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渡河准备
“都来了,都来了就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师,完美无缺。”李隽环视众人一眼,很是欣慰地道。
李隽说得没错,历来征战凶险,不仅士卒有很多要埋骨疆场,就是将领也是难以避免,马革裹尸也是很正常的。象中原决战这样规模宏大的战争,损失将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一仗并非没有将领的损失,让李隽欣慰的是,主要将领没有损失,这已经很不错了。
这是一种关怀,也是爱惜,廖胜功、杜大用、赵良淳、张世杰、张珏、高达、柳河子、解晋、欧军行、代远军、许光汉、黄汉、朱瑞祥、赵佥、陈兴道他们是感动无已,眼里满含热泪道:“皇上!”激动难言了。
“你们每一个都是朝廷的宝贝,应该要保护好自己。勇敢并不是说不保护自己,朝廷无法承受损失重将的损失。”李隽摆摆手,话锋一转,道:“除了郑静和,你们全到了,真的当得起王羲之的名言‘群贤毕集’(按:《兰亭序》语),朕心甚慰!趁你们都聚在一起的时机,我们好好研究一下我军下一步的行动。
“在正式研究之前,我给你们通报一个情况,那就是郑静和将军已经率领海军去了东瀛。东瀛无道,残杀我商人,掳掠我财物,朕以为此风不可长,若是朝廷不能讨回公道,以后朝廷的商人还怎么能够行商遍天下?还不给他们残杀光了。”
对于这事,将领们多有知闻,很是气愤地道:“鬼子无道,不惩不足以扬我华夏声威。”
廖胜功分析道:“从眼前的形势来看,两线作战,朝廷已经具备了这种实力。中原收复,鞑子败退至黄河以北,看上去仍是占有很广阔的土地,实力仍是不容小觑,但是臣以为中原一战鞑子主力损失殆尽,就是五卫禁军和怯薛军才也是全军覆没,鞑子就算是搜兵简卒也难以和朝廷对抗。若朝廷顾忌燕云未定而隐忍不言,臣以为不合时宜。皇上断然起兵,伸张正义,臣以为是圣明之举。”
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军中第一人,并不完全是他足智多谋,还在于他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虚,他如此说话,必然是早就考虑了很多次,众人点头附和道:“廖将军所言有理。”
“朕也是如此考虑,才断然派兵。”李隽很是感叹道:“财物是好,可是有人就是见钱眼开,不计后果,对于这种人不得不惩处。要是不惩,此风一开,西汉时期西域诸国遮杀汉使,劫掠其财物之事就会重演,朕这是不得不为。”
汉武帝派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翦除了匈奴右翼,使得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贸易畅通无阻,中原的货赂到达西域,再通往中东罗马之地。这固然是好事,但也有坏事,那就是西域小国眼红汉人的财物,杀人越货不说,最后把黑手公然伸向了西汉朝廷的使节,这让汉武大帝很恼火。最后不得不发大军西征,这就是二师将军李广利远征二师城的起因。
后人多有人以汉武大帝派了两个相马师跟随出征,就得出结论说汉武帝的这次远征是穷兵黩武,就是为了得到二师城的良马。平心而论,汉武大帝这样的圣明之君,他喜欢宝马很正常,趁出兵之机派两人顺带弄点好马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用惊奇,但是要说他就因此而兴兵,那就荒天下之谬,书呆子之言尔!
这次远征对后世的影响非常之大,正是这次远征促成了中国把西域诸国收归版图,因而可以说这次远征具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
对于这一战,后人是遣责者多,赞成者少,就连《史记》都是颇有微词。这一战之后,“西域震恐”,再也不敢猖狂地遮杀汉使,效果已经达到。
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拿回来,但是可以预期的是,南宋拿回这些地方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一旦南宋光复了唐朝时期的所有领土,对外贸易必然是仗打完之后的一个重要任务,要是不树立规则、不树立威权,难保不出现汉武帝当年面临的难堪局面。正是基于此点考虑,李隽才决定对日本大举用兵,让周边国家知道正常的合法贸易而不是劫掠才是他们致富的正确途径。
当然,从战略角度来说,此时出兵日本是有点不合时宜,但是历史是在并没有让你准备好了再来发展,而是在边准备边发展中前进。要是现在不出兵,等到北伐全面结束再出兵,不知道涂毒会有多烈,受害的商人不知道有多少。
“皇上能必多虑,出兵东瀛对于此时的朝廷来说不过是一件小事,正如廖将军所说朝廷已经具备了两线作战的实力。”清风子分析道:“贫道以为,朝廷的当务之急有两件。
“一是朝廷大军应该趁鞑子没有恢复过来之前渡过黄河,追亡逐北,趁鞑子虚弱之机一举收复燕云之地。”
渡过黄河北上之事已是共识,没有人会有异言,众人点头赞同道:“道长所言极是。”
清风子接着道:“这第二件事就是朝廷应该马上投入到对中原的治理中去。中原,经过将士们的浴血奋战,终于回到朝廷的手中了,这都是皇上圣明才有今日之盛。”
李隽笑着道:“道长,你也学得很世俗了,你这个出家人,要你分析当今急务,你却拍起我的马屁了。拍马屁可不是急务哦。”说到后来,已经在开玩笑了。
清风子摸摸白胡子,笑道:“皇上,贫道不是拍马屁,而是有感而发。光复中原之事,并非没有人想过、做过,就是没有成功过!”
