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只为遇见你

第13章


“我说韩少华,我怎么发现你越来越不讲道理了?”
“我一直都这样,你今天才发现?”
“今天是女儿生日,我不想跟你吵。”
韩少华和周萍萍做好了为女儿庆祝生日的准备。
“蓉蓉,你许个愿吧!闭上你的眼睛,对,把你心中的愿望轻轻地告诉自己。不要说出来,说出来就不灵了。”
蓉蓉闭上眼睛,脸上带着微笑,看上去很幸福的样子。
“蓉蓉,你刚才许的什么愿呀?”
“妈妈,你不是说不要说,说出来就不灵了吗?”
“好,好,妈不问了。”
“来,吹蜡烛。”
十一支蜡烛上燃烧着十一支火苗。就像一颗颗年轻跳跃着的心。
今天晚上,蓉蓉似乎不太高兴,在她的微笑里藏着一种不快,她终于忍不住了,“爸,妈,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你们以后能不能不再吵架了?”
“哦,蓉蓉,你放心,我和你妈妈约好了,我们以后有什么一定好好商量,大家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绝不再吵架了。”
蓉蓉看着周萍萍,“妈,爸爸说的是真的?”
周萍萍看了韩少华一眼,很肯定地说:“是真的,你爸爸说得对,我们以后要好好过日子。不会再争争吵吵了。”
“爸,妈,我们来唱歌,好不好?”
“好啊!”韩少华和周萍萍同时答道。
 
 
他们打开了音响,手拿着话筒唱起了卡拉OK,蓉蓉提议爸妈来个情歌对唱。爸说他最拿手的是《纤夫的爱》,妈说唱《知心爱人》。最后蓉蓉拍板了,他们先唱《纤夫的爱》再唱《知心爱人》,一家人其乐融融,玩得十分开心。 
韩少华和周萍萍又和好如初了。 
因为车也卖了,现在两个人都在家,没有工作,闲着也不是办法,两口子经过商量,决定把房子卖了,搬到镇上去住,并决定在镇上租一个门面,卖布料。 
搬到镇上后,他们住的地方离王强不远。 
王强每次路过韩少平开的店子,如果看到韩少华在,他就会和周萍萍打声招呼,当然顺便也会喊一声:“华哥,生意不错吧!”然后便骑着摩托车扬长而去。 
有时,王强见周萍萍一个人在,他就进去,借问布料为由和周萍萍聊一会。自从周萍萍也买了手机后,王强有时候心情很郁闷,就打电话给周萍萍,和她聊天,诉说自己的心事,当着很多人的面,叫她“萍姐”。私底下却叫她“萍萍”,周萍萍早已习惯了,也不想纠正,和他太认真。 
王强和一帮兄弟喝酒的时候说出了一大堆的心里话。 
“我说哥们,你干嘛老打光棍,像你这种条件想跟你的排成队,一个连还不止。” 
“岂止一个连,我看是一个加强连,一个大队。” 
“哎,哎,我说兄弟,夸你一下,你还真以为自己那么走俏,就你那点钱,包二奶,保你不出一年,就成穷光蛋了!” 
“你懂个屁,你知道我有多少钱?我告诉你,我王强有的是钱。” 
“又吹,又吹,你有多少钱?” 
“我不告诉你。”王强喝得摇摇晃晃的。 
另外一个人说道:“你不知道,有一次我听强哥说过,他是为了一个叫周萍萍的女人,才不结婚的。” 
“哎哟哟,我还真看不出来,原来我们的阿强还是个多情种,为了一个女人不结婚,值吗?” 
“对,对,他说得对,我就是为了她——周萍萍。”接着又指向前一个哥们:“你知道什么是爱情吗?这你得向我学习学习,我当你老师。啊!交学费我包教会你!” 
“我看你是喝醉了。” 
“我没醉。我没醉。”说完王强一头栽在了酒桌上,睡着了。 
有几次碰巧王强在店里和周萍萍聊天,碰巧被韩少华撞上了,但王强手里总不忘拿个布料,而且装作在选布料,谈价钱,那样子还真像,最后还买走了一块布料。 
尽管韩少华心里面气呼呼的,但想想人家也确实做了生意,再说了他和周萍萍说好了,不再吵架了,已经一二年了,他们从来没大吵过,平时斗斗嘴也很正常。
第十七章
周萍萍回忆着这许多年的生活,百感交集,那许许多多的回忆里,既有幸福,也有痛苦,也许人生就是痛并快乐着的。周萍萍太累了,不仅身体累,心更累,她在极度的伤心中不知不觉睡着了。
醒来时,已经是晚上七点了,她匆匆地赶往医院。
推开门,韩少华一脸微笑,并无丝毫责备,目光里满是关切。
“萍萍,你怎么了?你哭过,一天不见你,发生什么事了?”
“我——没事,这不好好的。”
“对了,你中午吃饭没有?”
“吃过了。”
“骗人。谁给你买的?”
“我这不是有手有脚吗?能走会跳的。中午和一个朋友出去搓了一顿。”
韩少华朝周萍萍笑笑,周萍萍望着她。
“望着我干什么?”
“人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的眼睛已经出卖了你,从你飘忽不定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你在骗我。”
韩少华顿了一下。
“我不饿,我又没干活。”
“快睡吧!”周萍萍把饭菜递到了他手上。
韩少华在医院里住了一个星期,就出院了。出院那天,陈秀连也去看了他。
陈秀连那天先到市二中去了一趟,去看看若希,若希他两个星期才回家一天,学校对他们管得很严,学习上也抓得很紧。
他顺便拜访了班主任杨老师。
“您儿子本身学习基础很好,学习上也很用功,但有些偏科,文科好,理科差,要是读文科的话他可能更有优势。”
“可现在文科考取的人很少,听说比例很小,杨老师是不是?”
“当前的现状是你所说的,我们学校理科每年考取一百多个本科,文科却还不到三十个。”
“说实在的,若希性格很孤僻,似乎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他是不是有忧郁症?”
“我这孩子就是老实,原来都是这样。”
“可毕竟现在这个年代的孩子思想很活跃,可他与众不同,这样对他将来的成长不利。孩子心理健康很重要。我觉得你应该对他放开些,不要对他管得太严。在他们这个年龄段,管得越严他就越叛逆。”
“杨老师,您看我给您带了点土特产,还希望您能收下。”
“您下次就不要再带东西来了,我这都有。”
“你们城里人不稀罕什么,我真不知道该给您带点什么,后来想想带些我们那边正宗的土特产。”
“哪里,哪里?我也是一个农民,老家也在农村……”
杨老师和陈秀连聊开了。陈秀连这个人很随和,很善于和别人交往。可是她从来就没有发现自己有这个优点。
后来杨老师专门找若希谈了心。
“若希,告诉我,你整天心里在想些什么?”
若希笑笑,有些腼腆。
 
