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一走进谨身殿,代王朱桂就下拜行礼。
见他如此郑重的模样,朱允熥赶紧上前一把将他扶住道:“十三叔快快请起,为何行这么大的礼?有什么话起来说。”
“是,微臣多谢陛下!”
将他带到偏殿,二人落座之后朱允熥才问道:“十三叔这么早前来,可有什么要事?”
代王朱桂回答道:“回禀陛下,微臣来京城已经几个月了,早就超出了藩王回京时日的礼制,若非陛下恩典一再的挽留,微臣也待不了这么长时间,
如今年已经过了,微臣也该回去了,所以今日特来向陛下请辞。”
之前朱桂就曾经请辞过,只不过做朱允熥并没有答应,让他仍旧留在京城。
这一方面是因为徐妙锦将要生产,有她姐姐代王妃在宫中照应着,她也可心安,
并且在孩子出生之后也需要有人照顾,代王妃是生过孩子的人,在这方面也有经验。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朱元章,他毕竟年龄大了,许多时候都会感觉到寂寞,这是老人家的常态,都期盼儿孙在身边。
朱允熥闻言道:“十三叔,马上就要开春了,北方瓦剌鞑靼应该不会进犯大明,所以边境无忧,十三叔何不在京城多待一些时日,好好陪陪皇爷爷,
他年龄大了,身边需要有亲人陪伴,有十三叔在正好可以姐啊,皇爷爷思念亲人之忧。”
代王朱桂苦笑道:“都陪老爷子这么长时间了,再陪下去他就该烦了,刚开始还挺亲热的,后来就冷澹,再后来就不耐烦了,呵呵呵……”
“况且我在京城这么长时间,如果还不回去也说不过去,那些御史言官说不定就要上书弹劾了。”
朱允熥笑道:“他们没事就喜欢弹劾这个弹劾那个,你不必理会他们。”
说笑一阵,代王朱桂仍旧请求回到大同封地,朱允熥也知道不能再留他,便“勉强”答应了下来。
……
“爹,孩儿要走了……您老多保重……”
大善殿里,向来大大咧咧脾气暴躁的代王朱桂流下了眼泪,哭得像个泪人一样跪在朱元章面前道别。
“咱知道,咱知道,你回去的路上慢点儿,不要太赶……”
朱元章要与自己的儿子分别,也不由得受感,嘱咐道:“到了封地就好好的,千万不要在做出格的事了,你都这么大人了,不要让咱再操心……
还有你是大明的藩王,要时时刻刻记得自己的职责,抵挡外族入侵,守护一方百姓,忠于朝廷……”
“是,孩儿记住了,多谢爹爹教诲……”
朱元章拍拍他的肩膀,眼睛也有点红了,语重心长的道:“咱现在年龄大了,如今大明的皇帝是允熥,按照辈分,虽然他是你侄子,
可你要记住,皇家是先论尊卑上下,然后才论亲情,你应该敬着他,忠于他,这样你才能过得安生……”
“咱心里清楚,允熥是个看重亲情的,只要你们别招惹他,他轻易不会找你麻烦的,你懂了吗?”
“是,孩儿明白了,请爹您放心,孩儿一定本分守己,恪守忠义,绝不招惹事端,爹您放心吧。”
“唉……”
朱元章叹息了一声,眼睛里面充满了离别的不舍:“去吧,去吧,再晚就赶不到驿站歇息了……”
“是,孩儿去了,请爹保重……”
虽然心中有浓浓的不舍,可代王朱桂还是离去了。
之后晋王朱棡也向朱允熥请辞,毕竟他是和代王一起回京的,也不好再逗留下去。
不过任他怎么说朱允熥都没有同意,坚持让他留在京城。
现在是宣武三年,按照历史上的年份,应该是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在这一年里,先是晋王朱棡在三月底离世,
然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朱元章在六月底撒手人寰,龙驭宾天。
朱允熥不知道晋王朱棡的离世对于朱元章的打击有多大,但是看到自己三个嫡子全都离世,伤心难过是肯定的,
朱允熥只盼着能够把晋王留在京城,借着宫里的御医悉心医治,缓解他的疾病,延长他的寿命,或许这对于朱元章来说也是一个安慰。
……
“这个方孝孺,莫非他很闲吗!”
