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巨塔

第22章


  “我明白了,没有问题了。”
  关口律师回座后,审判长问:“被告律师是否需要讯问证人?”
  河野律师富态的身躯缓缓站起,他以恭敬的态度开始讯问大河内。
  “刚才很荣幸有机会聆听您对病理解剖的见解,但我认为解剖尸体必须以家属自觉的要求为前提。据我所知,这次是因为某位医师对佐佐木庸平先生的死因有着高度兴趣,才会怂恿家属进行解剖的。这未免太兴趣本位了,您不认为这是对死者的一种冒犯吗?”
  大河内斜眼瞪了河野一眼:“你刚才说,进行病理解剖只是基于医生对死因的兴趣,我想要告诉你,只有对医学一无所知的19世纪的人,才会说出这种轻率无知的话来。”
  大河内的义正辞严让河野律师霎时愣了一下。
  “请问解剖是在死后几小时进行的?”
  “4小时后。”
  “我听说解剖愈及时,愈能够获得正确的知识……”
  “没错。虽然是愈早愈好,但死后4小时不会对解剖的正确性产生太大的影响。”
  “您可以确定左肺的病灶不是结核,而是癌组织吗?”
  “无论是在解剖时以肉眼观察,还是解剖后针对该病灶标本做组织学检验,都可以确定左肺下叶的病灶是癌组织。”
  “您所说的肋膜炎的症状大概会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刚才我已经回答过了,我只能说,就病理观察来看,并不是死亡之前短时间内发生的,而是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了。”
  “您所说的‘相当一段时间’,可以解释为财前教授去欧洲的期间吗?”
  河野律师紧追不放,大河内则瞪视着河野。
  “我只说不是死前短时间内,并没有说是财前教授去欧洲前或是去欧洲之后。”他语气强硬地顶了回去。
  “我明白了。最后想再请教您一个问题,根据您的病理解剖记录,上面写着肺叶上有炎症现象。肺叶上出现炎症现象,是不是可以认为是肺炎的症状?”河野律师问得十分巧妙。
  “的确,在肉眼观察时和组织学检查中,都发现肺叶出现红色的炎症现象,所以,应该有肺炎症状。”
  “那也可以认为是财前教授在一开始就诊断出的术后肺炎吗?”河野乘胜追击。
  “不,从那个炎症的情况无法判断是术后肺炎,还是与癌性肋膜炎并发的肺炎。”大河内的证词毫无偏袒,骁勇善战的河野律师似乎也对他无计可施了。
  “好,我没有问题了。”
  当河野回到座位时,审判长说:“本庭要讯问证人。你刚才说,当有转移灶时,有些意见认为该动手术,但也有些意见认为即便存在某些转移的情况,仍然可以动手术。请你谈一下你的意见。”
 43 
  良知的考验(上)(2)     
  “我认为,由于目前还缺乏绝对有效的对策可以对抗癌细胞转移,因此,除非有必要,否则不应该对主病灶造成外科的侵袭,但这只是我一介病理学者的意见,我刚才也说过,必须询问实际执刀的临床医生的意见。”
  “对于是否应该动手术的问题,就等临床医生来决定。从病理观察的角度,你对财前被告的处置方法有什么看法?”
  “虽然肺部已经有了明显的转移病灶,但他仍然对胃贲门部的主病灶动了手术,应该有他的道理,问题只在于他的道理有没有超出必要的范围。但如果是因为手术前疏于检查,没有发现肺部的转移病灶而动了手术,就是缺乏临床医师的注意义务。”
  坐在被告席上的财前顿时脸色大变。审判长翻开书证,和左右的陪审法官讨论着。原告律师关口站了起来:“审判长,为了厘清刚才大河内证人认为该由临床医生鉴定的问题,原告方面要申请鉴定人。”
  代表被告的河野律师也立刻站了起来,不甘示弱地表示:“我方也要申请鉴定人!”
  旁听席上的医学相关人员情不自禁地面面相觑,法庭上出现了一种不寻常的气氛。一旦原告和被告在申请临床医师作为鉴定人后,鉴定人将表达财前五郎到底有没有医疗疏忽的重要意见。
  席间的气氛异常尴尬,鹈饲医学部长、河野律师、财前五郎和又一四个人围坐在一起,面前的热酒都快凉了。
  “大河内教授今天的证词可真不妙……目前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下一次的鉴定人讯问中挽回劣势。”
  “你说得对,得在下一次的鉴定人讯问中扳回一城。下次鉴定事项的焦点,在于是否该针对有转移灶的癌症动手术,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将直接关系到财前教授采取的处置方法是否正确。财前教授,请你冷静思考一下,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何?”
