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战功第一?”孙教授抬着头去看那牌坊正上方刻的字。借着手电有些模糊的光辩认了一阵,嘴里跟着念了出来。
那牌坊高约七八米,四柱三门。上方由柱隔开形成了三个牌匾样的石牌。间的门对应着道路,稍宽一些。也较两侧要高出一层。各石牌的顶上还有用来遮雨的石檐,伸出犹如屋檐一船的檐角向着四周微微翘起。
用来作支撑的是四根将近一尺方圆的石柱。上面刻着些云朵一般的花纹。每根石柱在垂直于牌坊的方向上还各有一个葫芦形的石制支脚。让整个牌坊从正上方往下看形成“丰”字形以增加结构的稳固性。
牌坊这东西我也见过,在永顺县城南的不二门公园里便有。结构同现在的这个也是相差不多。所以我只是随意看了几眼,便去警惕着四周。至于这牌坊上的花纹刻字,我就没有孙教授那样的耐心去一一细究了。
“这牌坊是干什么的?”彭老板到了牌坊边,一边上下打量着一边去问孙教授。
“应该是个功德牌坊。”孙教授是个乐为人师的人,听到有人问,一边研究着那些石刻一边就回答了出来。“这牌坊上刻着东南战功第一,应该是当年土司王抗倭的王江泾之战。我记得当年明朝皇帝赐了彭翼南一个孙永享的牌坊,立在了老司城。这里这个大概也是给彭翼南立的功德牌坊吧。”
“彭翼南?”彭老板对彭翼南这个名字显得很是用心。听了孙教授的话后有了些莫名的激动,嘴里嘀咕道:“那我们就肯定没来错地方了!”同时眼里的视线离了那牌坊,热切的望向了道路远处的那一片黑暗。可是在那片黑暗里,却在左右两旁隐隐有着淡淡的火光浮现。
“一门衔泽,世代承恩?”孙教授没理会彭老板嘀咕了些什么,继续看那牌坊上的字。
牌坊分三门四柱,每个门的上方都有一块刻了字的石牌。间稍宽的大门上面,高了一层,分成了两块石牌。因为站得近了最上面一块看不太清楚,孙教授只好先看了两边的石牌上刻了些什么。
“一门衔泽,世代承恩”这八个从孙教授嘴里说出的字应该就是这两边的石牌上刻的内容了。
这八个字听起来倒是有些“孙永享”的意思。我听着孙教授的话一边在心里琢磨。彭翼南除了是土司王,还是世袭永顺宣慰使。有了“世袭”两个字,彭翼南的孙肯定是代代为王。按古时的说*,那自然是皇恩不断,圣眷兴隆。
“果然!”我正自瞎想着,忽然又听到孙教授的一声感叹。回头一看孙教授已经退了几步,站在离那牌坊稍远一点的地方,正举着手电望着牌坊正最上方的那块石牌。
“什么?”我一时奇怪,不由的问了一句。
“孙永享。”孙教授抬手指了指那牌坊。“最上面刻的就是明朝嘉靖皇帝御赐的’孙永享’四个字。”
“哦。”我随口应了一声。“搞了半天这牌坊上除了那’东南战功第一’外,意思都差不多。”
“那里差不多了?”孙教授摇摇头。“’孙永享’是皇帝赐的,本来立在老司城。彭翼南在这里又立了一个,而且又加了几个字。’一门衔泽,世代承恩’。可能是给那嘉靖帝表忠心还是什么的原因。这个意思绝对不能说是差不多。”
我摇了摇头没有争辩。管他呢,这类问题对我来说毫无意义,而且要跟专门研究古代的孙教授去争我也明显实力不够。所以随便的听一听,也就算了。
孙教授弄明白了牌坊这边的石刻,又兴冲冲的转到了另一边去研究。同样是高举着手电望向石牌,可我看他的脸色,却是逐渐又皱起了眉头。神色也显得有些古怪起来。
我心里一奇,心想牌坊上的石刻,要么是字要么是画,还能让人看出什么古怪来?正自猜测,却又看到孙教授向我一招手。“小卫,过来,你眼神好,看看那上面写的什么?”