“还有解缙,他不是在家读书吗,怎么没有一点长进!”
谨身殿里,看着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送上来的奏报,朱允熥不由得有些生气。
因为在这份奏报当中,说汉中教谕方孝孺对朝廷在三佛齐设立宣慰司的做法很是不满,不仅在自己家里对自己的学生蒋说,还在学堂里面对学子说,
而且在公开场合,丝毫不掩饰自己不满的情绪,一再指责这是朝廷鄙政!
“方孝孺和解缙他们一个在汉中,一个在江西,怎么就搅合到一起去了?你们锦衣卫可有查明?”朱允熥不满的问道。
“回禀陛下,解缙和方孝孺虽然未曾谋面,可是听说解缙对方孝孺的学问人品非常推崇,不止一次的对亲友学生夸赞……”
蒋瓛继续说道:“后来,解缙给方孝孺去过几封信,请教学问上面的事,这一来二去就谈到了朝廷政务……”
“陛下,他们二人对于朝廷在三佛齐设立宣慰司颇有异议,一来说这是劳民伤财,空耗国力,
二来觉得这是马和带领士卒前往,利用武力迫使他们屈服,这才有了三佛齐首领梁道明入京请求一事……”
“这帮文人的脑子,不知道是怎么长的!”朱允熥骂道。
蒋瓛试探着问道:“陛下,对于朝政,大明律中有明言,诸人皆许直言,为生员不许。他们如此议论已经干犯了干犯了朝廷律法,不如……”
朱允熥瞪了他一眼,蒋瓛立刻吓得一哆嗦,赶紧躬身行礼,腰弯得极低,不敢再说一句。
抓当然是可以抓的,若是一般人抓了也无妨。
可方孝孺和解缙能是一般人吗?
不说他们是儒学宗师,起码也是顶尖的文人,在学识和名望上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受到许多人的追捧和敬仰。
就算把他们抓起来,因为罪名不大也挺多惩戒一二,还是要将他们给放了。
可这么做必然引起读书人的议论,严重的还可能发生众多读书人请愿之事!
到时候自己的脸面往哪里搁?
要知道古代的话语权其实是掌握在读书人手中的,他们握着笔杆子,用一些春秋笔法,文过饰非来简直是轻车熟路!
多少帝王因为不合他们的意愿,,所以就被他们扣上暴君、昏君,残暴不仁的名声想摘都摘不掉!
另外不是把读书人杀了就行的,因为他们代表了士族阶级,自己总不可能把一整个阶级的人全都给铲除吧!
就算有这个心,现在也不是时候啊!
关键是铲除了一个阶级,还会有新的人成为这个……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们变成绵羊,变成自己可以随便捏扁搓圆,却无法反抗的羊羔!
现在为了惩处他们一下,就为自己惹下这么大的麻烦,实在不值得!
“去开国公府把常森请来!”朱允熥吩咐道。
“是,微臣遵命!”
蒋瓛退了下去,等走到殿外的时候,悄悄摸了摸自己的额头,这才发觉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湿了……
“陛下,喝杯茶润润嗓子吧……”王忠端了一杯茶放在书桉上。
朱允熥端起来慢悠悠的喝了起来,一边喝着一边还在思索如何应对。
现在是明初,朝廷对于武将们颇为看重,所以说文官重要,可武将们还是隐隐压了他们一头。
可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借着那个大明留学生,精锐一朝尽丧,在京师保卫战当中,文官彻底掌握了军权。
从此以后,武将们就成了文官们的附庸,一切都要看文官们的脸色行事,以文臣驾驭武将的格局也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
文官和读书人本就是一体,所以读书人的心声就代表了文官们的意思,不说全部,起码也是一部分!
也正是为此,所以才有了明朝后期,一个自己还是考生的读书人,竟然可以决定谁能考中进士,谁能考取状元!
还甚至到一个地步,能够左右内阁首辅的决定,能够让首辅言听计从这类的荒唐事!
所以要和读书人争,就必须先争夺话语权!
