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在取得吐蕃大捷的时候,开封城正值新年时节。
新年乃是华夏传统节日,每当新年到来,大宋百姓家家户户都传来欢声笑语。
绍圣四年匆匆而过,这一年对大宋来说,是最为顺心的一个年份,随着朝廷变法成功,朝廷赋税明显增长,百姓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就连黄河水灾的影响也降到了最低。
整个大宋都在休养生息,全力发展经济,虽然开始吐蕃还有战事,然而对于大宋国内来说,只要是辽夏联合出兵,根本不放在心上。
垂拱殿内,赵煦正襟危坐。
“臣等参见官家!”百官纷纷朝拜道。
“官家有令,新年大朝会,百官贺喜!”杨戬尖声道。
今日乃是新年大朝会,乃是朝廷传统,每年的新年之后的第一个大朝会,都会总结去年的得失,当然在这个欢喜的日子。
当然普通年份都是报喜不报忧,而绍圣四年则是大宋当之无愧的丰收年,如今大宋国内蒸蒸日上,辽夏对大宋退避三舍,乃是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垂拱殿内群臣云集,一个个脸色浮现出喜色,很显然目前大宋的成就让他们都颇为自傲。
“启禀官家,黄河水灾中的百万灾民已经安置完成,黄河泄洪区已经规划完成,只待黄河泄洪闸工程完工,黄河将会改变数年一决口的局面,抵御洪水的能力将会达到五十年一遇。”范纯礼率先上前报捷道。
范纯礼一直在运城附近,负责赈灾和治理黄河的重任,虽然受灾面积较小,灾民也得到了妥善安置,再加上民间大量的捐款,朝廷没有花费太多的钱财。
然而范纯礼除了赈灾之外,还肩负着治理黄河的重任,这才是一个大工程,他直到年前大致完成,这才匆匆归来,为此还没少落马氏的抱怨。
曾经马氏乃是妾室的身份,自然对范纯礼百依百顺,而如今马氏被抬为正妻,更是五品诰命夫人,范纯礼也只能连连赔不是。
“抵御五十年一遇的洪水!”
百官不禁脸色一喜,黄河水灾乃是大宋的心腹大患,三五年一决口,屡屡让大宋损失惨重,若是能够抵抗五十年一遇的洪水,将黄河决口的时间从三五年一次,变为平均五十年一次,足以改变黄河频繁泛滥的局面,再加上范正创出的封堵决口的方法,定然可以将黄河水灾降到最低,这对大宋的好处无言以喻。
“此次治理黄河成功,范相公功不可没,范相公辛苦了!”赵煦大喜道,
黄河如今能够抵御五十年一遇的洪水,再加上范正创出丰水期堵决口的方法,大宋抵抗水灾能力大大增强,他再也不用时刻担忧黄河泛滥,可以全力振兴大宋,集中力量完成自己的一统天下的大业。
“治黄之功劳!”
百官不由复杂的看着范纯礼,世人皆知范纯礼之所以能够立此大功,皆是邪医范正的邪方,但是谁让他们是父子,再说范纯礼能力虽差一点,但是办事勤勉,屡屡将范正的邪方发挥到极致,也算是半个能臣。
“半个能臣!”
范纯礼哪里不知道百官对他的评价,然而一开始他还会心生芥蒂,从亳州开始,到开封知府,再到如今的宰相之位,哪一个都有范正的影子,如今他早就已经任命了,甚至还有点洋洋得意。
作为官员知人善用也是一种本事,更何况那是他的儿子,旁人也只有嫉妒的份。
“启禀官家,治理黄河乃是千秋大业,既然范相公在下游治理黄河已经初见成效,微臣认为中游黄土塬上对黄河支流的治理也需要加快速度,必须明年雨季前,在黄土塬上、都修建好土坝,打坝淤地,既可以拦截泥沙,又能起到蓄水的作用,让干旱的黄土塬蓄水防旱,可谓是一举两得。”宰相苏颂郑重道。
经过朝堂论证,和西北官府的实地考察,两方皆对于范正的修建土坝之方赞不绝口,修建土坝既可以打坝淤地,同时还可以蓄水,要知道西北黄土高原可是干旱少雨,能够用土坝截留下来一部份水源灌溉自然再好不过,还能减轻黄河水位压力,可以说一举两得。
再加上黄土塬水土流失早已经千沟万壑,可以用土坝代替道路,解决黄土塬交通不便的现状,修建土坝得到了朝野一致好评。
“可!传令西北诸路!加快组织民壮,修建土坝治理黄土塬。”赵煦从善如流道。
范纯礼退下之后,杨畏迫不及待,直接出列道:“恭喜官家,根据朝廷户籍统计,绍圣四年我大宋人口已破万万,超越历朝之最,实乃大宋之福。”
在这个时代,人口就代表着劳动力,就代表着财富,大宋人口破万万,顿时让百官为之一喜。
“人口破万万!”
