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蔷薇:大小周后传

第71章


江婉容吓坏了,她没想到圣尊后竟会如此直白的出卖了她。
     接下来,圣尊后狠狠地数落了李煜一顿,然后毫不留情地将他与江妃赶出了殿。
     “国主,您听臣妾解释,国主......”李煜看也不看江妃一眼,只顾往前快步而去。
     江妃心凉如水,她深感自己大势已去,而弄至今日苦果,竟是她自己一手操作。她悔恨难当,却又不甘从此遭遇冷落,只得哭着求情。
     李煜被她缠得烦不胜烦,一把甩开了她,然后轻蔑地道:“贱人,朕早知道留你在宫中是个祸害,如今你还有何话可说?滚,朕再也不想看到你!”
     “国主......”
     一旨下得彩苹阁,江婉容丢了正妃头衔,被贬了采女,江采女。彩苹阁成了名副其实的冷宫。
     惶恐不安中,周薇还是被圣尊后召了去。
     她跪在偌大的宁寿宫大殿里,小小的身子禁不住颤抖连连。
     圣尊后已绕着她走了一圈又一圈。沉默良久后,终听她恨铁不成钢般的厉声责骂:“哀家那般的嘱咐过你,可是你终究做出让世人不耻之事,哀家真是看错你了!”
     “你以为做了国主的女人,你就可以入住后宫,堂堂正正的做妃子了吗?哀家告诉你,你妄想!”
     “你可知道历代那些悄悄被君王宠幸过的女子,有几个得了好下场?哀家告诉你,碰上太后与皇后不乐意,那被宠幸的女子就只能是死路一条!”
     ......
     一字一句,如带刺的鞭子抽打在周薇的身上,如阴间的鬼魅在啃噬她的灵魂。她不敢有半句顶撞,只觉全身伤痕累累,血流成河。
     “圣尊后。”关键时刻,竟是黄玉瑶挺身而出,紧紧护在了周薇面前,求情道:“圣尊后,您消消气,要怪就怪臣妾管理后宫失当;薇儿还小,她跟国后一样,对国主情根深种,这才失了分寸......”
谁人之错
“玉瑶,哀家一刻也不想再见到这个女子,一切交给你处理吧,退下!”圣尊后疲累异常,突然那般的怀念娥皇在的日子。
     周薇跟在黄保仪的身后,内心澎湃难平。这事难道是她一人之错吗?圣尊后将所有的过错全数落到了她的身上,难道国主就没有错?
     周薇想不明白。
     “你自己回去吧,本宫就不送你了!以后好自为之。”黄玉瑶没了先前为她求情的慈悲。她来,只是看在娥皇的面子上。
     侯门深似海。周薇直到此时才深深体会了这句话的竟境。只是漫漫长路,她今后的路,也只能寄托在李煜身上了。
     而此时的李煜却端坐在澄心堂里,哪里都不想踏足。他忆起了诸多往事,那些美好的回忆里,竟全是娥皇明媚的笑容。
     娥皇的舞姿,娥皇与他琴瑟合鸣时的娇羞与惊喜,娥皇赠他的贵重珠钗,娥皇因想念他而喝醉的酒,娥皇全心全意的依赖。
     娥皇是依赖他的。想起周家遭遇变故时,娥皇那般的信任他,她的双眸中只看得到他,只听他一人的话......
     这一切的一切,他怎能无视了呢?
     “是啊,我怎能无视了呢?我怎能故意忘记了呢?”李煜重锤一下书案,悔恨难当。“锦囊,岳丈大人的锦囊......”
     他突然记起了周宗临终时交给他的锦囊。一时更加自责:“我真是太混蛋了,怎么将如此重要的事忘记了?”
     他匆匆奔回瑶光殿,不顾殿里所有宫娥向他行礼,直直冲进了里头的寝殿。那里,曾记载了他与娥皇十年的恩爱岁月。
     李煜毫不费力便找到了那方锦囊。
     颤抖着双手打开,从里头拿出一张字条。只稍稍几行字,他已悔得肠子都青了。五脏六腑都揪结在了一起。
     周宗在字条上告诉他的正是娥皇与林仁肇的事。周宗说:起初他也误会了娥皇与林仁肇,可是后来才知道:原来娥皇初次动情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李从嘉!