“哦。”我狐疑着跑过去抬头一看,原来牌坊上那石牌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若是光线充足而且距离合适自然是不难看出刻得是些什么。可如今靠着模糊的手电照明,又是抬头仰望,那些小字还当直是没*分辩。至于孙教授那古怪的表情,自然是得了充足的研究材料心里激动,却又碍于自己的眼力不行看不真切,夹杂着无奈与着急而所产生的。
我运足了眼力往那石牌上看了一阵,可石牌上的字大小不过一寸见方,又是密密麻,实在是看不清楚,无奈之下只好冲着孙教授摇了摇头。“那字太小了,看不清楚。”
“那你们有没有人看得清楚?”孙教授一脸急切的又去询问其他人。
彭剑余波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就皱起了眉头,连连摇头。只有刘彬瞪大了眼睛看了一阵后,犹豫着说道:“最上面有几个大些的字勉强看得清楚。”
“是什么字?”孙教授马上追问。
“那字歪歪扭扭的,又是繁体,我可认不出来。”刘彬无奈的把手一摊。
“认不出来?”孙教授哭笑不得。想想也是,现在的人有几个人认识繁体字的?更别说还是几百年前那种象一堆蚯蚓盘在一起般的字体。
孙教授看看刘彬,又不舍的看了看那牌坊,忽然有了主意。“那你看得出是什么形状不,你照着描给我!”
“呃?”刘彬一愣,望望那石牌,字虽然认不出,大概的形状还是看得见,照着描虽然麻烦了一点,可迎着孙教授渴求的目光他最终还是不好拒绝。
于是孙教授摊开了手掌,由刘彬一个一个去照着石牌上描那几个字。我们只能呆一边等着。好在这里似乎还没什么危险,众人除了要保持着警惕以外也没什么怨言。只是彭老板就显得有些急了点,不安份的踱着步,想来是迫不急待的想舍了这牌坊,继续前行去找那所谓的土司王宝藏了。
“这样,这样……”刘彬一边看一边描了半天,孙教授终于大概知道了那几个字是什么。
“祭永顺土兵?”孙教授嘴里念叨着。“可能是彭翼南找人写的祭悼阵亡士兵的章。居然也刻在了这上面。看来彭翼南倒也是个爱兵的将领。”
“你们看完了没?”彭老板见刘彬停止了描绘,逮着机会便上前问了一句。
“那里会看完呢,才刚搞清楚个章题目。”孙教授心里明白彭老板询问的目的,望着那刻满字的石牌颇有些不舍。
“那个以后再看吧,我们还是先……先去把高强找到了再说吧。”彭老板劝道。对他来说,这牌坊又不能拆了带回去,这便与他来的目的毫不相干。
“谁?”孙教授还没回话,旁边一直警戒着的余波突然叫了一声!我应声望去,只见前面街道的角落里一个黑影一闪,便没入了黑暗之。
顿时几个拿着步*的人都将手里的步*往着那边瞄了过去。我顺便往四周看了一下,除了刚才闪过的那个黑影,四周依旧是一片死寂。
“会不会是高强?”一直警惕的几个差不多都看到了那个黑影。彭剑也例外,他端起*见那边又没了动静,心里一犹豫开口问了一句。
小说推荐
- 湘西赶尸鬼事之迎喜神
- 湘西赶尸、衡阳害手、苗族蛊女、炒骷算命、犀照、阴刀,你知道或者不知道的民间异术,你想到或者想不到的道 教玄术,跟着本书,走进全新世界,体验前所未有的刺激湘西赶尸、衡阳害手、苗族蛊女、炒骷算命、犀照、阴刀,你知道或者不知道的民间异术,你想到或者想不到的道 作者:凝眸七弦伤所写的《湘西赶尸鬼事之迎喜神》
- 科幻小说凝眸七弦伤完本
- 最新章:完本感言
- 湘西赶尸鬼事之造畜