  河野一说完,财前显出一副早有准备的表情说道:“只要挑选和我立场相同的临床外科医生作为鉴定人,在下次的鉴定人讯问中,应该会对我比较有利……既然要做鉴定人,最好同样是消化道外科研究癌症的顶级人物。我看,担任日本外科学会理事的冈山大学田渊教授,或担任日本癌症学会会长的千叶大学小山教授,以及担任日本消化道疾病学会会长的九州大学星岛教授,这三位都很理想,他们都对我的研究有很高的评价。”
  “这三个人里面,千叶大学的小山教授最理想。一方面,他和五郎一样,都是食道、贲门癌的权威,最主要的是他有名气,大家几乎都知道这个人,而且也最有威信。鹈饲教授,你看呢?”
  鹈饲表示赞成,河野律师说:“那就决定委托千叶大学的小山教授。一旦我方委托他做鉴定人,国内就找不到第二个可以在知名度上和他势均力敌的人了,这也是给原告心理上的一个打击。”
  当关口律师说明了深夜突然造访的原因后,东终于露出了轻松的表情。
  “是吗?原来是里见介绍你来的。你刚才说为了财前的医疗疏忽想要和我见面时,我还觉得很困扰,原来是这样……”
  “我们原告方面无论找证人或找鉴定人时,都像瞎子摸象一样毫无方向,也不知道到底该找谁做证人、做鉴定人,为此伤透了脑筋。尤其在这次大河内证人做出如此重大的证词后,如果临床医学家的鉴定意见,可以从客观的角度进一步佐证大河内证人的证词,将会在案件审理上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所以,我才特地拜托您为我们推荐合适的人选。”
  关口向东求助,东左右为难地陷入了沉默。
  “东教授,拜托了。只有您才能够向我们推荐足以与财前被告的鉴定人相抗衡的人选。”
  东再度陷入沉思。片刻之后,他说:“我想,东北大学的一丸名誉教授应该是理想的人选。他是腹部外科的专家,一向坚持主张患者有转移灶时不能动手术。而且,虽然他上了一些年纪,但他的手术技巧仍很高明,至今仍然被称为‘手术刀之神’,对自己信奉的学说和临床经验持有牢固的信念。我认为,委托一丸教授作为原告鉴定人最理想。”
  “这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人选。不好意思,可不可以麻烦您帮我写一封介绍信?否则,我们和他素昧平生,突然委托他鉴定,恐怕他也不会接受。拜托您了!”关口探出身子说。
  鉴定人一出庭,旁听席上所有的视线都停驻在千叶大学小山教授和东北大学一丸名誉教授身上。
  关口律师恭敬地面对一丸名誉教授。
  “原告的鉴定事项是,当发现肺部已经有癌症的转移灶时,切除胃贲门部的主病灶是否会引起转移病灶增殖,结果导致癌性肋膜炎。也就是是否该针对主病灶动手术的问题,希望您向我们谈一下您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44 
  良知的考验(上)(3)     
  一丸名誉教授缓缓地说道:“当癌细胞转移到肺部时,如果针对主病灶动手术,引起转移灶恶化的可能性相当高。根据我担任外科医生行医40年的临床经验,在手术前的X光检查等各项检查时,以及在手术时肉眼完全没有发现癌细胞转移到其他器官,甚至对连结主病灶的组织和淋巴腺等做能力所及的处理后,肉眼无法看到的癌细胞仍然会隐藏在某个部位。这种情况下,一旦切除了主病灶,癌细胞很可能以此为契机增殖。”
  “所以,您认为当发现癌细胞转移到其他器官时,是否应该切除主病灶?”
  “基于我刚才所述的理由,一旦发现有转移现象,无论转移的形态多么微小,都可能因为切除主病灶引起转移灶的恶化。原则上我认为不应该动手术,必须采用对症疗法,施以镇痛剂改善疼痛现象,并用氧气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设法减轻病人的痛苦,尽可能延长病人的寿命。”
  “关于委托您鉴定的本案,您也认为不应该接受手术吗?”关口律师继续问道。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不应该动手术,因为当转移发生在远隔的肺部时,代表已经是全身的疾病,即使将局部的胃切除也没有意义。在全身极度衰弱,或是有高度腹水时,外科侵袭是绝对的禁忌,本案中的病例也应该用这种保守方法来处置。”
  他的语气平和,却明确道出佐佐木庸平不应该接受手术的立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