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奴?农民也有奴隶?”
百官不由一奇,要知道华夏早就已经没有了奴隶,只有农民和佃户,而在遥远的吐蕃竟然还有最为残酷的奴隶制度。
范正解释道:“农奴乃是吐蕃特有的一种现象,介于奴隶和农民之间,他们并没有财产,还要承受农奴主残酷的剥削,和高昂的赋税,乃是吐蕃最底层,最穷苦的一批人,而且数量众多,大约占据吐蕃九成以上人口。”
当下,范正将吐蕃农奴制度的详情一一道来。任何小错就会遭来最严酷的惩罚,未能支付高昂的租金,甚至有可能被判死刑。
“啊!如此一来,那吐蕃农奴又岂能不反抗!”
百官惊呼道,如此说来,吐蕃的农奴如同生活在地狱一般,简直是历朝历代王朝末年还要恐怖。
华夏早已经废除了奴隶制度,而大宋最多的乃是自耕农,很多地主招佃户耕种土地,还需要给佃户留下足以生活的收入,要是按照在大宋推行吐蕃农奴制度,恐怕早就烽火连天,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股烟尘遍地。
根据朝廷的统计,只要有三成的百姓失去了土地和生计,那这个朝廷就会处于崩溃边缘,而吐蕃却能将如此残酷的农奴制度推行下去,还没有让九成的农奴反叛,在满朝百官看来简直是一个奇迹。
“农奴制度能够推行下去,除了吐蕃领主残酷的镇压,让其不敢反抗,还有吐蕃佛门也是功不可没,其宣扬农奴的处境乃是业果。”范正冷笑道。
“业果?”
赵煦眉头一皱,对于这个词极为陌生。
苏轼当即上前解释道:“业果乃是佛家词语,又名因果,意思就是前世因,今世果。”
范正愤然道:“吐蕃佛门让农奴相信他们今世受苦是因为前世造了孽,惟有不断承受苦难,方可才能洗清罪孽,下世就能转生到更好的境界,过上领主的生活。”
“这他们就相信?吐蕃农奴足足有九成,领主和僧侣只有一成,哪怕就是有轮回,其也要再受八世轮回才能轮到一次享福。”
赵煦目瞪口呆道。
这些农奴未免太好骗了吧!如此简单的道理就算不明白?
相反!大宋的刁民就很多,明明大宋王朝对百姓已经够好了,依旧盗匪不断。
范正无奈道:“那是一群化外之民,落后愚昧,再加上吐蕃佛家的诱骗,这才让他们信以为然,当然也并非没有农奴反抗,只是反抗会遭到更加严酷的镇压,再加上身体和精神的控制,农奴这才渐渐认命,不过我等庆幸,文明是掌握在大宋的手中,吐蕃农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反而给了大宋快速平定吐蕃的机会。”
“范爱卿的意思是解救农奴?”赵煦眼睛一亮道。
在任何社会穷人最多,尤其是吐蕃农奴的日子过的更是深水火热,大宋军队过去可不是占领吐蕃,而是解救农奴,这可是王师行径呀!
“妙呀!”
范纯礼醍醐灌顶道。
吐蕃的领主才多少人,僧侣又有多少人,如果大宋能够将人数占据九成的农奴解救,那就代表会有九成吐蕃百姓站支持大宋,那原本不稳的吐蕃岂不是瞬间平定,别说进行大迂回战略的第三步后方无忧,甚至吐蕃会成为大宋的进攻大理的最大助力。
范正点头道:“大宋不但要解救农奴的身体,还要给农奴分配土地牛羊,让其成为自耕农和独立牧民,不再依附于领主和寺庙,还要解救农奴的思想,官家可是亲自下令,赦免牧民的业果,赦免其前世的罪恶,让其不再受吐蕃僧侣的控制。”
百官纷纷点头,吐蕃农奴的制度实在是太过于残酷了,只要能够让农奴脱离领主和僧侣的控制,他们相信没有人愿意再回到农奴的生活,那时他们能够依靠的只有大宋朝廷。
“那些土地和牛羊从哪里来。”章惇忽然诧异道,大宋本就已经财政紧张,若是再拨付大量的钱财解救农奴,恐怕会让大宋财政雪上加霜。
范正顿了顿,一咬牙道:“农奴世代为领主和寺庙劳作,是时候获得一些微薄的回报。”
“微薄的回报!”