- 湘西赶尸、江北造畜、西南痋毒、南洋降头…这些道门邪器是否真实存在?种种秘术闻其名,民间不可思议的道法尽在本书 作者:凝眸七弦伤所写的《湘西赶尸鬼事之造畜》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玄幻小说凝眸七弦伤完本
- 最新章:【838】 后记
- 湘西赶尸之民国鬼事
- 我们湘西有三大奇怪的现象,外人无法理解的,那就是赶尸,放蛊,落花洞女 民国湘西少年沈文自幼灵异,习得绝世道法。偶遇赶尸迷局,一路逃避追杀,阴兵借道,亡灵马车,赶尸客栈,人肉排骨汤,人骨造人,落花洞女,湘女放蛊,诅咒之谜,阴魂成亲,鬼王娶妻等等事件层出不穷.辰州符桃木剑捉民国之鬼,千秋中华国术威震敌酋
- 都市言情楚江风雪完本
- 最新章:本书故事已经再度发表,谢谢大家移步观看
- 湘西异事之十二悬门
- 恐惧着那遥远而神秘的疆域,八千六百里大荒原,诡异的唐门赶尸,不可预知的苗人巫蛊,扑朔迷离的旅途,黑暗的尽头到底是光明还是另一道门…传说在湘西有一片大荒原,方圆八千六百里,那是一块永远没有宁静的地域 神秘的唐门赶尸,云南的苗疆巫蛊,疯狂的荒原狼群、传说中的埃博拉病毒、黑水村的活死人,失落的良渚文明,天
- 恐怖灵异陈凯连载中
- 最新章:暗流汹涌(二)
- 灵变湘西
- 《灵变湘西》作者:罪化王十一作者感言:谢谢各位热情的读者和我一起完结了第一部的故事。撒花,今天拜托大家也多多投票哦,因为罪化的完结文那是相当的稀有,看到完结的同学你们今年都会有好运气的 哈哈哈orz我真是一个以挖坑不填为乐趣的人 好吧,请期待下一部作品校园鬼故事哦,罪化要把恐怖级别升到海岭的水准了
- 恐怖灵异未知连载中
- 湘西蛊毒
- 全方位破解湘西赶尸千年之谜,悬疑探险类小说之巅峰版,带你走进湘西,领略死亡与惊艳的恐怖之旅。上千土匪夜攻新寨,一具僵尸却在人群中大开杀戒,这里面有什么玄机?中了勾魂蛊的人会怎么样?老赶尸匠到底知道多少稀奇古怪的事情?死而复活的人到底是什么人?谁在暗中一步步地施展着所谓的计划—连串的悬疑背后,是谁制造
- 恐怖灵异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0章
- 湘西诡事之养尸秘录
- 爷爷临死前,给我的遗言相当古怪,要我不能唱丧入殡,也不能马上将他的尸身埋入坟山阴宅之中,而是要斜插着葬在我们老宅的院子里面,头朝下,脚朝上,三分入土,七分在天,呆足了七天之后方才可以正常入山掩埋 我并未照做,从此,便怪事不断,直到那天,已经入土掩埋的爷爷骤然出现在我的床头…自古湘西赶尸传说不断,巫蛊
- 玄幻小说装甲悍将完本
- 最新章:新书发布了
- 湘西秘术闯都市
- 一个天真懵懂的湘西农村少年,却在冥冥之中肩负着祝由十三科秘术的传承与发扬 在亲历了童年时诸多天马行空脑洞大开的奇闻异事后,他又将以怎样朴实无华的心态,携着祝由秘术与童年好友闯荡物欲横流的大都市 品味过人生的寂寞与繁华,见识了城市的纸醉与金迷,弱小而贫寒的湘西子弟,最终能否在伪善与假恶的人性中得到升华
- 侦探推理江陵散人连载中
- 最新章:第1370章 结局
- 老九门之湘西往事
- 揭秘老九门张大佛爷以及二月红等人在湘西的一段秘密往事,它应该是整个老九门拼图中最重要的一块 作者:南派三叔所写的《老九门之湘西往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南派三叔连载中
- 最新章:第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