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家族全传/李西岳 苏学文

第114章


  李宗仁赴美后,“立法院”即收回此项特权。陈诚接掌“行政院”,要求照例享受这种特权,遭到陈立夫把持下的“立法院”拒绝。
  陈诚不服气,又要求代行本属“立法院”的职权,二陈当然把持不让,这下,趾高气昂的陈诚火了:“授权案乃是被他们CC派所否决,从此,行政院长只有陈立夫能当,本人决心马上辞职!”并宣布“行政院”立即休会。
  陈诚还咬牙切齿地说:“我要把陈立夫和CC分子统统送到火烧岛(即绿岛)上去监禁!”这在迁台初期的国民党政坛,无疑是一场轩然大波。
  这句话被CC派的人听到了,并马上报告了陈立夫。陈立夫知道,陈诚后面有蒋介石撑腰才如此猖獗,每次跟他斗争,自己总是吃亏,现在CC系又面临低潮,所以只好忍气吞声。
  跟陈立夫预料的一样,在这场斗争中,蒋介石又公开袒护陈诚。
  陈立夫初到台湾时,还想整理一下旧部,再展雄威,把CC队伍拉起来。
  然而,陈立夫看看自己的队伍,又心灰意冷了,CC系中的人物,有的已经逃亡海外,有的留在了大陆,有的甚至作了共产党的政协委员。
  来到台湾的CC系人物,其实也并不齐心,他们有的已生隐居之心,忙于找房子安排家属,有的刚从大陆逃出,惊魂未定,甚至不想重操旧业了。
  陈立夫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在蒋介石面前的失宠,与其他派系的互相争夺倾轧,失去大陆的痛心疾首,以及CC系内部的矛盾重重,人心涣散,使他的锐气衰减了许多。
  在大陆,他的锐气像钢铁,决心一辈子追随蒋介石,跟共产党斗争一辈子,直到把共产党全部消灭。但是,三年之间,共产党像风卷残云一样,把国民党赶出了大陆,被国民党统治了20多年的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在一夜之间成为共产党的地盘,国民党竟被共产党赶到了一个只有几万平方公里的小岛,而且,共产党还要解放台湾。陈立夫心神不定,后半辈子该怎样度过呢?
  尽管陈立夫也怨天忧人,尽管陈立夫也痛定思痛,但是,他参与政治的兴趣丝毫没有减弱。
  2.蒋介石再度“复出”
  1950年1月20日,蒋介石给在美国养病的李宗仁发电报,请他返台。李宗仁立即复电,表示病体须休养,未能即返。
  2月4日,台北《中央日报》、《中华日报》、《扫荡报》同时发表社论,呼吁蒋介石“主领国事,统帅三军”。
  2月,台北“国民大会代表”联谊会电责李宗仁不负责任,请蒋出任“总统”。
  3月1日,蒋介石正式宣布:恢复他的“中华民国总统”职务。
  在美国新泽西州做寓公的李宗仁立即通电,斥其荒谬。
  李宗仁引证“宪法”第49条规定:“总统”,缺位时由“副总统”继位,“正、副总统”均缺位由“行政院长”代行职权,并由“立法院长”于3个月内召集“国民大会”,补选“总统”。
  蒋介石复职是根据哪条“宪法”?
  李宗仁眼里识得破,心里忍不过。
  其实,早在1949年12月17日,李宗仁在复白崇禧、李品仙、夏威等电报时就说:“甲,请总裁考虑复职事不必提出,因复职无法律根据。
  “理由是:子,总裁既已引退,即为平民,决不能恢复已放弃之职位;丑,仁之代理,非代理总裁个人,乃代理总统之职位;寅,依照宪法,缺位为死亡,总裁非死亡,亦非因故不能行使职权,第49条全不适用,故用代理字样;卯,代总统引退,则由行政院长代理,3个月后另选,不能由前任总统复职。乙、总裁派俞大维来美,要求动用经援余款9000万美元,甘介侯已函杜鲁门、艾奇逊,请将该款分用于海南、台湾两地,因该款明年2月不用即作废,故不反对。”
  1950年2月13日,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致电李宗仁,明确提出:
  “同人等认为总统及统帅之职权不可再虚悬,政府更不能处于危疑奠定之境,如我公能于立法院开会以前命驾返台,主持国政,实为衷心所祷。倘公届时实在不能返国,则同人等怵于时局难危,群情殷切,惟有吁请总裁依照中常会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临时会议之决议,继续行使总统职权。”
  李宗仁于接电后14日复电:
  “余出院后,即准备返国,嗣据医嘱,身体尚未完全复原,不能于此时遽作长途旅行。”
  李宗仁的电报显然是推托之辞,他心里明白,他无论赴不赴台,是不能阻挡蒋介石复职的。
  李宗仁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解释自己的此种举动:“蒋先生复职并未使我惊异,因为事实上他早已是台湾的独裁者了。我之所以要通电斥责,原因是作为代总统身份,我至少应作诛锄叛逆的表示,以为国家法统留一丝尊严。”