 
“杨老师,没想什么。” 
“想着怎样写一部小说像韩寒那样也出个名?还是想着将来出去像张艺谋一样,当个大导演?” 
“张艺谋?这怎么可能?” 
“这有什么不可能,人家张艺谋27岁才去学导演,你才多大?十八岁,做人要有抱负,完全有这个可能,你没有听过一句广告词吗?——一切皆有可能。” 
杨老师是出了名的能吹会侃,而且很幽默,同学们都喜欢听他的语文课。 
若希很想笑但是忍住了。 
“想笑是吧?想笑就笑出来嘛。” 
“那你究竟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的,何苦跟自己过不去?” 
若希什么也不说。 
“你是不是暗恋谁又不敢说?” 
“杨老师,我绝对没有。” 
“你这么紧张干什么,我只是随便说说。其实班上同学对你评价很高,可能还有人暗恋你呢?” 
若希沉默了。 
“若希,做人最重要的是自信、乐观,你年纪轻轻,十八九岁,正是思想最活跃的时候,放开一些,你会更优秀的,真的,相信老师。” 
若希的笑容总是显得腼腆、拘谨。
第十八章
杨老师讲起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我从师专毕业后在镇里教初中。二十三岁那一年,我在大街上被车撞了,当时司机开着车跑了,我昏倒在地上,我也不知道我在地上躺了多久,后来一个女孩子救了我……”
讲着讲着,杨老师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从前。
“妈,你看,那么多人干什么?”
“走,过去看看。”
当时杨老师昏倒在地上,身上全是血。
“为什么不送医院?谁是司机?”
没有一个人回答那个女孩,她一个人大声喊叫着,都怕承担责任,围观的人连忙散开了。
那女孩想拦一辆车,可司机一看,都不愿意带,全跑了。女孩很伤心失望,她心急如焚。
“阿静,妈劝你别管这事。”
“谁说我不管,我今天就偏要管。”
“阿静,你到底听不听妈的话,管管管,你到时候自己惹一身臊,你怎么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妈,一个人的生命很宝贵的,人都快死了,还管那么多,管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今天管定了。”
“阿静,我看你也太不像话了,世界上那么多人需要帮助你管得了吗?”
“就因为人人都这样想,所以这个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残酷、无情、冷漠!”
“妈,你在这看一会,我去打个电话。”
120很快就到了。
阿静把杨老师送到了医院,阿静的妈对女儿的做法非常生气,很想离开但又担心女儿一个人,何况天色已晚,所以也只好跟着去了。
阿静十六岁出来学手艺,十八岁自己在镇上开一家服装店,就是专门做衣服的,今年才二十一岁,但是思想上比一般女孩子成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