情感分流的借口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周宗是不会骗他的。
    其实没人骗他,他只是为自己情感分流找了一个合理的借口罢了。
     “天哪,我竟将一切弄成了这般光景,我竟舍得......”李煜泪流满面,呆坐在他与娥皇的绣床上,如木头人般,久久不动一下。
     黄保仪悄然入内,叹息一声,轻声道:“国主,事已如此,想挽回还来得及,快些命人出宫迎接国后吧!”
     “对!”听言,李煜顿觉眼前一亮,起身喜道:“玉瑶,你说得对,朕这就下旨......不,朕亲自出宫去接娥皇!”
     然,世事难料,已生了变故的人,已生了间隙的心,又如何完好无缺地回到从前?
     其时,宋国边界的一座小屋里,娥皇静坐池塘边,看池面莲花不以淤泥而染,高贵讫立,看莲叶青翠,却甘愿沦为莲花的陪衬。
     她的心,已静寂如水。
     “娥皇啊,你已坐了很久了,快喝了药,回屋躺会儿吧。”周母微笑着来到身后。窅儿果然将她接了来陪娥皇。
     娥皇回以娘一个微笑,说:“娘,女儿还想坐会儿。对了,窅儿呢,一大早便没见她影子,莫不是又上山为女儿挖草药去了?”
     周母便也来到娥皇身边坐了,说:“窅儿看你吃了几副药身子好了许多,便跟娘亲说要多挖些回来才好;女儿啊,窅儿这姑娘真是没话说,人生得这样一知己,你是有福气之人!”
     “是啊!”娥皇叹息,却又觉整个人轻松了许多。说:“离宫的这些日子,女儿想通了许多事,总归上天待女儿不薄的,女儿该知足了!”
     正说着,一阵微风袭来,一张字条便随了这风轻飘飘地落在娥皇脚边。娥皇低头捡起,轻念纸条上话语:“且将烦恼化烟云,风吹云散交好运!”
     周母听着,难免担忧:“娥皇啊,这到底是谁写了这些字条,自咱们来了此处后,类似这样的小札,你已收了许多了!”
娥皇在宫外
娥皇便笑着安慰她,道:“娘,不用担心,女儿相信对方定然没有恶意,您瞧女儿在看了这些字条后,得到了诸多启示,算起来,写这字条之人该是女儿的恩人了!”
    又是恩人么,会是他么?
     “说来也是!”周母很快便想通了。恰在此时窅儿背着药筐,满头大汗回了来。周母一见立时心疼,过去帮她解下了药筐,说:“窅儿,又累坏了吧?”
     窅儿即大方的道:“伯母,我不累!”
     “窅儿!”娥皇看着她,眼眸如夜空璀璨的耀星;“我已好多了,以后别再上山采药了,危险!”
     窅儿一边接过周母递过来的汗巾,一边过来娥皇身边坐下,大大咧咧地笑:“姐姐,听你说话清脆有力,看来您这病真的好了!”
     娥皇巧笑,说:“我本来就没病,只是被一些心事缠着放不开罢了。”
     窅儿立刻追问:“那姐姐此刻放下了么?”
     娥皇点了点头,说:“放下了,终于放下了!人生本是一场梦,我又何须执着于那些欺我、冤我的人与事上。”
     一旁的周母瞧着,却是心如绞痛。她不敢告诉娥皇,其实薇儿此下人在宫中。
     知女莫若母,她很明白此刻的娥皇虽在笑,虽说放下了。可是只有她知道:女儿用情至深,她是放不下的。
     她说的放下,并不是真的放下。她只是将它们藏在了心底的某一个角落而已。她学会了只在独处时才默默品尝那些痛、那些恨!
     此时,在山的那一头,樊知古半是敬佩、半是不解地看着身边的赵匡胤,轻声道:“陛下,您真打算一直不现身吗?您这样为她,却又不让她知道,您太苦了!”
     赵匡胤嘴角漾着的笑容却是幸福的。摇了摇头,说:“这样朕已很知足了,如果朕现身,娥皇一定会怀疑窅儿的,朕不能让娥皇伤心。”
     “唉!”樊知古不再多言,只报以长长的叹息。
娥皇在宫外2
这些时日以来,赵匡胤便是这样,抛下大好的江山,每日都要抽空出来,隔着距离远远望一眼最心爱的女子。
    他翻遍了古书,为她寻找最动听的语句。为她写劝世语录,看她一日日好起来。然后又回到宫中挑灯夜批堆积如山的奏折。他几乎没有休息。
     又是新的一日,朝阳似火,来得别样勃勃生机。
     “姐姐,咱们舞一段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