他的话马上就得到众人赞同,道:“是啊,皇上。”
“打住,打住。”李隽挥手道:“道长,还是说急务吧。”
清风子接着道:“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才是越战越强之道。朝廷光复中原固然是喜事,不过贫道以为这才是千里之行迈出第一步,要把中原治理好,让中原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中原成为朝廷重要的一部分才是最终的目的。”
李隽抚掌称妙道:“道长之言,深谋远虑之言,朕之得道长,犹如文王之得太公。光复国土仅仅是第一步,治理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真正的帝王之业。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民富兵强。”
清风子那句“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才是越战越强之道”堪称千古至理。在这点上做得很成功的可能要推战国时的秦国。一开始,秦国很弱小,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才越来越强大,最后统一了中国。
人们认为商鞅变法仅仅是推行了新法,那就大谬特谬了,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也仅仅是说商鞅变法秦国就强大了,实在是让人无语。商鞅改革了秦国的法制,这点没错。更重要的是,商鞅还给秦国制订了一个完整的战略,这才是秦国真正变强的原因。
商鞅的战略很简单,就是向东防御,向西发展,兼并西方那边为数众多的小国,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秦国的实力在短时间急剧增强,很快就具备了与山东六国争夺霸权的实力。
现代社会一个有名的举措“以战养战”与秦国的做法比起来,只能是下下之策。
“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才是越战越强之道。”李隽感叹道:“不仅仅中原,所有的国土光复之后都要治理好,使其成为朝廷重要的一部分,而不是摆设。道长的两点看法,朕完全同意。我们就来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处理这两点。”
也许是气氛热烈,一向最后发言的杜大用忍不住了,发表看法道:“皇上,臣以为道长说的渡河为急务再正确也不过了。不过,臣以为就目前态势来看,鞑子损兵折将之后,实力大损,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无法与朝庭抗衡。”
这是显而易的事情,众人点头赞同。
“因而,臣以为渡河北伐之战,朝廷完全可以把网撒得更大些,再做一个囚笼,把鞑子在燕云之地的军队一举歼灭。”杜大用信心十足地道。
张珏脱口问出了众人心中的想法,道:“请问杜将军,这个囚笼怎么做?”
众人知道,杜大用如此有信心,必然是成竹在胸了,很是期待地看着他。
杜大用走到地图前,指着大都道:“皇上,臣以为接下来的战事,鞑子必然是集中有限的兵力防守大都,激战必然是在大都附近展开,朝廷正好利用鞑子这种心理做一篇大文章。大都,朝廷依然采取视而不打的做法,大规模的兵力向大都运动,但是不要急着攻下来,以免鞑子逃蹿。”
他的话立即引起了众人的兴趣,廖胜功很感兴趣地问道:“请问将军,要如何才能围歼鞑子的军队?”