满朝百官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范正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让农奴直接瓜分领主和寺庙的牛羊和土地。
“吐蕃乃是大宋快速平定的占领地的一个实验,如果此法行之有效,日后大宋还有很多新的占领地来满足大宋人口大爆炸的需求,足以让大宋所到之处,箪食壶浆,百姓夹道欢迎,既大大增加大宋的胜率,又能快速控住该地区。”范正郑重道。
“此乃邪方也!”
章惇沉默片刻,凝重道。
百官也纷纷沉默,他们都是大宋的大地主们,从本质上和吐蕃的大领主以及占有土地的僧侣寺庙并无区别,范正提议解救农奴的邪方,或许有一天会运用到他们身上。
范正点了点头道:“此方的确是邪方,但是却对大宋更加有利,诸位大人心中清楚,大宋武力并不强,而且吐蕃距离大宋山高水远,若是吐蕃反叛,大宋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进行第二次征战,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此邪方,一劳永逸的快速平定吐蕃。”
“可是那些吐蕃领主的利益呢?”御史杨畏质问道。
范正解救农奴的邪方让他感到心惊肉跳,让他忍不住为那些吐蕃领主辩解。
范正沉默片刻道:“其一,这些领主乃是吐蕃最有可能的叛乱之源,支持农奴瓜分领主和寺庙的牛羊和土地,一方面可以削弱领主,又可以让农奴归心,一举两得。其二,这些领主并非是宋人,大宋没有义务保护他们的利益。其三,为了大宋的大迂回战略顺利完成,必要的牺牲也是值得的。”
范正说完,满朝百官纷纷默然,站在地主的立场上,他们自然不希望使用范正解救农奴的邪方,而站在大宋的立场上,他们不得不承认,此邪方必将立竿见影,让大宋牢牢控制住吐蕃,这其中的好处让朝堂根本无法拒绝。
赵煦虽然对此法举双手赞同,然而考虑了百官的反应,当下配合道:“诸位爱卿皆是苦读圣人之书,吐蕃农奴如此水深火热,岂不是有违孔圣之仁,我等又岂能视而不见。”
满朝百官不由郝然,他们经常口中宣称重义轻利,而如今却面对个人利益和国家大义相冲突,结果被官家抓住了现行。
“官家教训的是!我等赞同此法!”
百官纷纷附和道。
正如范正所说,农奴制度乃是奴隶制度的变形,早已经被华夏所淘汰,他们此举也算是顺应天道,顺势将吐蕃从农奴制度变更到封建制度。
更别说,大宋还有大迂回战略需要完成,不可能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贫瘠的吐蕃高原上。
当下,范正的邪方,再度获得了满朝的通过。
赵煦见状大喜道:“传旨种朴,在吐蕃利用金瓶掣签的方式选出新的唃厮罗,同时在佛家扶持另一个活佛,从今以后,唃厮罗和活佛转世必须使用金瓶掣签,上报开封方可继位,同时解救所有的农奴,赦免其业果,并为其分配土地和牛羊,让其成为自耕农。”
“官家仁慈。”
百官纷纷恭维道。
百官相信此法一出,吐蕃定然会快速平定,届时大宋的目标就只剩下大理。
“传旨,大理高氏以下犯上,以臣逼君,逼迫大理数代皇族出家,更狼子野心,谋权篡位,自立为帝,朕身为华夏之中,又岂能坐视不管,令高升泰立即退位,将皇位皇权还于段氏。”赵煦傲然道。
