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来到了长安城外,这座代表着隋帝国最高权力的都城,已被唐军围得水泄不通。看着厚重的城墙,李渊这个时候一定想到了代后周而兴的隋文帝,如果隋文帝还在,隋帝国还会有今天的日薄西山吗?隋炀帝荒淫无道,暴征民力,简直就是个混世恶魔,这样的人怎么配承袭这片大好的江山呢?
长安城是他的起点,就是在这里他得到了杨坚的欣赏而飞黄腾达。如果不是杨广几次三番的想致自已于死地,他本可以有个很好的前程,幸福地过完这一生,在儿孙环绕的床榻上,安祥地闲上双眼,含笑离世。想要回到以前平静的生活,已是不可能的了,他已经走上了一条没有归途的路,要么向前,跨过城墙。要么后退,等待灭亡。
这一切都是杨广逼的!进攻!
李渊下达了全面进攻长安城的命令。他不想让这座城市浸淫战火,但城内的敌人几次拒绝了他的劝降。既然如此,那就用烈火和鲜血来洗礼王座吧!
长安守军中,代王杨侑年仅十三,还是个小孩子,根本无法承担重任。守军中最高的长官是刑部尚书卫文升,这个卫文升是个快要进土的老头子,一听到李渊大军奔长安而来,就吓得生病,不再参与军政大事。防守长安的重责就落到了左翊卫将军阴世师和京兆郡丞骨仪的身上。
二十万唐军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的攻向城墙,前仆后继,连日不退。长安城就如波涛中的一叶扁舟,在狂风暴雨中飘摇欲堕。
攻城的战士很勇敢,几次向着城头猛扑,城内隋军箭矢如雨也挡不住唐军的冲击。最终,一个叫雷永吉的军头一手执刀,一手执盾,带队率先登城,杀散了城头的隋军,打开城门。
阴世师、骨仪等隋军将领不可谓不忠勇,被困孤城,仍坚守了十四五天。只是天意灭隋,大势所趋,就是天神下凡,也是无力回天了。城门被攻破后,唐军一涌而入,阴世师和骨仪等人仍带着隋军坚持抵抗,在长安城内打起了巷战,最终不敌唐军,全部被活捉。而那个卫文升,听到城破,当场吓死。
李渊在攻城之前已传令各军,不得侵犯隋朝七庙和代王宗室。十三岁的少年杨侑早已吓得浑身发抖,躲在东宫,身边的护卫和宫人早已逃无踪影,他的身边只有一个侍读姚思廉,对着进入东宫的唐军士兵大喝道:“你们来是为了匡扶隋帝,不能对代王无礼!”这一喝,制止了士兵的纷乱。
李渊起兵的借口就是尊立代王杨侑为帝,攻入长安,现在根基还不稳,所以杨侑这面大旗还得暂时用来撑门面。李渊执臣礼拜见了杨侑,并请杨侑到大兴殿后面。
杨侑做为一面旗帜,只能对李渊言听计从,别说让他去后殿,就是让他住在猪圈狗窝,他也不敢有半点违背。
对于顽强抵抗李渊大军的隋军其他将领,李渊就没有那么宽容了。尤其是阴世师,他曾杀害过李渊的庶子,十四岁的李智云,这个儿子的死让李渊很是痛心。被俘的阴世师等十多人全部被斩杀。
攻破长安,李渊就是大隋帝国的实际控制人了,但表面的繁文缛节该有得有,该走的形式还是要走的。几天后,李渊迎接代王在天兴殿登上皇帝位,隋炀帝被封为太上皇,退居二线。
新登基的皇帝任假模假样地任命李渊为大都督、尚书令、大丞相,进封为唐王。整个过渡朝廷最有权的官全由李渊一个人担任。军机国务不论事情大小,文武百官不分贵贱,全部归属李渊掌管。只有祭祀天地必须由皇帝亲自出面的事情,才报告给皇帝。
在这里,杨侑只是个提线木偶,李渊才是真正的主宰。
而李渊先取长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效应开始逐渐显现。先前隶属于隋朝的郡县和官员,开始陆续的向李渊投降归附。基本实现了“传檄令而天下归顺”的战略构想。
这就是起兵反隋时,李世民、刘文静等人坚持西进长安策略所带来的必然结果。隋炀帝暴虐无道,导致天下纷乱,大量的隋朝官员和百姓其实都是在观望,谁能承继隋朝的大统,这些人就会向谁归顺,没有哪一个人会傻到甘愿做隋炀帝陪葬品。
在本轮次竞争中,李渊无论是在军事力量,还是政冶地位上,都不占据绝对优势。军事上,开始的时候,李渊的兵力在一万人左右,直到最后决定起事反隋时,才募集到三万人。与动辄十多万人的李密等人的大军相比,实在算不上突出。
在政冶上,李渊虽然是太原留守,但他的任免权完全在隋炀帝的手中。隋炀帝因为“李氏将兴,杨氏将灭”的谣言,几次想杀掉李渊,但都阴差阳错的没有成功。所以对于李渊而言,只要杨广想,就可以随时解除他的军权,革命造反就没有了本钱。而李密、窦建德等人都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忠实拥趸者,自已组织造反的队伍,根本不受中央政府的控制。
李渊在这种并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正是凭借着正确的战略思想,以及坚定的执行,才脱颖而出。在其他群雄还在为争夺地盘而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稳稳地占据了C位,成为一代大伽。
战略的正确往往能够掩盖战术上的失误。而战术上的正确却无法带来战略上的胜利。战场亦如人生,人生也是如此。
一个人的成功,会为整个家族带来荣光。李渊夺了隋炀帝的权,自然也不会亏待自已的家人和追随者。李建成任命为唐世子,李世民为秦公,李元吉为齐公。这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只是李渊仍觉内心空落落的,似乎还是缺了点什么??
