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残唐

第83章求和


    九月十七日。
    今天的长沙城四门紧闭,守军都登上城头,尤其是北门和西门。
    长沙北门有一条大路,翻过玉笥(sì)山,直通岳州和鄂州。
    西门外就是湘水,过湘阴,连接洞庭。
    昨天,有败兵逃回了湘阴,江口水寨被破,岳州陷落的消息传到了长沙。
    节府里气氛紧张。
    节厅内,马殷脸色阴沉,看着手里的急报,眉头直皱。
    他有几个没想到。
    第一,江口水寨如此严密,会被荆襄军轻易攻破。
    第二,秦彦晖黄璠兵败饮酒,致使整个水寨无人指挥。
    第三,老将许德勋被人使计诓骗,先是调虎离山,后又前堵后截。
    第四,三员战将竟然都被俘了,水军全失。
    如今长沙城只有两万可战之兵,对阵荆南荆襄联军,如何能胜?
    他让人把急报送下去传看。
    众文武看罢内容,面色各异。
    “都说说吧,事已至此,该当如何啊?”
    马殷是武将出身,冲锋陷阵很在行。
    自从他任武安军节度使后,就很少冲杀在前了。他知道,统治地方光靠打打杀杀是成不了大事的,政治需要妥协,需要谈判。
    “弟愿领兵镇守湘阴,阻荆襄水军南下。”
    马賨是马殷的亲弟弟。
    自从离开淮南回到湖南,他就做了兄长的副手。
    一起享受荣华富贵。
    如今,大敌当前,自己做兄弟的肯定不能怂。
    “嗯,准。”
    马賨去校场点兵,急急忙忙的坐船北上湘阴,他是真怕荆襄的大军兵临长沙,到时候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了。
    “父亲大人,儿愿驻守玉笥山,保陆路安全。”
    马殷嫡长子马希振出列请战。
    作为嫡长子,马希振却不得父亲的宠爱,这让他很受伤。
    父亲宠爱袁德妃,对其子马希声宠爱有加。
    “继微,还是你去吧,希振,你年龄尚小,又无领兵经验,待过两年再独领一军。”
    “是,父亲。”
    马希振咬咬牙,退了回去。
    姚彦章则抱拳领命。
    大将姚彦章曾迎立马殷,后攻取衡、永、道、连、郴五州,为马殷夺取湖南立下大功。
    此时正是危难之际,需用老将镇守,马殷才放心。
    “主公,臣有言。”
    “哦?请讲。”
    马殷看时,却是从事崔颖。
    “主公,如今我岳州已失,则洞庭不保,整个局势对我极为不利。”
    崔颖见马殷的脸色愈加难看,赶紧转换口风。
    “可我仍有七州之地,实力仍在。”
    见马殷脸色稍缓,他才继续说道:“在此基础上,议和是为上策。”
    嘶~~~
    堂下众文武都低声的议论起来。
    倒不是说不能议和,只是这些年来,他们武安军纵横湖南,未遇敌手,还没议和过。
    在心理上有些接受不了。
    李铎出列奏道:“主公,我湖南尚有一战之力,怎可轻易言和?”
    “嗯,你们怎么看?”
    马殷一扫堂下的其他文官武将。
    马珙见主子拿眼看他,硬着头皮出班奏道:“主公,臣赞成议和。”
    “哦?说说看?”
    其实马殷心里已有计较,只是他希望众臣能给出其他的思路。
    马珙见马殷要自己详谈,这才说道:“主公,我武安军虽有一战之力,可战与和之间,和利大于弊。”
    “既战就有胜败之说。如今我水军全失,荆襄水军可长驱直入,我无可奈何。”
    “与其拼死一搏,胜负难料,不若议和为上,争取时间,我可恢复水军,蓄积力量,再决一战。”
    说完,马珙退了回去。
    其他文武都皱眉思忖。
    马殷闭目想了一阵,这才问道:“诸君也是此意吗?”
    等了片刻,见无人敢说话,他又问了一遍。
    堂下陆续有人回答称是。
    “嗯,那就议和吧。”
    堂下众人没想到,杀伐果决的节帅竟然同意议和了。
    不过想想也是,三员战将被俘,水军全失,还怎么打?
    马殷现在心里苦哇!
    他倒是想做英雄,直接杀回去。
    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水军没了,确实没法打。
    怎么也得缓个两三年。
    他现在最痛恨的不是别人,而是秦彦晖。
    要不是他撺掇自己打荆南,能找来这么大的敌人吗?
