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家族全传/李西岳 苏学文

第111章


  内调局更为恐慌,季源溥走后再也没回重庆。
  副局长张益民见势不好,无法维持残局,竟仓惶逃往香港。
  第一处处长张庆恩由华北来到重庆。
  特务们推他主持局事。
  张庆恩在重庆停留了两天,见风声不对,借口华北事忙,立即离开重庆。
  内调局残部乃由第三处副处长袁更,第一处代处长邹春生率领,仓惶逃往成都。
  内调局逃至成都后,暂在南门三巷子四川省党部内办公,成员则住东城根街的一家旅馆。
  当时主要活动一是办理四次资造,每人发给黄金2两。
  二是在党部日夜焚烧文件,销毁各种电报、会议记录及文字资料。
  三是未资遣人员等待中央统一分配撤逃台湾的飞机座位。这些机位名单排定后,先后起飞8批,内调局人员得到的机位是不够的,谁都想争得一席之地。
  内调局整日乱哄哄的,谁也没心思开展工作,有的抓紧清点自己的财产,有的安排自己的家属子女,为飞往台湾做准备。
  陈立夫不在成都,内调局有人骂他危难时刻光知道顾自己,把内调局给甩了。
  6.最后飞离大陆的人
  1949年11月30日,蒋介石乘坐“美龄号”专机,由重庆飞往成都。
  一个小时以后,“美龄号”抵达成都凤凰山空军机场。
  机场正飘着小雨,天气很冷,四周雾茫茫一片。
  前来迎接的有阎锡山、陈立夫、张群、王陵基等。
  陈立夫见到蒋介石,表现出少有的崇敬,一陈寒暄之后,他请蒋介石在机场发表即兴演讲。
  蒋介石看看天空,又看看前来迎接他的人,一个个面如土色,心神不定,便很知趣地说:“我看还是免了吧。”
  陈立夫把目光转向阎锡山,阎锡山见蒋介石情绪不佳,便说:“听校长的吧。”
  接蒋介石的队伍也不声张,悄悄进入市区,驶过万福桥,徐徐进入北校场的大门。
  进门正对面是中正楼,楼前立着一尊蒋介石铜像,一身戎装的蒋介石腰别指挥刀,两眼平视前方,给人以威严不可侵犯的感觉。
  蒋介石一进大门就看见自己的化身在露天下遭受风吹雨淋,不由指着铜像对阎锡山说:“百川,我整日在那里站岗放哨,德邻却跑到美国去逍遥,还在背后搞我的小动作,你说可憎不可憎?”
  阎锡山没搭腔。
  轿车绕铜像走了半圈,开到左侧的黄埔楼前停下,蒋介石便下榻于此。
  蒋介石当天把熊克武、刘文辉、邓锡侯等人找来谈话,在陪的还有顾祝同、陈立夫、张群等人。
  蒋介石说:“川东战场被共匪污蔑为国军溃败,实际上是我军有计划的战略转移。成都是三国蜀都,诸葛亮孔明欲擒故纵,诱敌深人擒孟获,败姜维的故事,诸位都知道。”
  “今天,我们就要在成都重演历史的一幕,让共产党成为孟获,成为姜维,诸位就是诸葛亮孔明。怎么样?我的比喻还恰当吧?”蒋介石说着看了一下大家。
  在座的人都跟着点头称是,有人还夸奖蒋介石通古博今。
  蒋介石接着说:“因此,川西决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共产党人川只有三、五、十八兵团和一些临时拼凑起来的游击武装,而我们却有数倍于他们的精锐之师。”
  蒋介石干咬了两声,说:“胡寿山部几个兵团是完整的,刘长官的二十四军、邓长官的九十五军,王长官的七十二军,以及罗文广的十五兵团,董守瑜的十八兵团等都是国军的精锐,只要大家密切协作,共同作战,就不愁打不败共军。”
  说到这里,蒋介石又扫了大家一眼,换了个口气接着说:“当然,共军现在尝见了甜头,锐气不可低估,今天请诸位来,就是想征询诸位对川西决战的意见。”
  蒋介石把“皮球”踢给了大家。
  接着,众人议论开了。
  有人认为共军来势凶猛,应避其锐气,暂退康、滇边境,保存实力,等第三次世界大战起来再反攻。
  有人则主张利用川西几个外围点的复杂地形,与共军进行山地作战。
  有人甚至提出川西平原有利于展开队形,适合大兵团作战,要在这里与共军一决高下,分个雌雄。
  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蒋介石的皮球每个人都踢了两脚。
  而刘文辉却又把皮球踢给了蒋介石:“我们说的都是一隅之见,只有总裁才能总揽全局,还请总裁明示。”
  陈立夫也趁机帮上一句:“委座为国军最高统帅,必有卓识远见,我们洗耳恭听。”
  蒋介石当时没说话,过了一会,他又把皮球踢给了张群:“你召集有关人员,与大家进一步商讨川西大决战之计划。”
  没等张群表态,蒋介石即宣布散会。
  过了两天,蒋介石召见陈立夫。
  蒋介石关切地问:“夫人和孩子都离开大陆了吗?”
