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第19章


父仲怀,宋泰始初为豫州 刺史殷瑛将,战死于横塘,公则殓毕,徒步负丧归乡里。" (按《宋书》三七《州郡志》雍州剌史条下有南天水太守及
西县令,杨公则的乡里当即指此。》 同书一二《席阐文传》(《南史》五五《席阐文传》同)略
"席阐文,安定临泾人也。齐初,为雍州剌史萧赤斧 中兵参军,由是与其子颖胄善。""(按《宋书》三七《州郡 志》秦州刺史条有安定太守。又云:"晋孝武帝复立,寄治 襄阳。"席阐文既为雍州刺史府参军,疑其家也是因为晋 孝武帝时"胡亡氏乱"而南迁襄阳的》
同书一七《马仙瑋传》(《南史》二六《袁湛传》附《马仙 碑传》同)略云:
"马仙埤,扶风郿人也。父伯鸾,宋冠军司马。仙埤少 以果敢闻。"(按《宋书》三七《州郡志》雍州剌史条下有扶 风太守、都县令》
同书一八《康绚传》((南史》五五《康绚传》同)略云:
"康绚,华山蓝田人也。其先出自康居。初,汉置都 护,尽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诏于河西,因留为黔首, 其后即以康为姓。晋时陇右乱,康氏迀于蓝田。钩曾祖因 为苻坚太子詹事,生穆,穆为姚苌河南尹。宋永初中,穆 举乡族三千余家,人襄阳之螝南,宋为置华山郡蓝田县, 寄居于襄阳,以穆为秦,梁二州刺史,未拜,卒。绚世父元 隆,父元抚,并为流人所推,相继为华山太守。绚少俶傥 有志气,齐文帝为雍州刺史,所辟皆取名家,珣特以才力 召为西曹书佐。永明三年,除奉朝请。文帝在东宫,以旧
恩引为直。后以母忧去职,服阕,除振威将军、华山太守。 推诚抚循,荒余悦服。迁前军将军,复为华山太守。永元
元年,义兵起,绚举郡以应。"
按上述杨公则、席阐文、马仙碑、康绚等人,都是居于
侨雍州的雍、秦流民。他们迁居襄阳一带,当在"胡亡
氐乱"以后。他们都有武力,因为南迁较晚,其战斗力
的衰退也较居住在长江下游京口晋陵一带的武人为
迟。他们的社会阶级地位与南阳、新野地区的次等士
族相当,即同属于中层社会阶级。
上述足可说明襄阳存在着一个由中层社会阶级
组成的强大的武力集团。如果说宋武帝刘裕的兴起靠
了京口北府集团的武力,则梁武帝萧衍的兴起,却靠 了襄阳集团的武力。北府兵至宋以后,战斗力衰退,有
力量的是襄阳的武力集团。不过,到梁朝晚期,此集団
的武力也不足用了,故梁武帝不得已而改用北来降
将。至陈霸先则又别用南方土著的豪族,此为江左三
百年政治社会上的大变动。
以上东北、西北、南渡三线,南渡的最多,流向东
北的次之,流向西北的又次之。流民亦非一往而不返,
有回徙的。不徙有事发生,徙则有大事发生,南北朝无 一大事不与徙有关。
(二)北方胡族统治者的徙民 与人民的屯聚问题 (坞壁及桃花源〉
永嘉之乱以来,胡族统治者往往将其武力所到地 域的各族居民,迁往政治中心地带,以便控制并役使。 而当这个胡族政权发生混乱,失去控制力,或者灭亡 的时候,被迁徙的人民又往往回迁。这一往一返,影响 极大。
匈奴刘聪之时,其将刘曜曾驱掠长安"士女八万 余口退还平阳"。次陷三渚,又曾迁"二万余户于平阳 县"。刘聪所设的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余万、单于 左右辅,"各主六夷十万落"。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从其 兵力所及地区驱掠而来的汉族编户与六夷部落。司隶 部人曾有二十万户因为平阳饥饿与石赵的招诱,出奔 冀州。《以上见《晋书》一〇二《刘聪载记》〉
把各族被征服的人民迁往政治中心地带,匈奴刘 聪巳开其端。到后赵石虎时,徙民的规模增大。特别值 得注意的是将关中之人东迁出关,被迁徙的有各族各 个阶级的人们。这出于氐人苻洪和羌人姚弋仲的建 议。《晋书》一一二《苻洪载记》云:
"(石〉季龙〈石虎)灭石生,洪说季龙宜徙关中豪杰 及羌戎内实京师,季龙从之.以洪为龙藻将军、流人都 督,处于枋头/"
同书一一六《姚弋仲载记》略云:
"石季龙克上邦,弋仲说之曰:"宜徙陇上康强,虚其 心膣,以实&甸。"(后)季龙执杈,思弋仲之言,遂徙秦. 雍豪杰于关东,弋仲率部数万迁于清河。"
又同书一六《石季龙载记上》云:
"镇远王擢表雍、秦二州望族自东徙已来,遂在戍役 之例,既衣冠华胄,宜蒙优免.之。自是皇甫、胡、梁、
韦、杜、牛,辛等+有七姓|其兵贯,一同旧族,随才铨
叙,思欲分还桑梓者听之。其非此等,不得为例。"
由此可见被迁往关东的有雍秦汉、氐、羌各族各阶层 的人民。迁徙目的在"虚其心腹,以实畿甸"。而所谓以