只有把话语权握在自己的手中,那样才不会让他们迷惑天下!
“微臣常森,拜见陛下!陛下圣安!”
“舅舅快快请起,都是一家人,用不着行这么大的礼!来舅舅,咱们偏殿叙话。”说着就拉着常森进了偏殿,
“王忠,把福建送来的贡茶泡上,请三舅尝尝味道如何。”
来到偏殿,二人刚一坐下王忠就端来了热茶,朱允熥便招呼常森品尝享用。
“舅舅,这个年过得可好?”
“好好好,都好都好,承蒙陛下挂念,一切都安好。”
朱允熥笑道:“舅舅过年怎么也不到宫里来一趟,咱们在一块儿吃个饭说说话也行啊……
对了,听说舅舅扭了腰,不知道现在好些了没有?我让人送去的人参鹿茸舅舅用了吗,效果可还好?”
一想到这里常森心里就暖洋洋的,自己的外甥如此记挂自己,实在让人倍感温暖啊,
“回禀陛下,陛下的赏赐我都用了,效果好的很,现在都好利索了,走路做事已经没有任何妨碍,多谢陛下。”
“舅舅不必客气,这是该当的,只是我政务繁忙,实在抽不开身,要不就去看望舅舅了……御医怎么说?腰伤需要好好养护,可别留下什么病根儿……”
在得知常森的腰扭伤之后,朱允熥便派遣御医前去诊治,因此才有这一问。
常森回答自己的伤完全好了,怕自己的外甥不放心,还要站起来扭动扭动,以示康复,吓得朱允熥赶紧把他拦了下来。
好家伙,扭得这么大幅度,就是好腰子也得扭坏了!
朱允熥见他的伤已经完全好了,,也放下心来,道:“今日请舅舅进宫,一来是咱们说说话,有段时间没见舅舅了,心里也十分想念……”
“这二来嘛,有一件事想麻烦舅舅,就是不知道……”
闻言,常森立刻拍着自己的胸脯道:“只要陛下有吩咐,微臣一定遵从!绝无二话!”
“有舅舅这话,那我就放心了……”
于是朱允熥道:“舅舅,我想开办一种小报,就是北宋时期民间商人所办的小报,也称为新闻、小本、报条,舅舅应该知道吧?我想请舅舅主理此事……”
“哦,我知道……”
常森一听就明白了,因为“报纸”。这种东西并不稀奇。
朝廷是有邸报,可是邸报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各级臣僚的章奏疏表、省寺监司等机构的报告和边防驻军的战报等。
有些是针对朝廷政令举措的,有些只要给官员们知道就行了,民间百姓对这些也没有多大的兴趣。
邸报的正本只发至各级衙门的长官,长官以外的官僚和士绅所看到的往往只是它的抄件。
所以宋代的邸报大部分是抄写的,只有一小部分稿件以“镂版”的方式印发,所以这也产生出来一个行业,就是抄报。
宋代的小报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非法出版的非官方报纸。
主要在首都汴梁和临安发行,刊期不定。
小报是当时人们对这类报纸的泛称。有时也称之为“新闻”,使“新闻”这一名词开始和报纸联系了起来。
小报的发行者通常是各地驻在首都的进奏官、使臣、朝廷衙门的中下级官员和书肆主人,以此来赚取外快。
南宋时,小报上还常载有北方军民抗击金兵的消息和主战派官员反对议和的奏疏。
因而被封建统治者加上“撰造浮言”、“乱有传播”等罪名,受到严厉查禁。
宋朝以后,各代也出过类似小报的出版物,时人称为小本、小钞或报条等,同样受到查禁。
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京报》,是由通政使司或内阁在北平出版的半官方性质的期刊。
要争夺话语权,还有什么比办报纸更直接有效的吗?