赵煦不由脸色浮现出一丝狂喜,他没有想到这个速度如此之快。
华夏人口最多的时候在唐朝,盛唐的人口最为鼎盛之时也不过是天宝年间,人口才不过八千万,而经历过潘镇割据、五代十国之后,中原大地连年征战,华夏的人口出现了锐减,北宋建国的时候,人口只有三千多万。
而经过百年的发展,大宋如今人口已经超过万万,足以证明大宋在诸多方面是超过盛唐的,而且这个成就是在他在位期间达成的,自然是属于他的功绩。
不过赵煦独享这份荣耀也是理所应当,大宋人口暴增的确和他关系莫逆。
大宋人口之所以能够如此快达到万万贯,最大的原因就是其实行了摊役入亩,将役钱并入田亩之中,如此一来,减少了大宋的黑户,让百姓人口暴增。
其次就是医家大兴,医家医术的进步让百姓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人均寿命大为提升,尤其是女医的兴起,不孕不育的和剖腹产手术等医术进步,让婴儿的出生率和存活率大增。
再加上民间对于多子多福的追求,这才让大宋人口爆炸性增长,直到万万之多。
范正却对眉头一皱道:“启禀官家,大宋用了百年的时间,这才从三千万到达万万,如今医学大兴,百姓的平均寿命大增,婴儿出生率大涨,人口大爆炸即将到来,最多二十年,大宋人口将会达到两万万之多,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宋的人口将会更多,大宋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养活即将出生庞大人口,大迂回战略势在必行。”
“二十年后,人口两万万。”
百官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也就是说,大宋需要二十年后需要一倍的粮食来养活人口,而大宋的土地却不可能增长一倍,唯一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为大宋百姓找到土地。
曾经不少官员直接反对大迂回战略,认为官家穷兵黩武,不该图谋吐蕃和大理,只需专心对付辽夏即可。
而如今得知大宋人口大爆炸的理论,满朝官员再无一丝反对大迂回战略的心思,医术大进,大量的新生百姓出生,他们若不能为其找到土地和粮食,恐怕大宋将会率先崩溃。
然而今日乃是新年大朝会,乃是大喜之日,文武百官默契的没有提这个话题。
“启禀官家,大宋的赋税同样已达万万贯之多。”章惇主动再爆出一个喜事转移话题。
礼部尚书苏轼躬身道:“启禀官家,辽夏等诸多国度派遣使者传来贺帖,恭贺官家新年。”
“好!”
赵煦喜出望外,他没有想到好消息竟然接踵而来。
“天佑大宋,官家洪福齐天!”
百官纷纷恭贺道。
赵煦不禁壮志满怀,亢奋道:“朕取年号为绍圣,就是为了继承先帝变法之志向,如今变法四年,终于完成了先帝之遗愿,让大宋民富国强,再也不被外敌多欺辱,如今历时四年,终于有所成效。”
赵煦心中感慨不已,当初先帝宋神宗变法十六载都未曾完成的梦想,他本以为要一生来完成,却没有想到区区四年竟然取得了如大的成就。
“官家圣明!”
