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人物谱

第8章


林平之心灵的畸形,正说明金庸小
说的境界高于其他二三流武侠小说,由此可见,“金学研究”的产生决非
偶然。
刘正风
刘正风“金盆洗手”一幕,读来惊心动魄,又令人叹息不已。
这位衡山派的高手突然宣布退出江湖,这是令人惊叹处之一;刘正
风不仅退出武林,而且还接受了朝廷授予的参将之职,这是令人惊叹处之
二。五岳各派掌门人对此大惑不解,原因是刘正风一向操守谨严,为人光
明磊落,且武功卓绝,像他这样一个义薄云天的铮铮男子汉居然会希罕一
个芝麻绿豆官,会选择一条贪图升官发财的道路,这当然令武林中人大为
惊叹而产生怀疑了。
答案是刘正风结交了一位魔教中人。他与魔教长老曲洋由琴瑟唱和
而心意相通,于是结为知音。他自知五岳剑派与魔教之间必有一场恶战。
一边是他的同盟师父兄弟,一边是他的知交好友,刘正风夹在当中,左右
为难,这才出此下策,以金盆洗手,去捐了一个武官自污。他的苦心只是
为了置身于腥风血雨的斗殴之外,不料这种躲避矛盾的办法也行不通。
嵩山派掌门人左冷禅设下毒计,连下杀手;刘正风为了曲洋,弟子
死于非命,连妻子儿女都惨遭不
幸。这一场戏,表面
上是写名门正派严惩刘正风的背叛行为,其实是写出了以左冷禅为首的嵩
山派的狠毒凶残,反而激起读者对刘正风的同情,对名门正派的鄙视与愤
恨。主持正义的定逸师太终于看不下去,出手相助不成,带领群尼含愤出
走。
刘正风为结交一个朋友,弄得家破人亡。读者不免对这种私人情谊
的可信性表示怀疑。金庸写刘正风与曲洋,当然有史借鉴,古代伯牙弹琴
为钟子期所赏识,成为知音,钟子期卒,伯牙破琴断弦。但问题是刘正风
结交的曲洋,是江湖上视为邪教的长老,连定逸师太也认为刘正风不可与
武功阴毒的魔教中人相交。对此刘正风自有刘正风的解释:“言语文字可
以撒谎作伪,琴瑟之音却是心声,万万装不得假。”因为我辈不知音乐之
妙,也无从反驳刘正风的高论了。但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名言
在这部小说中有了形象的注脚。
金庸后来写曲洋出手相救令狐冲,不愿滥杀无辜,处处为刘正风牺
牲妻儿的行为作注脚。曲洋也因为刘正风为自己落得家破人亡而大为内
疚,但刘正风依然认定:“此辈俗人,怎懂得你我以音律相交的高情雅
致?”他们二人临终之前,琴箫合奏了一次《笑傲江湖之曲》。可见,刘
正风与曲洋的志趣与胸怀不是凡人所具备的。
刘正风“金盆洗手”的故事,其实是整部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嵩山派、华山派、恒山派的头目相继亮相,为他们以后的归宿埋下了伏笔,
其旨意便是
说明名门正派未必是君子,邪道魔教中也
有好人善者;而刘正风全家老幼惨遭灭门屠杀的结局,大大增强了这种艺
术感染力。
莫大先生
五岳剑派中的衡山派高手,居然都是音乐爱好者。
莫大先生与刘正风这对师兄弟,表面上看来相似,都有极高的演奏
技能,其实形似而神不似,有地下天上之别。
我们不妨从琴音来识别二人。刘正风,临终前与曲洋同奏一曲《笑
傲江湖》而长逝。他奏的曲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如他的为人光明磊
落,正气凛然。纵然在嵩山派的围攻下,刘正风依旧临危不惧,言辞掷地
有声,那股正气融入琴音之中,自然高雅脱俗。因此他是一个天上人物。
莫大先生则不同。他瘦得像痨病鬼,外貌猥琐,使一把又薄又窄的
利剑,剑法怪异,如出洞灵蛇,颤动不绝。他杀大嵩阳手费彬,也是搞突
然偷袭,先将剑光罩住对方,其剑法变幻,犹如鬼魅。莫大先生杀了费彬
后又悄然退去,真是来去匆匆,给人一种神秘感。
曲洋对莫大先生的高超剑法甚为钦佩,但对他
演奏的《潇湘夜雨》大感失望。曲洋如是评价:“所奏胡琴一味凄苦,引
人下泪,未免也太俗气,脱不了市井的味儿。”刘正风对此也有同感,说:
“我一听到他的胡琴,就想避而远之。”
由此从琴音的格调来对比,便知莫大先生与刘正风是两种不同类型
的人。莫大先生凄苦哀怨的琴音,令人想起阴森森的地狱之声。也正因为
莫大先生是地狱中人,他的行踪才会如此神出鬼没。他纵然出手相救师弟
刘正风,以后又几次帮令狐冲的忙,并推倒世俗之见,为令狐冲与任盈盈
成婚时演奏一曲《凤求凰》,但这一切都是暗中相助,他始终不肯公开露
面。无论是杀人还是救人,他都不愿显示自己的本来面目。
平心而论,莫大先生不失为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侠客。他也有古道热
肠,也好打不平;但是,身怀绝技的莫大先生,又实在称不上是一个堂堂
正正的男子汉。从他悲怆的琴音来猜测,莫大先生也许因为自己长相猥
琐,也许因为忧郁古怪的性格所致,或者他曾在生活中遭受了罕见的不幸
命运摆布,这一些原因不知金庸可曾替莫大先生设想过?