杜大用右手重重一下按在长城上,道:“这里,朝廷先拿下长城,先做成囚笼,关门打狗。若如此,鞑子投在燕云之地的军队必然是全军覆灭,这对以后的战争有很大的好处。”
李隽说出杜大用含糊其词的话:“杜将军用意很大胆,不过,可行。若是把鞑子投在燕云之地的军队被全歼的话,以后进行的战略追击面临的阻力就会减小很多。以朕看,对于大都一战,可以实施视而不打的做法,以此把鞑子部署在草原上的军队也吸引过来,一举收拾掉最好。朕相信,为了保住大都,鞑子会不计一切代价,这是一个很好的饵,要好好用用。”
“皇上圣明。”众人齐声赞同。
李隽的眼光放得很深远,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们肯定知道,大草原一直是困扰中国两千多年的一大军事难题,历朝历代都很头疼。要是蒙古人在大草原上部署足够多的军队,那么接下来的战略追击,进攻大草原的压力会大得多。把蒙古人在草原上的有生力量调出来,一举歼灭,对战略追击的好处会有多少,在座之人不会不明白,还有不齐声叫好的道理。
“皇上,做囚笼这事,臣倒是有一点谬见。”张世杰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朝廷大军兵分两路,一路从汴京出发,渡过黄河,直取大都,以此来吸引鞑子的主力。另一路,从洛阳过河,从三晋之地北上,直去长城。攻下长城,扼守住鞑子北蹿的通路,鞑子插翅难逃。”
他的话立即引来一片叫好声,道:“张将军此计大妙。”
清风子摸着胡子,道:“张将军此计不错。不过,还不够完美。”
他的话立即引来一片询问声,道:“道长之意是……”
李隽笑着代清风子解答,道:“道长的意思是说,两路出兵只能切断鞑子西蹿北逃的道路,还有一条道路没有切断。再说了,一路大军直取长城,压力太大,不如两路有效。”
得到李隽提点的众人恍然大悟,道:“对,还有东面没有切断。”
李隽走到地图前,指着东北道:“你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对于战略的分析不会外行。乍一看之下,东北和燕云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是唇齿关系。东北实为燕云的后援,成吉思汗当年为了攻打大都,先派木华黎攻下了东北,其目的就是避免到时东北掣他的肘。要是朝廷不把东面的通路也切断的话,鞑子一则可以从东北获得援军,二则可以向东面逃蹿,为以后进军东北增添很多困难。”
如此一说,问题再也清晰不过了,众人眼睛放光。解晋一下子站起来,道:“皇上,臣以为就燕云之地的地势看,从中原出发,朝廷以两路进攻为宜。等到时机成熟,朝廷可以在这里登陆。”他手指按着的地方就是现在的秦皇岛。
“这里离大都近,朝廷在这里登陆,鞑子必然以为朝廷是在开辟第二战场,不会引起鞑子的注意。”解晋很是振奋地道:“我军就可以在毫无阻力的情况,快速北上,直扑长城,与西路军会师长城。”
这是一幅非常美好的图画,让人热血如沸,齐皆道:“此议甚好。”
“都没意见?”李隽问众人,道:“都没意见,就这么定了。朕决定,西路军由张珏为主将,柳河子,黄汉,陈兴道为副将,兵出洛阳,直取长城。”
“遵旨。”张珏他们命令。
李隽接着道:“这中路仍由张世杰为主将,高达为副,朕跟随前进。从汴京出发,直取大都。”
“遵旨。”张世杰领命。
李隽看着廖胜功,道:“这登陆一事,就由廖将军负责筹划,也由你指挥东路军。解晋,赵良淳随你出征。”
“遵旨。”廖胜功他们领旨。
李隽分析着道:“东西两路都需要突击力量,东路军由解晋担任,西路由玄甲骑兵出任。”
“遵旨。”赵佥领命。
李隽看着清风子,道:“中原之事主要是收编义军,围剿残敌,恢复社会治安,招揽人才,组建政府班子并使其有效地运作起来,尽快恢复生产与建设。这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资金,设备和技术,祥甫会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事,我想只有请道长勉为其难了。”
一句话,要恢复中原的生产与建设,需要一个文武全才的人来坐镇,这个人最好是李隽,但是李隽要随军出征,再说了他要处理的事务不会仅仅只限于中原,还有其他的大量事务,清风子就成了除李隽之外最合适的人选了。
清风子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也不谦辞,欣然领命,道:“皇上请放心,贫道一定尽力。”
“道长,由于目前朝廷的局势,祥甫给你的帮助有限,主要还是要靠你自力更生了。”李隽笑着提醒清风子。战争还在继续,大量的国土在光复,需要大量的资金人手,李庭芝能帮的忙也不会太多。
清风子信心十足地道:“皇上请放心,贫道明白。”
“中原是北伐的基地,大军出征后,粮秣主要还要得依靠中原,杜将军就留下来,与道长一道,为大军北征准备后勤。”李隽提醒道:“大军一旦过了黄河,必然会纵横在广袤的北方领土上,需要的物资和兵员会很多,你们二位的担子很重,望你们二位明白。”
这话乍听之下有点含糊,清风子他们哪会不明白话里的意思,李隽已经是打算燕云一光复,立即分兵趁机收回东北、西北、西域、西藏这些地方,还会进军大草原,直捣蒙古老巢。一句话:战争还有得打,消耗还会很大,他们的担子会很重。
这担子虽然很沉重,但是却让人兴奋,清风子和杜大用齐道:“皇上放心,绝不辱使命。”
李隽很是放心地道:“有了你们这话,朕就放心了。有道是英雄所见皆同,我们今天商量的事情,有一个人已经给朕提出过了。朕知道你们很想知道这人是谁?这人就是郭侃。”李隽掏出郭侃写给他的信,晃着道:“他在信里给朕提出了一个经略北方诸地的方略,就是我们商讨的事情。”
众人是万未想到郭侃这样的汉奸居然会给李隽出这样的主意,很是惊奇地问道:“他这是为什么?”
