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二)

第48章


 
    作为白宫方面,克林顿马上作出道歉,并表示他作为总统愿意负全部责任,但是他 
负的是什么责任呢?白宫表示,这是“无心的行政疏失”,总统愿意“为管理不当而负 
责”。后来,白宫进一步宣布,从现在开始,审查背景必须经过被调查者的同意。 
    而联邦调查局的反应几乎可以说是“以攻为守”。联邦调查局的局长佛利,不仅很 
快摊出了白宫“在没有合理解释”的情况下,违规调阅档案的数量,日期及一些细节, 
并且还指责白宫“过度侵犯隐私权”。局长佛利在声明中还表示,是有这样的制度,就 
是在必要的时候,优先提供档案给白宫。但是这个制度的前提是白宫的“诚实和荣誉感”, 
他认为,“不幸的是,联邦调查局和他本人都成了受害者。”对于联邦调查局未能有效 
看管档案,以防“疏忽或有意的滥用”,局长佛利当即下令,联邦调查局将采取广泛的 
改革,以免重蹈覆辙。他信誓旦旦:“我向美国人民保证,在我监督之下,此事不会再 
发生。” 
    在“水门事件”里,我们已经提到过,联邦调查局是所谓的“联邦独立机构”虽然 
说,按照线索去牵的话,它还是白宫下级的下级,它在行政分支的司法部之下。但是, 
并不是司法部或者是行政分支的最高层白宫,想要设立一个这样的机构,就可以自己宣 
布设立的。 
    这一类的“联邦独立机构”在权力构架上都是比较特殊的。它们的“出生证”都是 
由国会签发的。在他们“出生”的时候,都由国会给它们制定了章程,这些章程成为它 
们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同样,也只有国会,才有权签发它们的“死亡证书”,宣布解散 
它们。因此,它们的命脉是掌握在国会手中的。 
    当然,联邦调查局的档案库,本来就是一个信息中心,是供各个机构必要的时候查 
询的。但是,不论是哪一个机构,哪怕是白宫也好,都无权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 
调阅联邦调查局的档案,更不用说这样大规模地调阅对手党成员的档案了。 
    其原因就是,在美国,众所周知,行政分支的大忌就是白宫和联邦调查局走得太近, 
因为这是美国人和国会最担心的一种勾结。这种勾结一旦产生,在他们看来,美国成为 
一个危险的“警察国家”就只是事件早晚的问题了。所以,作为一个联邦调查局局长, 
他如果要想在他的位置上继续干下去,他的要决并不是迎合他在行政线索上的上级,如 
司法部或是白宫,而是他必须严格遵守国会给它立下的章程,保持和白宫的适当距离。 
    这样,你就很容易理解联邦调查局局长在“档案门”出来时的表态了。他所作的努 
力,就是在试图在大家和国会面前,显示他和白宫这种距离。 
    对于“档案门”发生的原因,白宫的说法显然是一个临时抵挡的招数。事情已经出 
了,不出来表态肯定不行,不管别人信不信,总得先出来挡一把。我想,克林顿的白宫 
肯定知道这样的表态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就算是“行政的无意疏失”,为什么,偏偏 
调阅错了的都是共和党人的档案,而且数量又那么多。至少,共和党就绝对不会满足于 
克林顿和白宫这样的解释和道歉。 
    “档案门”甚至都不用花费国会的额外时间,去讨论和通过是否需要成立调查委员 
会和举行听证会。因为,“档案门”是在“旅行门”的调查中捎带出来的。原来的国会 
众议院调查委员会只需“一会两查”即可。所以,可以说,“档案门“一出来,国会的 
正式调查和听证会马上就开始了。由于“档案门”看上去非同小可,所以国会参院的司 
法委员会也很快举行了听证会。 
    白宫在虚晃一抢之后,也知道必须提出较为实质性的一点说法,否则很难过关。所 
以,他们又立即提出一种错调档案的合理解释。 
    白宫宣称,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白宫的人事安全室需要查阅进出白 
宫者的背景,这是一种正常调阅。可是又如何解释,事实上这些人并没有在这段时间内 
都要进入白宫呢?白宫进一步解释说,白宫人事安全室向联邦调查局调阅“出入白宫者” 
档案,通常是根据美国特勤局所提供的持有“白宫出入证”者的名单。而毛病是出在特 
勤局,他们的电脑提供了一份过时的名单,因此,错调档案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 
    国会参院司法委员会的听证会,又是向公众转播的,我们也恰巧看了那天的听证。 
在这个听证会上,美国特勤局助理局长断然否认白宫的这种说法。首先,他说,白宫所 
