟车劳顿,父母身体不好,刘志冬不想让他们受这个罪,再说自己家境并不富裕,来回的长途车票、父母到集安之后的食宿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父母筹集学费已经不易,不能再多花钱了。再加上刘志冬早就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完全可以自力更生,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里,如果被那么多同龄人看见自己这么大了还要让父母亲送来上学,那该多不好意思,因此,刘志冬坚决要求独自上路,父母生性随和,拗不过他,只好依了。
    被自己精心照顾了十六年的儿子突然要远走他乡,刘志冬的父母终究不能放心,这些刘志冬是很明白的。临行前一天晚上,母亲将他的行李收拾得整整齐齐,一句句叮嘱他冬天的衣服放在什么地方、夏天的衣服放在什么地方、在汽车上要小心、和同学相处要和睦等等,刘志冬依稀记得当时自己好像有一点不耐烦,嫌母亲太琐碎,此刻回忆起来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当时的心烦有没有写在脸上,如果被母亲看出来,那她一定会很伤心的。他清楚地记得上车的那一刻他没敢看母亲的眼睛,当母亲用微微哽咽的声音说出“常给妈妈写信”的时候,一股暖流不住地从他的心中涌出,一直涌到眼眶。车开的时候,他看见母亲背过身去,依稀可见肩头在轻轻抽dong着,父亲微笑着向自己招手,眼中闪着亮亮的光,是泪花。当时刘志冬的眼泪夺眶而出,那时的心情,恐怕他今生都难以忘记了。
    “咳,那个小孩,到站了。”恍惚中刘志冬觉得被人推了一把,才从记忆中回过神来,“一中到了,你下不下车?”是售票员。刘志冬慌忙提起自己的行李,向售票员道了谢,冲下了汽车。行李并不多,有一个被褥卷,还有一个大皮箱,但是两样东西都不轻。刘志冬将被褥卷扛在左肩上,右手拎着皮箱,走了不足五十米便觉得吃力,只好放下行李休息。当初上长途汽车是父母和自己一起把行李放到车上的,下了长途汽车又有长途汽车的司机热心帮忙,把行李运上了公共汽车,现在要自己一个人扛这么多东西,实在是非常困难。“看来只能休息一会再搬了,只是不知道还得走多远。”刘志冬一边想,一边四下看着。
    公共汽车站站牌向东不远有一个路口,有很多穿着同一款式运动服的学生从那个路口出出进进,看来从路口进去就是集安一中了。刘志冬深吸了一口气,将被褥卷扛到左肩上,伸手去提放在地上的皮箱,皮箱却像生了根一样,怎么提都提不动,刘志冬苦笑一下,看来是确实累了。
    “需要帮忙吗?”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来,刘志冬会头一看,只见一个身形高大的男孩子,约摸十八九岁,留着短发,略有些胖,穿着和那些学生一样款式的运动服,正站在自己的身后。刘志冬还没有来得及说话,男孩子已经抢上一步,从刘志冬手里接过了皮箱,说道:“是新来报到的学生吗?”刘志冬忙点了点头。男孩拎起皮箱说道:“跟我走吧。”说罢大踏步向那个路口走去,偌大的皮箱拎在手里竟似空空无物,全不费力。刘志冬心中一阵感激,忙迈步跟上,与那男孩并排走着。男孩问了刘志冬的姓名,便自我介绍道:“我叫许正阳,是高三六班的,是你的师兄,有事只管来找我。”刘志冬点了点头。
    说话间二人已经到了路口,路口向北是一条宽广的马路,马路尽头有一个大门,隐隐看见门柱上写着集安一中四个金色的大字。作为一所省重点高中,仅仅凭着这四个字就会让新生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二人边走边随意聊着,不一会便到了校门口,校门外的路东侧是学校的操场,四百米的跑道围着一个砂石场地的足球场,旁边还有几个水泥地面的篮球场,条件比较简陋,但是不少学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