小说推荐
- 大宋的人大宋的事
- 结束五代战乱、平定天下的大宋王朝,从一开始便埋下了衰亡的祸根:北方诸国的军事威胁和冲击,迫使王朝内部日渐软弱的退让求和;崇文抑武的国策带来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却无法掩盖国民性格的逐渐堕落定型;王安石等人的锐意变法、进步改革,最终却走向激烈党争、私欲横行 陈桥兵变时的赵匡胤一定没有想到,他身后这个延续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7章
- 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
- 混社会的黑道头目武植化身武大郎,演绎出一段段或可歌可泣或香艳缠绵的故事 铁血的山庄,宋辽的世仇,快意的人生,呼啸而来的红颜!请看《大宋贵王武植演义 本文部分参考史实,非严谨性架空历史,请各位不必深究 作者:录事参军所写的《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录事参军完本
- 最新章:第二十八章 大结局(免费)
- 大宋:开局宋徽宗面前密谋造反
- 杨傲穿越醒来,发现成为北宋末年大奸臣杨戬的私生子 小日子过的蛮滋润嘛,要啥有啥,可以躺平了 不过想到还有几年,金兵就要南下 杨傲立马慌了,鼓起勇气对杨戬建议道“老爹,咱家招兵买马,密谋造反吧,不瞒您说,大宋没几年就要亡了,再不动手自保,就完了 噗通 杨戬吓的冲一旁的世叔跪下了 杨傲不满的看向自己的便
- 穿越架空七宝擂茶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结局
- 穿到南宋去日本--平安京之宋姬物语
- 平安京之宋姬物语:穿越到南宋女子吟雪身上的她,自小因海难而流落到日本的平安京,为当时最有权势的武士家族平家所收养,从此陷入纷乱不断的平家与源家之争中,平家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一众翩翩贵公子,优雅神秘的藤原成范,性格迥异的源家兄弟,在战乱之中,她究竟该如何选择,何去何从,是重返宋国,还是继续停留?是为平
- 玄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2章
- 宋之枭雄卢俊义(两宋元明)/常欢乐
- 宋之枭雄卢俊义(两宋元明)作者:常欢乐北宋末年,内有四大寇,外有四蛮族。世事维艰,唯有枭雄才能笑傲天下。玉麒麟卢俊义,曾被宋江架空的傀儡,一旦有了现代的灵魂,他将怎么拯救如画河山?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绿林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作者:所写的《宋之枭雄卢俊义(两宋元明/常欢乐》无弹窗免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37章
- 曹操魂穿武大郎之再造大宋
- 翻开史书,宋朝绝对是一个让人意难平的朝代。经济、文化发达,但是军事力量孱弱,受尽欺辱;然而曹操穿越成武大郎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潘金莲变得忠贞了;岳飞不含冤而死了;宋朝也不积贫积弱了;诸位好汉,且随我曹操一起平金灭辽,一统天下 作者:悲伤跳跳糖所写的《曹操魂穿武大郎之再造大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
- 穿越架空悲伤跳跳糖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三百二十二章 五强聚首
- 南宋宋慈著
- 《洗冤集录》是中国古代法医学著作。南宋宋慈著,刊于宋淳祐七年(1247,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http/www.sjtxt.com/提供下载《洗冤集录》是中国古代法医学著作。南宋宋慈著,刊于宋淳祐七年(1247,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该书的最早版本,当属宋淳祐丁未宋慈于湖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8章
- 此宋词非彼宋词
- 【自作多情校霸男主VS体弱乖巧富家千金 宋词在三中有个响当当的称号“如玉恶霸”原因是宋长得好看,担得起陌上人如玉的风采,偏偏打架巨吊,是三中公认的恶霸 直到某天宋词发烧晕倒在宋华年家门口被救,从此惊鸿一瞥,死缠烂打要以身相许 宋华年有篇作文,开篇第一句就是:我喜欢宋词,以至于宋词自动忽略了后面的选集
- 都市言情闻言七九连载中
- 最新章:番外:宋一柱小朋友(全本完)
- 重生之大宋浮生录
- 中年油腻大叔,近几年来连走霉运,开公司失败,做小生意失败,做小职员刚过实习期被裁 这不,失业期间,和农村的小舅子出花生,遭遇高铁高压放电事故,就莫名奇妙地穿越到了北宋真宗天禧元年,后来又意外找到了也穿越了的老婆,他两人利用前世的超越千年的先进理科知识,大炼钢铁,造水泥,造火车,造火枪、火炮,一改前世
- 穿越架空南柯寻梦人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九十七章东京各国的外交风云(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