群臣纷纷恭维道。
百官也是脸色复杂,无论是旧党还是新党都脸色讪讪。
对于旧党来说,他们一直以来的立场就是坚决反对变法,甚至当时他们是支持高太后主政,不愿意支持赵煦亲政,而如今赵煦变法取得的如此大的成就,足以证明他们是错误的。
而新党更是脸色难堪,当初新党跟随宋神宗变法十六年,却没有让大宋富强起来,更让大宋出现了严重的党争,差一点将大宋拉入深渊之中。
而大宋目前变法的成就,要么是对新法的改动,要么是邪医范正所出的新法。
刚才新党还在笑话范纯礼乃是邪医范正的提线木偶,如今的新党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所推行的新法,几乎每一件都经过范正的医治。
“邪医范正!”
所有人都清楚,大宋能够有如此成就,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邪医范正,然而所有人都默契的没有提范正的名字。
毕竟满朝大臣不及一个刚刚及冠的青年,这让他们都脸面无光。
赵煦的目光和后方的范正对视一眼,这才将眼神错开,对于范正的功劳他自然牢记在心,只是此刻没有必要将范正推向台前来。
赵煦环视四周朗声道:“既然朕已经完成了先帝的变法遗愿,朕决定要改元年号。”
“改元年号!”
百官不由一愣,纷纷抬头。
赵煦虽然刚刚及冠,但是登基的时间并不晚,已经拥有了两个年号,第一个则是高太后执政期间,赵煦的年号是元祐,这个年号赵煦用了八年,而如今这个年号是绍圣,用了四年,而如今官家又准备换年号了。
“官家英明神武,雄才大略,亲政以来,以挽大宋颓势,挫败辽夏,灭掉青塘,实乃大宋中兴之主,微臣认为必须盛世之年号方可匹配。”杨畏兴奋道。
“臣等赞同!”
其他百官也纷纷赞同。
更有不少有眼色的官员早已经开始引经据典,从古书中寻找合适的年号。
良久之后,群臣终于找到了心仪的年号,苏轼代表群臣出列道:“启禀官家,臣等认为元符作为年号最为合适。”
“元符!”
赵煦心中一动,他也是饱学之士,自然明白元符的出处。
《文选》:方将俟元符,以禅梁甫之基,增泰山之高,元符的意思是大的祥瑞。
蔡京恭维道:“元符:大瑞也,而官家刚刚亲政四年,带领大宋变法图强,非但废除岁币,连败西夏,更是开疆扩土,收复青塘,威压辽国,扬名海外,让我大宋国势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官家就是大宋最大的祥瑞,以元符为年号最为合适。”
“元符,大瑞也。”
赵煦闻言不由心动,正如蔡京所言,如今的大宋早已经今非昔比,而他这使得大宋的中兴之主,乃是大宋的祥瑞。
当下,赵煦又将目光推向范正,他乃是大宋的祥瑞,而范正则是他的祥瑞,他能够取得如此成就,范正功不可没。
“好,就将年号定为元符!”
赵煦大手一挥道。
至此绍圣已过,曾经那个崇拜父亲的少年赵煦终于长大成人,开始谱写自己的篇章,而这新的一年,不再是绍圣五年,而是元符元年。
“恭贺官家!”
群臣纷纷恭贺道。
所有人都知道,大宋即将迎来有史以来最强硬的一个帝王,一个极有可能改变大宋命运的帝王。
“元符!”