赵煦此举可谓是大义凛然,他乃是帝王,自然对高升泰这种权臣极为痛恨,更别说大宋作为大理的宗主国,为其出头可以说名正言顺。
更别说当初高丽内部同样也是小皇帝继位皇权不稳,大宋派遣童贯开辟丝绸之路,顺便对小皇帝扶持,让高丽小皇帝彻底坐稳了皇位,这一次,也算是师出有名。
老实人范纯礼眉头担忧道:“启禀官家,据说高升泰身体不好,早有退位之心,若是其顺势主动退位,我大宋岂不是师出无名。”
一旁的范正冷笑道:“父亲多虑了,高升泰早有谋逆之心,其刚刚坐了皇位,若无外力干预,其死后或许会让自己儿子重新扶持一个段氏傀儡皇帝,继续把控朝堂,如今大宋主动干涉,高家定然不敢轻易放弃皇位和皇权,否则在大宋的支持下,段家一旦掌控实权,那就是高家的灭门之时。”
赵煦微微颔首,高家掌控大理朝堂,是谁当皇帝都无损高家的权势,而大宋主动干涉,段家真的有可能掌控实权,高家将会真正感觉到威胁,自然更加不会轻易让出皇位。
“而且就算高家主动将皇位还给段氏,那就彻底中了圈套,大宋则顺势追究高家谋逆之罪,高家失去了皇权,再失去兵权,那高家必死无疑。”范正重重挥拳道。
如此一来,大理权臣高家无论是否退位,都将落入大宋的圈套,此战大理内外交困,同时还要面临吐蕃和川蜀之地两面夹击,南下大迂回战略将会顺势完成。
百官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幸亏邪医范正属于大宋,若是在他国,将种种邪方用到大宋身上,恐怕大宋也要遭其毒手。
朝会结束。
有关朝廷的决定立即被快马加鞭送往吐蕃高原,等到种朴收到了来自朝廷旨意已经是半个月以后了。
“将军!这一次朝廷准备再派来多少厢兵!”姚雄迫不及待道。
上次青塘不稳,他们向朝廷求援,朝廷最终派来三万建设兵团,配合青塘守军,这才稳定住局面,这一次吐蕃高原的面积更胜青塘数倍,朝廷至少要派来五万建设兵团,不!甚至是十万建设兵团恐怕才能震慑住局面。
种朴看着朝廷的旨意,脸色凝重道:“朝廷决定暂时不派一个厢兵前来。”
“什么?”姚雄不禁惊呼道。
虽然他们直接阵斩了溪巴温父子,消灭了吐蕃最大的抵抗者,然而宋军在吐蕃毕竟是外人,所能控制的仅仅是逻些城,等较大的城池。
虽然宋军实力强大,然而宋军孤军深入,姚雄始终觉得吐蕃危机重重,处处小心谨慎。
种朴继续道:“朝廷非但不派遣厢兵前来,还要求我等开春之后,配合川蜀,分兵夹击大理。”
“这是哪个傻子出的主意,这是要我们宋军全军覆没么?”姚雄闻言,顿时破口大骂道。
宋军本就在吐蕃高原不稳,再分兵一半去攻打大理,恐怕刚刚臣服的吐蕃各部都将反叛,到时候兵少将寡的宋军将会面临四面楚歌的局面。
“此乃邪医范正所献之策!”种朴道。
“呃!将军定然是戏弄下官,将厢兵改造成建设兵团,本就是邪医范正之策。”姚雄不信道。
建设兵团本就是范正的得意之作,再加上范正的邪方哪一次不是立竿见影,他又岂能看不到吐蕃可能存在的危机。
“正是范太丞看到了吐蕃的危机,所以想到了另一个邪方,哪怕不出一兵一卒,也能让宋军控制吐蕃。”
种朴不再逗姚雄,将手中的旨意交给姚雄。
“这怎么可能?”姚雄根本不信,然而当他接过手中的旨意定睛一看,顿时睁大了眼睛。
“扶持两个活佛,解救农奴,果然是邪医范正的邪方!姚某服了!”
