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经年/清殊

第7章


叶小鸢倒是很欣赏她的开场,带一杯茶,让同学们看茶叶翻飞,随便谈感触。叶小鸢是第一个举手发言的,做了六班回答第一个问题的人。恰巧她说的还不错,于是就被老师认识了。整个初一,对这个老师没感觉。初二上学期,斗得那叫一个鸡飞狗跳鸡犬升天,为什么升天?不逃会被误伤的。但是叶小鸢当时心情比较郁闷,所以在要交给语文老师的周记里还没少说心里话。初二下学期,她们两个的关系突然变的很融洽。充分证明了叶小鸢在为人处事当中的另类。然后叶小鸢就跟着两个语文科代表,整天有事没事地跑语文办公室,专门负责打扰语文老师们的休息。
  
  好在语文老师仁慈的多一点,所以他们不会被赶出来。好在“3L”的糖不少,所以他们愿意去。要说对付“3L”,叶小鸢通常就是不闻不问,作业该不做还不做。会了就足够了。但是为了让自己的行为完全符合条件,不得不借助“3L”的一个政策:月考、期中或者期末考试当中,班里语文的前三名可以免一个月的作业,但是大作文本上的作业除外。
  想什么来什么。叶小鸢决定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再有两个星期,月考就会开始的。只要拿了前三名……叶小鸢的口水都快出来了。
  嗯,就这么定了,为做班级语文前三名而奋斗。
  所以叶小鸢的办公室之行才跑得这么勤。主要目的就是从老师那里多弄点重点出来,复习方便。
  叶小鸢今天又往办公室跑。她倒是不会去端茶倒水之类,就跟着两个课代表占老师的小便宜。
  课代表之一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葛烧鸡”。天知道他是怎么被语文老师看上——不,是看中的,因为那个磁铁一样富有磁性的声音?另外一个叫做“谈果戈”,叶小鸢刚听完他的名字就想到了果子狸。不过白衣天使抗击非典都过了这么些年了,用这个外号比较没创意。要说还是那个章扬比较有创意而且嘴比较缺德,上来就管他叫“痰盂”。好好的谁被这么叫谁恶心,“痰盂”同学当然也不会答应。但是当时的章扬可是班长啊,他有些畏惧。官高一级压死人的说法尽管不恰当,但是吓唬吓唬“痰盂”绝对可以。再加上章扬那小子工作能力特强,在同学中的威信特高,谈果戈的个性又比较好欺负,只能不了了之,害得他自己整天被人叫“痰盂”。
  随即叶小鸢开始叫他“果子狸”,又引来不少人附和。
  要说谈果戈最经典的一个外号,必须从叶小鸢今天要请教的课文《小石潭记》说起。
  话说那柳宗元登了博学鸿儒科,入朝当官。年纪轻轻的导致劲头不小,相当积极地参与了一个叫什么“王叔文集团”的组织,进行政治革新。结果革新失败了,他就被贬官当刺史,每过俩月,又被弄到永州当司马。估计他当时也是心情郁闷,就到处逛荡,用现在的话说叫旅游。写了八篇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据语文老师说在中国古代的文坛还很有名。
  这《小石潭记》的第一段就写道:“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翻译过来就是:“从小石潭东面向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情十分愉悦。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沿着小路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形成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青的树枝,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错落,随风飘扬。”当时就被叶小鸢所在的小组小声议论,说这家伙不懂得保护环境。后来班里一个女同学叫秦敏,读了读课文,从里面给谈果戈找了一个外号,就是刚刚引用那段里面的原话:“下见小潭。”谐音“下贱小谈”。班里炸开了锅似的说柳宗元先生明智,起的这外号真叫一等一的经典,而且都是隔多少年之后的事情了,居然能预料到。
  谈果戈,现在被称为“下贱小谈”,以前的“痰盂”、“果子狸”统统作废。
  这叶小鸢跟着“葛烧鸡”和“下贱小谈”大步流星地到了语文办公室,语文老师刚刚到旁边的菜市场赶集回来,手里提着整整一袋子小西红柿——就是圣女果,或者叫红果。抓了几把到一个不锈钢小碗里面,吩咐他们三个去洗来吃。恰巧五班的一个女同学,叫张婉璐,也来了语文办公室,“葛烧鸡”和“下贱小谈”就很下贱地说让女生们去洗。语文老师一听就不答应:“凭什么女孩子就得干活啊,你们俩洗去。”五分钟之后,他们端着西红柿回来了,一检查,三个字:不合格。没办法,女生还要出动。叶小鸢和张婉璐对着西红柿几通狂洗,前提是特别拿了两个个头最大的放在外面不洗,只见西红柿个个被冲刷得干干净净,红艳艳地很诱人。叶小鸢捧着碗进来,语文老师直夸女孩子比男孩子手巧,就连洗水果都比男生强。叶小鸢拿起两个没洗的西红柿,对着“葛烧鸡”和“下贱小谈”说:“喏,你们的。”要说还是“葛烧鸡”心眼多,问了一句:“这俩不会没洗吧?”叶小鸢真是会演戏,一把夺过他手里的西红柿:“你不吃我吃。”说着就要一口咬下去。“葛烧鸡”一看那个西红柿个头不小,立刻反悔了:“谁说我不吃,拿来。”一下把西红柿扔进嘴里。谈果戈说:“你看你看,这么不相信别人。”也吃了。忍笑很久的叶小鸢和张婉璐哈哈大笑:“其实你葛烧鸡还挺聪明,那两个真没洗。”老师直说她们使坏,而“葛烧鸡”正责怪“下贱小谈”不分青红皂白。对于剩下的西红柿,为了防止叶小鸢她们再使坏,两位男同胞特别发扬风格,一个没动。
  叶小鸢很快请教完了问题,语文老师给她和张婉璐每人几个西红柿,回班路上吃。
  “叶小鸢,如果葛少奇不吃你还真吃啊,那个西红柿可没洗。”张婉璐说。
  “葛少奇那种贪小便宜吃大亏的人,怎么可能不吃。”叶小鸢笑得就像鬼子进村。
  “真有你的,I服了YOU。”张婉璐汗如雨下。
  