  陈立夫说:“谢委座关照,现在仍在大陆。”
  蒋介石又说:“我调飞机给你,先安排夫人孩子去台湾吧。”
  “谢委座。”
  蒋介石眯了一会眼睛,然后问陈立夫:“我的内调局现在正做些什么,我来成都这些天,怎么一个人也没见着啊?”
  蒋介石这么一问,陈立夫心中立刻发毛,他当然不敢说内调局的人已四散奔逃,想了一会说:“委座,我已派他们到川西各地建立秘密活动组织,为长期潜伏做准备。委座,跟你说实话,现在人心不定,兵慌马乱啊。”蒋介石立马不高兴了:“怎么,害怕共产党了?立夫,内调局是在什么情况下成立的你应该明白,我是给你们拨了多项经费的,现在大陆局势紧张,共匪猖极不可一世,但这只是暂时的。将来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我们收复大陆还仰仗你们内调局提供情报啊。”
  陈立夫忙说:“请委座放心,我即让他们展开工作,决不辜负你对内调局的期望与厚爱。”
  蒋介石没说什么,便下逐客令了。
  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在昆明,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在成都彭县龙兴寺宣布脱离国民党,竭诚拥护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的领导。
  蒋介石闻讯,连连唉声叹气,在屋子里团团转。
  蒋经国见父亲一夜之间消瘦了许多,便关切地说:“父亲,你要注意身体啊。”
  蒋介石愤恨地说:“卢汉、刘文辉,我待他们不薄。竟如此负我,真让我痛心!”
  蒋经国安慰蒋介石道:“自古叛军没有好下场,不是不报,时辰不到。父亲,他们总有身败名裂的那一天。”
  蒋经国劝蒋介石想开一些,并说成都已无险可依,西康又是刘文辉的老巢,如不早离开成都,恐遭大祸。
  蒋介石经儿子这么一说,也有同感,决定提前离开成都。
  临走前,蒋介石还到黄埔楼主持了在大陆的最后一个会议。会上做出了以下决定:
  一、中央党部和行政院撤迁台湾。
  二、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主任张群呈请辞职,准予免职,由顾祝同兼任其职。
  三、撤销西安绥靖公署和重庆卫戍总司令部,撤销刘文辉西康省主席,邓锡侯、潘文华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主任,卢汉云南省主席职务。
  四、任命西康警备总司令部司令贺光兼任西康省主席。
  五、任命胡宗南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主任兼参谋长;
  任命杨森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主任兼川!陕甘地区绥靖公署主任。
  六、任命王城绪为西南第一路游击总司令,唐式遵为西南第二路游击总司令。
  做好上述安排以后,蒋介石在蒋经国、陈立夫、俞济时等人的催促下,离开了那幢灰色的二层小楼。
  蒋介石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中正楼前他的塑像旁边,心情复杂地转过脸来对胡宗南说:“寿山,川西会战,就全靠你啦!”
  胡宗南见蒋介石泪水盈盈,一副负重不堪的样子,也顿起怜悯之情。坚定地说:“校长放心去吧,川西就交给我了,学生一定不负校长重托。”
  蒋介石抬手指着自己的铜像说:“我走后,请把这东西收起来。”
  胡宗南有些不解地道:“校长,您这是怎么……”
  蒋介石并没看胡宗南一眼,摆摆手:“照我说的办就是了。”
  胡宗南忙说:“好吧。”
  陈立夫忙上前挽扶蒋介石。
  蒋介石却甩了一下袖子:“不用,我还没到七老八十呢!”
  陈立夫站在一边不说话。
  蒋介石钻进了轿车。
  这时,俞济时提醒说:“总裁,听说北校场附近发现有便衣的陌生人逛街,我们从小门出去吧。”
  蒋介石从轿车里探出半个脑袋,非常因执而傲慢地说“不!我是从南大门进来的,我还是从南大门出去,这是我的脾气。我就不信,中央军校所在地,马上就会成为共产党的天下!”
  轿车驶出南大门,胡宗南、陈立夫、俞济时等人还在原地招手。
  蒋介石叫驾驶员把车开慢些,他要好好看一看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座城市。
  街上一片混乱。
  一些违背带扛的老百姓熙熙攘攘,边挤边叫,一看就知道是难民。
  难民们城里的往城外逃,城外的往城里逃,都在寻找安全的地方。
  路上人多又乱,虽然有警车开道,后面又有装甲车护卫,蒋介石的车还是被水泄不通的难民堵在了路中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