就在众臣的恭贺声中,范正却脸色一变。
因为他清楚的记得,赵煦就是元符三年正月病重,同月病逝,
要是真的如历史重演的话,赵煦满打满算还有两年的时光,那赵煦的所有雄心壮志,所有雄图大业,都将化为乌有,而大宋目前好不容易取得良好局面也将泡汤,甚至会重蹈覆辙。
“不!如今大宋有我在,定然不会让靖康之耻的悲剧重新上演。”范正看着意气风发的赵煦,眼神坚定道。
赵煦非但是他的知己,对其有着无限的信任,同时赵煦也是他改变华夏文明的最大的帮助,只有他才明白,未来的一段时间,大宋将会面临多少可怕的对手,唯有变法图强,才能从容不迫的躲过此劫。
不!如果大宋顺势而行,连续击败史上最强的对手,华夏文明从此发生了逆转,必将屹立在世界文明之巅。(本章完)
小说推荐
- 和魔君私定终身后
- 他是被逐出神界的废神,虽保留记忆和修为,却生生世世活不过二十四岁;她是被神王宠爱的神界公主,意外流落凡界,修为尽失,成为了将军府邸的一个庶女 因为二千年前在神界天牢的偶遇,让他对她过目不忘,这一世,他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守护她“丫头,即便我这一世的寿命只有二十四年,即便我已.经从这个世界消失,我依然会爱
- 都市言情恋云薰儿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五十九章 此生定不负卿(大结局)
-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新定义李白
- 李白是四川五百年一出的天才,他的诗歌惊天地,泣鬼神,他的处世风格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物从来都被后世学人奉若神明,于是,人们也就往往忽略了诗人本身。事实上,除去了诗仙的身份,李白也是一个平常的尘世中人,他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追求;他有洒脱狂放的个性,也有为人诟病的喜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5章
- 李清照评传
-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也是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重视和喜爱的女作家之一。本书以信史为依托,以内证为根据,对传主的生平、思想和创作等作了全面面深入的论述,所附《赵明诚传》和《李清照年谱,并有助于对传主的进一步理解。全书考证谨严,分析细腻,文笔流畅,多有新见。书中对传主心灵和情感的逆探、体悟和论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6章
- 李清照别传
- 她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有过令人歆羡的爱情和幸福美满的婚姻,也有过国破家亡的颠沛和夫死再嫁的痛楚,命运宠爱她也戏弄她,人们曾经对她不屑却最终爱上她,她就是李清照,一个永远说不尽的女人 泠然完结旧文新开文完结文 作者:漱玉泠然所写的《李清照别传》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漱玉泠然完本
- 最新章:21 寻寻觅觅(2)
- 大唐:开局曝光私生子身份
- 贞观六年,秦寿穿越大唐,成为翼国公秦琼极为厌恶的庶子。机缘凑巧,在灵州立下赫赫战功,结果因为调戏刚刚许配给长孙冲的长乐公主,险些领了盒饭 万幸,这一年李世民良心发现,三千怨女放出宫,四百死囚来 作者:破怀所写的《大唐:开局曝光私生子身份》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破怀完本
- 最新章:第513章 大唐之福(大结局)
- 大宋:开局宋徽宗面前密谋造反
- 杨傲穿越醒来,发现成为北宋末年大奸臣杨戬的私生子 小日子过的蛮滋润嘛,要啥有啥,可以躺平了 不过想到还有几年,金兵就要南下 杨傲立马慌了,鼓起勇气对杨戬建议道“老爹,咱家招兵买马,密谋造反吧,不瞒您说,大宋没几年就要亡了,再不动手自保,就完了 噗通 杨戬吓的冲一旁的世叔跪下了 杨傲不满的看向自己的便
- 穿越架空七宝擂茶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结局
- 大唐:开局和李世民称兄道弟
- 陈荣穿越到大唐,成了一个庄子的庄主。靠着坑爹系统奖励的种子,带着庄民们发家致富 贞观元年,诸州洪涝灾害爆发,灾民成群。愁云遍布的李世民决定微服私访,体察民清 来到一个庄子前大惊“为何天下灾民成群,此处却一片欣欣向荣之像“请问大哥,你口中所说的土豆是何物”玉米又是何物 陈荣大怒”你是十万个为什么吗?自
- 穿越架空颜值最高的草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百一十四章 回庄(大结局!)
- 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
- 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作者:坐化所写的《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坐化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十章 剪不断
- 大唐:我真不是皇长子李秋李世民
- 大唐,贞观二年 李秋意外穿越大唐,成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遗失在民间的长子 因为一场意外,李秋机缘巧合下,救下了重伤不治的李二等人 不想,因为三颗小痣,李秋的身份被意外发现 李秋家中的红薯,土豆也被一一曝光 从此,不一发不可收拾 多日后,一身龙袍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来到了李秋家中 身后房玄龄,杜如晦,程咬
- 都市言情穷酸书生连载中
- 最新章:第88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