实裟甸,或"内实京师",其实是利在控制他们,一例作
为"戌役"使用,他们都有―兵贯"。后来被免掉兵贯的 只有雍、秦二州的望族皇甫、胡等十七姓。
石虎不仅曾将关西地区的人户迁往关东,而且曾 将南方人民迂往北方。《晋书》七《成帝纪》所载汉水以 东被徙人户即有七千余家之多。其言云:
"咸康五年九月,石季龙将奥安、李龙陷河南,张貉 陷秭城,因寇江夏、义阳,征虏将军毛实、西阳太守樊俊、
义阳太守郑进并死之。夔安等进围石城.竞陵太守李阳 距战,破之.斩首五千余级。安乃退。遂略汉东七千余家 迁于幽、冀。"
后赵徙民究竟有多少?《晋书,石季龙载记》附 《石闵传》记石虎末年,后赵大乱,"青、雍、幽、荆州徙 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可见被徙 的各地、各族人户之众。
数百万人违乡背井,被迁往关东,是一次大迁徙。 数百万人因乱回迁本土,又是一次大迁徙。《石闵传》 记载当时回迁人户"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 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
有脉络可寻的,是氐人和羌人的回迁。关于氐人, 《晋书》一一二《苻洪载记》云:
"洪将死,谓(子)健曰:"所以未人关者,言中州可指 时而定,今见困竖子,中厣非汝兄弟所能办,关中形胜, 吾亡后便可鼓行而西。"言终而死。"
同书同卷《苻健载记》略云:
"尽众西行,起浮桥于盟津以济,遗其弟雄率歩骑五 千人渔关,兄子黉自轵关人河东。既济焚桥,自统大众继 雄而进。三辅略定,健引兵至长安,人而都之。"
按苻洪"有众十余万"(《苻洪载记》人从他临死前所说 的活中可以看出,他本想争得中州,不料为麻秋所鸩。
他以为中原非苻健兄弟所能办,要他们率部回关中创
业。苻健在苻洪死后,"尽众西行",夺取了长安,建立
了前秦。这个国家是在氐人的回徙中建立的,而所以
能够建立,是因为石虎时期所实行的迁徙关中豪杰及
羌戎,"虚其腹心,以实畿甸"的政策,已使关中无有力 量能与苻健的十余万众相抗衡。
羌人。羌人有部众"数万"(《姚弋仲载记》)处于凊 河。羌人的回徙,晚于氐人。后赵乱,姚襄一度率部南 攻,后来在将佐劝说下,才北归。《晋书》一一六《姚襄 载记》略云:
"裏将佐部众皆北人,咸劝襄北还。襄方轨北弓I,乃 据许昌,将如河东以囹关右,自许遂攻洛阳,逾月不克。 桓温自江陵伐襄,战于伊水,为温所败。襄寻徙北屈,将 图关中,进屯杏城,遣其从兄辅国姚兰咯地麒城,使其兄 益及将军王钦卢招集北地戎夏,归附者五万余户。襄率 众西引,战于三原,襄畋,为(苻)坚所杀。(及襄死,苌率 诸弟降于苻生。尸
姚襄人关,关中已为氐人所占。姚襄拥有的力量不及
氐人苻氏,较量的结果是羌人的失败,姚襄被杀,羌人
在姚苌率领下降于苻生。
东北的慕容鲜卑于此吋进人中原,建立前燕。 前秦在苻坚的时候,灭了前燕,又有一次徙民。这
次不是将关中之人迁往关东,而是将关东之人迁往关
中。《晋书》一一三《苻坚载记上》云:
"徙关东紊杰及诸杂夷十万户(《通蓥》一〇三晋简 文帝咸安元年作"十五万户"于关中,处乌桓杂类于冯 翔、北地,丁零翟斌于新安。徙陈留、东阿万户以实青 州。"
苻坚所徙"关东豪杰及诸杂夷十万",包括了进人中原 的慕容鲜卑与劫后羯族的遗民。这造成了苻融所说 "鲜卑、羌、羯布诸畿甸"的局面。《《晋书》一一四《苻坚
载记下〉苻坚将关东居民迁往关中,与后赵将关中居 民迁往关东,在性质上并无不同。所不同的,是后来苻 坚曾将本族人迁往关东。《晋书苻坚载记上》云:
"洛既平,(苻〉坚以关东地广人殷,思所以镇静之,
引其群臣于东堂议曰:"凡我族类,支胤弥繁,今欲分三
原、九崚、武都、汧、雍十五万户于诸方要镇,不忘旧德,
为磐石之宗,于诸君之意如何?"皆曰:"此有周所以祚隆
八百,社稷之利也。"于是分四帅子弟三千户以配苻丕镇
邺,如世封诸侯,为新券主。坚送丕于瀕上,流涕而别。诸
戌子弟离其父兄者,皆悲号哀恸,酸感行人,识者以为丧
乱流离之象。于是分幽州置平州,以石越为平州剌史,领 护鲜卑中郞搽,镇龙城;大鸿胪玮胤领护赤沙中郎将,移
乌丸府于代郡之平城;中书梁谠为安远将军、幽州剌史,
镇蓟城;毛兴为镇西将军、河州剌史,镇抱罕,王为廣 扬将军、并州刺史,领护匈奴中郎将,镇晋阳,二州各配
支户三千;苻晖为镇东大将军、豫州牧,镇洛阳;苻为
安东将军、雍州剌史,镇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