  或许只有叶小鸢知道她的“读心术”是怎么修练出来的。说起来也是往事不堪回首。叶小鸢小学的第一任班主任是个厉害角色,虽然是完完全全的泼妇形象,但是对心理学相当有研究。有一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折腾一个犯了错误的男生,结果全班都笑。叶小鸢觉得嘲笑别人特没道德,就忍着不笑。结果被老师弄起来,跟全班同学说:“大家看我把叶小鸢弄得哭中有笑。”结果她还真做到了。叶小鸢那叫一个怒火中烧,从此下定决心:我一定也要学好心理学,用来折腾别人。
  葛烧鸡的遭遇就是一个活生生脏兮兮外加血淋淋的例子。
  
  星期一下午、星期四下午都有英语连堂,也就是连着上两节英语课。从上星期开始,他们的新任英语老师就告诉他们,因为是A层的学生,所以学校决定让他们多学一套教材,那教材就是剑桥。剑桥最大的特点就是陌生单词特别多、词组特别长、背起来特别不容易、老师特别重视。这不?今天又要听写词组。但是叶小鸢还没有背,惨了。
  纵然英语老师是出了名的软柿子,但是单词背不过也不是小事情了。毕竟单词量是自己的。听写的时候没写出来几个,但是周围的同学们差不多都是这个水平。老师一看他们的脸色就知道肯定都写砸了,索性就没追究。
  的确是软柿子。
  
  历史课上,副班主任老于继续叨叨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与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事件对比,好引出今天的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抢占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叶小鸢算了算,看来当时中国比俄罗斯大。又是签订条约、又是赔款、又是割地,进一步让中国沦落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听得全班同学叫一个痛心疾首,都恨不得早生上几百年去打那些侵略者。更有甚者,幻想着以后好好学习法律知识,争取把签出去的钱全要回来,把割给沙俄的地再割回来。悲愤归悲愤,老于很理智地说:“我们要记住历史,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不与曾经侵略过我们祖国的国家和睦相处。”
  想想看,老于的话其实很有道理。叶小鸢相信,她之所以学习历史,是因为不懂历史的人只能够重复历史。而这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让她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是必然事实。我们能做的不是被动地反抗,而是主动地革新自己。当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的时候,别人就算想占中国的便宜,也是必须先忌惮三分的。所以说,面对同学们的忿忿不平,叶小鸢显得格外冷静。
  
  不过,这丫头以前似乎一直是以头脑好发热而著称的。
  初二上学期的时候因为班里很多人玩梦幻西游而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网络游戏。还打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幌子叫做“生活委员就是要了解同学们的喜好”。最后一头扎进了沉迷游戏的深渊,虽然成绩还算凑合,但是已经大大不如从前了。疯狂地玩了整整一暑假,然后觉得腻了。就很少再玩。叶小鸢自己说,玩游戏唯一的一个作用就是让她的打字从“一指禅”生生蜕变为“盲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