说的特勤局的电脑提供了一份“过时名单”,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的电脑资料 
最多三天就更新一次,根本不存在“过时”的问题。 
    再说,这位助理局长宣称,他们的电脑对于“出入白宫者”的记录系统“很复杂, 
也很难说明”,但是,经过他们的彻底调查之后,发现特勤局的电脑根本就不可能提供 
这样一份名单。 
    在同一个听证会上,一些背景档案被白宫调阅的人,也出来作证,表达他们个人隐 
私受到侵犯的愤怒心情。其中有一些是原共和党总统的助理。例如前总统布什的助理格 
博就表达了他对政府行政分支的“欺骗行为”感到失望。另一名布什的助理卡罗说,当 
年受雇于联邦政府,在联邦调查局作背景调查的时候,她回答了那些最涉及个人隐私的 
问题,现在,她发现这些资料居然不能按照规定保密,这使她感到极为愤恨。 
    侵犯个人隐私权,就是侵犯公民权的违宪行为,这种认识成为每一个人与自由概念 
密切相连的公共常识,这也是美国长年累月的教育的结果。这种概念,在美国确实是比 
在其它一些国家要强得多。 
    在“档案门”发生的时候,我们正好有一个朋友来访,当时正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前 
夕,于是,平时十分单调的亚特兰大市,也就成了一个旅游热点。而真的要去玩的话, 
这个城市可玩的地方还真是不多。于是我们来到了美国的全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因为这 
个闻名世界的由特纳创办经营的电视网,它的总部正是在亚特兰大。在美国,所有的这 
些电视台,新闻中心都是私营的,节目好坏全看主持人的水平和临场发挥。在他们组织 
的一些“谈论节目”中主持人见机行事,轻松自如,有相当大的发挥余地。 
    这个电视新闻网的总部从外面看,是一幢并不起眼灰秃秃的大楼,里面的中庭却十 
分壮观。办公室都是大玻璃面对中庭,所以参观者可以看到不少他们的工作过程。如果 
你花钱买票的话,也可以一直进入内部,站在离那些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三,四米的地方, 
看他们最有名的“新闻提要”节目的现场播音。我们进去参观的这些人都来自世界各地。 
对于我们来讲,也就是慕名而来看个稀罕。 
    可是,在我们回到大中庭的时候,我发现在中庭里布置了一个演播场,这个演播场 
只用简单的围栏围起来。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著名的“众说纷纭”节目,就是在这个 
到处有游客在旁边走来走去的开敞的演播场里现场直播的。这真是一个大胆的主意,一 
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设想。 
    这个演播场用先进的设备,保证与外界,例如首都华盛顿,请到的一些知名人士的 
现场对话。然后,它需要的就是参与“众说纷纭”的观众了。每天,一早开始,就有两 
个年轻人站在演播场的门口,向在大厅里参观游荡的人们介绍今天“众说纷纭”节目的 
议题,一般都是当前与美国有关的,有争议的重大事件或时事新闻。希望人们能够参加 
当天的现场直播节目。他们发票给愿意参加的人们,票子是免费的。 
    那天的议题,就是“档案门”。可惜,我们还要赶当天下午离开亚特兰大的飞机, 
所以,没有能够参加。但是在我们离开那里之前,当天“众说纷纭”的节目就已经开始 
了。 
    场内已经坐了满满的一场人。现场有很大的电视屏幕,屏幕上是被邀请当场回答大 
家问题的有关人士。我记得那天有千里之外的联邦调查局的高级官员。我趁着我的朋友 
在大厅礼品店选礼物的时候,站在演播场的外围看了一会儿。 
    这是现场直播,场内参与讨论的人们,就是那一天象我们一样,偶而来到这个有线 
电视新闻网参观的民众。这些人不仅来自全美各地,甚至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真可谓是 
“众说纷纭”,想说什么说什么。 
    当时正谈到“档案门”事件中,对于白宫违规调阅所引起的侵犯个人隐私权问题的 
看法。一名来自瑞典的年轻人说,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既然政府部门已 
经留存了你的档案,本来就是要被人查的,谁查都一样,白宫无疑是最有理由查阅的部 
门。主持人马上问他,那么如果是你自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你怎么想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