    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挺好,却被这个秦彦晖断送了。
    “从事,拟个议和文书吧,尽快送去岳州。”
    “是。”
    崔颖赶紧答应。
    “各地加强戒备,做好两手准备。”
    你想议和,人家同不同意还两说呢,万一不同意,大军直接开来,这仗不想打也得打了。
    崔颖起草了议和文书,马殷看罢略作修改,让崔颖为使,直接去岳州议和。
    从长沙北上,过湘阴,进入洞庭,往岳州而去。
    在滬湖水面,崔颖见到了遮天蔽日的大小舰船,旌旗招展,樯桅如林。
    见此,崔颖心下打鼓。
    这么强盛的军威士气,荆襄能轻易善罢甘休吗?
    看样子不出血是不行了。
    待被军兵带进岳州城时,更是被荆襄的军容所撼。
    岳州刺史府。
    榻上端坐三人。
    正是赵匡明、赵匡凝和德王李裕。
    “堂下可是武安军从事崔颖?”
    “正是。”
    “你此来何事啊?”
    赵匡明开口问道。
    赵匡凝和李裕都不说话。
    “奉我家主公之命,来献议和文书。”
    “哦?呈上来。”
    有人接过崔颖手上的文书。
    赵匡明看罢递给了兄长。
    赵匡凝看了看,又递给了李裕。
    打下岳州之后,三人就商议了下一步的行止。
    当时李裕给出了建议。
    “二位岳父大人,打下岳州,马殷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打,一是和,我看他会议和。”
    “哦?”
    赵匡明和赵匡凝都很疑惑,为什么马殷会议和,而不是再战抢回岳州。
    “岳父大人,水军都打没了,他还怎么再战?”
    “呃,也是。可陆战他们不弱啊。”
    “出了洞庭就是他们的地盘,我们不去陆地上,他怎么打?有四通八达的河道与洞庭相连,我想打哪里就打哪里,他是守不住的。”
    “嗯,有道理。”
    “既然对我如此有利,他要议和,我们就议和?”
    赵匡凝毕竟是老狐狸,都说了马殷被打断了一条腿,还不趁他病要他命?!
    “岳父大人,湖南鱼米之乡,怎能不取?”
    “那我们还议和?”
    “我们跟他议和只是缓兵之计。”
    “哦?如此缓兵所为何来?”
    “打朗州!”
    “朗州?此地为丘陵山地,要之何用?”
    赵氏兄弟还看不上这地方。
    “雷彦恭不除终是后患,借与湖南马殷议和之机,彻底铲除隐患,去我后顾之忧。”
    “哦~~~”
    两人明白了。
    女婿是想用议和先稳住马殷,破坏他们和雷彦恭的联盟,然后腾出手来打朗州。
    好,好计策。
    现在两人对德王李裕的钦佩是发自内心的。
    以前,尊敬李裕是因为他是皇子,还曾经当过皇帝,后来亲近因为李裕是自己的女婿,现在完全是因为李裕的智谋。
    看着手里的议和文书,李裕差点笑出声来。
    “荆南、湖南一湖之隔,本是乡梓,和睦地方。然,朗州雷彦恭者,谗言起衅,引出纷争,是为不愿也。”
    “虽我水军跟随贼酋雷彦恭者,然,未与荆南有箭矢之险,亦未有衅事。今荆南大军攻我水寨,夺我城池,是为不义也。”
    “然,你我兄弟为邻,宜和睦为要,战事一起,生灵涂炭,无有益处也。”
    “双方以和为贵,罢兵休战,各回乡土,休养生息。”
    你说雷彦恭倒霉不?
    马殷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他身上,像是自己被蒙蔽了一样,很无辜。
    李裕看摆,没有说话,该说的,他早就跟岳父说了,现在是赵氏兄弟的表演时间。
    “哎呀呀,你看看这事搞的,原来都是雷彦恭挑起的衅事,雷彦恭真是该死。”
    “是啊,两位节帅,我家主公愿意做出补偿,来交换被俘军将。”
    这话说的好听,既不失面子,也得到了实惠,他们想把秦彦晖、许德勋和黄璠换回去。
    其实这三人留在这儿也没什么用,杀了没作用,不杀?他们也不会投效自己。
    “这事好说。先说说你们的补偿吧。”
    “我家主公愿出二十万缗作为补偿。”
    崔颖施礼说道。
    “什么?”
    赵匡明不愿意了,你当我们是叫花子呢?!
    见赵匡明脸色难看,崔颖知道这个数人家不满意,没事,只要愿意谈就好,咱慢慢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