  蒋介石却不把李宗仁的“法统”之辩放在眼里。他称自己恢复“总统”职务乃是由于“国民大会代表的建议”,加上“多方面的肯切要求”,是“顺应群情”。
  然而,蒋介石自己知道,在大陆选出的“国大”代表1300余人,如今有的已经成为北京新政协的代表,有的留在大陆,有的则不知逃向何处,随蒋介石到台湾的,远不是法定人数。
  他推出“国民大会代表的建议”作为复职的依据,并不能使他的“总统”有更多的合法性。
  其实,合法不合法,又奈蒋介石如何,法就是蒋家定的,天下也是蒋家的,信手拈来,想坐就坐,坐烦了就“引退”,何况,蒋介石的三次“引退”,都是被迫不得已,实际上又引而未退,想复出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蒋介石复出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门户。
  蒋介石早想好了,台湾,还是要由蒋家来“经营”,自己虽年过六旬,尚余勇可贾,但将来有一天,会把“宝座”让给亲生儿子蒋经国。
  但蒋介石心里十分清楚,此时的蒋经国资历尚浅,国民党内部有一部分人不买他的账,如果眼下就把蒋经国摆在太显眼的位置,那就会弄出“蜀中无大将”的寒酸相,影响不太好。
  因此,必须另外物色人选,要物色的人必须对老蒋、小蒋均忠诚不二,能够帮着老蒋支撑眼前的局面,又能保证小蒋的地位稳步上升。
  谁符合这个条件呢?孔祥熙、宋子文远走高飞了,陈果夫重病在身,陈立夫又不能用,衡量来衡量去,只有陈诚最合适。蒋介石在下野前,就任命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当蒋介石感到下野是不可避免的时候,便突然发表此项任命,而前任“省主席”魏道明事先毫无所知。陈诚得令后,立即自草山迁人台北,并于1949年1月5日就职。
  李宗仁曾就此感慨地说:“行动的敏捷,为国民党执政以来所鲜见,由此可知,蒋先生布置的周密。”
  陈诚不仅对蒋介石唯命是从,与蒋经国、蒋夫人关系也一非同寻常。陈诚的妻子谭祥是曾当过国府主席,素有“药中甘草”之称的谭延闿的女儿。
  陈、谭二人结为连理,是蒋夫人亲手作媒撮合而成,谭祥并认宋美龄为干妈,从这层关系上看,陈诚也是自家人,所以,台湾的“行政院长”一职,自然非陈诚莫属了。
  之后,蒋介石又任命吴国桢为台湾“省主席”。
  孙立人为“陆军总司令”。
  吴国桢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一向推崇资产阶级国家的一套政治,有“民主先生”之称,深受美国欣赏。
  孙立人也在美国受过高等教育,在军中一副美国式作风,也很讨华盛顿喜欢。
  蒋介石所以重用这两个人,自然不是看重了他们的才干,而是向美国人作出姿态,改变自己独裁者的形象,使外界认为自己有决心打破门第观念,不再任人为亲。
  “海军总司令”由桂永清担任。
  周至柔任“空军总司令”兼“参谋总长”。
  蒋经国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
  其他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元老,则纷纷被打入冷宫。
  白崇禧挂了一个“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空名,实际上处于被软禁状态。
  白崇禧和薛岳两家,都曾被蒋经国派人检查过,连地板都被挖开搜查一遍,名义说是对所有人都搜查,实际上只有白、薛两家如此。
  白崇禧活得极为可怜。当“国大”罢免李宗仁“副总统”时,白崇禧也故意高举赞成罢免的票,以明心迹。每逢当局攻击李宗仁时,白崇禧毫无例外地随声附和,发表一通攻击李的言论。
  何应钦当时也挂了一个空有其名的“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的牌子。
  何应钦感到大势已去,因此,处处做出一副绝意于政坛的样子,自称是除了“三打”之外,什么也不打了,一打桥牌,二打猎,三打球。
  阎锡山当了“国防部长”,却有职无权,后改为“总统府资政”。
  顾祝同、汤恩伯,这些在大陆的“天之骄子”,追随蒋介石到台湾以后,统统靠边站。
  风雨飘摇的局势初步稳定以后,政治的焦点开始转移到内部的统治结构方面。
  1950年7月26日,蒋介石宣布酝酿已久的中国国民党改造案,开始了旨在重新分配上层统治权力,重建国民党组织的“改造运动”。
  蒋介石在一次总理纪念周的集会上,对2000多名中高级干部,发表了演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