李渊缺的是头上的皇冠。
虽然他已贵为大隋帝国的实际掌权人,但毕竟还不是皇帝。这个小小的遗憾,马上就被弥补了。
小说推荐
- 照水红蕖细细香
- 《照水红蕖细细香》作者:香江伊人(完结)_TXT下载爱情,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我爱那平淡中的妩媚妖娆,我爱那聚散离合中的肝肠寸断,我爱那与子偕老的美丽神奇,我更期盼,能在这遥远的古代,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 作者:所写的《照水红蕖细细香》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9章
- 细说明朝
- 《细说明朝 在黎氏讲史系列中,此书的受欢迎度似乎不及《细说清朝。但作者认为“清朝之所以能在入关以后立足得住,在于沿袭了明朝制度之长,而革除其短”故而在此书中,就明代制度,一气细说了十四个题目,深入浅出,最见识力,也颇有助于对黄仁宇所谓明清是第三帝国的把握。若说本书的不足,一是万历以后草草收场,让人有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6章
- 细说宋朝
- 本书叙述自宋太祖统一全国至元灭南宋期间的历史,涉及两宋、西夏、辽、金等政权的重要历史和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叙述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靖康之变等重大事件,以及宋太祖、辽太祖、金太祖、宋仁宗、宋宗、岳飞、秦桧、文天祥等重要人物,并对民间传说中的杨家将、包拯、狸猫换太子等进行了历史的阐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16章
- 细说两晋南北朝
- 从泰始元年十二月普武帝司马炎代魏起,到隋朝灭陈,统一南北,前后共有三百二十三年(公元266年2月到589年2月 这是一个交织着光明和黑暗的历史时期 三百多年间,除西晋统一后的二十年外,分裂、割据、混战,迄无间断。数十万以至上百万人颠沛流离的惨状竟屡屡出现。长安、洛阳、邺、建康、江陵等名城都曾茂草丛生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97章
- 细说清朝
- 本书是“黎东方讲史丛书”之一,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建立清朝至清朝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对俄和战、yapian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戊戌政变、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以及康熙、雍正、乾隆、吴三桂、洪秀全、和珅、李鸿章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19章
- 情海星空—喻可欣讲述与刘德华的爱情故事
- 人生有很多梦想 造化常捉弄众生 回顾过去 是悲欢无名的结束 展望未来 才是生命憧憬的开始 这命运沧桑的浅吟低哦 竟是我踽踽独行的一曲清歌和刘德华的认识,是一个偶然。只是这样一个偶然,在我的记忆里,却依然那么清晰 作者:所写的《情海星空—喻可欣讲述与刘德华的爱情故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9章
- 王海自述--我是刁民
- 王海自述-我是刁民 作者:所写的《王海自述-我是刁民》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慈禧曾孙口述: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
- 从历史上看,慈禧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心胸狭窄、卖国求荣的娇奢太后;而从家族来看,慈禧则是一个有血有肉、孝道先行的封建女人。本书由慈禧曾孙叶赫那拉根正口述,郝晓辉记录,从一个侧面讲述了生活中的慈禧,入情入理。对现代读者来说,这对于认识一个真正的慈禧是不可多得的作者自序 我姓叶赫那拉,是清朝慈禧皇太后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4章
- 我的世界我的梦(姚明口述)
- 在书中,姚明将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在中国的成长历程及在NBA第一个赛季的生涯,其中穿插姚明在火箭队的队友和教练对他的评价,但大部分内容均来自姚明自己的声音。书中还披露了姚明为到NBA打球而进行的种种努力甚至是斗争,以及他在NBA与大鲨鱼奥尼尔交手的感想 姚明口述[美]里克布彻记录整理 作者:所写的《我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