姚雄顿时赞不绝口道。
作为将军他自然不管政治,从军事角度上来看,大宋如果能够让九成农奴归心,别说是让宋军留下一半兵力镇守,就是宋军尽数出征,吐蕃依旧高枕无忧,甚至他们还能从吐蕃征收不少兵员出征。
“来人,去请大昭寺的高僧请来,同时对一众吐蕃领主下令,朝廷传来旨意,让其来逻些城领封赏!”种朴当下吩咐道。
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十二岁岁等身像,素来对汉人较为亲近,再加上如今的大昭寺并非吐蕃佛家之首,却有一定的影响力,正是大宋扶持活佛的最佳之选。(本章完)
小说推荐
- 和魔君私定终身后
- 他是被逐出神界的废神,虽保留记忆和修为,却生生世世活不过二十四岁;她是被神王宠爱的神界公主,意外流落凡界,修为尽失,成为了将军府邸的一个庶女 因为二千年前在神界天牢的偶遇,让他对她过目不忘,这一世,他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守护她“丫头,即便我这一世的寿命只有二十四年,即便我已.经从这个世界消失,我依然会爱
- 都市言情恋云薰儿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五十九章 此生定不负卿(大结局)
-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新定义李白
- 李白是四川五百年一出的天才,他的诗歌惊天地,泣鬼神,他的处世风格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物从来都被后世学人奉若神明,于是,人们也就往往忽略了诗人本身。事实上,除去了诗仙的身份,李白也是一个平常的尘世中人,他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追求;他有洒脱狂放的个性,也有为人诟病的喜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5章
- 李清照评传
-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也是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重视和喜爱的女作家之一。本书以信史为依托,以内证为根据,对传主的生平、思想和创作等作了全面面深入的论述,所附《赵明诚传》和《李清照年谱,并有助于对传主的进一步理解。全书考证谨严,分析细腻,文笔流畅,多有新见。书中对传主心灵和情感的逆探、体悟和论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6章
- 李清照别传
- 她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有过令人歆羡的爱情和幸福美满的婚姻,也有过国破家亡的颠沛和夫死再嫁的痛楚,命运宠爱她也戏弄她,人们曾经对她不屑却最终爱上她,她就是李清照,一个永远说不尽的女人 泠然完结旧文新开文完结文 作者:漱玉泠然所写的《李清照别传》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漱玉泠然完本
- 最新章:21 寻寻觅觅(2)
- 大唐:开局曝光私生子身份
- 贞观六年,秦寿穿越大唐,成为翼国公秦琼极为厌恶的庶子。机缘凑巧,在灵州立下赫赫战功,结果因为调戏刚刚许配给长孙冲的长乐公主,险些领了盒饭 万幸,这一年李世民良心发现,三千怨女放出宫,四百死囚来 作者:破怀所写的《大唐:开局曝光私生子身份》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破怀完本
- 最新章:第513章 大唐之福(大结局)
- 大宋:开局宋徽宗面前密谋造反
- 杨傲穿越醒来,发现成为北宋末年大奸臣杨戬的私生子 小日子过的蛮滋润嘛,要啥有啥,可以躺平了 不过想到还有几年,金兵就要南下 杨傲立马慌了,鼓起勇气对杨戬建议道“老爹,咱家招兵买马,密谋造反吧,不瞒您说,大宋没几年就要亡了,再不动手自保,就完了 噗通 杨戬吓的冲一旁的世叔跪下了 杨傲不满的看向自己的便
- 穿越架空七宝擂茶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结局
- 大唐:开局和李世民称兄道弟
- 陈荣穿越到大唐,成了一个庄子的庄主。靠着坑爹系统奖励的种子,带着庄民们发家致富 贞观元年,诸州洪涝灾害爆发,灾民成群。愁云遍布的李世民决定微服私访,体察民清 来到一个庄子前大惊“为何天下灾民成群,此处却一片欣欣向荣之像“请问大哥,你口中所说的土豆是何物”玉米又是何物 陈荣大怒”你是十万个为什么吗?自
- 穿越架空颜值最高的草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百一十四章 回庄(大结局!)
- 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
- 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作者:坐化所写的《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坐化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十章 剪不断
- 大唐:我真不是皇长子李秋李世民
- 大唐,贞观二年 李秋意外穿越大唐,成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遗失在民间的长子 因为一场意外,李秋机缘巧合下,救下了重伤不治的李二等人 不想,因为三颗小痣,李秋的身份被意外发现 李秋家中的红薯,土豆也被一一曝光 从此,不一发不可收拾 多日后,一身龙袍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来到了李秋家中 身后房玄龄,杜如晦,程咬
- 都市言情穷酸书生连载中
- 最新章:第88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