小说推荐
- 玄学小祖宗,我有五个顶流侄孙孙
- 【三岁半+玄学小祖宗+团宠+娃综,1v1全甜爽文 谈蔚兮第一天下山,就被自己黑红影帝侄孙孙带进亲子综艺 看着哇哇哭成一片的小朋友,她对着摄像头满脸写着救救我吖救救我吖 一听是因为下雨导致春游取消,小事儿。她随意地掐了个诀,瞬间乌云退散云开日出 网友:立玄学人设最容易塌!慢慢地随着巧合越来越多,网友纷
- 都市言情郁南栀连载中
- 最新章:第101章:古镜
- 穿成农家老太太,锦鲤孙女开挂旺全家
- 刚穿书的孟然,不久就等到了锦鲤孙女出生。本以为变成古代贫穷老太太,这日子肯定没法过 没想到,蹭着锦鲤孙女的福气,孟然越过越好。山上的猎物主动送上门,地里的粮食越长越多 靠着孙女那开了光的嘴,财源滚滚,孟然直接带着全家奔小康 作者:颜颜气泡所写的《穿成农家老太太,锦鲤孙女开挂旺全家》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
- 穿越架空颜颜气泡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三十七章送礼
- 三国:孙吴我做主
- 开局成为孙暠,孙静长子,孙坚的侄儿。对,就是历史上孙策死后,差点夺权的孙暠 本想改变孙坚中伏的剧情,然而孙坚依然死在眼前 开局伯父祭天,可还行 三个系统突然觉醒,措不及防《三国之大爆兵》的帝国系统《三国之随身魔法塔》的随身魔法塔《三国之黄巾少帅》的技能面板 别人开局一个系统已经逆天,自己居然继承三个
- 穿越架空隔壁的小蜥蜴连载中
- 最新章:新书《三国:随身许愿机》已上传
- 做人做事做领导
- 做人做事,绝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领导者能成就多大事业的重要课题。我们不得不承认,做人做事的学问实在太复杂,任何人都无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常常有人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当我们用心分析那些成功领导者的履历时,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种独特的做人做事之道,都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成就事业的方法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0章
- 做人做事做老板/商谋子
- 做人做事做老板作者:商谋子 前言 做人难,做事难,做老板难。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话。的确,人生不易,在生意场上打拼,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很大的压力,不仅要自我奋斗,而且要与人竞争。成功者固然踌躇满志,令人羡慕,而那些折戟沉沙者虽说使人同情,但总不免显得灰头土脸。如何把握成功的规律,找出失败的症结,使自己在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3章
- 活在明朝做孙子
- 【第四届全国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参赛作品】莫名其妙回到了明朝的朱子云,发现自己成为了周王府里面的三孙子 于是努力赚钱改变自己命运。并且逐渐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独自一个人来到的这个世界 作者:希区的钱包所写的《活在明朝做孙子》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希区的钱包连载中
- 最新章:第79章 秀儿的身世
- 西游:我孙悟空才不要大闹天宫
- 当已经成为了弼马温的孙悟空捡到一本西游记后,整个西游世界,将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孙悟空“大闹天宫?不去,我可是遵纪守法的好猴子”玉帝”如来”观音菩萨 作者:天命蜉蝣所写的《西游:我孙悟空才不要大闹天宫》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武侠小说天命蜉蝣连载中
- 最新章:完本感言
- 慈禧曾孙口述: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
- 从历史上看,慈禧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心胸狭窄、卖国求荣的娇奢太后;而从家族来看,慈禧则是一个有血有肉、孝道先行的封建女人。本书由慈禧曾孙叶赫那拉根正口述,郝晓辉记录,从一个侧面讲述了生活中的慈禧,入情入理。对现代读者来说,这对于认识一个真正的慈禧是不可多得的作者自序 我姓叶赫那拉,是清朝慈禧皇太后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4章
- 皇家逆媳,彪悍太孙妃
- 她是怀瑾,性情古怪,正职是吃货,副职…有点复杂。他是皇太孙,俊美无俦,传说会越级成为下任天子 初见,她用他的浴池,还一脚将他踹水里去,然后欣赏他洗泡泡。自此,两人结下不解之缘 因为前主对他下药,他对她恶心到极点。因为他让前主做替罪羊,她对他鄙视到顶点 所以,他们人前斗个你死我活,人后…却是同仇敌忾、
- 穿越架空紫琼儿连载中
- 最新章:第308章 番外:全文完