吴霭仪女士在《金庸小说的男子》一书中指出莫大先生面对乱世,
处于一种不能进也不能退的无可奈何的境地。凡人处于这种境地,岂不可
悲!
左冷禅
金庸塑造反面人物很讲究层次。
《笑傲江湖》中最早露面的反面角色是青城派松风观主余沧海。余
沧海杀害林平之一家的手段,既狠毒又残忍,而且带有恐怖色彩;但一到
左冷禅上台亮相,余沧海也就无戏可唱了。
左冷禅是个有能量的反面人物。他一是打着“名门正派”的旗号,
二是仗着嵩山派五岳盟主的地位。他为了实现自己独霸武林的野心,大干
杀戮的勾当。左冷禅惨杀刘正风一家,其实并不是因为刘正风与魔教中人
曲洋结为好友,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从而巩固他在“名门正派”中
的领导地位。后来,他又暗布埋伏,掳杀恒山派弟子,以蒙面强盗去袭击
华山派弟子,手段之卑劣,正合任我行对他的评价:鬼鬼祟祟。
与他争霸的岳不群,是他最大的敌手。这一点他当然不会不知道,
因此他早就派劳德诺到华山派去卧底。这一手不能说不高明,但他最终还
是输给了岳不群,因为左冷禅在“杀戮”上比岳不群有过之而无不及,但
若论玩阴谋,他确实比岳不群差一个档次。
他手段狠
毒,惨无人道,在杀戮刘正风一家时,连天真的小孩子也不放过,无所顾
忌地杀人,达到丧心病狂的地步。但这种恶人缺少耐性,也缺少一种迷惑
人的欺骗性,因此他一出场,就让明眼人看出其恶人的真面目。再则,江
湖险恶,武林多变,左冷禅企图凭一味杀戮称霸武林,是很难成大气候的。
魔教头儿任我行曾说左冷禅武功了得,心机也深,但终究不是英雄
行径。左冷禅其实也不在乎当英雄。他是一个十足的功利主义者,不像岳
不群又想摘桃子,又要装门面。因此他在某种程度上更能激起读者的憎恶
与仇视。他在残杀无辜上也比岳不群更残忍、更凶恶,在两个“小人”之
中要选择一个较好的“小人”,我只能投岳不群一票。
左冷禅的可怕在于他永远不甘心失败,他在败给岳不群之后,不会
像慕容复(《天龙八部》中的反面人物)那样发疯。他惊怒之下,冷静退
场,时时想卷土重来。对现实生活中的这类“小人”,我们切不可取宽恕
的态度。
金庸写左冷禅与岳不群,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揭示反面形象的个
性。一个是凶狠成性,一个是道貌岸然,两人终于殊途同归;而共同的命
运又揭示了“名门正派”中也有恶人,而“魔教邪派”中也不乏好
不戒和尚
不戒和尚这个人物,粗看似乎脱胎于《水浒》中的鲁智深,他们都
有粗鲁犷悍、敢作敢为的一面,又都是武艺惊人的高手;但金庸写“花和
尚”比施耐庵更注重于刻画人情味。不戒和尚的痴情与父爱,都是毫无牵
挂的鲁智深所没有的。
金庸写不戒和尚出场一幕戏,十分精彩。令狐冲身受重伤,对他一
往情深的仪琳心中着急万分。这时嵩山派高手狄修欲置仪琳于死地,刚一
出手,就被一个胖和尚扼住咽喉,这个七尺高的胖和尚正是仪琳的生父不
戒和尚。
不戒和尚本来是杀猪屠夫,因为看中了一个美貌的尼姑,心中便产
生了奇怪的念头:“尼姑不爱屠夫,多半会爱和尚。”于是因爱出家。后
来,其妻哑婆婆因妒出走,不戒和尚居然为她奔走天涯。这份痴情大可列
入武林情人辞典。
我喜欢不戒和尚,因为他虽然出言粗俗,但对女儿爱之甚深。他听
说女儿爱上了令狐冲,便动用一切手段把令狐冲捉来,为了给令狐冲治
病,累得衣裤湿透。不戒和尚的有趣之处,是处处弄巧成拙,他用真
气灌入令狐冲体内,害得令狐冲大吃苦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